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港岛札记」石硖尾深水埗:公屋、山寨厂与街头小食之旅

「港岛札记」石硖尾深水埗:公屋、山寨厂与街头小食之旅

misa2 03-26 3次浏览 0条评论

九龙半岛,由南向北: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太子……过了太子,有个三岔口,分别向着深水埗和石硖尾。

深水埗毗邻闹市,与太子、旺角成一线,多为小商品市场或食肆街,市井气息浓郁。每次往鸭寮街,我都会想到虹口的虬江路。这两处相对各自所在城市,有着太多的共通处:与繁华城区咫尺之远、鱼龙混杂的小商展,亦是特定人士中意的“淘宝”之处。

相邻的石硖尾,是个居民区。躲避内战的难民于此处兴建木屋栖身,引发一场令50000余人无家可回的大火,进而催生了香港最早的公共屋邨。

于是,这里有与民生休戚相关的商展,有浩大的民居群,自然造就了那个布满故事的城区。

石硖尾邨(Shek Kip Mei Estate)

展开全文

看塘线石硖尾站A口出,沿窝仔街往西北走,有个不起眼的天桥,站在上面就能看到石硖尾邨的多栋建筑。

这是香港最早的公屋,半个多世纪来经历了从无到有和推倒重建的过程。它很轻易让人想起我们的“工人新村”,不同在于,即便被称为“石屎森林”,造型、格局划一的前提下,会以不同颜色的外墙来粉饰。

记得被无数旅行攻略上提及的彩虹邨吗?其实你不用专程往彩虹邨,同样的景色,在石硖尾邨也能见到。

上两张是我在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楼里拍的。外露的管道、形形色色的窗式空调(香港通常不需要用到冷热空调)、狭小的窗户,带有鲜明的直白工业风特色。

美荷楼(Mei Ho House)

石硖尾是窝仔山和喃呒山之间人工开垦出的谷地,因此走到巴域街时,就得往上爬坡。

美荷楼对于石硖尾邨而言,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那是硕果仅存的H型徙置(xǐ zhì)大厦,兴建于1954~1963年间,每个单元只有120平方尺(11㎡),需容纳5个成人。H型建筑的中间,是公用水龙头、厕所和淋浴间。

相邻的楼宇,后来被拆迁重建,保留下来成为二级历史建筑的美荷楼则被香港青年旅舍协会活化(城市改建)为青年旅舍。旅舍只对住客开放,但楼下的美荷楼生活馆(纪念馆)是面向公众的。

生活馆是个非常简单,甚至可以说简单的纪念馆,主旨是关于这个社区的历史。吾家美荷楼的单元里,找到8个曾是美荷楼或石硖尾邨住户口述历史,所想反映的,便是他们的公屋故事。而从中,可以透射出这一区的发展过往。

看完其中的几个故事,同样出生贫民窟的我,感同身受。

嘉顿山(Garden Hill)

在Google上搜索嘉顿山,页面右侧会自动展示喃呒山的地图。嘉顿山是个约定俗成的称唤,名字源于山脚下的嘉顿面包厂。

嘉顿的面包、威化饼、瑞士卷和蛋糕,好比上海人心中的乐口福、正广和鲜桔水,有着深厚的时代烙印。当年以添加维他命和矿物质为卖点的“生命面包”,虽远不及海鲜大餐美味,却承载着那一代港人的集体回忆。

旅行书上对嘉顿山的意见,是在夕阳西下时上山,占据有利地形看察夜幕降临下的深水埗。

我从美荷楼的背面上山,大约十来分钟就能登顶,怪不得Google对它的定义,是“香港的(山)丘”。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山丘有点抖,平素短缺运动的我,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饮完一整瓶水后,在山顶上坐了整整一个钟。

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JCCAC)

嘉顿山落山,走白由街,经过美葵楼和美菖楼。这是两栋漂亮的新楼,2019年3月才进伙,是石硖尾邨三期重建的部分,亦是公屋中少有的、设有主人套房的空间。

赛马会在香港,既是博彩机构(经营赛马和六合彩),亦是慈善公益资助机构。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是其对石硖尾工厂活化后交由浸会大学(HKBU)运营的艺术中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香港工业的鼎盛时期,因此深水埗和石硖尾会有这样规模不大、俗称“山寨厂”的家庭化工业。这座楼高9层,建于1977年的工厂大厦便是其中之一。活化后的艺术中心在每层的电梯口保有当年遗留下来的机器设备,就连地面亦是“石屎”质地。

我到那边,大约11点,无论画廊、幼儿教室或其他展区,几乎都没什么人。于是可以很安闲地从顶楼一层层往下走。

每层的走廊里,都会有不同风尚的画作,一旁附上作者的简介,也许就是这个中心里某位画家的作品。

有些作品,则和公共建筑以及配饰融为一体,甚至于你都未必能辨认出,哪个是作品,哪个是摆设。

这是隔楼由上往下拍摄到的,师从锔瓷修复(用金属钉子将破碎瓷器修复的技术)艺人王老邪的艺术家陆珊,所创作的作品。我特地往查了锔瓷,原来还真的是门很古老的技艺,更进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后乐园﹒一齐游的装置艺术。旁边的阐明阐述说,是运用蓝染和绳结在地上发明的后乐园,可坐可卧,感受光与风。不过我终究没有敢坐下往。

这家店源自鸭脷洲,据说收集了数百件香港街头文物,致力于本地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往的时候,还没营业。

艺术家擅长自我表达,因此走在空无一人的楼道里,就能看到不同行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当我从3楼逐层往下转,见到有位漂亮女生很认真站在底层的墙边,整理着自己的作品,直到我也走到这面墙前。

高登电脑、鸭寮街,深水埗的市井气

折返回来,穿过大埔道的地下通道,就来到人来人往的深水埗。相比石硖尾的慢节奏,正午的深水埗热闹得多。

假如你对街市感兴致,特别是类似七浦路小商品市场这样的摊档有格外的热爱,那真是来对了地方。

这里便是曾经鼎鼎大名的鸭寮街,像极了上海虬江路曾经的二手电子市场。

与鸭寮街一样,感慨岁月不饶人的,应该就是高登电脑中心和毗邻的黄金数码广场了(两者英文名接近)。

深水埗的市井气,还在于满街的小食。

记得第一次往香港,被路边的烧腊展吸引,随手买了块叉烧,结果当场“解决”。自那以后,我都会学着像当地人一样,顺手带份烧腊(不是烧腊饭)回酒店。

对了,错开说一句,假如你住在湾仔四周,那么一定要往下再兴烧腊(轩尼诗道265号)。

公和豆品和坤记糕品

假如想要在周边转转,深水埗值得往的地方并不少,在这个典型的老城区里,你可以看到最真实的香港。下图来自香港旅游发展局公众号,之前我往深水埗时曾参考过。当然,许多时候,漫无目的地走,也许更舒适。

不能免俗,介绍两家获得过米其林街头称号的小食店。

坤记糕品,就像上海街头不起眼的小店,售卖店家以古法自制的糕点,白糖糕是镇店之宝,看上往普普通通,第一次尝试会有小小的惊艳。

公和豆品我往过两次,一次门庭若市,一次却是冷冷清清,好在味道没变。它家门口,售卖新奇的豆腐、素鸭,进内会有煎酿豆腐、豆花、豆浆等堂食。

小食不同于大餐,我基本上不推举你连着往,浅尝辄止。有时也许你会觉得,这家让我印象深刻啊,我得再往一次。说实话,第二次多半会失看的。

添好运点心专门店

假如要在深水埗推举一家必往的食店,那么就是福荣街的添好运了。

这是添好运的第二家门市,开业半年就获得了米其林一星。我之前有写过北角的添好运,说过他家的秘密,就在于即喊即蒸和食材新奇。

这看上往是最基础的要求,但恰恰又是最难实现的。往过这间添好运的两天后,我在西九龙高铁站闲来无事,又跑往了高铁站的这间,感觉口味就差了不少。我不清楚是连着食了两顿的缘故,还是心理作用。

旅行书通常对深水埗和石硖尾着墨不多,特别是后者,可能因为居民区的缘故。前者,其风头也往往会被更北、已是中心城区的油尖旺所覆盖。同样的露天街市,佐敦、油麻地和旺角更多,且更易于到达,不仅有庙街这样的传统景点,还有旺角街市、油麻地果栏以及诸如波鞋街、上海街、女人街这样各具个性的往处。

妖精之尾
07快男齐聚《幻乐之城》引泪崩俞灏明成“磨导演的小妖精” 妖精的尾巴:银不学火之灭恶魔法,是怕不敌END的火焰!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