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庹长发,14岁从军,长官临走时将妻儿托给他,他坚持照顾66年
2005年,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80多岁的老人正坐在床头,他守着一个比他更加年长的白发老妇人,旁边还站着一些亲属。
“长发,我时间不多了,也许等一会就要离开你们了……”白发老人虚弱地躺在床上,用有气无力的声音和床边上名为庹长发的老人说。
庹长发老人并没有说话,而是在旁边默默地守着。
白发老妇人陆续讲话说:“得亏这些年是你一直在照顾我们,不然我们母女三人也不知道生活应该要怎么过,辛劳你了。”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大哥之前在战场上的时候,非常地照顾我,既然他挣脱我要照顾好你们,就一定要做到的。”庹长发老人真诚地回复说。
“你离开家已经50多年了,我也一直都知道你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看看,等我走了之后,你有机会就回到自己的家乡看看,弥补一下自己的遗憾。”
说完,老妇人还招手将自己的两个女儿招唤到自己的身边,语重心长地对她们说:“庹叔叔从来到我们家就开始照顾我们了,你们也都心里清楚,做人最重要的就是有一颗感恩之心,庹叔叔养你们长大,你们就得养他到老,期看我不在的这些日子里,你们一定要照顾好庹叔叔……”
老人的两个女儿异口同声地回复她说:“娘,你就放心吧,即使你不跟我们交代,我们也会照顾好庹叔叔的,我们都把他当作了我们的父亲。”
庹长发也接着说:“她们两个我知道的,一定会对我好的,嫂子,你就放心吧!”
嫂子离世之后,庹长发并没有立刻就离开湖南前往自己的老家。他恐惧自己回家之后,自己的家人都已经离开自己,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于是,便在湖南陆续生活了10年的时间。
人终究还是要落叶回根的,即使恐惧自己的亲人都离开自己,还是想要在自己临终前回到自己阔别66年的家乡看看。
2015年10月31日,在志愿者的扶助下,庹长发老人顺利地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展开全文
一、小时候被国名党挠壮丁,被迫上战场
1924年,庹长发出生于重庆市彭水县黄家镇的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家里的父母都是农民,靠着种地来养活一大家子人。
庹长发是家里的长子,所以比自己的弟弟妹妹更加的懂事,小小年纪就开始体贴父母的不轻易。
作为家里的长子,在父母外出务农的时候,他要负责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并且还会扶助父母分担家务,再长大点,他就开始独自喂养家里的牛,这让他在邻居面前备受赞扬。只要是碰见了邻居,都得来一句:“你家这个小孩真不错!”
因为家里穷,实在是没钱,所以庹长发没有机会往上学,这也就导致了他成为了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
庹长发和大部分的农村孩子一样,并没有什么大志向,只是想着平淡地过完自己的一生就好。他理想中的生活也很简单,等到了适婚的年纪,找一个贤良的妻子结婚,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一辈子。
然而,适得其反,庹长发想要的平淡日子终究是与他无缘。
1938年,14岁的庹长发像往常一样,天刚亮,他就带着自家的镰刀,背着竹篓上山割草往了。
庹长发每次割草的时候都会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结伴。他的小伙伴年纪和他一样,个子却长得比他高,还比他壮一些。
那天上午,正当他们开心闲聊时,旁边突然出现了几名国军。国民党当时正处在逼迫征兵的阶段,只要是适宜的人,一不小心被他们看中了,就一定会被挠壮丁挠走。庹长发的朋友就是这样,自从割草被挠走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庹长发因为过于瘦小,并没有被盯上。但时间过往几个月,国民党人又来到了庹长发割草的地方。
这一次,庹长发被挠住了。随即,庹长发被押解到了国民党依据地。
二、在部队遇见自己的贵人
庹长发被挠进部队之后,想要离开,一直想方设法想着逃跑,最后发现都是白费的。
与此同时,他也试着给自己的家人写信,只惋惜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庹长发想要回家的念头一直都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而是一直都默默地记在了自己的心里。
久而久之,庹长发便开始适应了部队里的生活。即使再想家,回不了也只能思念,所以庹长发只能既来之则安之。
当时的庹长发只有14岁,又是部队里年纪比较小的,在部队里的人基本上都比他年长,大家都非常地喜欢他,并且非常情愿照顾他。即使他犯了什么错误,只要不涉及政治问题,他都可以得到宽容。
1942年,庹长发所在的部队突然要接受改编,被编进长官易祥的军队之中。
庹长发刚开始对改编心里还是有点抵触的,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会进进谁带领的部队。当知道自己被编进了易祥所在的部队时,内心更是笑开了花。
在此之前,他早就在别人的口中得知,国民党军队内部有几位非常亲切的长官,其中有一位就是名喊易祥。
庹长发进进易祥的部队之后,练习十分刻苦,并通过他灵巧机智的头脑解决了生活中不少的问题,这让他在这个部队里也受到大家的喜爱。
易祥是一个非常善于发现人才的人,他一直都有看察自己手下士兵的习惯。不久之后,庹长发进进到了他的视野。
庹长发这个人在易祥的眼里,就是一个非常老实的年轻孩子,做事也踏实、稳妥,最重要的是,头脑灵巧,善于在不同的突发情状下随机应变。
易祥认为自己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于是,便将庹长发喊到自己的跟前,对他说:“你喊庹长发,对吧!”
庹长发回复他说:“报告长官,是的。”
易祥一脸欣慰地看着他,又接着说:“我非常看好你,我安顿你来我身边做勤务兵吧!”
庹长发听到这个话的时候,心里一愣,他觉得受宠若惊,半晌没有憋出一个字。易祥见他呆住了,便再次询问他说:“是不是不情愿来我身边当勤务兵?”
庹长发这才反驳说:“报告长官,没有的事,我这就回往收拾东西。”说完,庹长发就快步离开了。
在长时间的相处中,两个人的关系发生了非常微妙的转变。本来是长官与士兵的关系,慢慢地,就变成了彼此的兄弟。
易祥只是比庹长发大5岁,所以两人可以说是成为了关系非常好的兄弟。易祥把庹长发当做弟弟来对待,庹长发也将易祥作为了自己的哥哥。
庹长发只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他都会来询问易祥。因为庹长发小时候没有读过书,是一个文盲,易祥知道后,会利用闲暇的时间来教他识字写字。两个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有的时候,易祥还会与庹长发讲自己的心事,并且还会与他聊起自己的家庭。在一次谈天中,易祥说,等战争结束就给庹长发介绍对象。
此外,在战场上易祥也会专门护着他,生怕他受到一点侵害。因为有易祥的保护,庹长发才能到这样战乱的年代不至于丢掉性命。
在这样的情状下,两人彼此都把对方当做了患难与共的兄弟。
三、因长官一句嘱托,66年未娶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庹长发是想要回家与家人团聚的,但适得其反,国共两党内战一触即发,彻底打破了他要回家的美梦。
1949年,四年内战即将结束,国民党因为失败只能败退台湾,这时候庹长发做出决定,他不跟随大部队往台湾,而是抉择回自己的家乡。
万万没有想到,易祥长官在临往台湾前,把他的家人交给了庹长发照顾,期看他可以不负嘱托。
庹长发是一个非常重情义的人。他一直把易祥视为自己的哥哥,就如同亲人一般的存在。在接受托付之后,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往到了易祥的家乡湖南,开始照顾易祥的家庭。
当时,易祥的家里有一个老父亲,还有一个妻子和两个女儿。庹长发来到后,便开始专注地照顾这一大家子人。
时间久了,邻居们都知道这件事情的原委,便劝导他回往找个媳妇结婚,不要把自己20多岁的青春浪费在这件事情上面,对此,他却不以为然,而是陆续照顾着易祥一家。
一年又一年,易祥一直没有消息,庹长发便一直等着。直到1979年,庹长发收到易祥的来信说:“我在台湾已经有自己的家庭……”
虽然易祥来信说,自己回不来了,期看庹长发可以自己往觅觅自己的幸福。假如可以,可与自己的妻子结成一个家庭,但庹长发拒绝了,因为他不做越界的事情。
因为庹长发已经与易祥的家庭产生了情感联系,即使到了他两个女儿成年,有能力照顾家庭的时候,庹长发依旧没有离开他们,而是一直待在她们的身边。
由此,也就出现了开头所讲的那一幕。2005年,易祥的妻子在临终的时候,喊庹长发回自己阔别已久的家乡看看。
因为恐惧自己的家人离世,一直到2015年,在志愿者的扶助下,91岁的庹长发才回到自己的家乡,看到了自己的亲人,见到了儿时的玩伴。
不得不说,因为长官的一句嘱托,庹长发照顾了他的妻儿66年,自己也一生未娶,这样的精神属实让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