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一部落,至今保留原始生活状态,用彩绘当衣服
引言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回。——《论语·先进》
上古时代,人们崇仰自然之道,秉行原始的作风,众人常到郊外往春游,阳光热照,兴尽之时,就裸身跳到郊外的河流中游泳。当时这种潇洒不羁的风尚,在古代会被认为是性情中人的做法,在现代看来反而是有伤风化的举动。但是在我国云南的南方弥勒可邑小镇,依然有一部落,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活状态,保护裸衣的习惯,用彩绘当衣服,它就是古老的阿细族部落。
阿细族部落这几个字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很陌生,但是倘若说到彝族,许多人便会恍然大悟了,阿细族部落其实就是彝族部落的一个分支。彝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众多,而这些人并不仅仅简单地回类为彝族,它中间又细分了许多族部,例如阿细族、阿吾族、白彝族、撒尼族等等。它们凭借着相同的风俗被划分进彝族,又依据自己特殊的风俗,被彝族人们再次细分,这其中的门路颇多。
阿细族便是彝族中拥有鲜明民俗的一个分支,让了解它的人们不禁咋舌。阿细族目前主要聚居在我国云南的南边,他们拥有自己部落的特殊服饰,这就意味着阿细族的历史与许多彝族分族不一样,它是一个拥有思想,绚丽而又光芒的代表,代表着阿细族的人们一直在进取,在发展。阿细族的服饰反常艳丽,倘若逢上大节日,你走在阿细族人聚居的街上,你会看见满街的妇女女孩顶着大大小小的,红色的红球与流苏,腰间也系着几颗红色的圆球,摆布着风情穿梭于人群之中。头顶上的红配上领口、袖边的蓝色,形成了阿细族人特殊的色觉审美,落落大方又让人沉醉其中。
展开全文
除往服装的配色鲜艳大胆,让人见之忘俗,阿细族的舞蹈也颇为出色。假如你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来到云南必定要看看一场阿细族的舞蹈演出,那是曾经走出过国门,震动世界的演出。阿细族的舞蹈中最为闻名的是《阿细跳月》,经常在月光下的篝火之下舞蹈,故得此名。而它的节奏明快,力量强劲,具有非常强的感召力,能够鼓动人们的心绪,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光凭服饰和舞蹈,就足以让阿细族在一众彝族部落中脱颖而出了,但是阿细族的人野心远远不止于此,他们还拥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俗称火把节。阿细族部落的人在很久之前就对于火有着一种莫名的崇拜,说是视若神明也不为过。阿细族的人为了纪念这位如今“随处可见”的神明,设立了火把节。在火把节上面,你会看到阿细族的男男女女盛装出席,盛装代表着对于他们神明的尊重,也代表着他们对于大自然的一种敬畏之心。
阿细族的火把节有着不同于别的部族的小步骤,阿细族的人们会在火把节上现场给大家表演“钻木取火”。通过展示钻木取火的不易,和过程的艰难,来警示大家要保护好火种,留存好火种,让没有经历过这种苦难的人们,从中感受到这份艰辛,从而对一切事物产生一种敬畏心理,是阿细族火把节的真正内涵。也让无数人感慨,一个小小的部落竟然能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影响无数的人。
不过其实这些阿细族的珍宝,都是在阿细族进进大众视野后,我们才得知的。那阿细族是如何进进人们视野的?其实非常简单,早年的阿细族部落的族人都很纯真,故而一直追捧着祖先的“裸体出行”,在古代的时候,交通闭塞,自然也不会关怀你这个村子的人全村裸体出行是什么样子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近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到了教诲,知道礼义廉耻,进而发现赤裸着身体是藐视人类文明的表现,所以当地的政府下了一番苦功夫,才终于将阿细族人裸体出行的陋习给纠正了。不过阿细族人虽然不再裸体出行,但是老一辈的人还是会效仿祖先,在身上画上大面积的彩绘纹身,以示对祖先的尊重。
结语
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虽然都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但是这里面有精华也有糟粕,正如马南邨所说:取其精华,往其糟粕,我们应该依据时代的转变,往抉择继续精华的文化内涵,往掉其中的糟粕,让民俗文化变得更加有意义。
参考资料:
《论语》
《不要秘诀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