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墓”大传奇·通过裕陵看后宫
《如懿传》
1928年8月的一天,众多报纸都刊发了一条令人震动的消息,说是清东陵被盗,一时间全国哗然,民众议论纷纷。
要知道,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浩大,体系最完全,布局最得体的帝后陵墓建筑群。
末代皇帝溥仪
它的被盗不啻给清朝遗老当头一棒,更让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听闻之后,一头倒地,不省人事。
展开全文
裕陵(清)
今天,我们就以清东陵中的裕陵为主题,来为大家讲讲这座帝王墓的传奇故事。
为了让大家更轻易理解我们今天所介绍的内容,我们就借用《延禧攻略》和《如懿传》里的后宫人物来“对号进座”。
首先,我们要说一说清东陵的具体位置。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境内,西距北京市125公里。
清东陵从1661年(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筹建,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竣工为止,前后营建时间长达247年。
清东陵平面示意图
清东陵占地2500平方公里,有一个县城之大,整个陵区是以昌瑞山的明长城为界,山南为陵寝重地,山北为风水禁区。
在清政府时期,这片风水禁区有重兵把守,别说普通百姓不能靠近,就连朝廷大臣在没有谕旨的情状下,也不得进内。
大清帝国的统治者
清东陵里埋葬着清朝的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孝庄、慈禧等15位皇后,还有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格格,共计161人。
清东陵平面图
其中五位皇帝的陵寝分别是: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
乾隆皇帝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座陵寝,就是这五座帝王陵中的一座——裕陵。
作为中国历史上年寿最高,掌权最长的皇帝,乾隆在他继位的第八年(1743年),便开始修建这座自己身后的寿宫。
裕陵原貌示意图
裕陵修建费时9年,乾隆十七年(1752年)建成。后来又经过了20多年的保护与修缮,共历时30年才算正式完工,总耗银203万两。
裕陵地宫平面图
正是因为有了乾隆帝对他寿宫的特殊重视,所以裕陵也就成为清东陵里耗资最多、耗时最长的陵墓。
据资料展示,裕陵地宫在已出土的清代皇陵中,也是最为雄伟的一座地下建筑。
在建造裕陵时,乾隆为了便选天下精工美料,居然打着修葺明代皇陵的旗号,盗取了十三陵很多极为宝贵的木材和石料。
裕陵地上建筑示意图
裕陵自南向北的地上建筑有:圣德神功碑、五孔桥、石像生、牌楼门、一孔桥、东西朝房、三路三孔桥、东西平桥、隆恩殿、三路一孔桥、二柱门以及方城明楼等。
裕陵石像生
其中神路上石像生的数量有8对,超过了康熙景陵、雍正泰陵5对的数量,整个裕陵的雄伟与奢华,是其他清朝帝陵不可比拟的。
裕陵地宫进口
裕陵的地宫深15米,只有一条墓道可以进进,裕陵地宫总长为54米,面积达372平方米,它包含了九券四门。
地宫剖面图
整个地宫平面造型呈“主”字形。空间摘用无梁柱,扩展了空间的使用率,顶部为拱券式,券顶和石壁上布满了佛教题材的石刻。
门扇上的菩萨
其中,地宫的四门上都雕刻着佛教当中的菩萨,这八尊菩萨像高1.5米,全部为少女形象。他们依次是:
第一道门扇上的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第二道门扇上的看音菩萨、地躲王菩萨;第三道门扇上的除盖障菩萨、虚空躲菩萨,以及第四道门扇上的慈氏菩萨和普贤菩萨。
因为乾隆自认为他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称自己为文殊菩萨皇帝,所以文殊菩萨就排在了第一道门的左侧(清朝左为尊)。
四大天王
穿过第一道石门,在门券洞左右两壁上,可以看到代表“风调雨顺”四大天王的坐像。
这些坐像的背景是躲文阴刻的佛教经咒。
放置册宝箱的石墩
在明堂券内,东西两侧的墙根下各摆放了四个须弥座形的小石墩,上面是用来放置帝后的册宝箱。
一般放置方位是左册右宝,“册”就是册文,是后人对死者一生功德的追述,“宝”就是刻有谥号的玉玺。
册宝是古代帝王陵墓内用来标识自己身份的重要物品,也是古代帝王丧葬大典中的重要礼仪用品。
刻满经文的墙壁
另外,在册宝座东西两壁的上方,也用阴刻的工艺,镌刻了30111个字,其中躲文29464字,梵文647个字,组成了恢宏的陀罗尼经咒。
第二道石门两侧的梵文
石门两侧是由梵文所刻的驱邪咒语。
券顶雕刻佛教内容题材
在两壁的顶部还雕刻着佛教八宝,以及代表“东西南北中”的五方佛。
佛教五欲供
在堂券内雕刻着代表着佛教中“五根”(眼、耳、鼻、舌、身)的五欲供(明镜、琵琶、涂香、水果、天衣)。
券顶佛像
堂券的顶部是由佛教中的二十四尊手印各异的坐佛雕刻成图。
裕陵石门柱
假如往过裕陵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在裕陵地宫的四个石门中,就有三个石门的中间是有方形石柱的,并且这些方形石柱是按照两两相对进行排列。
假如按照现有的这种设计,乾隆浩大的棺椁是无法进进地宫金券的,那么这些石柱是何时加进,又有什么作用呢?
有裂纹的门楣
原来,这三道门上的十二根石柱是用来支撑门楣的。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乾隆棺椁进进地宫后,有人发现门楣上方有裂痕,所以用这些石柱来承重,防止地宫的坍塌。
不过,大家要知道的是,第一道门上的石柱是在清朝嘉庆年间补上往的,后两道石门中间的石柱是考古人员在1989年时支撑上往的,两者相差190年。
地宫金券
现在就要来到金券了,金券就是存放乾隆皇帝棺椁的地方,乾隆皇帝的棺椁就停放在金券内须弥宝床的中间。
金券顶部的三世佛
在乾隆皇帝棺椁的上方墙壁上刻有三尊佛,这三尊佛是代表过往、现在、未来的三世佛。
在金券内,目之所及的地方,全部雕刻着佛教人物和佛教题材内容。
可以说整个地宫气势恢宏,佛教内容布满了整个墙面,给人一种仿若进进一座地下佛堂的感觉。
金井示意图
在金券内,乾隆皇帝棺椁的底下有一口金井,这口金井又被称为龙穴。
通常情状下,古代帝王会在自己的棺椁下方,挖一个像深井一样的垂直圆洞。
不过这个圆洞的直径不大,可能有15厘米左右,深度也就1.5米左右。
这个金井的作用非常了不得,它是决定陵寝的基准点。也就是说,这个金井决定着陵寝地宫和地面建筑的相对位置。
因此,它也被誉为“金眼吉井”。
在修建陵寝时,帝王们总会来视察自己身后的“住所”,所以他们就会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些首饰,丢到金井中,祈求自己可以延年益寿。
在地宫的棺床上,本来应该摆放乾隆皇帝和他三位皇后,三位皇贵妃的七套棺椁,但是现在只有四个,究其原因,我们给大家一一道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四个葬具,分别是三口外椁,一口内棺。它们都是考古人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对地宫进行清理时重新拼凑的。
因为在这之前,地宫遭碰到三次疯狂盗窃,墓室中的陪葬品不仅悉数被盗,就连棺椁和棺椁内的帝后尸骨都被迫坏。
孝贤皇后富察氏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两位皇后的棺椁。
孝贤皇后
在乾隆皇帝棺椁的左侧(清代左为上)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孝贤皇后富察氏的棺位。这位孝贤皇后就是《如懿传》里富察容音的原型。
这位嫡皇后16岁与乾隆成婚,37岁(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乾隆东巡时,死于回銮途中的德州船次,她是乾隆最敬重的皇后。
孝贤皇后的往世,对于乾隆帝来说,打击很大。为了托付哀思,乾隆帝为她写了大量的挽诗来悼念她。
孝贤皇后棺位
那孝贤皇后的棺位上为什么没有棺椁呢?那是因为1928年孙殿英盗掘皇陵时,将裕陵中的尸骨跟棺椁破坏的一塌糊涂,孝贤皇后的棺椁,就是在那个时候被破坏掉的。
孝仪皇后棺位
在乾隆棺椁的右侧是孝仪皇后魏佳氏的棺位。
孝仪皇后魏佳氏
说到这位皇后我们可一点儿也不陌生,在《如懿传》里她是魏嬿婉,在《延禧攻略》里她是魏璎珞,在《还珠格格》中她是令妃。
说实话,这位皇后活着的时候并不是皇后,她是以清朝第一位皇贵妃的身份,来摄六宫事的“准皇后”。
后来,也是因为乾隆公布永琰为太子,也就是以后的嘉庆皇帝,“母凭子贵”,她在往世 20年之后,被追封为孝仪皇后。
孝仪皇后不腐的尸体
有资料展示,这位孝仪皇后在她进葬后的153年(1928年孙殿英盗裕陵)尸身居然没有腐烂,皮肉俱存,面目如生。
慧贤皇贵妃
我们接着往下说,在孝贤皇后棺位左侧(最东端)的是慧贤皇贵妃高佳氏。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
她是《如懿传》里的高晞月,《延禧攻略》里的高宁馨。
慧贤皇贵妃其实在史书当中记载,她是文渊阁大学士高斌的女儿。本人聪慧过人,通情达理,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位贵妃,也是第一位皇贵妃,只惋惜她一生未有生育。
哲悯皇贵妃棺位
在孝仪皇后棺位的右侧(最西端)是哲悯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哲悯皇贵妃是皇长子永璜的母亲,这位哲悯皇贵妃也是富察氏。
她在乾隆年少时,就已经跟在乾隆身边做了侍妾,可以说她是乾隆皇帝的初恋。
在乾隆17岁时,他的父王雍正帝把另一位富察氏,也就是后来的富察皇后赐给乾隆当正室嫡福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哲悯皇贵妃是乾隆的第一位“妻子”。只惋惜,在乾隆要登基的前两个月就一病不起,一命呜唤了。
乾隆感念她是自己在当亲王时的第一位妻子,在登基不久后,就追封她为哲悯皇贵妃,并把她葬进裕陵永世陪伴。
淑嘉皇贵妃棺位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的棺位在右侧西侧的垂手棺床上。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淑嘉皇贵妃是朝鲜族人,在《延禧攻略》里她是嘉嫔,在《如懿传》里她是金玉妍。
其实,这位淑嘉皇贵妃和慧贤皇贵妃一样,都是出身包衣,后来才被赐姓“金佳氏”和“高佳氏”。
因为嘉妃出众的外貌和温婉的性格让乾隆很是喜爱,在她死后,乾隆即刻追封她为皇贵妃,也就是淑嘉皇贵妃。
裕陵地宫棺位示意图
假如以乾隆皇帝为中心,两两对称的话,那么在淑嘉皇贵妃对面的垂手棺床上,还应该有一个对应棺位,但是那个地方没有棺椁,有的是一个被孙殿英盗墓时炸坏的第四道石门。
裕陵炸坏的第四道石门
说道第四道被炸毁的门,我们的传奇故事又来了。
1928年,当孙殿英和他的匪兵们用木桩撞断了三道石门背后的顶门石进进地宫时,却发现进进金券的第四道门无论如何都撞不开。
于是他们在不得已的情状下,用炸药炸开了第四道石门。
可是当他们进进金券后却惊异地发现,一口浩大的棺椁顶住了石门。
龙山石的作用
而这口棺椁正是乾隆皇帝的。要知道乾隆皇帝的棺椁在金券内的棺椁中是最大,也是最重的一口棺椁。假如没有外力作用下,它怎能自行移动抵住石门?
况且在这口棺椁的四角,都有四块百余斤重的龙山石是将其牢牢固定在棺床上的。
裕陵龙山石
而龙山石的重要作用就是利用卡槽的设计,使棺椁既不能升起,也不能前后左右移动。
可是希奇的事情就这样又发生了,在1975年,考古学家清理地宫时,又发生了同样的问题。
依然是乾隆的那口棺椁将第四道石门紧紧抵住,无奈之下,考古人员后来还是用千斤顶才把石门顶开。
为什么两次都是乾隆帝的棺椁顶住石门?为什么同样在棺床上的其他五口棺椁没有丝毫移位?难道真的是乾隆皇帝在天有灵,要守护他的地宫?
就如同孝仪皇后的尸体百年不腐的谜团一样,乾隆棺椁“抵门护妻”,也被众人演绎。
第四道石门
说完由一道石门引出的传奇故事,我们再说说放置石门的棺位究竟是留给谁的?
乾隆帝除了以上两位皇后,是不是还有一位皇后?对,重点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为皇后没有被葬进裕陵。
乌喇那拉氏皇后
这位皇后在《清史稿》里,被记为皇后乌喇那拉氏,一般史学家都习惯称唤她乾隆继后,或者也和百姓一样喊她那拉皇后。
说实话,这位皇后可是货真价实的真皇后,她是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初二被乾隆正式册立的第二位皇后。
可以说这位皇后出身高贵,端庄惠下,被崇庆皇太后(嬛嬛的原型)所认可。她在做皇后的16年里为乾隆诞下两位皇子,一位格格。
可是当她随同乾隆第四次下江南时,中途却被乾隆派额驸隆安送回京师。
与此同时,乾隆还下令,从此不答应那拉氏踏出宫门半步,也不得他人进内探视,此时的那拉皇后和被打进冷宫并无两样。
当乾隆南巡结束回到京师不久后,就收回了那拉皇后手中的册宝,并且将侍奉皇后的宫女由10名降低到后宫最低级别答应的2名。
次年(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那拉皇后默默离开人世,终年49岁。
本应按“国丧”礼葬的皇后,却被乾隆草草打发,不仅没有进葬裕陵,反而被塞在了妃陵寝内,纯惠皇贵妃地宫的一侧。
妃陵寝中纯惠皇贵妃的内棺外椁
要知道,在妃陵寝内,无论地位多低,都要各自为券,可是这位那拉皇后却和纯惠皇贵妃同处一个地宫,而且还是位于皇贵妃的一侧,成为皇贵妃的下属。
不仅如此,那拉皇后不仅没有神牌,连摆贡品的月台也没有,进葬的棺椁用的竟是下等的杉木。
那拉皇后究竟犯了怎样的错误,会遭到乾隆如此的“待遇”?
就连大臣们都感到愤愤不平,可是乾隆皇帝哪管这些他口中的“丧心病狂,居心诈悖”提出异议的大臣们,砍头的砍头,发配的发配。
最后的谕旨也是以“国俗忌剪发,而竟悍然不顾,朕犹包含,不行废斥。后以病薨,止令减其仪文,并未削其位号。”
看看,这字字句句透着多少凉薄,那意思就是:“是她剪发在前,犯了国俗大忌,于祖宗礼法不顾,我已做到仁至义尽,没有废了她的后位,已属宽大处理。只是在她病重往世后,降低了她的丧葬级别,(再重申一遍)我没有费了她的皇后位号(够给她面子了)”。
在宫中生活了30多年的那拉氏,作为皇后统领六宫十余载,她能不知道“剪发”对于清朝贵族意味着什么?
她是受了多大的刺激才这样不管不顾触犯到了国俗大忌?
《弘历妃及颙琰孩提像》
当那拉皇后在翊坤宫被禁足不久后,随乾隆皇帝一同前往江南并且返京师的令妃,便由“贵妃”升到了“皇贵妃”,代替那拉氏行使着皇后所有的职权,而令妃的儿子也成了王储。
作为乾隆皇帝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美好的愿看,期看让自己的继任者是皇后嫡出。
尽管那拉皇后嫡出的十二阿哥永璂,“聪明宝贵,器宇不凡”却因母后的“剪发”而得不到父皇的重视,长大之后,连个爵位也没被乾隆赐予。
永璂书法
年纪轻轻(二十五岁)便往世了,他丧事也是办的极其冷清。
乾隆皇帝与崇庆皇太后
而乾隆和他的生母崇庆皇太后,并没有因为那拉皇后的断发而受到诅咒,相反两人都成为清代寿数最长的皇帝和皇太后。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期待我们下周四再见。
与文物相约,我们周四再约。
本文中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必删。感谢您的图片为本文增色。[握手][握手][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