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年产值10亿元的海鲜大厂疯狂加“违禁药粉”?后续更惊人...
鲍鱼、海参等美味
不少人都很爱食!
但背后的食品安全必须引起重视!
315前夕有媒体曝出
光鲜亮丽的“高端”海产品背后
或涉嫌非法添加有毒药剂
“药粉”泡发:
保质保鲜,色泽更好
315前夕,记者依据爆料,以操作工的身份进进一家海鲜加工厂进行暗访。这家公司是一家集海珍品养殖、捕捞、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渔业企业。官网展示:企业园区总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全年生产加工各种各类海参、黄金鲍等海洋珍品达1000余万斤,产值达10亿元。
在工厂一楼的车间内,摆放着十余个长约1米、高约80厘米的蓝色塑料水槽,槽内数百斤的“鲍片”正在被工作人员加水浸泡。每个槽内的水面都聚满了白色泡沫。
被“药液”泡发的“鲍片”更加滑嫩,散发出类似洗衣粉的味道。暗访视频截图
黄金鲍盛产于北非,实际是一种海螺,因为形似鲍鱼,所以在国内被称为黄金鲍。进货包装展示,这是一种名为“宽口涡螺”的海产品,产地为塞内加尔。
“里面加药了,保鲜、漂白,螺肉会更好看。”一位工作人员称,这些海产品切片实为螺肉,他们对外都喊“鲍片”。记者对比发现,经过2个小时的浸泡后,不管是看起来还是摸起来,“鲍片”较之前都更加嫩滑,色泽更白亮。
展开全文
左为未用“药液”泡发的黄金鲍,呈黄褐色。右为用“药液”泡发一小时的黄金鲍,颜色已经变淡。
“黄金鲍”被药液泡发后,药液显现出红色
工人将泡好的黄金鲍与买来的鲍鱼壳组合。鲍鱼壳粘贴上螺片后,将以“喜宴鲍”、“鲍贝”等名称出售。
这种神异“药粉”到底是什么?
面对记者询问
多位工作人员对此三缄其口
即使是每日称重
分配下药的工作人员
也称“不知道”
违禁添加剂:药粉含有毒硼砂
记者看到,在该公司的一、二楼两层加工区域内,多数车间和走廊内都装设有监控设备。然而,配置“药粉”的制冰间里,并没有安装摄像头,且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调配。
工人在制冰间里“配药”。
究竟是什么药?记者看到,这些装着“药粉”的外层牛皮纸袋和内层的塑料袋上,均未标注任何关于该产品的信息,唯一能够区分的就是纸袋上有手写的字母“G”和“B”。
为了弄清楚“药粉”的成分,记者在车间对两种药粉取样后,送到吉林省长春市一家化学实验室进行XRD物相分析检测,检测结果展示,“G”样本中主要成分均为硼砂,“B”样本也含有硼砂。
《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硼砂属于有毒、有害物质,是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早在2008年,国家卫健委(原卫生部)发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就将硼砂和苏丹红等添加剂列进第一批禁止添加、使用的名单。
然而就是这个对人体会造成损伤,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添加剂,仅在2月27日就被使用了四五袋,粗略估量有200斤。而这些被硼砂浸泡了2天的黄金鲍,出现在该企业的网店里时,打上了“放心美味”的字样。
工人将调配好的“药”放进水槽,加水稀释。
海参上色:边煮边染变“高端”
卧底调查期间,记者曾被抽调到海参生产线。在海参蒸煮间内,一筐筐原本泛青色的海参通过煮制后,最终变成了黑褐色。在该公司的网店里,这些黑褐色的海参,被称为“野生”“高端的海参”。
蒸煮间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海参煮过之后颜色变深,并不是因为被煮熟的原因,而是锅内添加有可以染色的物质,煮其实就是染色的过程。经过蒸煮、泡发等工序,再冷冻包装。
染色后的海参通体发黑
记者询问了多位蒸煮间的工人,他们均表达不确定给海参上色使用的是什么物质,只表达称“类似于茶叶的黑色东西”。
除了使用违禁添加剂
浸泡海产品外
该公司对员工的健康治理制度
也并不严厉
记者在应聘该公司时,提出没有健康证是否可以上岗的问题。招聘人员称,可以先行上岗,后续会安顿相关体检,但从记者进职到离开的5天时间内,始终无人安顿记者前往体检,也无人询问记者是否办理了健康证。进职的第3天,记者签订了劳务合同。
最新后续:
负责人称添加为好卖相
查处前疯狂转移
3月14日下午,上述涉事企业负责人找到记者称,并不清楚添加剂中含有硼砂成分。
随后,记者将相关情状
反映给当地市场监管局
但当记者随市场监管部门
进厂检查时
操作车间里的产品和添加物
已不见踪影
不过,另一路记者已将工厂
疯狂转移黄金鲍的过程拍摄下来
目前
属地市场监管及警方已介进调查
民以食为天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
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进
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
必定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来源: 新京报、新闻坊
版权回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李楠
审核:张雷
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一下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