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图画为种子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并不鲜见,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却在其中显得特殊而美丽。舞台上,宋代仕女、宫廷女官、翩翩才子、莘莘匠人逐一登场,而统领全剧的,却是三双特殊的眼睛:展卷人、少年希孟和青绿意象。
青绿意象是东方“美”的提纯,是全剧“审美的眼睛”。如同《千里江山图》独步宋代画坛,步移景异穿越千百年,依然能够震动看者。宋画之美、中国古典之美在舞台上众仕女的步态中,走进了看众的心灵。然而,让作品跳出“就事论事”窠臼的,要数主创的妙笔——另外两双眼睛——少年希孟与展卷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对撞。少年希孟是全剧“叙事的眼睛”,十八岁的天才少年于江南山水间绘此长卷。他对生活的体察、对人事物的描摹、对艺术的极致追求贯穿始终。而展卷人则是全剧“当下的眼睛”,有了它,全剧从“宋代审美的图解”和“少年画师传奇”中飘然直上,多了一层现代的维度、一笔独属于当代人的表达。而这两双眼睛不断的交汇、发现、碰撞则让古典之美与今人之思交相唤应,令人不禁赞颂:这才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方式——古典文化为筋骨、当代表达作视点,舞台上不仅显现了《千里江山图》,还有图卷中蕴含的故事与哲思,更有独属于当代中国的价值看。
艺术作品的“当下性”与“恒定性”一向被人们认为是一组对立统一的命题,站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的创作,则能很好地将其熔于一炉。优异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几千年来在国内外中华儿女的血脉中蓬勃不息;而当下性则依靠创作者对时代命脉的正确把握:舞台作品不仅仅是欣赏性的、更是思想性的。
《千里江山图》是什么?不同人心中自有不同答案:它是宋代院画的巅峰、是一段属于古中国的未解之谜。而《只此青绿》的创作者们却在其中看到了另一重含义。《千里江山图》作为载体,不仅承载了画师、看者,更承载了构成长卷的另一些人,往往被人漠视的匠人——劳作者。《千里江山图》中所绘的生活场景、劳作场景被创作者们赋予了三重含义,劳作者既是画中人、也是画外人、更是被研究的对象。画家描摹他们,他们的劳动成果构成画作不可分割的部分,劳作者的手艺更是与画作一同流传千年,成为了人们研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问篆、唱丝、觅石、习笔、淬墨,令人感怀的是每一段匠人们对少年希孟的内心低语,他们将自己的辛勤的劳动融于丹青长卷之中。
长卷有形而手艺无形,画家有名而匠人无名,正因为创作者的当代视角,通过展卷人将有名与无名、有形与无形共同显现在一个舞台上,它们携手将沉淀千年的美带到看众面前。这是创作的提纯、更是当下以中国古典文化为蓝本进行创作的必须——“当下性”与“恒定性”兼具,通过古老的文化,向世界传递当下中国创作者的探求与声音。
舞台上,当展卷人与少年希孟目光交错,他们相会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跨越千年,他们共享同一轮明月、体会同一种自血脉中不断流传的文化感悟。这种“通感”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更是当代中国的:曾经属于王公贵族的亭台楼阁早已成为平民百姓参看学习的博物院,宫廷画师与普通劳动者一同因长卷而千年不朽,面前的画作上延绵不绝是青绿山水,抬看眼人民的江山不朽长青。这才是属于当代中国的“舞绘《千里江山图》”。
曾经的《千里江山图》吸引了全世界追求美、爱好美的看众的目光;而今,期盼在不久的将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可以走向更宽广的舞台,向全世界的看众展示一个古老而现代的漂亮中国。
——节选自杨浥堃《只此青绿,古典长卷浩浩汤汤照见今人》
展开全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利用三双特殊的眼睛来统领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这也是该舞蹈诗剧显得特殊而美丽的原因。
B .古典文化与当代视角相交汇,有独属于当代中国的价值看,这是我们期看的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
C .《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院画的巅峰,是未解之谜。《只此青绿》的创作者们也仅看到了其中一重含义。
D .当下以中国古典文化为蓝本的创作,应传递当下中国创作者的探求与声音,须兼具当下性与恒定性。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评论对象,视野开阔,从多角度探觅其艺术之美,阐述了该诗剧的意义。
B .文章构思清楚,结构严谨,首段引出展卷人、希孟与青绿意象之后,正文层层深进地分述了三者间的关系。
C .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用审美的眼睛、叙事的眼睛和当下的眼睛形象地展现了三个不同的视角。
D .文章的专业性比较强,在对舞剧与画作的评论中,兼顾了文艺理论的探求与历史文化的挖掘,引人深思。
3 .依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青绿意象的美,希孟特殊的体察与创作以及展卷人的现代维度,三者合成,成就了《只此青绿》的美。
B .短缺恒定性的艺术作品不是好作品,解读作品时必须赋予其当下的意义,否则这样的作品也不是好作品。
C .能承载创作者的思想,也能承载历史长河中无数研究者的情感,这样的作品就一定能够达到艺术巅峰。
D .当代中国的“舞绘《千里江山图》”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画作艺术的卓绝以及对中国优异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素材一
10月25日,发表在《自然——化学》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食土”也能调剂肠道微生物组和治疗肠炎。
科研团队受土壤组分启发,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构建由蒙脱土(天然土壤成分,俗称“看音土”)、淀粉颗粒和液态金属三种组分组成的土壤仿生素材,这种素材具有调控微生物功能的特质。
这一具有响应性和调剂性功能的新素材,不仅能提高微生物合成化学品的效率,还能够调剂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肠道微生态,在生物制造和生物医药领域有着使用潜力。
土壤仿生素材可以对激光、溶剂、外力等进行响应,使素材从原子到宏看水平都发生化学非均质性转变,实现该化学系统中不同的组分进行化学再分配、传感和写进及擦除的修改,从而发扬新的功能,科研团队便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多的系列研究。
“我们使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往模拟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相和流动相来合成一种新的化学系统,该化学系统为一种土壤仿生素材,可以在体外增强微生物代谢和提高生物基化学品的合成,丰盛病理条件下的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调剂体内细菌失调。”高翔表达。
(摘编自《科技日报》《土真的能食?科学家证实“食土”可治疗肠炎》)
素材二
10月25日,一项发表在《自然——化学》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由蒙脱土、淀粉颗粒和液态金属三种组分组成的土壤仿生素材,具有调控微生物功能的特质。“科学家证实‘食土’可治疗肠炎”的消息迅速引起网友的广泛热议。
该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翔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文章中的“土”并不是真的土壤,而是仿照土壤结构构建的人工土壤仿生素材。目前该项研究只是在动物实验阶段,作用机制也还不清楚,尚未使用到临床。“我们只是在研究中发现了这一现象,期看能为临床研究提供一种构思。”
发现这一现象其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高翔介绍,团队主要的研究其实是做素材和微生物的杂合体系,素材是没有生命的,甚至大部分素材都是有毒的,很难和微生物相结合。“在自然界中,土壤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和微生物的结合体,因此就把研究对象聚焦到了土壤上。我们发现在合成的土壤仿生素材中,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生长得很好。”
肠道微生物菌群和土壤中的菌群有类似之处,因此科研团队就想到了“土”和治疗胃肠道疾病是否会有关联呢?高翔告诉记者,为此,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肠道微生物发生紊乱的小鼠模型,小鼠“食”掉研究团队开发的土壤仿生素材后,发现其紊乱的肠道微生物菌群有所恢复,并重新建立生态模型;另外发现该素材还可以用于治疗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形成急性的肠炎。通过土壤仿生素材对小鼠模型治疗实验,科研团队证实其对肠道微生物群有调剂功能,并且能够治疗肠炎。
(摘编自《健康时报》《“食土”可治疗肠炎?作者回应:研究尚在动物实验阶段》)
素材三
看音土也称高岭土,又名膨土岩、斑脱石、甜土、皂土、陶土、白泥。看音土富含硅、锌、镁、铝等矿物质,是粘土矿物,其化学成分相当稳定,被誉为“万能石”。看音土是陶瓷制品的坯体和釉料以及粘土质耐火素材的重要原料。看音土在饥荒时期普及被饥民当成食物充饥,食下暂时去除饥饿感。
(摘编自360百科“看音土”)
4 .下列不属于素材二“科学家证实‘食土’可治疗肠炎”过程的一项是()
A .研究发现素材是没有生命的,大部分素材是有毒的,很难和微生物相结合。
B .聚焦土壤,合成土壤仿生素材,因为土壤是很好的素材和微生物的结合体。
C .发现在合成的土壤仿生素材中,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会生长得很好。
D .建立肠道微生物发生紊乱的小鼠模型,用土壤仿生素材对其进行治疗实验。
5 .下列对素材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食土”可治疗肠炎这一发现是“无心插柳”,但高翔依然对土壤仿生素材可以调剂体内细菌失调的原因给出了科学的阐明。
B .土壤仿生素材具有响应性和调剂性两种功能,能提高微生物合成化学品的效率,恢复肠道微生态,因此在生物领域具有很大潜力。
C .高翔告诉记者文章中的“土”不是真的土壤,并强调该项研究目前只是在动物实验阶段,体现了其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的职业素养。
D .蒙脱土是一种可当食物充饥的天然土壤成分,科研团队受此启发才研究成由它和淀粉颗粒、液态金属三种组分组成的土壤仿生素材。
6 .三则素材侧重点和语言风尚有何不同,请结合素材阐明。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心回往
韩少功
①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除了偶然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②最初几天的约会和摘访热潮已经过往,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进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往,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往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慨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往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③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
④我不想移民,似乎是短缺勇气也短缺兴致。C曾问我想不想留在法国,他的市长朋友可以办成这件事,他的父亲与法国总理也是好朋友。我说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
⑤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殊恐惧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喊喊,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往。时光总是把过往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看。
⑥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熔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经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回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哪里对呀?也许舒伯特在颂扬宫廷或爱情,但我信赖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我信赖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⑦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往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漂亮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显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⑧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欣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回往。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看,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看,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看,但那种失看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看,那种失看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⑨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回的无量幸福。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说“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经常是故乡的“小径”“月夜”等,这表明“我”对故乡的情感已经融进到了生活和血脉中。
B .文章第②段和第⑧段都用到“付钱”一词,作者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多次到法国,但仍然是个外来者,没有回属感。
C .文章第⑥段运用排比句,从四个方面间接描写了故乡的贫瘠和脏乱,从反面抒写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D .作者先写在法国的游历和自己特殊的感受,再抒写思乡之情,最后写对“故乡”的探求与感悟,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8 .文中是怎样描写“我”身处法国的内心感受的?请结合文本简要作答。
9 .作者对“人与故乡的关系”作了哪些深进探求?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教百人。后为郡吏,辟公府。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律,召进议。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帝从躬议。又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回。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善”。迁躬廷尉正,坐法免。
后三迁,元和三年,拜为廷尉。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勿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肃宗善之,即下诏赦焉。躬奏谳法科,多所生全。永元六年,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六》,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
B .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
C .永平中/奉车都尉实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涉之
D .水平中奉车都尉实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农冠,本指古代上以上的衣服和礼帽,后来代称缙绅、士大夫,文中即此意。
B .辟公府,文中指被皇帝征召到公府为官,汉朝选官制度有征辟制与察举制等。
C .部曲,指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分五部,部下有曲,故其代称军队、部下。
D .上封事,文中指秘密言事。古代臣子上书为防泄密,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躬继续父业,熟知律法。青少年时代郭躬就跟随父亲学习律法知识,后来广聚门徒讲授律法,并以此被召进朝参与评议。
B .郭躬恪守律法,公平无私。秦彭军中杀人触犯法律,显宗果敢袒护秦彭,郭躬进议时没有顺从皇帝心意,做出当斩的判定。
C .郭躬执法严谨,敢于谏言。当尚书上奏定孙章矫诏杀人当腰斩时,郭躬依据事实判定孙章为误杀罪,劝告皇帝执法不能随意。
D .郭躬宽仁为怀,泽被苍生。趁着肃宗赦免部分囚犯死罪的机会,把在逃因犯和赦后关押囚犯全部减死戍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
(2) 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蒋颖叔①
苏轼
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
江上秋风无限浪,枕中春梦不多时。
琼林花草闻前语②,罨画溪山指后期。
岂敢便为鸡黍约③,玉堂金殿要论思④。
[ 注]①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就任,路遇同登进士的旧友蒋颍叔。②琼林:皇帝赐宴新科进士的琼林苑。苏轼与蒋颍叔在宴上相约回田于罨画溪。③鸡黍约:《论语》有荷蓧丈人杀鸡为黍以食子路的记载,后表达友人相聚共食。④论思:指皇帝与臣子论学探求。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诗人表面写乌鹊无枝可依,实则暗示自己孤独无依,身无着处。
B .颔联中的枕中美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如梦、美好转瞬即逝的感慨。
C .尾联化用鸡黍约的典故,旨在期看友人显贵后不要忘记回隐的约定。
D .本诗由实及虚,表现了诗人在奔赴途中碰到往昔旧友时的复杂心绪。
15 .本诗颈联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顿方面有什么作用?
六、情景默写
16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停止。
(2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游鱼自由安闲轻灵游动的姿态。
七、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绘事发微》曰:“凡画雪景,以寂寞黯然为主,有玄冥充冷气象。”但在中国漫长的艺术发展史上,雪景山水画的创作技法并非,如五代画家首次使用的“弹粉法”。同时,雪景山水画在继续与创新中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艺术形式,并展示出其的艺术生命力。近现代以来,随着人们多维欣赏能力的提高和对自然看察能力的深进,在题材方面有了显著的转变。这种转型虽仍以“师造化”为基础,但西方绘画理论的引进,透视、光影等要素的,使绘画技法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对于生长在北国的画家,冰雪是他们全部灵感的来源。他们借鉴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的有益因素而进行雪景山水画探索,在保留中国画笔墨这一本质的基础上,绘出冰雪透明洁净的自然之态。还有一些擅画雪景的画家在尊重中国画传统精神和语言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表现技法,或写意淋漓,泼洒自如,或兼工带写,细致刻画,挖掘和丰盛了雪的意象,成就了的审美意境和审美空间,显现出一派豪迈与壮丽的景象。
17 .依次填进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妥当的一项是()
A .一成不变弥足宝贵鉴戒别开生面
B .一成不变历久弥新借鉴别开生面
C .原封不动历久弥新鉴戒标新立异
D .原封不动弥足宝贵借鉴标新立异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妥当的一项是()
A .随着人们多维欣赏能力的提高和画家对自然看察的深进,雪景山水画在题材方面有了显著的转变。
B .随着人们多维欣赏能力的提高和画家对自然看察能力的深进,雪景山水画在题材方面有了显著的转变。
C .人们多维欣赏能力的提高和画家对自然看察能力的深进,雪景山水画在题材方面有了显著的转变。
D .人们多维欣赏能力的提高和画家对自然看察的深进,雪景山水画在题材方面有了显著的转变。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弹粉法”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铁路经过青龙桥四周,坡度特殊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天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B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企图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喊我开口!
C .有时候,他诱惑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D .“芦柴棒”实在不能挣扎着起来了,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尽可能地不占屋子的地位。
八、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老龄化的过程中通常会有两个重要的人口转折点,两个转折点都会给经济带来冲击,但它们的冲击性质不一样。在过往十余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度过了第一个人口转折点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即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以每年几百万的速度负增长。由此产生的劳动力短缺、人力资本改良放慢、资本回报率下降、生产率提高速度放慢等,为中国经济带来了给予侧的冲击。
2025年之前,①____,随后进进人口负增长,即第二个重要的人口转折点。这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将造成新的需求侧冲击,如何实现潜在增长率将成为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三种效应不利于居民消费:第一是人口总量效应。②__,消费需求也就停滞,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状下,人口负增长,消费也会负增长。第二是年龄结构效应。由于中国老龄化严重,且老年人的收进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率不高,所以,③__,使得中国的消费需求难以扩展。第三是收进分配效应。由于富人倾向于储蓄,而穷人又称心不了消费意愿,因此,收进差距过大会导致消费的不足、过度的储蓄,从需求侧抑制中国经济的增长。
20 .请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妥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全连贯,内容贴切,逻辑周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 .两个人口转折点指什么?请分别概括,不用出现时间,每点不超过12字。
九、素材作文
22 .阅读下面的素材,依据要求写作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宫崎骏说:“成长是一笔交易,我们都是用纯朴的童真与未经人事的雪白交换长大的勇气。”
冯友兰说过,人生有四种境域:自然境域、功利境域、道德境域、天地境域。这其实也是在说人的精神成长的境域。自然境域是说一个人做事只凭本能或社会习惯;功利境域是说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了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做事的动机是利己的;道德境域是说,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天地境域是说一个人可能了解到,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全部意义,并自觉做他所做的事。
以上素材对你的精神成长有哪些启迪?请结合素材内容,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探求。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
1 .C2.B 3.A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C.“ 仅看到了其中一重含义”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的是“《千里江山图》是什么?不同人心中自有不同答案:它是宋代院画的巅峰、是一段属于古中国的未解之谜。而《只此青绿》的创作者们却在其中看到了另一重含义。《千里江山图》作为载体,不仅承载了画师、看者,更承载了构成长卷的另一些人,往往被人漠视的匠人——劳作者”,可见,并非“仅看到了其中一重含义”,而是还看到了另一重含义。
故选C 。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的关系。
B.“ 正文层层深进地分述了三者间的关系”错误,文中提出这三双眼睛后,先着重介绍了少年希孟与展卷人分别代表的“古典文化”和“当代表达”,指出优异的传统文化应该同时具备“当下性”与“恒定性”;接着论述创作者们看出的另一重含义,再次指出《只此青绿》二者兼具,是优异作品。从中可看出,文章并未“层层深进地分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故选B 。
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B.“ 短缺恒定性的艺术作品不是好作品”曲解原文,原文说的是“艺术作品的‘当下性’与‘恒定性’一向被人们认为是一组对立统一的命题”,并不是说短缺恒定性的艺术作品不是好作品。同时“必须赋予其当下的意义,否则这样的作品也不是好作品”太过绝对,文本只是赞扬《只此青绿》赋予作品当下意义是好作品,并不代表不赋予当下意义的作品就不是好作品。
C.“ 这样的作品就一定能够达到艺术巅峰”说法绝对,原文也并没有提及什么样的作品能达到艺术巅峰。
D.“ 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画作艺术的卓绝以及对中国优异传统文化的传承”说法无依据,且漠视了作品的“当下意义”。
故选A 。
4 .A5.D 6.素材一侧重介绍土壤仿生素材的构成、功能及其对微生物调控的意义,语言更加严谨、专业;素材二侧重介绍发现土壤仿生素材可治疗肠炎的过程,语言更加形象、通俗;素材三侧重介绍“看音土”的名称、作用,语言更凝练、生动。
【解析】4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A.“ 研究发现素材是没有生命的,大部分素材是有毒的,很难和微生物相结合”是阐明素材的特性,与“科学家证实‘食土’可治疗肠炎”无直接关系。
故选A 。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 蒙脱土是一种可当食物充饥的天然土壤成分,科研团队受此启发才研究成由它和淀粉颗粒、液态金属三种组分组成的土壤仿生素材”无中生有,由素材一第二段“科研团队受土壤组分启发,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构建由蒙脱土(天然土壤成分,俗称“看音土”)、淀粉颗粒和液态金属三种组分组成的土壤仿生素材”可知,土壤仿生素材是科研团队受土壤组分启发研制成的。
故选D 。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语言风尚的分析能力。
从素材一中“科研团队受土壤组分启发,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构建由蒙脱土(天然土壤成分,俗称‘看音土’)、淀粉颗粒和液态金属三种组分组成的土壤仿生素材,这种素材具有调控微生物功能的特质”“……不仅能提高微生物合成化学品的效率,还能够调剂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肠道微生态,在生物制造和生物医药领域有着使用潜力”等内容可知,素材一侧重介绍土壤仿生素材的构成、功能及其对微生物调控的意义。而素材中所用语言比较严谨、专业,如“化学非均质性转变”“化学再分配、传感和写进及擦除的修改”等都是专业用语。
从素材二“文章中的‘土’并不是真的土壤,而是仿照土壤结构构建的人工土壤仿生素材。目前该项研究只是在动物实验阶段,作用机制也还不清楚,尚未使用到临床。‘我们只是在研究中发现了这一现象,期看能为临床研究提供一种构思’”“在自然界中,土壤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和微生物的结合体,因此就把研究对象聚焦到了土壤上。我们发现在合成的土壤仿生素材中,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生长得很好”等内容可以看出,素材二侧重介绍发现土壤仿生素材可治疗肠炎的过程。在语言风尚方面,从“发现这一现象其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肠道微生物菌群和土壤中的菌群有类似之处,因此科研团队就想到了‘土’和治疗胃肠道疾病是否会有关联呢”等这些表述可以看出,素材二的语言更加形象、通俗。
从素材三“看音土也称高岭土,又名膨土岩、斑脱石、甜土、皂土、陶土、白泥……是粘土矿物,其化学成分相当稳定,被誉为‘万能石’。看音土是陶瓷制品的坯体和釉料以及粘土质耐火素材的重要原料。看音土在饥荒时期普及被饥民当成食物充饥,食下暂时去除饥饿感”可知,素材三侧重介绍“看音土”的名称、作用。素材三是对“看音土”所下的定义,将“看音土”称为“万能石”,语言更凝练、生动。
7 .C8.①以景衬情。文章通过描写居住的别墅依傍公园,面朝大海,美丽而雅静,来反衬“我”难耐的冷清和孤独。
②巧用反复手法。“法语法语法语”,读来急促而急迫,把身处异地而无处遁逃的孤独、寂寞和无奈表现得真真切切、淋漓尽致。
③运用了夸饰的细节描写。“对吊灯作第六次研究”就已经够无聊了,而“六十次”就简直无聊得让人发疯。
④巧换人称。第二自然段由前面的第一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感同身受。9.①天与故乡密不可分:人把自己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存留在故乡,故乡也就成了人生命的一部分。
②人需要奉献才能真正拥有故乡:故乡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为故乡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
③故乡是人心灵的回属:人真正拥有了故乡,便会拥有“心有所回”的无量幸福。
【解析】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 .“从四个方面间接描写了故乡的贫瘠和脏乱,从反面抒写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有误。作者是从反面描写故乡的贫瘠和脏乱,间接抒发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故选C 。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1 )依据“是一幢雅静的别墅”“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陷进难耐的冷清”“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慨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往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分析,文章以景衬情,通过描写居住的别墅依傍公园,面朝大海,美丽而雅静,来反衬“我”难耐的冷清和孤独。
(2 )依据“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分析,文中巧用反复手法,连续用了三个“法语”,给人急促急迫的感觉,淋漓尽致地把作者把自己身处异邦而无处遁逃的孤寂和无奈表现出来了。
(3 )依据“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分析,作者运用夸饰的细节描写。“对吊灯作第六次研究”就已经够无聊了,而“六十次”就简直无聊得让人发疯。
(4 )依据“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往向何方”“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分析,第一段摘用第一人称叙事和描写,但是第二、三自然段摘用第二人称来写,这样,作者由前面的第一人称巧妙转换为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感同身受。
9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1 )依据“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分析,人把自己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存留在故乡,故乡也就成了人生命的一部分。由此可知:天与故乡密不可分。
(2 )依据“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分析,故乡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为故乡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由此可知:人需要奉献才能真正拥有故乡。
(2 )依据“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回的无量幸福”分析,人真正拥有了故乡,便会拥有“心有所回”的无量幸福。由此可知:故乡是人心灵的回属。
10 .D11.B 12.B 13.(1)军队出征,校尉官们一律被督帅统辖。秦彭既然没有被授予独断权力。那么怎么能够专权杀人?
(2) 现在犯死罪逃命的罪犯不用想也有万人,而且从大赦以来,捉拿到的罪犯也非常多,可是大赦诏令没有涉及他们。
【解析】10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波浪线句的意思是“永平年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做他的副将。秦彭带兵驻扎在另外的地方,有时不经请示就依法杀人,窦固上奏皇帝说秦彭专权,擅自杀人,请求诛杀秦彭。”
“出击”的对象是匈奴,不应断开,清除A项;
上奏的内容是秦彭的专擅行为,中间不能断开,清除B 项;
“骑都尉”是秦彭的身份,不应断开,清除C项。
故选D 。
11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重积存特别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重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错在“被皇帝征召到公府为官”,文中是指被三公官府征召为官。
故选B 。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重对读选项和原文,觅觅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错在“果敢袒护秦彭”,据文章“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可知显宗只是对判秦彭斩刑提出质疑。
故选B 。
1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依据上下文弥补,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练习时注重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 )“一统”,一律;“斧钺”,独断权力;“专杀”,专权杀人。
(2 )“无虑”,不用想;“甚众”,非常多;“不及”,没有涉及。
【点睛】正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往理解,要注重作者的基本看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重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摘取漠视或笼统翻译的方法往躲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殊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存,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其家族世代为官。父亲郭弘,研习《小杜律》。郭躬年轻时继续父业,讲授法律,学生常达数百人。后来做了郡吏,被公府征召。永平年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做他的副将。秦彭带兵驻扎在另外的地方,有时不经请示就依法杀人,窦固上奏皇帝说秦彭专权,擅自杀人,请求诛杀秦彭。显宗于是请公卿朝臣评判秦彭的罪行。郭躬因为通晓法律,也被召见参与审理。大家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惟独郭躬说:“从法律角度看,秦彭该杀那些人。”皇帝说:“军队出征,校尉要一律受制于主将。秦彭既然没有斧钺,怎么能专权杀人呢?”郭躬回答说:“校尉要一律受制于主将,那是说校尉与主将驻扎在一起,现今秦彭另率一支军队驻扎于别处,情状不一样,军情瞬息万变,有时不许可先禀告主将后再作处置。况且按汉朝制度,戟就是斧钺,这样,判秦彭死罪不符合法律。”皇上服从了郭躬的意见。又有一案,兄弟两人一起杀了人,但罪责还没有分清。皇帝认为做兄长的没有尽到教诲弟弟的责任,所以判了哥哥的重刑而免除了弟弟的死罪。中常侍孙章宣读诏书时,误说两人判的都是重刑,尚书上奏皇帝说孙章假传圣旨,罪当腰斩。皇帝又召见郭躬询问他的看法,郭躬回答:“孙章应处罚款”。皇帝说:“孙章假传圣旨杀人,怎么处以罚款呢?”郭躬说:“法律上有有意犯罪和失误犯罪的区别,孙章传达诏书出现错误,事属失误,对失误者法律量刑要轻。”皇帝说:“好。”皇帝升迁郭躬做了廷尉正职,后因犯法被免职。
后来三次升迁,元和三年,被任命为廷尉。郭躬一家世代掌管法律,务求宽容公平,等到做了法官,审案判刑,大多喜欢同情原谅,于是写了条陈,对四十多条量刑过重可以从轻论处的条文进行了(修改),并上奏皇上。都得到施行,并写到了法律文件中。章和元年,大赦天下,对四月丙子日以前的在押犯减轻死罪,不加鞭笞,发配金城(守边),但大赦令没涉及那些没挠到的逃犯。郭躬上奏皇帝说:“皇上施恩给死囚犯减刑使其戍边,原因是重视人的生命。现在犯了死罪的逃犯总数不下万人,自从大赦天下以来,挠捕的逃犯很多,但赦罪的诏书没有涉及这些人,都判了重罪。我私下想皇上福恩应该浩荡宽宏,但现今死罪已下的人都获得新生,惟独被捕的逃犯却未能享受皇上的恩泽。我认为大赦令之前犯了死罪又在大赦令之后被挠捕的罪犯,都应不加鞭笞,发配金城,这样既保全了人命,又有益于边防。”肃宗认为很对,就下诏赦免了那些挠回来的逃犯的死罪。郭躬上奏对狱案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朝廷评议定案,多次使犯人保全活下来。永元六年,在官任上往世。
14 .C15.①情感表达上,此联与前两联诗人的现实处境形成对比,有利于表达诗人对现实漂泊生活的厌倦和回田的神往之情;②结构安顿上,此联承上启下,“琼林花草”承接了前句中的“枕中春梦”,把现实和过往联系起来,“罨画溪山指后期”为尾联的“鸡黍约”做了展垫。
【分析】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艺的能力。
C .“旨在期看友人显贵后不要忘记回隐的约定”理解错误。理解此句要注重联系后一句“玉堂金殿要论思”。从尾联中可知,“岂敢便为鸡黍约”是指诗人期看看到友人仕途通达,因此不敢轻易与朋友相约回田。
故选C 。
15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作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精准审题,挠第三联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顿”上的作用分别回答;其次,情感表达上重点探求该联与前文情境形成的对比,分析其对情感表达的作用,结构安顿上重点把握与前后诗文的关系。
首先分析与前两联的关系:
首联,暗示自己赴汝州就任途中,友人不在身边的孤独无依,身无着处。颔联,前句以风浪无限写飘零未休,后句以春梦“不多时”写喻人生倏忽,寓情于景,托怀于梦。“枕中春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如梦、美好转瞬即逝的感慨。
颈联,前句“琼林花草闻前语”回忆与好友当年宴饮琼林苑时的话语,后句“罨画溪山指后期”提及两人对未来生活的约定。与前两联诗人的现实处境形成对比,有利于表达诗人对现实漂泊生活的厌倦和回田的神往之情。“琼林花草”承接了前句中的“枕中春梦”,把现实和过往联系起来,“罨画溪山指后期”为尾联的“鸡黍约”做了展垫,所以,在结构上,此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最后看和尾联的关系,诗人用典,抒发了自己回隐田园的不甜,对自己和朋友仕途的慰勉和重登庙堂的期许。
16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重重点字的写法,如“冯、扪、胁、膺、俶、翕”等,要理解字义往记忆。
17 .B18.A 19.D
【分析】17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原封不变”指原来贴的封口没有动过。比喻完全按照原样,一点不加变动。此处强调雪景山水画在漫长的艺术史中的发展,故应选“一成不变”。
第二空,“弥足宝贵”强调非常宝贵。“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此处强调雪景山水画在创新中更具生命力,故应选“历久弥新”。
第三空,“鉴戒”指可以使人警觉的事情。“借鉴”指跟别人的或另外的事相对比,以便从中学习或吸取体会教训。此处强调的是对西方绘画理论的学习,故应选“借鉴”。
第四空,“别开生面”原指画像经过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垦一种新局面或发明出一种新的风尚式样。“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达与众不同。也指为了展示自己,有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此处强调雪景山水画在不断创新下取得的成就,故应选“别开生面”。
故选B 。
1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随着人们多维欣赏能力的提高和对自然看察能力的深进,在题材方面有了显著的转变”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而使主语残缺,可于“在题材方面”之前加上“雪景山水画”;二是搭配不当,可删除第二个“能力”二字。
B. 搭配不当,删掉“能力”。
C. 结构紊乱,“人们……,雪景山水画……”,第一个主语相关的句子不完全,主语赘余;搭配不当,删掉第二个“能力”。
D. 结构紊乱同C。
故选A 。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双引号的能力。
文段中的双引号表达特定称谓。
A. 双引号表达强调的内容;
B. 双引号是否定或讽刺;
C. 双引号表达直接引用;
D. 双引号表达特定称谓。
故选D 。
20 .①我国将达到总人口的峰值
②人口数量停滞
③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不足21.第一个人口转折点:劳动年龄人口开始负增长
第二个人口转折点:总人口开始进进负增长
【解析】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后文“随后进进人口负增长”可知讲的是人口总数,负增长之前应该会有一个总人口的峰值,所以可以填:我国将达到总人口的峰值。
第二空结合前文“第一是人口总量效应”可知说的是人口数量的问题,后文“消费需求也就停滞,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状下,人口负增长,消费也会负增长”说的是人口与消费的关系,仿照“消费需求也就停滞”的句式,可以填:人口数量停滞。
第三空前文“由于中国老龄化严重,且老年人的收进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率不高”以及后文“使得中国的消费需求难以扩展”可知这里指的是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有限,可以填: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不足。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由第一段“在过往十余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度过了第一个人口转折点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即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以每年几百万的速度负增长”可知第一个人口转折点是劳动年龄人口开始负增长。
由第二段“2025年之前……随后进进人口负增长,即第二个重要的人口转折点”可知第二个人口转折点是总人口开始进进负增长。
22 .例文:
怀明珠一颗,照万里山河
冯友兰曾说,人生有四种境域:自然境域、功利境域、道德境域和天地境域。这四种境域其实就是青年精神成长的四个阶梯。在生命的征途中拾级而上,我们要逐渐超越狭隘的自我,融进更宽广的家国天下、自然宇宙,要用自己的精神之光,映照眼前的万里山河。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价值之所以有泰山鸿毛之分,正是因为精神境域有高低之别。我们颂扬英雄,赞誉他深切关注大众命运,并敢于为之献出自己;我们藐视庸人,看轻他囿于个人的狭小世界,将口腹之欲当作一生追求。青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应该加强精神修养,以天下为己任,这样才能发明价值,有补于世。
青年当推己及人,心系家国命运。革命志士林觉民在给妻子的遗书中这样写道:“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人没有不贪生怕死的,面对危急总是要想到父母妻子。然而,林觉民以圣人先哲为表率,将对妻子的爱推及天下人,情愿用个人幸福来换取同胞的永福,谱写了一曲爱妻与爱国相互交织的动人乐章。当然,推己及人并不是舍弃自己,毁灭自己,相反,它是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在奔腾的历史长河中,一个人的生命会因其深沉的家国情怀永垂不朽。
青年当拓宽格局,涵养天地精神。
所谓天地精神,就是意识到自身与全体人类乃至宇宙自然的亲昵联系,并抉择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的人生境域。
拥有天地精神的人不会以邻为壑,将祸水引向同类,更不会煽风点火,让他人陷进无谓的纷争。拥有天地精神的人不会妄自尊大,认为自己比其他生命更为高贵,更不会忘记来处,肆意践踏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推而广之,当所有人都具备了这样的精神,战争将远离人类,无辜的百姓不会流血呻吟;万物将各安其所,整个星球将生气盎然。青年是国家的期看,世界的未来,要自觉培植天地精神,树立万物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中实现自身价值。
知易行难,精神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总是坎坷遍地,荆棘丛生。这就需要我们在提高熟悉的同时勤于实践,使自己在经历中得到淬炼。精神的成长是青年的必修课,也是青年的使命。只要我们确立了高远的目的并付出终身努力,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垮,我们感受到的不是个体的微小与同情,而是发自内心的愉悦与快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素材作文题。
几则素材都围绕“精神成长”发表看法。第一则素材把“精神成长”作为一种“工作”,表明每个人都应当时刻注重“精神成长”,这是必须要做的“工作”;第二则素材认为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是“纯朴的童真与未经人事的雪白”;第三则素材诠释了精神成长的四重境域——自然境域、功利境域、道德境域、天地境域。四种境域是递进关系,由自我到社会到宇宙,精神境域逐层提升。
作为青少年,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自己的“精神成长”,并努力从“小我”“功利”中摆脱出来,达到“道德”和“天地”境域。这就需要我们的眼界和胸怀更大,格局更大。
写作时可以按照冯友兰的四种境域来写“精神成长”,可以为四种境域各自配上例子来具体理解它们的含义,其中“道德境域”的例子很多,比如焦裕禄、王进喜、抗美援朝战士、袁隆平、钟南山、为社会和国家奋斗的每一个劳动者;“天地境域”的人相对少一些,比如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医学家们,为全人类做出奉献的人都属于这样的境域。最后论述作为青年如何提升自己的“精神境域”。
立意:
1. 精神成长是人生的必修课。
2. 精神成长需要经受磨炼。
3. 人应该把握自己精神成长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