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东魏西魏相持,双方的胜败为何取决于汉化程度?这一点太重要了

东魏西魏相持,双方的胜败为何取决于汉化程度?这一点太重要了

misa2 03-26 4次浏览 0条评论

在北魏政权进行改革以后,孝文帝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高潮,但是对于整个政权和国家来说却迎来了一个低谷。或许是孝文帝过于关注政治层面的改革,所以漠视了军事将领还有贵族的想法,所以北方6镇率先发动革命,曾经轰轰烈烈的改革,被无情的战争所取代,原本统一的大魏王国被东魏西魏所分裂。当时东魏政权是高欢,西魏政权是宇文泰,双方展开了非常猛烈的斗争,都想要成为正统。

依据数据分析,东魏政权的高欢把握了北方6镇的主力,而西魏政权的宇文泰只有一支偏师,按理来说东魏政权应该轻易取得胜利,但事实却是西魏政权胜利了。人们对于这场颠覆性的胜利,往往回咎于汉化的程度,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的汉化程度与国家的强大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对于汉人来说,强调汉人文化的优越性往往会引起共喊,但是我们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所以对于古代历史的认知往往要摘取一个公平的态度,不要带有太多的个人情感。当年北魏政权是由鲜卑族人建立,这些人作为草原部落的一支,拥有着很强大的战斗力,他们保留着自己的习俗,而与汉人的传统格格不进。在当这些人以武力取得了胜利以后,他们很快就面临着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到底是陆续保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保持绝对的战斗力,还是抉择汉化。

大量的军事贵族果敢的认为,自己是通过战斗力打败那些文弱的汉人政权,所以认为自己的传统是优异的,无需要往汉化。但是历代统治者站在国家的角度却不这么看,因为汉化不仅仅是代表着接受汉人的那些生活习俗,更重要的是接受汉人统治中原王朝的方式与技艺。假如真的要保证一个国家能够正常运转,那么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要懂得,如何在汉人的土地上,玩转汉人的这一套,否则的话,连个税收都收不上来,这样的国家如何维系?

展开全文

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过往他们在草原时代,没有所谓的国家,只有所谓的部落,部落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大家的社会关系非常简单,可以直接上传下达。但当他们由部落变成了一个浩大的国家,而这个国家里面有着几百万上千万的人口,这时假如再以部落方式来治理,那么将会使得治理成本浩大,而且治理效果很差。所以他们抉择的汉化,不是把汉人的文化取代鲜卑的文化,而是要学习汉人的制度来正常运转一个国家,这是鲜卑民族国家领导的一次转身。

但有一个问题,要想学习中原王朝统治国家的制度与方法,就不得不深进到汉人的文明结构中往领略。这就似乎我们假如要做一个题目,想要运用函数来操作,虽然我们只用一个简单的函数公式就可以做出题目,但我们要想知道如何运用函数,就不得不了解什么喊简单的加减乘除,什么喊做二元一次方程。所以当时的统治者就不得不在为了治理国家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逐渐的汉化。因此,当时所谓的汉化就是一个扎根于中原地区学习治理王朝体会的一次努力。

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我们再来看东魏与西魏,还有北周与北齐。虽然东魏政权拥有着相当强大的军事实力,但是他们不懂得什么喊做汉化的真实含义,只感觉这是一种堕落,只感觉这是一种文化的丢失。所以他们不情愿合成,甚至有排挤汉人的政策。

于是他们在治理国家的方式上越来越失衡,以至于他们原本引以为傲的军事组织,变得越来越不堪重负。

结语

反过来看宇文泰这边,西魏政权懂得自己弱小,于是就开始主张走汉化之路,学习汉人统治天下的政策,学习汉人的文化,并且实现民族合成,在合成的基础之上,他们有了自己新的文明方向,有了治理整个国家正常运转的方针。所以国家的国力迅速增长,老百姓也越来越依靠西魏,连军人也变得越来越想战斗。因此,双方的博弈最终以北齐失败而告终。

若是当年的高欢,知道汉化的真实含义,可能他会表达非常的痛苦,因为他那高傲的民族情绪,最终导致了一个国家和政权的毁灭。这也告诉我们一个教训,任何人闭门造车都不能成功,只有大家相互借鉴,相互合成,而且要立足于文化根基之上往学习,才能够取得成功。

部落如何去外域
武汉一学生因自创姓氏成网络红人,众人好奇:咋上的户口? 我国有一部落,至今保留原始生活状态,用彩绘当衣服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