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1件瓷器,真值7个亿吗?

1件瓷器,真值7个亿吗?

misa2 03-26 3次浏览 0条评论

中国古代瓷器

拍卖会上永远的 宠儿

身价最高者近 7亿

相当于鸟巢造价的1/5

(全球“天价”瓷器Top10,囊括了“天下第一瓶”与“天下第一碗”,制图@杨宁杜睿/星球研究所)

无数荣光于此围绕

日本人奉其为“国宝”

(全球仅存4只曜变建盏,完好的3只均在日本;下图为残缺的曜变建盏,正所谓“烟光凌空星满天”,摄影师@动脉影)

展开全文

西方人誉其为“神的餐具”

(请横屏看看,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西方人用“china”代指瓷器,用“瓷器病”形容人们对瓷器的沉迷,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甚至修建了“中国宫”用来收躲瓷器等,摄影师@张昊昱 )

而它的“祖籍地”古代中国

更是垄断世界瓷器贸易长达1700年之久

(新加坡发现两艘海底沉船,内有大量中国古瓷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那么小小的瓷器

真值几个亿吗?

又为何能代表中国征服世界?

在星球研究所看来

它的价值岂能全部用金钱衡量

那还是无数工匠

在失败与成功中

对极致技艺的探索

在深思与开悟中

对极致美学的追求

01

窑火初燃

在瓷器诞生之前

是漫长的陶器时代

中国先民用随手可及的陶泥

捏制成型后烧硬

便制造出简单的生活器物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摄影师@鞠骁)

随着技术升级

烧造技术从开放式的挖坑平烧

进化为专业的烧制场所

“ 窑”

(请横屏看看,馒头窑,标注@杜睿/星球研究所,图片来源@汇图网)

封闭的屋室聚集更多热量

凭借窑室与烟囱的高度落差

形成抽力从而增温的特性

南方的窑多依山而建

便于烟气从低至高前进

被形象地称为

“ 龙窑”

窑内温度可达1300℃以上

(江西景德镇龙窑遗址,龙窑长度从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标注@杜睿 /星球研究所,摄影师@刘志勇 )

温度的改变意味着原料的改变

陶器所用陶土

普及只能承担1200℃以下的温度

否则易崩裂变形

于是一种在中国广泛分布

能够耐高温的

“瓷土”

开始被特意使用

其基本成分为熔点较高的硅酸盐

经过烧结密度与硬度大大增加

敲击后的声音如金属般清脆悦耳

(高岭土即“瓷土”,“瓷石”进一步风化便为“瓷土”,标注@杨宁/星球研究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或许是窑室中的植物灰烬

无意间与瓷土高温反应

出现的玻璃质薄层带来灵感

用以上素材附着在器物上再烧制

外表竟变得光滑鲜亮

后世称之为

“ 釉”

而瓷土中的杂质氧化铁[Fe₂O₃]

在高温缺氧的环境下

被一氧化碳[CO]还原为氧化亚铁[FeO]

还泛出了淡雅的绿色

(上釉前后对比示意,标注@杨宁/星球研究所,摄影师@陆雨春)

这便是代表中国乃至世界

初期制瓷最高水平的

“ 青瓷”

1973年

位于浙江上虞的四峰山南麓中

有座东汉越窑面世

出土器物碎片散布800平方米的领域

(小仙坛窑址位置示意,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5年后

经过陶瓷研究前沿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化验鉴定

其中的小仙坛窑址瓷器

用1300℃左右高温烧成

显气孔率0.62%、吸水率0.28%

已达到现代日用瓷部分准则

标志着东汉早已出现了成熟瓷器

同时也属世界最早

(西晋越窑青釉黄鼠狼柄鸡首壶,摄影师@杨虎)

在古人眼中

坚固耐用且漂亮雅看的瓷器

仿佛妙手天成

迅速 替代陶器俘获众人芳心

(长沙窑模印贴花椰枣纹瓷壶,摄影师@路客看见)

但对工匠而言

此时的原料杂质过多

且外釉易于脱落

实在不够完美

于是前赴后继的工匠

用数不尽的实践

只为磨练出极致的技艺

02

极致技艺

极致的颜色

需要极致的原料

仅往除杂质便出现十数道工序

最初烧成于北方的

“ 白瓷”

瓷土本身杂质便少

有的为了追求瓷胎纯净

还在坯体外加白色“化妆土”进行美颜

表面施以几乎透明的釉色

(定窑白釉桃形盒,摄影师@动脉影)

极致的器型

需要极致的手法

小型坯体

直接用陶车拉伸成型

(景德镇的手工艺人正在拉坯,摄影师@杨小晋)

(拉坯成型,摄影师@杨小晋)

大型坯体

可摘用分段拉坯拼接修整成型

复杂坯体

运用外范将原料贴在模型内

干燥后取出各个部分进行粘贴

(模具印坯成型示意,制图@杜睿/星球研究所)

超复杂坯体

抉择多种成型工艺结合加工的方式

如高近60cm的青瓷莲花尊

繁缛华贵蔚为壮看

(北朝青瓷莲花尊,摄影师@鞠骁)

不同的器型

上釉方式也不尽相同

或直接浸进釉浆后片刻取出

或用刷子等细致涂抹

或大量泼浇再倒出余外釉料

后期还发明了 吹釉

用嘴对着吹壶上的吹管吹气

向坯体喷洒 雾滴状釉浆

釉层之薄宛如蝉翼

(泼釉,瓶口的毛巾为防止釉料进进瓶内,视频来源@视觉中国)

(吹釉,视频来源@视觉中国)

极致的釉层

需要极致的排列方式

为了防止黏连

最初将器底的釉往除单层仰烧

但垂直空间利用率低

有的将器口的釉往除对口放置

口沿因无釉涩口

(仰烧与覆烧方法示意,制图@王天怡杜睿/星球研究所)

而能实现两全其美的方法

是用于承托的 垫具

常用的呈圆饼状并带有乳钉

可垒至1米多高

也有呈环状的可叠置覆烧

从而减少变形

(垫具与支具使用方法示意,制图@杜睿/星球研究所)

但这还远远不够

极致的烧制

需要极致的防护

可以打包整摞瓷器的

“ 匣钵”

也能够阻隔污染

为了避免冷却时釉面发生氧化

有的匣钵做涂釉密封

只有打坏后才能取出器物

且不可再次使用

(把上完釉的半成品装进匣钵,摄影师@陆雨春)

除了提高质量

随着瓷器需求与日俱增

提高产量迫在眉睫

而最显著的方法便是加大窑室

有的龙窑长达130多米

单次装瓷逾数十吨

(请横屏看看,建水龙窑在山间展布,摄影师@蒋晨明)

由于窑身过长火焰流动太快

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不同部位温度不均

为此窑室改砌为阶梯型

设立多个火膛

(“阶级窑”结构示意,制图@杜睿/星球研究所)

极致的空间

需要极致的利用

火力强的部位放高级细瓷

温度稍低的装普通瓷

最次的可以烧粗瓷或者窑砖

每位窑工都堪称

“ 空间治理大师”

在多平原的北方地区

样貌普通的“馒头窑”沦为主流

它易于升和煦保温

适宜烧制胎体厚重的较大瓷器

而布满发明力的工匠

将两种窑合体发明了全新的

“ 蛋形窑”

(“蛋形窑”结构示意,制图@杜睿/星球研究所)

该窑集结两种优势

形似平卧的半个鸭蛋

拥有与窑身等长的大抽力烟囱

燃烧素材普及为松木

在江西景德镇

覆盖着浓郁繁茂的松木林

窑工每次烧窑都要投放上千斤松柴

造就了集历代名窑之大成的

“ 镇窑”

(烧制的几十个小时需要有人值守,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极致的火候

需要极致的把控

窑火到底烧至何种程度

仅凭老窑工的体会难免出现偏差

于是出现了温度参照物

“ 火照”

这是块 涂釉的瓷片

插在巴掌大小的陶泥上

烧制期间定时勾出单片看看颜色

全局转变尽在把握

(汝窑中的“ 火照”,摄影师@柳叶氘,标注@杨宁/星球研究所 )

当然

工匠从不称心于枯燥的工作

也不称心于乏味的产品

试图从特殊的装饰中觅觅乐趣

有的玩转 纹样

用刀在半干的坯体上刻划轮廓

技艺精湛者手起刀落

浑然天成

(景德镇的手工艺人正在雕刻陶壶的花纹,视频来源@视觉中国)

有的玩转 贴塑

用手捏制飞禽走兽、江河湖海

技艺精湛者作品逼真

宛如活物

(龙泉窑青釉双鱼洗,摄影师@肖怡宁)

有的玩转 釉色

尝试用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做着色剂

用不同的配比、窑位

甚至不同的气候、压力

幻化出万千色彩

(主要着色剂示意,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摄影师@肖怡宁、动脉影)

而最风靡的当属 彩绘

单纯的白瓷是最佳的画布

依据事先打好的草稿

工匠先在烧好的瓷胎上勾勒涂染

再施釉烧成是为

“ 釉下彩”

(用笔勾轮廓线,视频来源@视觉中国)

(分水,即在勾好的轮廓线内填色,视频来源@视觉中国)

元时随着国家开放

有种青蓝色颜料从西亚流进

不到1%的含量即可成色鲜艳

由此诞生了鼎鼎大名的

“ 青花瓷”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摄影师@Makara·杉)

若于已烧好的瓷器上彩绘

再低温烧制是为

“ 釉上彩”

(松石绿地粉彩藤萝月季花鸟纹盖罐,摄影师@Makara·杉)

极致的颜色

需要极致的碰撞

若将以上两者集为一体

被雅趣地称为

“ 斗彩”

以明成化年间最为有名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摄影师@柳叶氘)

除此之外

清时还出现了 粉彩

其含有的砷[As]有乳化作用

呈色粉润而柔和

(粉彩镂空转心瓶,内瓶可以转动欣赏,摄影师@袁欢欢)

以及模拟欧洲珐琅素材的珐琅彩

欣赏起来具有立体感

颇受皇室贵族的欢迎

为了烧制经常使用最好的瓷土

召集最优异的画师

(画珐琅花卉带盖香盒,摄影师@袁欢欢)

至此

瓷器集中国烧制技艺之大成

历代名窑遍地开花

(中国历代名窑位置示意,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演化而来的

70多道制瓷工序

均是难以想象的精美和苛刻

每个上贡的瓷器背后

是无数瓷瓶被摔得粉碎

历经漫长的时间

反复推敲的窑工已臻化境

他们也许不再执著于最高级的技艺

而沉浸于瓷器本身的情感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们探求琢磨

接下来将要融进的是

极致的美学

03

极致美学

这是一片

美至不可思议的世界

远远看之

美是 曲线

外形轮廓气脉贯通

首尾唤应

(各类瓷器曲线示意,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摄影师@包浩霖、王朝、袁欢欢、苏李欢、李文博)

或如杨柳细腰

或如双臂抱月

或如凤凰展尾

或如嫩荷涵露

(仿汝窑石榴尊,摄影师@动脉影)

近而看之

美是 色彩

牙白、月白、甜白、青白、鱼肚白

是如银似雪

是出尘不染

(青白釉缠枝暗莲纹高足碗,摄影师@一只饭包)

祭红、豇[jiāng]豆红、郎窑红、胭脂红

是殷红灼烁

是宝光耀目

(清雍正霁红釉胆式瓶,摄影师@柳叶氘)

天青、粉青、豆青、影青、梅子青

是冷月孤帆

是远山冷林

(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樽,摄影师@柳叶氘)

是轻如云魄

是一泓春水

(仿汝窑鸠耳尊,摄影师@动脉影)

其中天青色

也是艺术家宋徽宗独爱之色

相传只有特殊天气加持

即“山雨欲来”时才能出现

惋惜的是

该色随着宋朝的覆灭成迷

无论后世如何仿制

只剩阵阵哀叹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帝批)

“仿汝不似汝”

(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中“天青色等烟雨”的“天青色”,其实是指汝瓷的颜色;下图为汝窑天青釉花式温碗,正所谓“雨过天青云破处”,摄影师@动脉影)

南宋时专为宫廷烧制的

“ 官瓷”

为追求器物温润肥厚的美感

通常数次施釉

器口处的釉在高温下垂流

竟露出了褐色胎体

(官窑青釉葵花式洗上的“ 紫口铁足”,摄影师@风沉郁)

但那又如何

美从来不止“完美”

美是 破碎

有种烧坏的瓷器

由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

出窑后周身冰裂

是为

“ 开片”

深浅各异的纹路交织叠错

或像鱼鳞、或像雪花

工匠将这种缺陷上升到美学

烧出了冠绝当世的

“ 开片汝瓷 ”

(官窑瓷器,釉中还有少量气泡时隐时现“寥若晨星”,摄影师@苏李欢)

开片并未因火熄而结束

也许是某个午后

也许是某个夜晚

它将突然发出风铃般的声音

如同天籁

同样以开片著称的

“ 哥瓷 ”

还会在裂纹中渗进人工颜料

细纹食色浅呈褐色

粗纹食色深呈黑色

(哥窑瓷器, 请滑动查看细节纹理,摄影师@苏李欢/肖怡宁)

纹路如河流交织

开片若云舒天机

釉色似酥茶油润

是当之无愧的旷世奇珍

当然

釉色并非只有清浅才是漂亮

河南的钧窑工匠

致力于烧造颜色浓艳的器物

不同颜色的釉料

在高温中流淌、渗透、扩散

呈色妙境横生

这一件

晴空万里、骄阳高照

( 宋徽宗年间每年只保留精品钧瓷36件,其余全部砸烂;下图为钧窑天青釉紫斑碗,摄影师@动脉影)

另一件

云蒸雾涌、朦胧迷离

(钧窑玫瑰紫釉碗 ,摄影师@袁欢欢)

正所谓

(元,刘秉忠《 桃源忆故人》)

“桃花乱落如红雨”

正所谓

(唐,李白《 横江词六首》)

“涛似连山喷雪来”

福建建窑以及江西吉州窑的工匠

更加漠视常规

用极高的含铁量烧造黑釉

并掺杂不同的色彩

美是 偶然

褐色斑块肆意伸展

狂野乖张

(磁州窑黑釉鹧鸪斑茶盏,摄影师@动脉影)

白色斑点肆意点缀

晶莹灵动

(油滴釉碗,摄影师@肖怡宁)

美是 自然

将经过处理的叶子贴在盏内

生成纹样脉络

盛水后似盛满秋风

(宋 吉州窑木叶贴花茶盏,摄影师@动脉影)

还有种最奇异的斑纹

为过饱和氧化物所析出的结晶

中间浮现自然的蓝色

四面闪耀着渐变的彩色光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如宽广无际的空中星系运行

美如暗夜

装满宇宙

(建窑曜变天目盏,摄影师@动脉影)

美是随心所欲

也可以是精心显现

元时

一个戏曲杂剧盛行的年代

上至王孙贵戚

下至布衣百姓

均被跌宕起伏的出色故事吸引

工匠们也不例外

他们将其画在瓶瓶罐罐上

凝聚住了

英雄豪杰的怆然悲壮

才子佳人的情真意远

思乡游子的无尽惆怅

(青花四爱图梅瓶,分别绘制着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摄影师@鞠骁)

其中有只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萧何月下逐马

韩信看着滔滔江水犹豫不决

是往是留难以决定

复杂的内心世界跃然瓶上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摄影师@路客看见)

除了故事

笔锋辗转之际也有

松竹苍劲

山月苍古

(釉里红岁冷三友纹梅瓶,摄影师@包浩霖)

最具传奇色彩的生物

“ 龙”

被描画得张牙舞爪

态势凶猛

气吞山河

(青花海水白釉龙纹胆瓶,摄影师@动脉影)

不过

美也可以是没有“ 感情”

纯属 炫技

“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仅凭一句话说不清是什么釉彩

总之就是各种釉彩

(各种釉彩大瓶,摄影师@肖怡宁,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纷杂的纹饰布满全器

繁密得几无间隙

令人目不暇接

也许这也是美

是 宽容、 是占有

日夜沉浸在瓷器的世界中

连工匠的手法

都布满了美感

运笔或运刀时富有节奏韵律

任风云变幻

心中自有乾坤

(专注致志创作的工匠,摄影师@张康年)

至此

瓷器集中国传统美学之大成

吸引了世人目光

成千上万件精美绝伦的瓷器

被装进货船

随滔滔海水送往世界各地

这些瓷器

有独属东方的人间浪漫

(珐琅彩瓷虎丘山水碗,摄影师@一只饭包)

也有迎合西方的奇异故事

(矾红描金加彩人物图瓶,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它们的漂亮有目共睹

人们竞相追捧

作为全球化商品辉煌了近千年

被亲切地称为

“ China”

而这个词

同时也代表了中国

04

尾声

1840年

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英国人、德国人、俄国人、法国人

纷纷涌进觅觅传说中的瓷器

趁着夜色偷运出往

运不走的便当场砸坏

(23.9万件青花瓷被偷,在国外拍卖,中国人连举牌的机会都没有;下图是一名男子在佳士得精美瓷器和艺术品拍卖开始前欣赏一对来自13-14世纪的菩萨雕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之

西化浪潮席卷中国大地

也熄灭了微弱的窑火

满地的碎瓷片对我们来说

都是无上珍宝

(博物馆中收躲的碎瓷片,摄影师@肖怡宁)

历经近百年的发展

把握先进科技的我们

运用成本更低的新型素材

在电炉中、在气炉中

烧出了大量的优质瓷器

(我们如今使用的瓷器,工艺流程已与古代大为不同;下图是国宴上的淄博陶瓷,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与此同时

工艺精度相比过往有了质的升华

而陶瓷作为绝缘素材

还广泛用于航空领域的精美仪器中

被送上远远的太空

仿佛时光真的慢慢老往

(1800℃高温陶瓷封闭绝缘涂料可使用于火箭及航天器的耐高温部件,摄影师@阿毛)

但若我们

亲自站在古老的瓷器面前

它又是那么鲜活

此时此刻

是否正如烧制它的工匠

在烧窑之际

面对窑神祈求那般期看

( 2022年8月30日,江苏常州博物馆瓷器展上的小游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他高举燃香

透过缭绕的烟雾

隐隐可见其肃静凝重的神情

即使身经百战

此时也难免生出丝丝紧张

他磕头叩拜

随后默然走向等待起火的窑场

仿佛他将要烧的

已经不再是无声的器物

而是有声的灵魂

而这场

发生过无数次的对看

无关尘世

无关风月

只关乎他们身为工匠的荣光

本文创作团队

-星球研究所-

撰文:周瓷儿

图片:潘晨霞

设计:杜睿杨宁王天怡

审校:叮叮黄楠茜江上帆陈志浩

封面摄影师:动脉影

专家审核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

杨帆 教授

【参考文献】

[1] 李其江主编. 中国古代名瓷传统工艺[ M].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20.07.

[2] 陈万里著. 陈万里陶瓷考古文集[ M].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97.09.

[3] 陈克伦,叶倩著. 天工开物丛书 窑火唤彩 中国古代瓷器制造术 [M].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7.08.

[4] 崔名芳,朱建华.安徽古代烧瓷窑炉结构分析——以寿州馒头窑和繁昌龙窑为例[J].陶瓷学报,.2014.05.

[5] 中国硅酸盐学会,冯先铭,安志敏,安金槐,朱伯谦,汪庆正主编. 中国陶瓷史.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2.09.

[6] (英)威廉·科斯莫·蒙克豪斯,卜士礼作;邓宏春译.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中国瓷器史[ M].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21.08.

[7] 冯先铭主编 .《中国古陶瓷图典》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古陶瓷图典.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8.01.

【招聘】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城市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自然地理、天文生物、历史考古、建筑等各领域撰稿人,以及商务策划等,请在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灰烬传奇
又是神仙打架年?2023年值得期待的游戏都在这儿!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十款武器,美国仅占四席,中国神异武器位居第二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