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文明的悖论:筑墙的雅典,为什么比没有围墙的斯巴达更开放?

文明的悖论:筑墙的雅典,为什么比没有围墙的斯巴达更开放?

misa2 03-26 3次浏览 0条评论

早在第一座城市建立之时,古代世界的“文明人”就抉择筑起屏障,抵御外部侵袭的同时,也将自身束缚在高墙之内。在人们的一般想象中,墙代表封闭与禁锢,但在古希腊,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向我们展示了墙的另一种可能性。

多么明白的讽刺:斯巴达人敞开生活,没有城墙,却一点自由都没有。长辈教他们要做什么,要如何做。一切都由人指挥:如何说话;如何食,食什么,在哪食;如何与儿子、妻子、丈夫和女儿互动;能拥有什么,不能拥有什么。相反,雅典人建起城墙,躲在墙后,却成了世上最自由的人。他们安全地住在封闭的城市里,争论政治,探讨哲学,出进剧场,发展数学和科学。至于艺术可能让人柔弱的看念,他们毫不知晓。伯里克利就说:“对美的热爱不会导致挥霍,对思想的热爱不会让我们柔弱。”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不建墙的斯巴达人有多封闭

建墙的雅典人就有多开放

展开全文

文 | [美]大卫·弗莱

译丨林盛

来源 | 《墙:血与砖的文明史》

希腊人至少从青铜时代起就一直在建墙,他们的祖先建立了迈锡尼文明。然而这段序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希腊诗人只记得他们的祖先是无畏的英雄:是乘着战车的勇士,是劫掠者,比如阿喀琉斯和奥德修斯。但无论曾经驾船驶向特洛伊或埃及时如何趾高气扬,这些强大的斗士现在显然已经陷进惧怕,因为他们要将注重力转向希腊以北的蛮夷之地。公元前13世纪末,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迈锡尼人建造了一道防备墙,将自己与巴尔干其他地区隔开。伯罗奔尼撒北部显然也充满着惧怕。希腊人的祖先最初在温泉关建造闻名的城墙,再过七个世纪,波斯人才会对他们构成威逼。

雅典卫城山墙

不可避免的是,麻烦还是越过边陲墙,进进了青铜时代希腊的城市地区。迈锡尼文明在公元前12世纪陡然终止。还需几个世纪,文明才会在希腊复苏。新城市最终从旧城的灰烬中兴起,而这些城市也有城墙,与之前美索不达米亚、特洛伊和迈锡尼的城墙少有区别。自耶利哥起,这一点就没什么转变。城市与墙相伴而生,一直如此——除了斯巴达这个特例。

斯巴达疆域

斯巴达人放弃了近万年的城市传统,拒绝建造城墙。对他们而言,这是原则问题。斯巴达人与雅典或者任何其他地方的人不同,他们认为在城墙背后安睡是柔弱的表现。

斯巴达人对墙的看法几乎与我们所知的一切早期态度冲突。美索不达米亚人把墙看作所在环境的神圣特征。他们为这些“像铜一样闪着光”或者“高耸如山岳一般”的防备工事感到无比自豪。荷马告诉我们,特洛伊的城墙是波塞冬和阿波罗的杰作。就连自诩为游牧民族后裔的以色列人也确立了一项原则:城墙内的房屋永远属于其主人,而墙外村庄里的房屋则属于旷野。这也难怪埃及象形文字中表达“城市”的字,会画成交会在一圈围墙内的道路了。在和平时代,城墙让不好战的民众能够相对安全地从事各自的行业,如制鞋,或绘制瓦罐,而假如有人想要创作剧本、小说或诗歌,也需要安全的环境。这么说来,斯巴达人为什么会单单想出“建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这样荒唐的念头呢?

在斯巴达人眼中,他们的祖先必定是赫拉克勒斯的子孙,是擅长侵袭的战士组成的强大氏族。因而,斯巴达人将自己视作战无不胜的斗士民族。他们无法把自己的祖先想象成会在危急时期躲避起来的平民。即使他们真的会恐惧,那也是恐惧自己某天可能会感到惧怕。 斯巴达社会中的保守势力抗拒着任何可能让斯巴达男人变得柔弱的设施。他们果敢地信仰着祖先的原始之力,并致力于一项历史上最不同凡响的社会实验:完全放弃城墙,以及与之相伴的一切文明事物。

斯巴达城遗址

希腊本土最南端伯罗奔尼撒(Peloponnese)的摩尼(Mani)半岛,这里居住着历史悠久的摩尼人(Maniots),据说是斯巴达的后人

斯巴达早期的经济能够支撑起文明最高远的宏愿。斯巴达市民拥有土地,却基本上没有在田地中辛劳劳作的负担。他们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可以投身文学、数学、艺术、哲学或戏剧。实际上,早期斯巴达人可能对上述许多活动都有所涉猎。有些斯巴达人的文学保留下来,其中一首战争诗最为闻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希腊人在战斗中坚守岗位,绝不畏缩。说到底,斯巴达人并不追求在文学或艺术上出类拔萃。他们放弃了高雅文化,转而抉择一种逼迫的、人为的蛮荒状态。和许多在他们前后出现的激进思想家一样, 斯巴达人总结出了一个道理:文明本身的果实让他们变得虚弱,而唯有完全舍弃这些果实才能找回自己的力量。正是这种信心让他们拒绝采纳城墙。

公元前6世纪的某个时刻,斯巴达人看了看他们精美的拉科尼亚陶器、进口的琥珀和象牙、铜像和木雕与成千上万的艺术作品,决定将这些东西尽数放弃。斯巴达从此不再与其他希腊国家一同演进。这座城市不再有大型建筑物和城墙,甚至连精心规划的城市中心都没有,只有不起眼的村庄聚落留存下来。

斯巴达的改革全面而深进,任何与文明沾边、让人眼花缭乱,或是会让知识分子称心的事物,都被逐出城往。自此以后,斯巴达人再也无法拥有金银珠宝了。他们要保持家中简单,房梁只用刀斧草草削砍,绝不精雕细琢。斯巴达人的衣着也有其特有的名誉。雅典剧作家向来不会放过任何欺侮人的好机会,他们取笑斯巴达访客破烂、肮脏的斗篷。修昔底德是一位更为公允的看察者,也和善得多。他认为斯巴达人是最早一群无论贫富均穿着简单的人,还说他们也是第一批会裸体竞技、在公开场合脱掉衣服的人。

斯巴达人身上也没有花香。改革者认为香水很奢华,于是禁止使用;也不答应用染料,因为它迎合人的感官。耳朵的待遇也比眼睛和鼻子好不到哪往。曾发生过一起闻名事件,一位斯巴达首领操起扁斧砍断了一位音乐家九弦竖琴上的两根弦。要那么多音阶干什么?

埃德加·德加:《斯巴达年轻人的练习》,躲于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

斯巴达人拒绝建墙,但这并没有让他们更开放、更具世界眼光;实际上,他们对外来者的惧怕还因此增强。改革者大费周章,以确保任何文明产物都不会潜回这座不设城墙的原始天堂。市民不准远行,以免染上国外的奢华之风。他们禁止金银货币在城内流通,以阻止外国货物流进。从东方来的商人从不在斯巴达兜售异国商品,因为能得到的酬劳只有被斯巴达人用作货币的繁重铁片。

斯巴达人拒绝奢华品,担心受到腐化而变得柔弱。然而这还不够。从生到死,他们的生活屡遭改造,以便提供一种更原始、野蛮的体会优势。原始人会穿精美的长袍,或经常洗澡吗?不会。因此,斯巴达人也不应该如此。斯巴达的婴儿不能用衣物包裹,到了晚上也会被丢在一边,从而在成长中习惯冷冷和黑暗。斯巴达人在孩童时期会学习基本的读写,但只会接受最低程度的教诲。更为重要的是,男孩们要习惯赤脚裸体地走路,因为鞋子会让脚变软,而随季节更换衣物会培植纤弱的体质。

这项伟大的实验除了男人之外,也包含女人。一位合格的斯巴达人不会觉得应当在抚养过程中偏袒女性,或是培植她们的美丽特质。改革者命令年轻女性赤身裸体列队行进,以展现她们因磨练、跑步、摔跤、掷铁饼和标枪而塑造出的身材。她们说起话来也很强硬。闻名的斯巴达谚语“要么带着盾回来,要么躺在上面回来”是母亲给孩子的临别嘱咐,以警告那些为了逃命而丢盔弃甲的胆小鬼。

在饮食方面,斯巴达人建造了用餐大厅,让市民一道用餐。他们的理由是,让男人在一天要结束时回家没有好处,他们会躺在昂贵的椅榻上,变得越来越肥胖,身心练习都会付诸东流。斯巴达人只能食粗茶淡饭,不能饮酒。市民受过练习,习惯沉默寡言,回答问题时言简意赅,不过他们同样也禁止教授修辞学。高谈阔论留给雅典人了。

改革者力图把一切平民职业从城市中淘汰,这一点最能表现改革的目的。一长串职业被逐出斯巴达:修辞教师、算命先生、老鸨、妓女、喜剧演员、魔术师、舞娘、竖琴师,还有各种工匠。据说曾经有位斯巴达国王在向斯巴达及其盟国士兵致辞时,首先要求陶器匠人站起来,然后是金属匠、木匠、建筑工人,再接着是其他工匠。最后,几乎每个盟国的士兵都站了起来,但一个斯巴达人也没有。斯巴达已经完全军事化了。

希腊作家记述道,斯巴达不可避免地放松了其严厉管制。据说公元前5世纪末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后,一批金银流进,恶魔卷土重来。新贵们对文明生活的神往日益增长,而大多数平民依旧窝居在城市中,比起防御更喜欢叛乱。不止一位国王曾像某位以色列先知规劝人们回到蛮荒中一样,要求斯巴达重新开展其崇尚原始的实验。

在斯巴达人心中,“墙”“文明”“柔弱”这三种概念密不可分,构建起代表柔弱的罪责的三位一体。但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让斯巴达人得出结论,认为这看似无关的三者实际上是一体的?

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经常提出特殊的洞见,例如他将希腊社会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社会中,人们始终武装自己;而另一种社会中,人们放下武器,全身心投进其他愿看。在修昔底德看来,前一种社会演进得并不糟糕。他们从早先的时代获取灵感,当时希腊人尚能接受夺劫与偷盗,甚至将之视作荣耀的活动。而后一种社会也并非无可指摘。平民社会中的人舍弃战士的生活方式,变成身穿亚麻内衣、头戴金色发扣的纨绔子弟。

依据修昔底德的说法,在希腊,雅典人迈出了在日常生活中放下武器的第一步。这一看点是否确切,人们无法验证,但雅典人确实在传播更为文明的希腊社会形态方面起到要害作用。雅典人也是全希腊最热衷建墙的人。他们为自己修筑城墙,有时还会为盟友和殖民地建墙。

雅典人并不柔弱,但他们也与斯巴达人不同。在雅典,兵役是一项时不时需要承担的责任,由业余人士完成。雅典人不会接受正规的战争练习,还会嘲讽接受过这种练习的人。当时,哲学家倡议完全免除平民的兵役,而让士兵阶级单独承担全部的战斗任务。对年满十八岁者的练习很快转变成一套一般性的智力、品德和体力教诲体系。

特米斯托克利方柱形胸像(1875年插画)

刻有地米斯托克利名字的陶片

雅典古典时期的伟大领导人无一例外都是筑墙者,这一看点甚至适用于第二次希波战争中那位令人敬畏的英雄:特米斯托克利。事实上,特米斯托克利更像政客,而不是士兵。他的政治才能非常杰出。和每个时代的政治家一样,只要能诳骗人们追随他,特米斯托克利便信赖民主,而为达目的,他会不择手段。例如,当他期看雅典民众认同他的海军战术时,便散布伪造的征兆和预言,甚至用戏剧来愚弄人民,让他们信赖众神站在他这边。他最终散播谣言,说女神雅典娜已经从城里逃到了海上。这些做法奏效了,成功说服那些西方文明的建立者支持他的计划。

雅典人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建造了长墙,加固要塞的伟大事业达到顶峰。长墙从雅典中心延伸数英里至其位于爱琴海上的海港,如此设计是为了保护城市通往外部世界的生命线。客蒙是这座长墙兴建背后的动力,他自豪地保持着特米斯托克利哄骗民众的传统。他曾宣称自己找到了神话英雄忒修斯的骸骨,这一消息让雅典人民欢欣鼓舞。

雅典人依据客蒙的计划,将城墙一路延伸到海边,即便遭遇围城,雅典依旧能保持其海运纽带的畅通。伯里克利也是一位颇有手段的政治家,不过比起瞒天过海的花招,他更喜欢直接贿赂。他甚至让雅典人民信赖他们将完全不用务农,只需依靠大海生活。于是,雅典人将自己与敌军隔离开,却又不与世界割裂。

雅典卫城想象图

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安全。雅典的黄金时代在新城墙内诞生了。 不建墙的斯巴达人有多封闭,建墙的雅典人对外部世界就有多开放。哲学家涌进城来,戏剧、雕塑、数学、建筑和绘画一同繁华发展。城墙一面将城市封闭起来免于进攻,一面又保持其港口的开放,雅典人在城墙的保护下,经历了一种全新形式的战争。年复一年,即便城市遭受围攻,剧作家依旧能创作新作品,用这些作品参赛,并移上剧场舞台。哲学家让他们的学生欢喜,却让敌人犯愁。艺术家则陆续以精湛的技艺雕琢作品。

对公元前5世纪城墙背后的雅典社会最清楚的描绘出自阿里斯托芬的剧作。他几乎一生都被困在这座城市中,他的幽默很粗俗,在作品中讽刺过被围困的民众,说他们只会为政治争论不休,赌马,或是陷进无果的哲学探求。最难以置信的是,他竟然能够讽刺这座城市的政治领导而未受惩罚。长墙之内,万事如常。

多么明白的讽刺:斯巴达人敞开生活,没有城墙,却一点自由都没有。长辈教他们要做什么,要如何做。一切都由人指挥:如何说话;如何食,食什么,在哪食;如何与儿子、妻子、丈夫和女儿互动;能拥有什么,不能拥有什么。相反,雅典人建起城墙,躲在墙后,却成了世上最自由的人。他们安全地住在封闭的城市里,争论政治,探讨哲学,出进剧场,发展数学和科学。至于艺术可能让人柔弱的看念,他们毫不知晓。伯里克利就说:“对美的热爱不会导致挥霍,对思想的热爱不会让我们柔弱。”

这些差异体现在各个层面上。斯巴达人在门户大开的国家中完全依靠奴隶生活。斯巴达边陲开放,这要求人们始终处于备战状态,将所有生产劳动转嫁给不自由的人。而在建有城墙的雅典,奴隶制已经逐渐衰退。这座城市孕育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公开废奴的看点。

拉斐尔:《雅典学院》(1509-1510)

说到底,斯巴达人对于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毫无方法。为了保护文明人而要求他们放弃文明进而变得强悍,这种方式根本行不通。金钱和物质享受的诱惑不断战胜斯巴达人的体制,长远来看,他们的敌人也会占得上风。

不管雅典模式有何种优越性,市民自身永远不会就此达成共识。雅典人最擅长的就是争论,政治家和哲学家就“修建防备工事是否明智”这一问题争论了五十多年。柏拉图站在斯巴达人一边。在他看来,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时,雅典城墙已被获胜的斯巴达人吹着长笛兴奋地推倒了,还是让这些墙在地下沉睡为好。他指出,城墙让人柔弱,哄骗人陷进虚假的安全感,煽动他们追求保护而不是战斗。亚里士多德则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像斯巴达人那样信赖一座城市不能同时拥有勇气和城墙,这太“过时”了。

很快就出现了中间立场。柏拉图总结道,完美的国家应当保护其全部边界,而不仅是城市核心。而边陲墙离城镇中心太远,很难由暂时部队保护。这需要建立职业军队,由他们时刻驻守边陲。无论如何,柏拉图暂时得偿所愿。雅典人不再增强城市防备,而是加固国家的边陲。不幸的是,雅典人的边陲墙实验延续的时间不够长,无法证实这项策略是否明智。公元前338年,马其顿人进侵,击败了希腊的保护者,此后,雅典人突然重拾他们对传统城墙的热情。一位雅典人注重到:“一群人忙着筑墙,另一群人往挖沟渠、建栅栏。城里没人闲着。”

THE END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雄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甜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奉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看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躲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合成)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看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阐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看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 |《乡土中国》 |《白鹿原》 |《冯至文存》 |《在城看乡》 |《海阔天空》 |《遗产的旅行》 | 《城堡》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了不起的盖茨比》 |

灰烬传奇
《阿凡达2》:特殊的票房“微笑曲线” 红极一时的5位歌手,涉毒封杀后都尝试复出,所作所为不值得原谅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