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人的十堂唐诗课,带你走进中国人的诗和远方

《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人的十堂唐诗课,带你走进中国人的诗和远方

misa2 03-26 3次浏览 0条评论

二月初,家喻户晓的文化综艺节目《2023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幕,机长马保利夺冠,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诗意机长”。总决赛的主题恰好是“远方”,让不少看众感慨机长正如辛弃疾在诗词中所言,“乘风好往,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而荣获亚军的50岁农民工朱彦军,虽然只有初中文凭,却满腹诗篇,喜欢坐在山坡上读诗歌。当他追逐诗和远方,从黄土高坡的小山村来到以诗会友的大舞台,也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2023中国诗词大会》截屏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拥有诗与远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所见的天门山恢宏壮丽。“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笔下的黄昏美丽温存。“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的波澜和若隐若现的远山尽进王维眼中。

浩如烟海的诗歌给我们提供了太多太多灵魂栖居的场所,有人说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人,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导刘青海,以十种诗歌主题为经,以百首经典作品为纬,一线贯穿初唐、盛唐和中晚唐诗歌发展,全面展示唐诗的艺术魅力,并以通俗的、文学性的语言来显现唐代士俗生活的图景,《唐诗十讲》近日于北大社出版。

让我们一起透过她细腻的文笔和深进浅出的文字,走进一个出色纷呈的诗歌世界。

01

田园诗:在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魏晋以后,诗逐渐成为中国文学最主要的创作形式,同时也是士大夫最重要的文化传统。一方面,士大夫是诗歌的作者;另一方面,诗歌也深刻地影响到文人的生活,让他们开始在现实生活中追求一种诗意。晋宋之际的陶渊明(365—427)抉择隐居田园,和刘宋初年谢灵运(385—433)的漫游山水都是这种追求的典型代表。

由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传统,和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传统在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那里合流。从陶渊明到王、孟,乃至中唐的韦应物,他们的田园诗追求对现实的超越,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协调,是在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展开全文

陶渊明在回隐之后,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主要表现田园风景和人情的淳朴,风尚质朴,境域高远,表现出自然的意趣和超迈的人格,为古典诗歌开垦了新境域。

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是《回园田居》组诗,一共五首。东汉张衡有《回田赋》,诗题中的“回园田”可能有取于此。“回田”“回园田”“回园田居”,都是从仕途(官场)引退,回到故园。其一云: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往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回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喊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的前六句作一段,叙述“回园田居”的原因,重点在一个“回”字上。这里的“回”,是原本就托身心于此,中间为饥冷所迫,才离开家乡,出往做官;但当时政局形势复杂,官场上有许多陋习,令他深以为耻,不得已又弃官回田。“误落尘网中,一往三十年”两句,就是对自己出仕又回隐这一段经历的概括,语气是很沉痛的。一个“误”字,以及将出仕的种种比作罗网,可见诗人感到的束缚和内心的不自由。而这离开故园后的“三十年”,没有一天不是在罗网中度过的,自然也没有一天不期看摆脱这一罗网,重新赢得身心自由,如同笼中鸟眷恋林中的旧巢、池中鱼思念躲身的深潭一样。言下之意,就是自己如今回田,正如同鸟返旧林,鱼回故渊,已经伏下末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了。

《陶渊明诗意图》册,清,石涛绘

接下来十二句,具体描写田园风景和诗人的生活,足够表现了诗人回田而居的内心喜悦。诗人是带着对仕途的回忆来体验田园的,所以展现在眼前的田园生活,虽然和离开前应该并无太大不同,但对于“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回往来兮辞》)的诗人来说,却显现出全新的面貌。诗人可以说是带着一种失而复得的心绪,来印证自己在漫长的“罗网”生涯中对田园的期看的。

末二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对全篇,也是对自己抉择回隐生活的一个有力的总结,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和愉悦!诗人离开故园“三十年”,经历了许多复杂的人事和内心的矛盾之后,终于回到田园,也回回了自己的天性,如同笼中鸟、池中鱼回到了大自然,心绪是何等的自由安闲。而诗人对于自然和田园的热爱,也在其中了。

大约从唐代开始,陶渊明的田园诗开始得到诗坛的重视,有许多人在创作上取法于他。初唐诗人王绩是陶渊明最早的追随者,他的《野看》诗颇有陶诗的神韵:

东皋薄暮看,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回。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摘薇。

“东皋薄暮看”,点出“野看”的时(薄暮)地(东皋),而“徙倚欲何依”,则写出诗人对此山野秋暮的彷徨。“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回”,写黄昏之景如画:每一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每一座山峰都照射着落日的余晖。牧人驱赶着牛犊下山,猎人马背上驮着野禽回家。

末二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摘薇”,仍表露出浓浓的寂寞孤独之情:举目四顾,无论是猎人还是牧人,都不是自己“相识”相知之人,只能唱一曲《摘薇》,把古人来怀想。世无知音,要像伯夷、叔齐一样避世隐居。

盛唐诗人大多受到陶诗的影响,其中尤以孟浩然和王维在山水田园诗艺术上成就最高。他们的创作中,也引进了山水诗的意象和传统,所以面貌较陶诗有所转变。

《草书孟浩然诗》卷,清,傅山书

孟浩然的田园诗,缺少深广的社会背景,侧重于表现他在襄阳村居的高情逸韵,“诸如高士的孤怀、隐居的幽寂、登临的清兴、静夜的相思”,“通过清新而浑然一体的感受”,“发明出清幽、舒适的意境”(陈贻焮《孟浩然》)。他的田园诗善于学陶,风尚清淡自然。如《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农村生活在孟浩然的笔下,似乎更加真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首联写故人相邀,叙此行的缘起,已见出田家风味。次联写出村庄坐落于平原而远接青山的特征:近处是绿树围绕的村落,远处是和城郭斜对的一抹青山,构图简洁明快。“合”字表露出依依的情意,“斜”字则见出闲逸的意趣。

主客当窗对饮,窗外是开阔的打谷场和繁华昌盛的菜园,谈话的主题也围绕着桑麻的长势和收成,直到“日进室中暗,荆薪代明烛”(陶渊明《回园田居》其五),还意犹未尽。所以很自然地转进对重逢的期待,约好重阳日在此饮酒赏菊。诗中洋溢着愉悦和称心的情绪,字句间都是宾主之间淳朴真诚的友谊。“菊花”是花中的隐士,和首联“鸡黍”相互唤应,展示了孟浩然作为一个隐士对田园的诗化期待。

而王维“抗行周雅,长揖楚辞”(唐代宗李豫《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他的田园诗由陶诗而上溯诗骚的传统。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回。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回”,诗歌一开始就截取了一个最古老、最能够引人共喊的黄昏意象,由此描绘出一幅清静协调的乡村生活图画。

夕阳的余光斜斜地笼罩着整个村庄,隐僻的小巷里牛羊回来。野老拄着拐杖,在柴门前等候牧羊回来的童子。雉鸟发出雊(gòu)雊的喊声,麦苗开始吐穗开花,蚕虫进眠了,桑树上的叶子开始稀疏,快要收蚕茧了,大自然的一切都那么自得,正所谓“万物静看皆自得”(程颢《偶成》)。田间农民背着锄头下地回来,在小路上相遇,边走边谈,拉着家常,看上往是那么的称心和愉快。看着这幅怡然自得的乡村暮景图,诗人不觉怅然自失,油然而生回隐之情。

《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回?”这里一语双关,暗示诗人有回隐田园之意。与陶渊明不同的是,王维始终是田园生活的旁看者。田园始终只是他的一个托付,并且不是全部的托付,他的日常生活里也多与士人而非普通农人交往,所以乡村生活的淳朴人情在他的诗歌里是看不到的。他的田园诗,更多的是乡村风景和一些农事劳作的意象,其中缺少诗人自己的甜苦,故也就少了陶诗的真切和淳厚。

王维《长江积雪图》(局部),美国火奴鲁鲁艺术学院躲

王、孟之后,田园诗重新成为一种个人化的写作,在这方面,中唐的韦应物和宋代的范成大成就较高。韦应物最为人传诵的《滁州西涧》,写的是乡居之景: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喊。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船自横。

涧边幽草自生,深树黄鹂自喊,春潮带雨自来,野渡扁船自横,一切都自生自荣,写出万物自得。诗中对于自然的野意生意弥满的表现,也很接近王维《栾家濑》这一类诗作:“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这样的诗作,实为山水与田园合流的产物。这样看来,陶渊明和王维也都是韦应物着意取法的对象。

02

边塞诗:沙场征战的慷慨悲声

中国古代,从《诗经》、汉乐府到文人拟乐府,边塞诗的写作有着深厚的传统。唐代的边塞诗创作很繁华,盛唐的边塞诗特别脍炙人口。边塞诗是以边事为题材的诗歌,内容往往以边塞风景和军旅生活为主。

长期以来,人们对边塞诗存在一种误解,以为边塞诗既然是表现边塞的军旅生活的,一定就写于边塞或军中,作者也定然有从军的经历。这其实是一种想当然,事实上,仅有部分边塞诗作于边塞,作者也有边塞从军的经历;大量的边塞诗都是写作于京华内地,对边塞的表现往往出自于听闻和想象。

“边塞”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先秦时所谓的“边”,主要是指华夏之外的四夷之地。所谓“四夷”,是当时对各少数民族的总称,包含着一种心理上的轻视之意。所以先秦写边事的作品,往往涉及民族战争,如《诗经》中最闻名的边塞诗《摘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歌唱,就是在西周和猃狁之战中服兵役的士卒所唱:

摘薇摘薇,薇亦作止。曰回曰回,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摘薇摘薇,薇亦柔止。曰回曰回,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回聘。

猃(xiǎn)狁(yǔn)是古民族名,黄帝时称荤(xūn)粥(yù),周代称猃狁,秦汉称戎狄。“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阐明此战是因为猃狁的侵扰。“我戍未定,靡使回聘”,正因为猃狁是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交战地点,戍守之地也随之转变,所以没法收到家信。

秦汉以来,逐渐以长城为界来定义“边”,边塞就是边地的关塞。此时修关建城以防匈奴侵扰,战争也多在长城沿线发生,故长城成为边塞诗中最经典的意象。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是汉魏边塞诗的重要主题,如曹植《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往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hù)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ròu)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piāo)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回。

诗中塑造了一个骑射精熟、保护疆土、舍生忘死的“幽并游侠儿”形象,其中托付了诗人自己的报国热情和功名之念。

《天山积雪图》轴(局部),清,华嵒作

唐代的边塞诗创作,成果主要集中在盛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很多。例如王之涣《凉州词》,抒写征人戍边的愁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开头两句,从征人的眼底写出,首先看到的是仿佛从云端挂落的黄河,接着走近万仞高山中的一座孤城——凉州(在今甜肃武威)。此种莽莽苍苍的景象很轻易让征人心头兴起一种怀乡的愁怨,此刻假如吹笛,自然也是满怀愁怨的。后两句是倒装,大意是说,由此再往西行到玉门关(在今甜肃省敦煌市西,是当时凉州的最西境)外,那里更加远远,简直连春风都吹不到,杨柳都不生长了,羌笛再怨也无济于事,又何必再吹呢?

王昌龄擅长用七绝来写边塞,其《从军行七首》,几乎首首都是精品: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横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一)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二)

“烽火城”(设有烽火台的边城)点出边地。前两句写景壮逸:秋日黄昏,独坐于城西的高楼上,长风从青海湖上吹来。后两句抒情,将边地和闺中两处对比着来写:征人独坐在高楼上,吹奏笛曲《关山月》;闺中独守的妻子,此刻也在万里之外发愁。“无那”(无奈之意)二字,看似说“闺中”,实则从上句一贯而下,还是说征人。《关山月》是述边塞之苦的名曲,“更吹横笛《关山月》”,由壮转悲,一旦念及万里之外的闺中,多少无可奈何,情调更加凄楚。

“琵琶起舞”这一首,从军中歌舞作乐的场景写起:弹起琵琶,跳起舞,琵琶又换了新曲调;不变的,是曲中所唱,总是往日关山辞别时的愁苦。后两句是进一层说:弹不完的边地愁恨,已经令人难以承担;更何况明月高悬,照临长城。

舒春光《楼兰胜境》

盛唐边塞诗的作者很多,其中有两位因为以善于写边塞诗著称,这就是高适和岑参。杜甫最早把高适和岑参并称为“高岑”。他在寄给两人的诗中说:“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此后,文学史上一直沿用此称唤,并将二人并列为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高岑的诗风,共同的特征是慷慨悲壮。相较而言,高适浑厚,岑诗奇峭;高善言情,岑善写景;高多自然,岑主奇变。

高适一生中,曾经两赴蓟北,一赴河西,对军旅生活有着丰盛的切身感受。他的边塞诗,以反映现实的深、广著称。代表作《燕歌行》对边塞生活的艺术再现,就是以他首次赴蓟北的三年边塞生活为基础的。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韵一)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韵二)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韵三)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韵四)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韵五)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冷声一夜传刁斗。

(韵六)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韵七)

前八句,写汉家天威,声势十分壮大。中间八句,是对战士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势均力敌的军事力量对比下拼死力战的描写。山川萧条,北方的水土不如南方温润;胡骑凭陵,善于骑射的少数民族军队来势汹汹,如同暴风骤雨。而在我军内部,上下苦乐不均,战士损伤过半,主将营中依然有美人歌舞。

“少妇城南欲断肠”以下八句,写征人思妇之思,这是乐府古题《燕歌行》的传统内容。男子“铁衣远戍辛勤久”,思念在家中的妻室,并想象妻子在和自己分别之后经常垂泪,这两句是从男子的角度着眼。“少妇”“征人”二句,女子城南远看,将欲断肠;男子蓟北相思,空自回首,两路夹写,如同电影里的蒙太奇镜头。下面仍是男子的视角:边庭飘摇,千里万里,目光怎能穿透?所以是“空回首”,眼前除了茫茫的绝域——大漠黄沙之外,更是一无所有。

末二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仍回到战争的主题。思回不得,唯有效死疆场。战死疆场是为国死节,不是为了贪功受赏。然而,究竟“沙场征战苦”,驱使无数人民往“暴骨无全躯”(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三),显非上策。因此,回根结底,最好还是有一位像李牧或者李广那样的将军,驻守边塞,以守备为本,既不让敌人侵略,又不至于发生战争。

03

爱情诗:朦胧的胜境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也是中国爱情诗的渊薮。《诗经》中的爱情诗,大多抒写的是夫妇、男女的相思辞别,多存于《郑风》《卫风》,古人所谓“郑卫之音”。比如《郑风》中的《将仲子》篇,是女孩子对喜欢的人(仲子)的乞求: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古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二十五户人家为一里,每一里都有墙围着,有固定的出进口,以便于治理。这喊作坊里制,唐代还是如此。所以这首诗的第一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哎呀仲子,你不要跳我们小区的墙,你不要折断墙边的树杞(杞柳)枝,我哪里是舍不得树枝呢?是恐惧我的父母啊。仲子啊你让我怀思,父母要是问起来的话也可惧啊。“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这是将自己对仲子的喜爱坦荡荡地表达出来了,但是我们还得保密,免得父母说三道四。这个爱情故事里,有柳,有墙,还有男女的爱情。

相爱时全心全意,失恋也不总是哭哭啼啼。我们看这一首《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这意思是说:你热恋我的时候,提起下裳跨过溱(zhēn)水来相会。你现在不想着我了,难道没有别人追求我吗?狂童啊真是狂妄无知!这比起后世主要由男性代言的哀怨的失恋诗,要有性格多了!

相比之下,汉乐府《有所思》中,当抒情女主人公听说所思之人生出“它心”,她的反应就要猛烈得多了: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它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喊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唤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她将精心预备尚未送出的礼物“双珠玳瑁簪”拿出来,“拉杂摧烧之”以泄愤,这还不够,接着“当风扬其灰”,并且誓言“从今以后,勿复相思”。镇静下来以后,又生犹豫,最后以“东方须臾高(皓)知之”作结,意思是很快就天亮了,那时我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很生动地展现出少女得知情变之后的复杂心理。

《洛神赋图》卷,晋,顾恺之(宋摹)

男女对唱,表达喜欢,也是民歌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如晋代《子夜歌》就是这样:

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

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堂。

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

前一首写男子被女子的“冶容”也就是艳丽的容貌所打动,向女子表达喜欢之情。后一首是女子的回应,两情相悦,皆大欢喜。

盛唐崔颢《长干曲四首》就继续了这样的传统。四首一口气读完,相当于看了一个爱情的小剧场: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往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船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回。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船重。

第一首是女孩子的搭讪之辞,可见她的大胆和直率。第二首是男子的回答,彬彬有礼,既回答了“君家何处住”“或恐是同乡”的疑问,也没有展示出更多的热情。第三首是女孩子的邀约:黄昏时,莲船渐稀,风浪又起,相约一起划船回往。第四首是男子的回答,“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是唤应“下渚多风浪”的。后两句“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船重”,意思是说,荷花很轻,不用恐惧摘莲船重,言下之意似乎是抚慰女孩子不用担心,但究竟有没有和女孩子并船而回呢?

这个历来是有争论的。分歧的焦点在于对“由来花性轻”一句的理解,有没有双关之意。杜诗说“轻薄桃花逐水流”(《绝句漫兴九首》其五),这里的“由来花性轻”,有没有讥笑女孩子举止轻薄的意思呢?我的理解,男子的表现一直是彬彬有礼的,即便是觉得女子举止轻薄,也不至于当面讥笑,所以还是就字面意思理解为上。两个善于弄船的少年男女,应该是一起划着船,有说有笑地回往了。

《诗经》之后,汉乐府和南北朝民歌中也有对纯真爱情的热烈歌唱,这构成了一个连续的民间文学的传统。与之相对的文人文学传统中,自汉魏以来,一直缺少抒写爱情的名篇。到了中唐,这种情形开始改变,文人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民间文学,创作了大量表现市井爱情的传奇小说,白居易《长恨歌》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表现就是这种影响的产物。刘禹锡直接取法沅湘民歌创为《竹枝词》,吟咏风土,也歌唱男女相思: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九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二首》其一)

虽然是文人所作,但取法于巴渝民歌《竹枝词》,也多摘用传统的比兴和双关,其性质可以说是文人拟乐府。

虽然中唐已经出现了一二爱情诗的名篇,但爱情这一题材的重要地位,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确立的。李商隐的诗歌中有大量对爱情的抒写,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那些题为《无题》的作品。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抒写的爱情纯粹又浓烈,既有受到现实阻碍而受尽煎熬的痛苦,又有备受挫折却无怨无悔的执着,二者交织在一起,给读者以强烈的震动。李商隐之后,“无题”成为爱情诗的代名词,历代诗人都有仿作,但至今尚未有人超出他的成就。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李商隐

李商隐无题诗的特殊魅力在于,它是一个可以兼容多重阐释的开放的文本,每首诗的语言和意象都有一个具体的指向,所指似唤之欲出,却始终朦胧,可以确认它是有托付的,却无法确切地指认其具体所指。李商隐追求独与天地相往来的艺术境域,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小宇宙,是有限和无限的沟通,瞬时向永恒的转化。

在唐代,公主、贵女出家的很多,一部分宫人也被安置到道看,成为女冠。道看对外开放,甚至出租房子给士人居住。女冠以方外之人的身份和士人相交,有时会发生恋情。

李商隐少年时曾在家乡的玉阳山学道,和灵都看(天宝二载唐玄宗为其妹玉真公主修建)的女道士宋华阳姊妹有一段恋情,陈贻焮先生《李商隐恋爱事迹考辨》一文有详尽的考索,其说较为可信。下面这首无题诗表现的,是暮春时节与热恋之人分别的伤感和别后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相恋的对象,依据末联“蓬山此往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般认为是一位女冠(女道士)。诗中所表现的,也许正是一段与女冠的恋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冷。

蓬山此往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两句,既写出情感的生死不渝,又表露出后会难期的悲伤,在情感和内容上,都有力地唤应了前面“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感叹。两句都摘用了民歌中最常见的双关隐喻手法,以“蚕丝”之“丝”双关“相思”之“思”,以“烛泪”之“泪”双关“眼泪”之“泪”。此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故秉烛长谈,互诉衷情:别后相思,如同春蚕吐丝,绵绵不绝,至死方休。相思之泪,一直流到生命的尽头才能涸。这是不朽的爱情宣言:除了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止爱情!这两个譬喻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紧承前面两句:第三句由“春蚕吐丝”取譬,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都是春天之景;第四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则是由首句辞别之际的眼前之景取譬。

古人辞别之前,往往秉烛长谈,直到天明启程。“晓镜”两句,从想象对方落笔,进一步写出思念之深,辞别之苦。诗人想象,一别之后,意中人的日常生活之景:晨起揽镜,只愁年华易逝,会合无期;夜深露重,独自吟诗,当感月色凄冷。如此相思不了,所以很自然地接出末联,寄期看于青鸟能够代为传信,以宽对方的别怀,以慰自己的相思。这种期看,大约是很渺茫的,却仍是无看中的期看。

总之,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和相爱女子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当然,本篇强烈的伤春伤别之情中,可能也托付了诗人在政治上屡遭挫折、深感抱负难以实现的苦闷,以及在仕进上不能不有所求的执着之情。例如“春蚕”二句,当然也与诗人为了实现理想抱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是相通的。“蓬山”两句,既然表现的是失看中的期看,自然也不限于爱情,也可兼容对理想的追求。但诗歌的主体还是写爱情的,这一点不容置疑。一些清代的学者,因为上述两联在阐释上的多义性,完全漠视了首联和颔联对男女相思辞别的表现,认为这首诗的主题和爱情无关,表现的是政治上的挫折和执着,这是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在留言区分享你最喜欢的古诗

谈谈它跟你产生了哪些灵魂的共喊?

2位幸运读者将获赠新书一本

唐诗十讲

作者:刘青海

以十种诗歌主题为经,以百首经典作品为纬,一线贯穿初唐、盛唐和中晚唐诗歌发展,全面展示唐诗的艺术魅力,并以通俗的、文学性的语言来显现唐代士俗生活的图景。

-End-

看点资料来源:《唐诗十讲》

转载及协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 往 期 精 彩 回 顾 #

往期推举

那些宝躲女性作者!她们的书你读过几本?

关于中产的“门槛”,这本书一出手就是“天花板”

高居翰:中国是最重要的前线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点赞、收躲和在看

1.76秋月精品传奇
杭州隐秘地图之:城南,当发生过的都变成传奇 裹在红色火焰之中,不被火焰吞噬的梦魔兽。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