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明朝“后七子”中的谢榛和李攀龙为什么绝交
谢榛和李攀龙都是“后七子”的主要人物,两人都处于领导的地位,早些年的时候两人结识,互为知己,但是最后却交恶,甚至李攀龙还给谢榛写了绝交信。而当时“后七子”所在刑部诗社的一些人,还对谢榛恶言相向,评判谢榛所写诗歌一字不通。
谢榛可以说是“后七子”之首,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谢榛在这个团体之中,地位相差如此之大呢?
当时的文人相交,假如志趣相投,思想相近,很多都会结成诗社,大家互相交游论道,阐述自己的主张。
大文学家王世贞授刑部广东司主事后,被邀请加进刑部诗社,王世贞又介绍李攀龙和谢榛加进刑部诗社。
从刑部诗社这个名字看,就知道这是以刑部官员为主的诗社。当时谢榛是一介布衣,其实是不应该加进这个诗社的。
但是李攀龙和王世贞加进诗社不久之后,早些老牌的成员就纷纷离开,急需新的力量进进。
谢榛当时已经闻名天下的大诗人,李攀龙为了将刑部诗社发扬光大,于是邀请谢榛加进,本意是为了借助谢榛的名誉,壮大诗社。
展开全文
谢榛加进诗社之后,果然受到社内成员的尊敬,因为他文摘出众,有完全的诗歌创作主张,提出的一些想法也受到大家的认同,所以慢慢的成为了诗社魁首。
然而谢榛本人游历天下,是闲不住的性子,所以在京都待了没多久,就又开始了自己的游历之路。
这期间李攀龙慢慢的出头,成为刑部诗社的领导。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李攀龙在成为诗社领导之后,慢慢的不满于谢榛一介布衣,却居于自己之上,所以将谢榛排挤出走。
谢榛本人则认为,自己之所以后来被大家所排挤,原因可能是早年,毫不客气的指出众人在诗词方面的缺陷,但是却又不被大家接受,最终与诗社成员生了间隙。
谢榛有《杂感寄都门旧知》诗,说:“奈何君子交,中途相弃置”,就是为此而发的感慨。
文人,也是不能免染红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