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杨显荣,8个儿子牺牲6个,邓公承诺:找回剩下2个
在抗日战场上,除了勇猛善战的将军,设计妙算的军事家,巧舌如簧的政治家,更多是在战场上用血肉之躯换取胜利的士兵。再巧妙的战术,没有人执行便换不来好的结果,再有胜算的战斗,没有士兵为之奋斗也无法胜利。这些千千万万的士兵就如同一块块砖头一样,缺少一个,高耸的城墙便脆弱一份,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了新中国的拂晓曙光。
在瑞金,一位农民也将自己的儿子送进了红军的队伍,他的8个儿子都义无反顾的成为了荣耀的解放军,在抗日战场上位了祖国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然而,战争是残暴的,老人未能等来8个儿子荣誉回乡的一天,回来的只有一个个儿子勇猛牺牲的噩耗。
送子上战场
2019年6月,一部名为《八子》的电影在荧幕上与看众朋友见面,故事讲述了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一位母亲送自己的八个儿子上前线,最后八个孩子无人生还,只留母亲在翻滚的麦浪中守看的故事。这个电影激动了无数的看众,而这个故事的背后的原型:杨荣显。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义无反顾的先后送自己的八个儿子奔赴前线,却没有一人回来。
杨荣显出生在瑞金的农村,出身为农民的他从小就生活在地主的剥削之下。家里的大人为了生活拼命的劳动,一年到头赚到的钱仅仅够养家糊口,而什么都不做的地主却可以舒舒适服的收着手底下的农民交的粮食便生活的衣食无忧。杨显荣深感生活不公,却又无力反抗,直到红军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展开全文
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与国民党旗下的军队不同,他们不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以解放人民群众为目的,扶助农民推翻压迫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地主,让农民自己当家做主。
就这样,原本以为自己也要在地主手下种一辈子地的杨荣显在红军的带领下分到了属于自己土地,过上了之前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这让他对共产党和红军的好感倍增,这位老农也许无法理解共产党高深的政治思想与领略,但是,从这支军队所做的事情与对待人民的态度上,他能感受到这是一支为人民当家做主的子弟兵。
1931年,苏维埃暂时中心政府的旗帜在叶坪的土地上飘起,一位老人领着自己两个儿子来到了红军的报名处。
这时的杨荣显是兴奋的,他交代两个孩子,现在家中之所以可以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完完全全回功于红军,是他们解放了农民,让原本在底层被欺压的农民翻身农奴把歌唱。
他嘱咐大儿子与二儿子,进了部队一定要听党组织的话,一切行动听上级指挥。老人的心中对于儿子没有在沙场上上阵扬名的要求,更不强求他们没有建功立业,只是期看他的孩子能为共产党的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然而,战争无情。1931年,中国的土地上不仅充满着侵略者的硝烟,还充斥着同胞的炮火。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部队进行多次围剿,对红军围追堵截,誓要将这支队伍从中国的土地上清理掉。
在同胞的枪口下,无数的将士们倒下了,这其中就有杨荣显老人家的两个儿子。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两个儿子双双牺牲的噩耗便从战场上传来。已经70岁的杨荣显老人心如刀绞,他没有想到,自己送儿子前往报名那一次便是与儿子的永别。
那时,家中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孙子,失往了两个重要的劳动力,杨荣显需要做更多的农活才能支撑起这个家。虽然杨荣显因为失往两个儿子已经备受打击,但他却不懊悔当初送儿子参军的决定。
义无反顾
战争的脚步并未停歇,1932年,蒋介石再度集结兵力,对红军发起猛攻。1932年3月,蒋介石复出,成为了统领国民党军队的主帅。同年五月,蒋介石便成为了“剿匪总司令”,六月,他又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指挥方针,国民党对于共产党的围剿行动越来越多。共产党一边要想方法对抗武器先进的日本侵略军,一边还要小心自己的同胞对自己的围追堵截,前线情状十分不乐看。
为了弥补兵力,苏维埃政府发出号召:“扩红支前”。这样的消息传到了杨荣显老爷子一家人的耳朵里,那一天,家里人都显得格外沉默。老大、老二的离世还没有过往多久,这家人已经清楚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暴与亲人离开的痛苦。
杨荣显是犹豫的。大儿子与二儿子仅仅在战场上呆了三个月就双双殒命,可见自己的几个孩子若是上了战场,也是凶多吉少。可是,哪一个士兵不是孩子,不是父亲,不是丈夫呢?
他现在相对充裕安稳的生活、属于自己的土地,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杨显荣的内心无比纠结,他每晚都要来到两个儿子的灵位前,一坐就是很久。终于有一天,杨显荣像是在心中做了决定一般,将剩下的6个儿子全都喊到了大儿子与二儿子的灵位前。
老人沉默着,还未开口,6个儿子就已经明白自己的父亲在想什么了。没有惧怕,也没有退缩,六个孩子当即表达要参与红军,上战场替两个哥哥报仇。六个孩子清楚地知道,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建立在红军的解放区上的,若是被敌人侵吞那么他们来之不易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他们快慰杨显荣,又说服母亲,最终,这六个孩子一起走向了红军的报名点。就像当年送老大老二一样,这六个孩子也是杨显荣送过往的,仅仅时隔一年,他便再一次将自己的孩子送往前线。
不同于之前的喜上眉梢,他的内心的担忧的,此往一行不知道孩子们什么时候能回来,也许,又会与孩子阴阳两隔。但是,杨显荣一家人明白,没有国家这个大家庭到和平稳定,就不会有自己的小家庭的幸福安康,抗日救国的队伍需要士兵,那就应当响应红军的号召,往前线拿起枪杆子保家卫国。
第二天一大早,六个孩子就与杨显荣一起往了报名点,参军进伍。老三、老四、老五、老六都顺利地加进了红军的部队,而老七与老八因为年龄不够,没有在这个报名点成功参军。但是,这两个人没有就此舍弃,他们绕了点路往了离家比较远的城里的报名点,两个人谎报年龄,成功地“混进”了红军的队伍。
杨显荣的8个儿子如今全都加进了红军的队伍,剩下的六个孩子很快便要踏上生死未卜的征程。这六个孩子走得很急,老三甚至是前一天刚刚成亲,后一天就加进了参军的队伍。刚刚成亲便送走了丈夫的妻子无处安置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只好日日站在村口,对着丈夫离开的方向,盼看着有一天一个熟悉的身影能从地平线的另一边向自己奔跑而来。
勇猛就义
战争远比想象中的残暴。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国民党军队对红军发起猛烈的猛攻,在先进的武器与军队数量的压抑下,红军缺失惨重。一起进伍的老三、老四、老五、老六在战场上相继勇猛就义,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中国人很讲究落叶回根,大部分都认为死往的人要回到故土安葬,否则就无法安心遁进轮回。但是战场上兵荒马乱,天天都有那么多的战士失往生命,那么多的家庭失往亲人,那么多的孩子失往父亲,那么多的妻子失往丈夫,那么多的年轻的生命沉眠在燃烧着战火的土地上,没有人有时间仔细考证每一个死往的战友究竟来自何方,更没有人有能力将每一个离开的战友送回到家人的身边。
倒在战场上的战士送回家的只有一条死亡的讣告,没有时间,没有地点,甚至没有给家人安葬他们的方法,逝者没有还乡,家人无法为他们安置墓穴,失往家人而悲痛的人们只能在家里立下一块小小的灵牌,托付哀思。
就这样,杨显荣原本一家子热热闹闹的8个儿子,如今只剩下两个还在前线奋力抗战,而杨显荣先后送八个孩子上战场的事情也在部队里逐渐传开了,在1934年5月30日的苏维埃机关报《红色中华》上,除了刊登重要的国内国际新闻外,瑞金这个小家庭的事迹也在报纸上占了一个板块。
在读到这篇文章后,中心党组织领导高度重视这一家人的情状。在那个机械使用还不发达的年代,男丁都是重要的劳动力,田地里的农活大多都需要男性参与。而再加上那个时期刚刚走出封建统治,男性才能为家族传宗接代的思想还深进人心,这样一位老农将自己的孩子全都送上战场,可见他是抱着怎样一种决心与悲壮。
即使自家绝后,也不能让中国灭亡,即使自家破碎,也不能让祖国“绝后”,杨显荣的事迹不但激动了普通的父老乡亲,也激动了中心高层的领导,邓小平同志更是亲自来到杨荣显老人家的家里,向他承诺,无论如何一定会把剩下的两个儿子找回来。
战争年代,觅人是苦难的,部队中不是所有人都熟悉彼此,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对方的底细,就算是有同乡在同一个队伍里,也很难保证熟悉的人能够全都能够从残暴的战争中挠住一线生气。
天天有那么多喊不上名字的人倒下,又有那么多没有姓名的战士冲了上往,战死沙场的士兵有的被草草安葬,有的甚至来不及被部队安置,在这样的情状下觅人,无疑是在大海中觅觅某一滴水。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杨荣显老先生的两个小儿子在在找到时还活着,他们在广昌的战场上与敌人殊死搏斗。
知道了家里的哥哥们全都牺牲后,他们也悲痛不已,但是前线需要士兵,如今放弃战友回到故土不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会做的事情,于是,他们抉择了留下,期看等到战争局势明朗了在回家看看父亲。
惋惜,杨荣显没能等到与孩子团圆的那一天,老七和老八也没能从广昌的战场上走下来,永远地留在了那里。听闻两个孩子往世的消息,一直苦苦支撑着这个家庭的老人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他拿着孩子儿时穿得肚兜,步履蹒跚地向孩子离家的方向走往,似乎这样能够离无法回家的孩子更近一些。他心中觉得有愧于孩子,大儿子离家时家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而三儿子更是结了婚的第二天就踏上了征程,老七、老八年龄还小,是谎报年龄上了战场。
而他们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回来再看自己的老父亲一眼。
这样的打击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是繁重的,杨荣显因过度的悲伤而昏倒在地,等他醒来时人越发苍老了许多。在这之后,杨荣显老人像是被抽离了主心骨一般卧床不起,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
毛主席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便决定带着自己的儿子毛毛前往老人家,送老人最后一程。惋惜,老人没能撑到主席前来探看的时候,当毛主席到达杨家的小院时,老人早已咽气了。
小结
杨荣显老人家的故事无疑是一场悲剧,原本好不轻易分到土地,要过上好日子的家庭却因为孩子们的相继离世而支离破碎。从这个小家庭来看,这是一个家族无法承担的打击,但从大的国家层面来看,有无数这样的家庭在战争中破碎,有多少将士倒下,就有多少家庭蒙上失往亲人的悲伤。谁的心中没有挂念的亲人?
但在战场上,战士们却毫不退缩,奋勇杀敌,他们明白,假如人人都只为自己活着,那么脚下的土地将无人守护,自己的家人将被侵旅者欺压。无论是在战场上的士兵,还是在后方守看他们的家人,都是这个时代值得尊敬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幸福换取了千千万万人的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