集文人、诗人、哲人于一身的闻名作家唐国明鹅毛诗9首在线
集文人、诗人、哲人于一身的闻名作家唐国明鹅毛诗9首在线
(提醒:本篇正文的内容从下面的第5张图片下开始)
唐国明名言:文学是人类共同的灵魂。
主张把思想穿在身上,成作家的山里娃唐国明说:特别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们唯一的财富。
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的《 鹅毛诗 》集。就如唐国明在《半途先生》诗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往,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
不愿穷困,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
匹敌柏拉图《理想国》的唐国明诗意流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以士兵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文化这棵树是怎么从根长向当今的。小说写了士兵的人格从何处来,到何处往。作为一个士兵,他一直在做一件在坚守要塞这个事情,确不断面对一些无知的事情,让他置于那种似永在途上无回的不安。
2022年出版,奠定唐国明文人、诗人、哲人地位、具有飞诗流意、鹅毛飞扬结构、读后能烧得你飞起来的“诗意流”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部与长城相关、弘扬人类优异品行,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开创“诗意流”文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是一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史诗与交响曲;是与唐国明的鹅毛诗、《零乡》构成半途主义系统的三部曲之一。
闻名作家唐国明开创特殊的“诗意流”创作方式,写出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写出了一个士兵面对几千年以诗的形式涌出的思潮激流冲击中,他仍没有舍弃自己的坚守与责任。仍然保持着我们传统文化里的君子人格与忠诚、守信用的道德品行。
透过唐国明诗意流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你会熟悉你自己,更会熟悉到我是什么,我就是坚守在此刻的过客。
在诗意流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中,唐国明把士兵作为一个传声筒,将所有的声音发了出来。
《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既是诗歌史中海子想耗尽心血没有实现完成的,而唐国明自然完成的大诗,又是小说中的史诗。
展开全文
唐国明将世人诟病不休的龙头蛇尾丑八怪样的120回《红楼梦》,再现出了曹雪芹原来全部完成的100回《红楼梦》原本西施的样貌。
《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复原”依据与资料来源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
再现曹雪芹文笔就是将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续写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回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表达的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看念。
《零乡》写出了一千万个理由不能成为作家的唐国明却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写了唐国明如何从仰看星空到成为被仰看的星空历程。
《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可以随时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一个小时,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读几节,就可以随时放下来,忙完你该忙的事,又可以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书;你从任何一个进口都可以进进我的生活,但又觉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陆续,永远在循环;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往。
《零乡》更像是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样的以非虚构、跨文体、自传、百科全书的多种方式;以“为让你熟悉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复地言说给你听”的架势,写出了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之人,在时世推移中,在各种交响与交织土壤下,时有无乡之感、时有“无用之王”之叹的历程——通过这种状态的描写,反映出那种远离故乡没有回宿感,折回故乡却发现故乡已不是故里的场景,在似梦似游,无所追觅,无处追觅的漂泊中,一边是对我在时代进程中失往了消失了的乡村故土用记忆性的文字修复还原、一边在现有文字古迹中对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边是在精神游走中往觅觅自己心灵回属故土的心路历程,及我在这种历程中的犹豫、游走、觅根、回忆里,道出了作为进进以网络式漂泊生存的人类一种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与对这个世界迅变的陌生感的‘零乡’现实,向世界追问我们到底是为梦想而在?还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这个无答案的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在无回似回中陆续流浪,不得不又陆续漂泊的“零乡”现实。使每个有同样经历的自我永远成了一部被“零乡”化了的“零乡”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们既不在过往,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只是在此刻,我们成了途中的我们,我们成了被“零乡”的我们。——同时此书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文字,写出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与3x+1猜想,又是如何成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我如何从一个看牛山山顶上如何到了岳麓山山脚下,与几百个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认为不可能成就的梦想的。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撑着我?若想详知,请读我的80万字《零乡》一书。
若说21世纪是时髦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鹅毛诗人、半途哲人、红楼梦中人、明月清风中人唐国明提出领略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
《零乡》更是一个展示在无回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零乡》虽然有些重复但表达形式不同的内容,但恰恰是这些“往返拉抽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重复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构思历程将此书更好地结成了一个喊“零乡”的体系;突出了人类重复此刻、此刻重复的重大哲学主题。同时《零乡》文本中用一种年月日期时间的方式,表达了速变时代,我们被置于一种在途上、无回、老在此刻的“零乡”状态。
我们来到世上,是来成为人才的,不是来成为奴才的。我们已经没有远方,没有别处;没有过往没有现在没有将来,只有一条让我们往为梦想乘风破浪、无路可逃之路,只有此刻与“零乡”。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此刻,万物永在途上。——不在过往,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也不在远方,只在路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唐国明说:我们既不在过往,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上;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学生问死,道听途说,闲言碎语;为菜米油盐酱醋茶或钱权名利诗酒花,奔走不停,劳作不息;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唐国明闻名红叶之问
面对一片红叶描述—— 1、那是一片如血的红叶。 2、那是一片如同夕阳中晚霞如血的叶子。 3、那一片如同夕阳中晚霞的如血红叶,已经往无边的黄昏天际落下往了。 ——对于一片红叶的描述,三个作家会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表述,一个作家也会有这样三次描述,人类文化也会这样三阶梯式的递进发展。 请问对于三个作家他们是在相互影响发明,还是在“抄袭”?
唐国明定理:
1、“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2、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往,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在此刻;你的生活不是在别处,你只是生活在途中;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诗意流作家唐国明作品
唐国明鹅毛诗9首在线
第一首:觅觅一个可以停留的地方
每个人都在觅觅一个可以停留的地方
就像小船在觅觅一个清静停靠的港湾
每个人都想培育一个小孩
就像太阳燃烧自己的光线
黑夜让我们守护着一盏灯
让我们慢慢老向拂晓
不知明天是否还有一座房子
是否还有一座村庄
是否还有一块土壤
让我们爱情的种子
能在泥土中为婚姻生长
是否我们一生就这样
独守着自己的空房
像火车拉着自己的家
富有又空荡地四处漂泊流浪
家其实是一个能放下柴米油盐的地方
家其实是一张能睡下彼此热心的床
家不是一个表面无限风景
却空荡无人独自相守
埋躲着无数金银财宝的坟场
第二首:八平方米内的皇帝
(一)、
特别为利禄等死
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假如可以,我想用一元钱
将整个世界卖给自己
让我做梦下往
现实只租给我八平方米
我在八平米的泥土上
开始了世界统治
(二)、
八平方米对于我来说很大又很小
我就在这个八平方米的房子里
读书写作为梦想奋斗,在这里
我考古复原再现了红楼曹雪芹文笔,在这里
我写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鹅毛诗歌
在这里我以个位区间法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
论证世界数学难题3x+1得出了万有的法则
在这八平方米里,一年又一年过往了
曾以天天3.5元的食食到天天食食8元
无数书在我手指间翻过
无数片枫叶从我的窗外飘了又落
一阵又一阵冷风与春风一阵又一阵吹过
从房租每月200元到500元每月
我从没有从这八平方米的房里移动过半步
天天重复着研读、写作、投稿、顿悟
未来我已富甲天下、万古富有
暂时却没有爱情刚能温饱
我不知道为什么苍天安顿我
要在八平方米内往为天下人探求
在残暴的八平方米里
我感觉到了幸福
在冷冷的八平方米中
我写出了春天随鸟群回到麓山来的诗歌
八平方米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
可对于这八平方米来说
我不是主人,我只是过客
我不是定居,我只是漂泊
我不知在这八平方米的船上
我还能漂泊多久
我只知道在这八平方米中,有一个
我无穷无尽的文化宇宙与聪明王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这个八平方米的母亲已在岳麓山下
生下了名扬天下的唐国明
我唐国明只须八平方米
却能将天下统领
(三)、
我的皇宫只有八平方米
我就是这八平方米内的皇帝
我没有统治当下,我只有统治自己
我的统治一旦开始,就会永远没有尽期
(四)、
天空已经把我流放到大地八平方米里
让我写诗读书与天下联系,探求半途哲学问题
天天只赐给我一顿饭食
让我这样一生往完成流传千古的事迹
我从岳麓山下八平方米里升起太阳
我升起的太阳已经把世界照亮
(五)、
八平方米没有将我的梦想毁灭
一餐饭一天没有将我的生活改变
我仍然,仍然生活在这个世界
面对整个天下的皇帝
也许你没有读懂我,我也没有读懂你
我的皇宫,我的臣民,我的百万雄狮
全在我能千古流传的诗文里
第三首:来到凤凰
一千粒稻谷在飞扬,一万根稻草已经枯黄
谁还有故乡与他乡
我们已一起奔跑在天下这个喊故乡的路上
我乘着凤凰,迎着江风与飞洒的阳光
从天空一飞而下到沱江
像站在珠穆朗玛峰峰顶
让我的诗歌像鹅毛大雪
在这个期看白的世界
展洒飞扬
凤凰飞啊,再飞山越水,带着我飞到
鹰都飞不过的地方
这里的村寨都在白云之上
将几百年的炊烟升向天空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里的路全都通往天上
那天空底下的一汪碧泉
在山顶之上隐躲
企图一浪将天空掀翻在大地之上
我将乘风而往,又将乘凤凰从九天
飞到沱江边上,在长长的板凳上
与一个喊阳光的小妹
将我这颗燃烧天下诗书的头颅
依在她的月亮裙上
第四首:默对沱江
坐在青山下,默对着沱江
统领我自己,启程向苍茫
一叶出清水,花开度上苍
墙走到尽头总会有门
鹰飞得再高再远总会有停留的山顶
路的尽头还有尽头
我带着我的天空与我的云
也带着我的天鹅与群鸟
在山峦起伏的阳光下
如江河飞奔
不求与日月同光与天地同寿
只求如不停息的大风吹过
一阵又一阵吹过
只愿我不求天下,天下求我之诗文
坐在青山下,默对着沱江
统领我自己,启程向苍茫
一叶出清水,花开度上苍
第五首:八公山谷地
亿万年前我背着一把锄头来到这里
为了觅诗,一挖万年,挖到了谷底
然后,我流浪四方乘风而往
亿万年后,我又来到这里觅觅过往
我长大的妻子已在深谷中
脚踩行云,霓裳微启
等着我喊诗喊词,雪中垂钓,生儿育女
将断了亿万年的人间炊烟升起
第六首:在八公山山顶
群峰将我向天空顶上云里
无形无影的大象小象
逍远而来安闲而往
我虽修炼万年,已成仙体
常想停留此地,与青山白云相依
常想找一个山间小妹
开六亩荒田,种百棵桃树
置一条渡船,挖一条小溪
筑三、五间土房,安宁写诗读书
再考一个功名,到千里外的长安
飞扬自己的鹅毛诗句
填满超越大唐那座
高于喜马拉雅山顶的诗歌谷底
第七首:凉灯村石头上的树
是不是天上的三生石
被移到了这里
是不是林妹妹与宝哥哥
修成了两棵草木胎质的树
已在这块三生石上四百多年相依
何必当初到尘世繁华中往
做红颜知己
还不如这样
在这大荒山中
不离不弃
还不如这样
不染风尘
于三生石上
做两棵时刻
形影不离的树
第八首:黄沙坪民居
你在天空下,永远在静处
如一片鹅毛,睡在我梦里
一阵风吹起,你与我相依
从此水与泥,生死不分别
第九首:腊尔山苔地的美容草
风吹过来又吹走了
你挂在林间,还没到花开的时候
我此刻来,我下刻就走
你花开的时候,我却在迎风向远方而往
夜在嚎喊,夜在唤啸
我喊着夜,夜安宁了
我在灯下,你在荒郊
我面对着万家灯火
你吹着月下的水波送来的山风
醉到喂马劈柴的时候
作者简介: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唐国明遵循自己的“ 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名言:
1、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
2、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回的零乡状态。
3、我们既不在过往,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4、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5、写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我被一切改写,我在改写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万有在增减转变,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7、人类的文化父亲与母亲就是文学与数学。
8、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9、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将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如同觅觅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
与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
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再参照程乙本、程甲本纠正语句错误之处。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往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尚统一、脉络贯通,回回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喊者的半途主义哲人、诗意流公子;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我是流传千古的无用之王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往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 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富天下之力/ 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安天下之心
唐国明,男,汉族,半途主义哲人、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诗意流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现居长沙,融文人、诗人、哲人于一体,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身,开创考古复原再现曹雪芹文笔、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的闻名作家、学者。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文章数篇。
2012年在《鸭绿江》杂志发表来源于茨威格10万多字的非虚构长篇作品《麦哲伦传》、匹敌海明威《老人与海》的1万多字的短篇小说《我是麦哲伦》。这小说从2008年初稿,到2012年发表,到如今2021年发表快10年了。自2008年到2021年仍不断修改,现剩1万5千多字,可以说是唐国明第一篇带半途主义色彩的小说作品。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进《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文学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其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论”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南方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新奇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足够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国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法则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诗意流小说”原创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文学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小说”《零乡》。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小说,就是吸取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20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 “亿万流量”的热门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国明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2022年4月唐国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开创“诗意流”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看新闻全网发布关于唐国明的新闻《湖南一男子蜗居22年复原红楼梦》,报道唐国明开创半途主义和鹅毛诗。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闻发布关于唐国明的#男子蜗居22年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新闻上长沙同城热搜。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偶数t>2时,q是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领域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1”与万有通变法则、万有总在途中公式: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喊“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喊“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回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发明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妥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法则公式为:
……x ↔ 3x+1……↔2的n次方 ↔ …… ↔ 4、2、1……
即
……1+2n→4+6n…… ↔ 2的n次方 ↔ …… ↔ 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这就是万有的通变法则与万有总在途中通变公式。依据“3x+1”猜想“奇变”“偶变”原理,宇宙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转变大小而不断排列生成。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万有总在途中”最好最妥当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最好的表达,更是人类将来遵循“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以大数据形式进进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梦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知识,甚至囊括所有聪明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数学告知形式。更是对世界事物是“偶数时”发生递减回到“奇数时”,回到“奇数时”又会递增回到“偶数时”,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在让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同时这公式也哲学的阐明了循环有序运转的世界生活系统,就如循环有序运转的4、2、1形式,是由无数未知数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演变而来与我们照面的——也就是说它是哲学家们一直在追问的“世界为何变得如此”的最好数学形式的解答。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运行形式的数据分别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中,永远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3、“半途”哲论(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但你抵达1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2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4时也是在此刻;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往,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只是在此刻;你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为生存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我们既不在过往,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我们都是途中人。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我们都是半途上的产物。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