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高峰提前,书随人走错架怎么办?一个小动作给书院减负
客流高峰提前,书随人走"错架"怎么办?一个"小动作"给书院"减负"
徐家汇书院自开馆以来,备受广大读者和市民游客的喜爱。一个月到馆人次逾10万,客流最多一天招待7558人;月新办读者证数量是过往一年徐汇区图书馆的办证总和。
记者近日从徐家汇书院了解到,随着进馆预约的实施,工作日和双休日进馆名额分别掌握在3600和4600人次,由于小朋友和70岁以上老人凭证件无需预约即可进馆,所以工作日的实际到馆人数一般在4000人左右,双休日增加到五六千人。
午后阳光里的阅读景看位 张文菁 摄
目前,随着中小学生新学期开学,工作日少儿馆人流已明显减少,基本为家长带着学龄前儿童前来,“一天大致在三五十位,阅读环境相对较好;不过一到周末,上午9点开馆,家长带着孩子,一个小时之内基本也就全部坐满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在徐家汇书院现场看到,少儿阅读区内座无虚席,有家长和孩子一人一本书,埋头专注阅读;也有学龄前儿童,在父母陪伴下玩耍或翻看绘本;和AI对弈象棋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一旁的“沉浸式阅读区”如同亲子剧场,大人小孩一起体验宇宙的秘密。随着天气转热,这个可读、可玩、可长知识的好往处自然成了亲子家庭的“假日优选”。
展开全文
“瞬时滞留读者超过一千的话,体验感就比较拥挤了”,徐家汇书院读者服务部主任朱晔慧告诉记者,原先上午9点到10点开馆一小时内,人流不多,下午2点以后,人流开始上升,二楼连廊和中庭就比较拥挤,但最近发现,客流增长时间明显提前,“可能一方面天气转热,另一方面知道书院的人更多了。”她意见,假如单纯为了还书,实际上全市图书馆都通借通还,读者可以到就近图书馆回还,已经预约的读者意见大家尽量在预约时间内到馆,“尽可能错峰,有一个更好的进馆体验。”
可读、可玩、可体验的徐家汇书院空间 张文菁 摄
从徐汇区图书馆到徐家汇书院,可见的是空间和功能的迭代,实际上,这个巨型盒子包裹下的,是一个传统图书馆向全开放复合型图书馆变革的探索之路。
传统图书馆以“部室型”为结构,不同类型图书放置在各自专属区域,不同楼层不同门禁,彼此间有物理隔阂,无法带出特定阅览室,而在全开放格局的徐家汇书院里,读者看中哪本书,可以从书架上取走,带它到任意喜欢的阅读区域,可能在一楼的“海上长桌”上看,也可能带到二楼、三楼的阳光阅读区,边晒太阳边看书,可谓“人在书中,书随人走”,但这样的“阅读自由”也带来了图书回位的问题。
三楼连廊
“土山湾画馆170周年艺术文献展”导览现场 张文菁 摄
“不少读者好心,看完之后帮我们把书放回到书架,但实际上很可能会‘错架’,我们的馆员在整理图书时就需要先把这些‘错架’的书挑出来,再一本本让它回到正确的位置,便于需要的读者检索查阅。”朱晔慧告诉记者,其实,读者看完书后可以把它留在桌上,也可以把它回还到专门的“还书箱”里,这样的“姿势”反而可以扶助工作人员提高书籍回位的效率。“整个书院的图书是流动的,从‘还书箱’汇总各区域书籍,再分类上架,比从书架上挑错架的书再上架效率要高得多。”
还书箱
徐家汇书院火爆的背后,有无数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传统部室型图书馆前所未有的问题,也在每一天的运行中倒逼书院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据了解,为及时解决错架乱架,工作人员已经摘取了在书标上标明方位、楼层、书架号和层号的“定位书标”法和在展陈图书上贴上红色小圆点的“特殊标示”法,但对读者来说,更方便的配合还是把看好的书放回到身边大大小小的还书箱里。
举手之劳,帮馆员提高排架效率,这个“小动作”,你get了吗?
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