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责打孩子,家长曝光后,老师不管小孩了怎么办?使用方式错了
我始终认为教诲是居于情感的,教诲中的问题需要沟通解决。家长与学校之间都要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往追求最好的途径,而不是扩展矛盾。
现在社会文明程度在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这是好事。但是,教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不能用法律或者制造舆论的方式来解决的。虽然通过法律或者制造舆论可以把明面的是非问题解决。但对教诲带来的负面效应很大,肯定会侵害教诲中的情感,教诲就难于做下往了。
01 对于老师而言,孩子犯错,责打孩子永远不是最好的教诲手段
作为一个老师,见过很多犯错、至于屡教不改的孩子,还从未见过不犯错的孩子。孩子究竟思维不成熟,犯错是正常的。成年人也经常犯错。所以,老师对孩子要有宽容、怜爱之心。
假如孩子犯了错,首先不是责打,而应该扶助孩子分析犯错的原因。然后从心理上和行为上教导孩子征服缺点或纠正错误的方法。当然,有些孩子的错误是行为习惯上的,是长久的家庭环境教诲养成的。一次、两次教诲收效甚微,孩子纠正不过来。老师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半途而废。老师还是得有耐烦。在教诲方法上要多鼓励,不断从正面引导,让孩子有信心征服缺点。
责打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责打之后孩子虽然恐惧处罚而不敢再犯,但孩子心中的认知往往并没有改变,这是不是真正的教诲。
同时,作为老师应该善于调动全班学生的正直、善良、积极的情感,形成班级凝聚力。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老师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扶助。这种教诲的感染力是超过老师一个人的教诲力量的,教诲的效果也远远超过责打的方式。
02 老师不会无故责打孩子,家长应该信赖老师,也应该宽容老师
没有哪个老师会无缘无故责打孩子,品行特殊差的老师估量有,但应该非常少。
作为家长应该信赖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是有责任心的,是认真做教诲的,也是能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假如家长失往了对老师的信赖,那么,在家长心里,孩子就已经失往了正常的教诲环境。那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还有什么意义呢?又如何信赖孩子在学校能被教诲好呢?
既然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就要信赖学校、信赖老师。有了这个信赖的基础,孩子的教诲才能良性进行。
老师也是平凡人,也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一般情状下,老师责打孩子,往往是孩子的行为惹得老师生气,没能及时掌握自己的行为,肯定不是存心往侵害孩子。所以,当老师责打了孩子的时候,家长应该及时与老师沟通,询问孩子是犯了什么错?并积极配合老师教诲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熟悉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纠正。
对于老师的责打,家长应私底下与孩子交流,给予孩子情绪疏导以及正确的引导,不要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反感的情绪。
假如家长不往分析孩子的错误根源,而是挠住老师责打孩子这个事件不放,一方面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教诲影响。要么孩子可能会认为他没有犯错。要么孩子认为犯了这个错也不算什么,老师无权干涉。另一方面也会让老师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可能恐惧不当教诲带来的后果而消极对待孩子。这样孩子以后的教诲难于进行了。
所以,作为家长始终要明白,只有足够信赖老师才是教诲好孩子的基础。
展开全文
03 家长曝光老师,会对老师的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
也许在一部分老师心中,认为责打孩子,是教诲孩子的一种方法(尽管从教诲原理上看来,这个方法有些粗暴)。
当这种教诲方式被家长曝光(投诉或微信宣扬?)后,老师就失往了教诲犯错孩子的方法。假如孩子再犯了错,老师肯定是不敢再责打的。对于这有的老师而言,可能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来。所以以后孩子再犯错,就可能是消极教诲了。
曝光会让老师产生两种心理,一是不满情绪;二是可能进一步产生消极情绪。
当然,这种消极情绪,也并不是说老师对孩子就完全放任不管。老师对孩子的正常教诲肯定还是会做的。只不过可能孩子犯错后,如不交作业、上课讲话、下课打闹等,老师口头指正孩子,而孩子不服从老师劝导时,这时老师就不敢进一步指责了。
由于老师已经被曝光过一次,假如再曝光一次,老师的麻烦就大了。所以,当孩子再犯错时,老师不能再责打,也不敢用其他的指责方式。因为担心家长会不会将指责学生也曝光。
站在家长的角度,或许会把这种不敢管的意识当作是老师放任式的教诲。可是,那也是家长的曝光导致老师谨小慎微,对孩子犯错不敢严厉管教的结果。
所以,作为家长也要站在老师的角度往探求问题。假如家长是老师,当孩子犯错时,应该怎么教诲孩子呢?教诲效果又会怎么样?
04 假如老师消极教诲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是真诚向老师和学校道歉,化解之前的恩怨。阐明之前自己的冲动行为是不对的。
二是家长以后要认真教诲孩子,让孩子遵守学校和班级纪律。假如再有犯错,要教诲孩子主动往找老师承认错误,并自觉自愿按照校规或班规接受处罚。这样才能逐渐消除老师的隔阂。也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融进班级中。
三是在学习上积极主动,不懂多问老师。让老师逐渐改变对家长的看法。我个人认为,老师的不管只是孩子犯了错不敢管,而不是什么都不管。
四,假如情状比较严重,家长认为小孩在学校已经不能接受很好的教诲了,就只能想方法换学校了。
所以,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诲问题上,都要三思而后行。先各自反思自己的教诲方式,再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加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