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类选中的地方,奥特曼以恐吓黄身材鵐为生
国庆假期前一天,红山的出镜结束,食完午饭,大猫就带着一群人马不停蹄赶往了常州——当然不是请大家往他家食饭,而是往当地的龙潭林场看看,据说那里有鸟有蛇有兽。
大家带齐了装备,摩拳擦掌盘算着在夜巡时拍片儿。
后来,当晚当然没有奇迹发生,最动人心魄的,可能就是三只螳螂参差的一生……
“噶噶”,某不知名鸟类在树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抬眼看往,一只深褐色的林雕紧贴着苍翠的树冠层,在山脊线上下时隐时现;它的双翼平整而宽敞,翼指深长,飞行和盘旋的姿态沉稳缓慢,一如我在许多照片和视频里看到的那样。
是的,作为一个出门不积极的菜鸟,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林雕,却像是和熟知的朋友久别重逢。
林雕的剪影,很飒!© Scarlet
虽然林雕常被大佬嫌弃是菜猛(相对常见的猛禽),但它是山林生命力的有力佐证——这片林子一定有充足的鼠类、小鸟和两爬作为食物来源,有着相对完全的生态系统。看到它总是让人欣慰。
“走吧”,大猫说,“我们再往那片林子里转转”。
在树林里,植物学博士子驭给我们讲了鹅掌楸的故事:鹅掌楸属诞生在白垩纪,成员曾经遍布欧亚和北美大陆。现在这个古老的家族只剩下两名成员:北美鹅掌楸(叶子像宽松的T恤)和中国马褂木(叶片更像马褂)。新奇的是这两个物种在地理隔绝了两千多万年,独立进化以后还能杂交。
早秋绚烂的金色晨光在叶片间跃动。依据叶子的外形推断,我们面前的这棵是中国马褂木。
若你在清宫剧里看到过马褂,你就会觉得这名字起得多么传神 © Scarlet
溧阳的山没有我们想象得丰饶热闹——也许是因为几十年难遇的高和煦大旱让沟渠都干枯了,生命难以为继;也许是低估了人类对这片土地的骚乱和占有。
总之,预想的完美夜探是偶遇猫头鹰和诸如豹猫的小兽,并拍摄若干数毛大片。但在现实中,我们的缘分仅限于远处传来的红角鸮、领角鸮喊声,以及在匆忙一闪而过就隐进竹林的猪獾身影。大家捂着逐渐发烫的电筒,只看到少量蛙、昆虫,和一条被路杀的黑眉锦蛇。
但自然总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触动你。这一晚,它讲的故事是三只中华大刀螳。
第一只是在路面上碰到的。对着四面八方射来的强光,它警觉地举起前足示威,左右转动脑袋看察。大家纷纷感叹好帅。
帅气的中华大刀螳 © Scarlet
第二只卧在水边的石头上。哪怕对昆虫几乎毫无了解,我也能看出它不对劲:毫无活力,两把镰刀时不时机械地抬起又放下。更不用提,它所在的位置离最近的植被有十多米——一定有某种难以阻挡的强烈动机,让一只小小的螳螂跨越这么长的距离爬到水边。
你可能已经想到了:它被铁线虫寄生了,后者可能通过螳螂的神经系统干涉它的行为。很快铁线虫涌了出来。水库上方回响着巧巧的惊唤:“我的天啊……”
展开全文
被铁线虫寄生的螳螂接近水边 © Scarlet
第三只螳螂在一只大树蛙的嘴里。
大树蛙是从螳螂尾部开始食的,后者的体型对它来说过大,树蛙吞咽得艰难和缓慢。被捕食的那一方更惨:死不瞑目,还带着残存的知觉,两只前爪时不时抽搐。
大家一边不忍直视,一边咔咔按着快门拍照片和视频。大猫:“这简直是我见过的最悲苦的事了”。
威风凛凛的螳螂成了大树蛙的盘中餐 © Scarlet
无论我们采纳与否,动物的世界天天都在上演生老病死——而且往往是非正常往世。活着的每一天,都在拼尽全力。往世往往不漂亮,但努力向死而生的它们是漂亮的。
第二天的夜巡要轻松一些。民宿老板娘对这群早出晚回的野人一半好奇一半不理解,所以她主动提出带我们逛后山。
后山是绿茶园,也有许多栗树、桂树这些非常亲切的树种。我也借这个机会了解到当地人纯朴的生态看(在一定程度上非常具有代表性):山上有着无数的鬼灵精怪,蛤蟆是治病的,野兔是好食的;植物和动物必然有某种经济或药用价值,世间的生物必须要在人定义的秩序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她几年前无意捡到的猴面鹰(草鸮),则代表着一种难以被理解和掌握、因此生出厉害的力量(她反复和我们确认猴面鹰是不是猴子和老鹰结合生下来的产物)。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最后她把这只罕见的草鸮放走了。常州至今没有正式的草鸮看测笔录。
一则今年的草鸮笔录 图片来源:微博
和其他很多地方一样,这座山头6000亩的茶园已经被卖给一个地产商,要改造成奢华度假酒店。
江浙沪向来有很强劲的短途游需求和消费能力,我懂。疫情更推动促进了这种需求,我也懂。但我不能坦然接受一片又一片的荒野在眼前消逝,因为见证过它爆发的生命力。
离开的那天是39度的高温天。我们怀着找到黄身材鹀的愿看,决定在烈日下再探一探农田生境。
稻穗已经接近金黄充足,路过时会有让人心安的稻米香味。但对我们想找的蝗莺和鹀来说,还不够。显然,它们的大部队还没有到华东。
稻田的配色真的是太美了 © 巧巧
一行人在田垄上走累了,征得赞同后在村子里的祠堂台阶上坐下。
祠堂的屋檐下,有许多麻雀利用建筑结构搭的巢。有些麻雀喙上的黄色还没褪往、脸上的斑点尚浅,有些歪着脑袋看察我们,有些在屋顶上蹦跳嬉闹、飞行技艺还不娴熟……原来是还没出巢的小麻雀们。
一时间谁都没说话,几个人静静地看了十分钟这最普通最熟悉不过的大菜鸟。
静下来,认认真真地看察这些小麻雀儿也很有意思 © 凰凰
往年十一在红山听王放老师的讲座,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会被人类选中的地方,通常靠近水源、草木丰美,而这些往往也是许多动物会喜爱和抉择的地方。”
在这种不可避免的竞争关系里,自从人类学会用火和工具以来几乎是一边倒的胜利:适合的地方就定居,不适合的就大刀阔斧地往改造。
一些动物学会了共处。在农田里捡拾稻谷的鹀,在祠堂屋檐下探头探脑的麻雀,是动物努力适应人造环境的佐证。
在这里,奥特曼肩负起了守护稻田的重任 © 大猫
但大多数动物对环境的剧变无法接受得那么快。它们不笨,它们的力量、速度、视力、敏锐和许多技能是人类也许永远无法拥有的。它们只是没有晚期智人亚种这样幸运,可以在无限的偶然性中跃升至霸主的地位。
多期看这些生命,能长久存在下往。不为它们的经济价值,不为它们的“可爱”或“美”,只为它们尽量生存的尊严,只为我们本就共享同一片土地。
-End-
成为猫盟月捐人,
共守中国荒野
----关于自然看察,你还可以读----
在等待脆皮烤鸡的时间里,我决心要向鸟类学习
就凭在家门口蹲守,我实现了猫头鹰自由
人类救助中心:红山的本土物种保育区
云猫
云豹
老虎
华南虎
华北豹
豹猫
宠物豹猫
荒漠猫
猞猁
猛禽
毒蛇
救助
北京华北豹
四川金钱豹 |
荒野
西双版纳
山西马坊
新龙
猫盟
长耳鸮
黄鼠狼
野猪
豹食牛
带豹回家
豹食人吗
乔治·夏勒
个体识别
觅豹启事
猫盟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