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贝加尔湖
四本书 2023新版均已发行 ,点击链接看简介
也可加微信购买: 牛老师 736491854
01
贝加尔湖在哪儿?怎么形成的?
“贝加尔湖”意为充裕的湖泊,它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南部,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贝加尔湖位置图
贝加尔湖是由地层断裂陷落而成的构造湖。大约在2500万年前,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引发地壳断裂,强烈地震使贝加尔湖所在的位置向下塌陷,形成了浩大的盆地,四面水流因地势差异飞奔而来,最终形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泊。
贝加尔湖构造断面图
展开全文
02
贝加尔湖的特征
湖盆深
湖盆深
由于位处板块交界地带,地震频繁,使得贝加尔湖的湖盆仍在发育,贝加尔湖裂谷每年扩展2cm,深度也在不断增加。
贝加尔湖的形成与演变示意图
水量大
水量大
湖盆的深邃使得贝加尔湖虽不是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但却成为了淡水储量最大的湖泊,多年的平均蓄水量可达到2.3万立方千米。
浩大的水量源于四面河流的汇进,贝加尔湖四面高山围绕,有色楞格河等336条河流注进该湖,却仅有安加拉河(叶尼塞河的支流)一条河流流出,汇水面积约达55.7万平方千米。
水面开阔,摩擦力非常小,这也使得湖区风力浩大,湖面常出现4米以上的巨浪,形成了贝加尔湖畔特有的奇看“高跷树”。风浪冲击湖岸,带走了树根四周的土壤,使这种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
高跷树
湖水清
湖水清
贝加尔湖的透明度能达到40.5米。为什么湖水这么清亮呢?
【湖水透明度】湖水能使光线透过的程度。
湖里生活着一种特殊的动物,喊钩虾,以植物碎屑和动物残体为食,堪称”最佳清洁工“,是湖水保持纯净的重要原因。
钩虾
当然,除此之外,造成湖水清亮的原因还有很多,我们用一张图来总结~
绘制:西西里葡萄
结冰晚
结冰晚
由于贝加尔湖的水体深,面积也较大,冬季降温慢,相比同纬度其他规模更小的河湖,这个“巨无霸” 的结冰的时间会更晚。
它的封冻期一般在1月~5月(5月为最低水位),在冬末春初之际(2-3月),由于昼夜温差极大,引起湖水/冰不断膨胀收缩,还会形成 冰裂景看。
贝加尔湖冰裂景看
虽然贝加尔湖结冰较晚,但冬季极冷,所以结冰速度很快,湖底植物释放的甲烷气体来不及排出,在上升时就被锁在冰层中,形成了一个个漂亮的“冰泡”。
贝加尔湖冰泡景看
而且贝加尔湖湖水含盐量较少,冰质很纯,致密坚硬。当阳光照射到湖面,波长较长的红橙光能够穿透冰层,而波长较短的蓝光被冰层散射向周边,形成了闻名的“蓝冰”。
贝加尔湖蓝冰
湖泊表面厚厚的冰层类似玻璃,太阳辐射(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冰层使下方的湖水升温,而湖水向外散发的热量(长波辐射)却被冰层挡住,这种情状类似“玻璃温室”,所以冬季冰层以下的湖水水温较高,甚至与夏季接近。
改绘:西西里葡萄
湖水的双循环
湖水的双循环
随着季节的交替,贝加尔湖一年内会发生两次水体大循环(表层和底层湖水交换),属于双循环湖。为什么会这样呢?
【湖水双循环】假如湖水的表层密度大,下部密度小,表层湖水就会下沉,下部湖水会上泛,在垂直方向上出现湖水的对流,就发生了上下循环,也被称为双循环。
湖水对流示意图 | 绘制:西西里葡萄
贝加尔湖湖水的密度会受水温的影响,当水温接近4℃时,湖水密度最大,低于或高于4℃密度都会减小。
湖水密度随温度转变示意图
制图:西西里葡萄
在下图中我们看看湖水温度的四季转变。
绘制:西西里葡萄
【冬季】表层水温降到4℃以下,直到结冰,底层水温在4℃,上轻下重,不发生对流;
【春季】表层水温回升,接近4℃时,密度最大,湖水下沉,底层湖水上泛,发生对流。直到上下水温一致,对流停止。
【夏季】表层水温陆续升高,超过4℃,表层密度低于底层,上轻下重,不发生对流。
【秋季】表层水温开始降低,降至接近4℃时,密度最大,表层湖水下沉,底层湖水上泛,发生对流。直到上下水温一致,对流停止。
由此可知,贝加尔湖的双循环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表层水温转变,密度增大,湖水下沉,底层湖水上泛。
改绘:羊羊
现在让我们用一张图总结一下~
绘制:西西里葡萄
以上内容来源于羊羊的地理教室;以下内容由讲地又讲理整合自网络资源。
03
一起来做题
贝加尔湖所在区域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活动性大陆裂谷,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发现,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下图示意贝加尔湖流域水系与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各月中,贝加尔湖湖水水位最高的月份为( )
A.1月B.4月 C.7月 D.10月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与其成因有关的地质作用是( )
①地壳断裂下陷②火山喷发③流水堆积④冰川堆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与贝加尔湖南部某河流a河段相比,其北部某河流b河段的水文特征( )
A.含沙量较大B.流量转变小
C.无凌汛现象D.结冰期较短
【答案】1.C 2.A 3.B
【解析】1.由素材可知,贝加尔湖的补给靠高山冰雪融水,其补给季节在夏季,故ABD错,C对。故选C。
2.由文字信息“贝加尔湖所在区域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活动性大陆裂谷”及图上信息四周大量径流汇进可知,贝加尔湖是断裂陷落,形成深深的湖底,有利于巨厚沉积物的形成;注进湖泊的河流众多,携带泥沙进湖,在湖底堆积。综上所述,与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相关的地质作用有①地壳断裂下陷、③流水堆积,故①③对,②④错。故选A。
3.本区域的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都较小,A错;由等高线的凸出方向可知,b河段的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b河段补给水源为湖泊水,比较稳定,且河流流向由低纬流向高纬,有凌汛现象。a河段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流向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有凌汛现象。因此,B对,C错。b河段的纬度高于a河段,温度更低,结冰期较长,D错。故选B。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有河流水位、径流量大小、径流量季节转变、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水能资源蕴躲量和河流航运价值。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回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程度)。
下图为贝加尔湖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图中四条河流径流量的转变受贝加尔湖影响明显的是( )
A.①B.② C.③ D.④
5.色楞格河( )
A.径流量转变小,航运价值高B.注进贝加尔湖,为内流河
C.土地资源丰盛,种植业发达D.结冰期较长,有凌汛现象
【答案】4.A5.D
【解析】4.读图分析, 图中②③④三条河流都位于贝加尔湖流域领域, 即三条河流都汇进贝加尔湖,补给贝加尔湖, 因此三条河流径流量的转变受贝加尔湖的影响小, BCD错误;①河流从贝加尔湖流出,即贝加尔湖补给①河, 因此①河流径流量的转变受贝加尔湖影响明显, A对, 故选A。
5.读图分析,色楞格河纬度较高,气温低,冬季会结冰,且结冰期较长, 同时该河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 有凌汛现象, D对;色楞格河流域内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结冰期长、流程短、且流域内人口稀少,货运量小,因此航运价值低,A错;色楞格流进贝加尔湖,而贝加尔湖是叶尼塞河的源头,叶尼塞河流进北冰洋,因此该河不是内流河, B错;色楞格河沿岸纬度高,气候冷冷,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C错。故选D。
【点睛】河流凌汛产生的条件:一是河流会结冰;二是河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
大自然的珍宝一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每年冬春季封冻。贝加尔湖水量丰盛,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剂及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进世界遗产名录。下图示意贝加尔湖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近年来,引起贝加尔湖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污染较严重B.基础设施的建设
C.生活污水的排放D.生物多样性减少
7.与周边湖泊相比,导致贝加尔湖开始结冰时间更晚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湖泊面积 D.人类活动
8.推断贝加尔湖每年的旅游淡季出现在( )
A.2月B.5月 C.8月 D.11月
【答案】6.C 7.C 8.B
【解析】6.阅读图文素材,结合所学知识,近年来,随着贝加尔湖被列进世界遗产名录,到此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生活污水排放量随之增加,加上没有净化处理,使湖泊水质恶化,故C正确;生物多样性减少是结果,而非原因,故D错误;既然能被列进世界遗产名录,周边工厂数量肯定少,工业污染不是湖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基础设施建设对水质影响小,故B错误。答案抉择C。
7.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周边湖泊相比,导致贝加尔湖开始结冰时间更晚的主要因素是贝加尔湖湖泊面积大,水体深度大,故C正确;贝加尔湖与周边湖泊纬度差异不大,地形起伏也不大,且该区域人类活动对四周影响差异较小,故ABD错误。答案抉择C。
8.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水每年冬春季封冻,春末夏初湖水开始解冻,此时贝加尔湖及四周地区冰雪熔化,冬景消失,而春景未现,出现旅游淡季,故B正确,ACD不选。答案抉择B。
贝加尔湖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亮透明,每年都有几个月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在佩夏纳亚湾距离湖面100~200米的沙滩上生长着一些神异的松树,这些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下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远感图像及高跷树景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春季贝加尔湖北部湖冰消融时间比中南部晚,主要是因为北部( )
A.周边地势高 B.湖面风浪大
C.湖面狭隘 D.纬度高
10.贝加尔湖四周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为-38℃,而冰层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 )
A.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B.夏季冰雪融水注进降低湖水温度
C.湍流在垂直方向上交换热量
D.纬度高,湖水温度转变小
11.“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 )
A.降水丰盛,便于树木吸取水分
B.风浪浩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C.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进土壤
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答案】9.D 10.A 11.B
【解析】9.湖冰消融与温度亲昵相关,而温度受纬度、海陆位置、下垫面性质、 天气系统、地形、洋流、水文等因素的影响。贝加尔湖北部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西南端虽然纬度较中南部低,但是湖水较浅,湖水热容量较小,受四周陆地的影响,湖水温度较低。所以贝加尔湖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时间比中南部晚主要是因为北部纬度高,D正确。地势,湖面风浪以及湖面大小对春季贝加尔湖北部湖冰消融时间影响较小,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贝加尔湖的冰层相当于温室大棚,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会对冰层下的水温起到保温作用,且冰层隔断了冰层下的水与外界的热量交换,所以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A正确;冬季冰层上下水温差异,与夏季冰雪融水注进无关,B错误;湖水湍流在垂直方向上交换热量,会使冰层下的湖水温度下降,不会使冰层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C错误;纬度高终年冷冷,湖水温度转变小不是冰层上下温差大的原因,D错误。故选A。
11.贝加尔湖地区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对湖岸侵蚀能力强。“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风浪浩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B正确;贝加尔湖地区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A错误;根部是土壤侵蚀后裸露地表的,而不是根部不易深进土壤,C错误;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不是根部裸露的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大风和波浪是“高跷树”形成的原因。通常情状下,风和水对于湖岸,以及其植被的侵蚀作用是非常缓慢的。贝加尔湖地区常会出现大风和巨浪的恶劣天气,最大风速可以达到每秒60米。狂风和它掀起的巨浪不断冲击着湖岸,逐渐破坏了湖畔的植被,并导致土壤沙化,造成水土流失。根部短小的草和灌木逐渐消失,而部分高大粗壮的松树则存活下来。
贝加尔湖面积约3.1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44米,每年1~5月湖面结冰,水位季节转变、年际转变明显。下图示意贝加尔湖南部及其周边地区的等高线分布,该地区盛行西北风。研究表明,贝加尔湖水位的年际转变主要与流域降水量亲昵相关,受气温影响很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甲、乙、丙、丁四地中,春季气温回升最慢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3.贝加尔湖水位的年际转变受气温影响很小的原因主要有( )
①湖泊封冻继续时间长②流域内冰川冻土广布③湖泊面积较大④湖泊深度较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2.B 13.A
【解析】12.甲、乙、丙、丁四地中,甲丁距离湖泊较远,气温回升较快,AD错误。丙位于西北风背风坡,冷空气影响小,升温快,C错误。乙地靠近湖泊,湖泊水量大、水面大、水深深度大,且西北有河谷利于西北风吹到乙地,因此是乙地春季气温回升最慢,B正确。故选B。
13.贝加尔湖每年1-5月湖面结冰,湖面水位转变不大,湖泊封冻继续时间长是影响因素之一,①正确。贝加尔湖流域纬度在51°以上,冰川冻土广布,冬季地下水和湖泊之间补给关系小,湖泊水位转变不大,②正确。③湖泊面积较大、④湖泊深度较深会使水位转变较小,且湖泊面积较大、湖泊深度较深对湖泊水温转变影响大,对水位影响不大,③④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贝加尔湖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在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介于北纬51°29′~55°46′,东经103°41′~109°57′之间,是世界第一深湖、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由地层断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455米,平均水深730米。贝加尔湖中国古称北海,有“西伯利亚明珠”之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6年将贝加尔湖登录为世界自然遗产。贝加尔湖有色楞格河等336条大小河川注进,汇水面积为55.7万平方千米。叶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由此流出,湖中有27个小岛,因未受第四纪冰川覆盖,湖中仍保留着第三纪的淡水动物,闻名的有贝加尔海豹、凹目白鲑、奥木尔鱼、鲨鱼等。该湖是西伯利亚的重要渔场,对该地区气候有较大影响。
贝加尔湖淡水存储量高达23600km3,占世界不冻淡水总量的20%。湖泊四面被多条山脉围绕。贝加尔湖进湖河流众多,其中色楞格河是其最重要的进湖河流,发育于蒙古国境内。安加拉河则是贝加尔湖唯一的流出河流,也是叶尼塞河最重要的支流,该河水力资源丰盛,河流上已修建伊尔库茨克水电站、布拉茨克水电站等多座水利设施。下图为1980~2019年贝加尔湖地理位置及其周边气象站气和煦降水转变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乌斯季一巴尔古津虽然所处纬度比伊尔库茨克高,但气温转变幅度小,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高,气温年际转变幅度小
B.地处西风带,盛行西风性质热湿
C.地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D.濒临湖泊,气温受湖水调剂显著
15.推断近年来贝加尔湖湖面可能发生的转变是( )
A.呈上升趋势B.夏季湖面下降
C.呈下降趋势D.冬季湖面上升
【答案】14.D 15.C
【解析】14.由图可知,伊尔库茨克距离贝加尔湖较远,而乌斯季一巴尔古津濒临贝加尔湖,且贝加尔湖湖面面积大,对气温的调剂作用显著,虽然乌斯季一巴尔古津纬度较高,但其气温年际转变较伊尔库茨克小,D选项正确;与伊尔库茨克相比,乌斯季一巴尔古津濒临贝加尔湖,地势较低,A错;两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盛行西风影响较小,B错;乌斯季一巴尔古津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更近,受冬季风影响较大,C错。故本题选D。
15.由图可知,贝加尔湖所在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蒸发作用增强,且注进该湖的色楞格河流域浇灌农业用水量增大,导致进湖水量减少,所以贝加尔湖湖面呈下降趋势,C正确,A错误;贝加尔湖的水源补给大多数来自于河流注进,这些河流的汛期主要是夏季,冬季封冻,故贝加尔湖湖面夏季上升,冬季下降,BD错。故本题选C。
【点睛】贝加尔湖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长640千米,平均宽50千米,是世界上第七大湖泊和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它容纳了地球全部淡水(应该指河湖的淡水)的五分之一,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的总水量。湖上风景秀美、景看奇异,湖内物种丰盛,是一座集丰盛自然资源于一身的宝库。
贝加尔湖被誉为“西伯利亚的明眸”,湖岸陡峭,湖型狭长弯曲,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泊,面积达3.15万Km2。经钻井钻探发现湖底存在巨厚的沉积物,但是湖泊还在不断加深。下左图为贝加尔湖区域图,右图为贝加尔湖构造断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形成贝加尔湖的地质作用是( )
A.断裂下陷B.板块碰撞
C.冰川侵蚀D.河流改道
17.据图推断,贝加尔湖还在不断加深的原因可能是( )
A.贝加尔湖四周泥沙来源减少
B.贝加尔湖四周地壳相对下降
C.断裂下陷速度超过泥沙堆积
D.泥沙堆积速度超过断裂下陷
18.关于贝加尔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面封冻期较短
B.水体更新速度较慢
C.湖区气温年较差较大
D.水资源丰盛,利用率高
【答案】16.A 17.C 18.B
【解析】16.此题组主要考查地壳运动对湖泊形成、转变的的影响,及湖泊对自然环境、人类的影响。由素材“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湖,深度还在增大”,结合右图可以看出,图中存在断层,是一个地堑构造,阐明贝加尔湖由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A正确;贝加尔湖位于大陆板块内部,不是处在板块碰撞地带,B错误;冰川侵蚀、河流改道,一般湖泊较浅,CD错误。故选A。
17.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缓。贝加尔湖湖底有巨厚的沉积物,但深度还在不断增加,阐明断裂下陷速度超过泥沙堆积速度,C正确,D错误;湖泊四周泥沙来源减少,会使湖底堆积速度减慢,不会使湖泊加深,A错误;贝加尔湖四周地壳相对下降,与图示不符,B错误。故选C。
18.依据左图分析,贝加尔湖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封冻期长,可达半年以上,A错误;湖水深,水量大,流动性差,水体更新慢,B正确;湖泊对湖区四周气温有调剂作用,使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减小,C错误;贝加尔湖地区地广人稀,水资源利用率低,D错误;故选B。
【点睛】贝加尔湖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最深处达1637米(2015年),是世界第一深湖、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由地层断裂陷落而成。中国古称 其为北海,有“西伯利亚明珠”之称,1996年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贝加尔湖裂谷是欧亚大陆区内最大的活动性大陆裂谷,同时又是地震多发区,平均每年要发生大小地震2000次。
19.阅读图文素材,回答下列问题。
贝加尔潮流域地处欧亚大陆中部,共有336条大小河流汇进,其水位转变与进潮径流量转变亲昵相关。安加拉河是从贝加尔湖流出的唯一一条河流,伊尔库茨克水电站大坝就修建在贝加尔湖下游的安加拉河上。研究发现,全球气候转变以及贝加尔湖流城内的人口数量、土地利用和农业浇灌需求等转变是导致贝加尔湖水位转变的重要原因。下左图示意贝加尔湖及其水系。下右图示意1900—2015年贝加尔湖水位转变。
(1)描述安加拉河的水文特征。
(2)推断贝加尔湖水位较高的季节____ ,并从湖泊补给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
(3)与1900—1958年相比,1958—2020年贝加尔湖水位总体转变的特征____及其原因____
(4)推断1964-1982年贝加尔湖水位转变的自然原因。
【答案】(1)含沙量小、水量稳定、水能丰盛、有凌汛现象。
(2) 夏秋季节。 原因:贝加尔湖流域为大陆性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纬度较高(46°N~56°N),夏初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大;冻土解冻,地下水补给量大;流域内河流径流量大。因湖泊的直接补给水源为河流补给,湖泊水位较高的时间会滞后于进湖河流流量最大时间,故湖泊水位较高的季节为夏秋季节。
(3) 贝加尔湖水位明显升高。 原因:1958年伊尔库茨克水电站修建后,受安加拉河水的顶托作用,贝加尔湖水位上涨。
(4)自然原因:1964—1982年,贝加尔湖流域降水继续反常减少;流域内气温偏高,蒸发加剧,进湖径流量减少湖面蒸发加剧,水量缺失严重。
【解析】(1)依据素材信息可知,安加拉河是从贝加尔湖流出,泥沙在贝加尔湖内淤积,河流泥沙含量较低;湖泊水量稳定,河流流量稳定;安加拉河上修建了水电站,可知该河流的水能资源丰盛;该河流纬度位置较高,河流有结冰期,且由低纬流向高纬,有凌汛现象。
(2)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贝加尔湖流域的主要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该地纬度位置较高,季节性积雪融水量较大,也是湖泊的主要补给方式之一;夏季气温较高,季节性冻土熔化也是湖泊的主要补给方式。夏季河流的径流量达到最大值,贝加尔湖水位转变会滞后于河流径流量转变,所以贝加尔湖湖泊水量最大的季节是在夏秋季。
(3)依据图示信息可知,1958年之后,贝加尔湖的湖泊水位升高。主要原因是因为安加拉河上伊尔库茨克水电站的修建,使得贝加尔湖湖水排出受到的阻碍,伊尔库茨克水电站水库对于贝加尔湖湖水顶托作用增强,湖泊水位升高。
(4)依据图示信息可知,1964—1982年贝加尔湖水位降低。主要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热的加剧,导致流域内降水减少,湖泊获得的补给量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流域内蒸发量增加,进湖径流量减少;进湖径流量小于湖泊的径流流出量加蒸发量,导致湖泊水位降低。
20.阅读图文素材,回答下列问题。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平均深度744米,最深点1637米。贝加尔湖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一33℃-26℃。贝加尔湖蕴躲着丰盛的生物资源,是俄罗斯的主要渔场之一。湖中有2000多种特有的淡水湖动物,尽管海水不咸,但生活着大量的海豹、鲨鱼、龙虾、海绵、海螺等海洋动物。湖中有约50种鱼类。下图为贝加尔湖流域局部示意图。
(1)分析贝加尔湖地区一月气温低的原因。
(2)分析贝加尔湖成为俄罗斯重要渔场的原因。
(3)蒙古国曾提出一个“北水南调”计划,并追求与中国协作,欲从贝加尔湖买水调水经蒙古引至北京,以缓解我国北方的缺水问题。有关专家认为该“北水南调”计划基本上没有可行性。结合素材和所学知识,为专家的论断提供依据。
【答案】(1)贝加尔湖地区纬度高,冬季太阳辐射弱;海拔较高;深居内陆,冬季降温快。
(2)贝加尔湖水量大,鱼类的栖息地宽广;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生长繁育;河流注进,饵料丰盛,鱼类食物来源丰盛。
(3)地形复杂,线路长且沿途没有可利用的现成河道,投资浩大;北段地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成本高;沿途气候干旱,蒸发渗漏多;纬度高,冬季冷冷,结冰期长,不利于调水;跨越三国调水,各方协调难度大等。
【解析】(1)贝加尔湖位于北半球,纬度较高,1月为冬季,太阳高度角较低,太阳辐射弱;由图可知贝加尔湖所处地区海拔较高,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从而导致其储热能力也比较差,导致其温度也比较低;且贝加尔湖深居内陆,受陆地影响大,比热容小,冬季降温快。
(2)贝加尔湖面积大,湖水深,鱼类的生存环境大;湖泊比热容更大,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生长繁育;四周有诸多河流注进,大量地表营养物质随着河流进进湖泊,鱼类食物来源丰盛。
(3)贝加尔湖经蒙古至北京沿线,地形复杂,不利于输水线路的建设;距离相隔较远,且沿线没有现有的输水路线可用,建设成本高;且地势部分路段需要逐级提水,运营成本高;沿途经过地区气候干旱,下渗量多,沿途水分损耗量大;且经过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结冰期较长;调水路线经过三个国家,协调难度大等。
21.阅读图文素材,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贝加尔湖区域示意图。右图为贝加尔湖构造断面示意图。贝加尔湖湖底存在深厚的沉积物,沉积物厚度还在不断加深。
(1)阐明贝加尔湖底部沉积物厚度增加的原因。
安加拉河是从贝加尔湖流出的唯一一条河流,1958年,位于安加拉河的伊尔库茨克水电站建成并蓄水,导致贝加尔湖水位年内发生转变(下图)。在全球气候变热的背景下,贝加尔湖流域整体上显现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的趋势。研究表明,气候是影响贝加尔湖近几十年水位转变的主要因素。1985年以来贝加尔湖水位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
(2)说出伊尔库茨克水电站大坝建成对贝加尔湖水位的影响。
(3)分析1985年以来贝加尔湖水位转变特征的成因。
贝加尔湖是世界蓄水量最大,深度最深的淡水湖泊,湖水清亮,被列进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俄罗斯在贝加尔湖地区设立了自然保护区。贝加尔湖水质优良但短缺碘和氟等人体健康所需的微量元素。随着国际资源开发和跨国投资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来越普及,中俄两国提出了协作开发贝加尔湖天然饮用水的项目,计划由中资企业在贝加尔湖地区投资建瓶装水厂,主要销往俄罗斯主要城市及中国。
(4)你是否赞同中俄协作开发贝加尔湖天然饮用水,请表明态度并阐明理由。
【答案】(1)湖盆断裂下陷,湖底下沉,深度增加;河流不断携带泥沙堆积,经过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厚度增加。
(2)大坝建成蓄水,抬高了湖泊水位(水位整体高于大坝修建前);大坝修建后,湖水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的出现时间均有推迟;湖水位年内转变领域变大。
(3)气候变热,降水减少,人湖水量减少,湖水蒸发,导致水位下降;但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湖面结冰期长,湖泊蒸发有限,导致湖水下降幅度较小;此外,高纬地区冰川、冻土融水增加为贝加尔湖带来额外水源补给,导致水位转变较小。
(4)赞同:贝加尔湖淡水资源丰盛,水质优良;中国有宽广的市场;中俄作为一带一路协作国家有良好的协作基础;开发天然饮用水能够增加当地就业,推动经济发展。
不赞同:贝加尔湖(属于贫营养湖)短缺一些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国内市场主要在俄欧洲地区的主要城市(如莫斯科)和中国,距离市场地远,物流成本高;修建瓶装水厂会破坏湖泊环境;在自然保护区,工业开发程度低,建水厂的设施条件和工业配套条件较差。
【解析】(1)沉积物厚度大应从湖盆深度、沉积物来源、 沉积时间长短来分析探求。从贝加尔湖的构造断面图可知,贝加尔湖是由地壳断裂形成的构造湖,湖盆深邃;从素材中得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阐明湖泊年代久远,沉积时间长;贝加尔湖四周众多河流注进湖中,正是由于多条河流汇进,携带进湖泥沙物质累计的总量大。
(2)1958年,伊尔库茨克水电站在距离安加拉河源60km处修建,出水河流被拦截,进一步提高了贝加尔湖的水位。由贝加尔湖水位年内发生转变图可知,大坝修建后,水坝蓄水,对贝加尔湖顶托作用加强,湖泊水位上涨,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加大放水量,因此贝加尔湖水位年内转变增大,且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出现时间推迟,湖水位年内转变领域变大。
(3)1985年以来贝加尔湖水位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由素材可知,气候是影响贝加尔湖近几十年水位转变的主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热的背景下,贝加尔湖流域整体上显现出气温升高,蒸发增多,降水减少的趋势,导致水位下降;但是贝加尔湖分布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冷冷而漫长,湖面结冰期长,湖泊蒸发有限,导致湖水下降幅度较小;再加上高纬地区冰川、冻土融水增加,为贝加尔湖带来额外水源补给,导致水位转变较小。
(4)赞同的理由有,中国是世界上瓶装水消费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市场;贝加尔湖作为世界大的淡水湖,淡水资源储量达到23万亿立方米,是中国所有淡水储量的约8倍,淡水资源丰盛;而且淡水水质适宜饮用,水质优良;中俄两国市场总体需求量较大,未来品牌发展前景也会更加明朗;中国在俄罗斯建厂,也将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带动经济发展。不赞同的理由有,贝加尔湖是世界自然遗产,俄罗斯在贝加尔湖地区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修建瓶装水厂会破坏湖泊的生态环境,而且保护区内工业开发程度低,建水厂的设施条件和工业配套条件较差;贝加尔湖短缺碘和氟等人体健康所需的微量元素;中资企业在贝加尔湖地区投资建瓶装水厂,主要销往俄罗斯主要城市及中国,市场距离较远,运输成本较高。
22.阅读图文素材,完成下列要求。
素材一 贝加尔湖是地球上最深的断层湖,周边温泉广布,林木繁茂,是世界上淡水储量最多的湖泊,平均水深730米,湖水清亮如镜,透明度深达40.5米。流进河流有336条,流出的仅安加拉河1条。每年1月湖面已结冰,冰层厚达1.5米,湖面冷风凛凛,鱼却在冰下游弋。融冰时期冰面消失时间的区域差异大,5月湖水彻底解冻。盛夏蓝天白云下,烈日炎炎,湖面却是浓雾翻腾,扑向山地和湖湾,顿时恶浪翻滚。
素材二 贝加尔湖中生活着世界上最小的海豹——贝加尔湖海豹,夏天分布于湖内,冬天迁移到湖的北部,喜欢在远离湖岸、比较偏僻的中心岛屿的鹅卵石上晒太阳,昼夜在湖中捕食各种鱼类,其爪子长而强壮,可击破冰层,打开口子透气。海豹成年个体1米左右,体重45公斤左右,2~3月在浮冰上作窝产仔,天敌有黑熊。
素材三 下图为贝加尔湖的位置示意图。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贝加尔湖淡水储量浩大的原因。
(2)阐明烈日炎炎盛夏的贝加尔湖湖面狂风恶浪的形成过程。
(3)推断贝加尔湖海豹冬天迁移到湖泊北部的缘由。
【答案】(1)①地势相对低洼,周边汇进河流较多,流域面积广;②周边温泉广布,林木繁茂,有大量地下水补给湖泊;③湖泊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储水量大;④从湖泊流出的河流仅安加拉河1条,排水少;⑤春季周边大量积雪融水和湖冰融水汇进;⑥纬度较高,水面蒸发较弱。
(2)①湖区周边,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天,夏季太阳辐射多;白天湖岸及山坡升温快,近地气温高,空气密度变小,近地形成低气压;②湖泊水量浩大,比热容大;水面升温慢,近水面气温较低,空气密度大,近地形成高气压;③白天湖面和湖岸及山坡存在温差、气压差及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吹从湖面到湖岸的风;风所经过的水面摩擦力较小,风力大,故形成狂风恶浪。
(3)①北部湖区纬度更高,气温低,冰层厚,冰封期长,利于作窝产仔;②湖水透明度高,阳光透过冰层将热能输进湖水,冰下湖水较热,利于鱼类和海豹越冬,海豹食物丰盛,为繁育后代提供丰盛营养;③海豹适应了湖泊冰封的环境,冰下和浮冰可躲避天敌,爪子可以击破冰层打开口子透气;④南部湖区,冰封期短,融冰时间较早,融冰时吸热,气和煦水温下降,不利幼仔成长。
【解析】(1)由地形图可知该地区,地势相对较低,周边汇进河流300多条,流域面积广,汇进的水量大;由素材周边温泉广布,林木繁茂,可知有大量地下水流进湖泊,水量大;是世界上最深的断层湖,深度深,面积大,湖泊容量大,储水量大;从湖泊流出的河流仅安加拉河1条河流,进水多,排水少,水量累积量多;该地纬度高,冬季漫长,季节性积雪量大,春季周边大量积雪融水汇多;纬度较高,气温低,湖面蒸发量少。
(2)贝加尔湖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多晴天,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白天湖岸及四周的山坡升温快,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湖泊面积大,水量多,水的比热容大;水面升温慢,近水面气温较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白天湖面和湖岸四周山坡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近地面形成由湖面吹向湖岸的湖风;水面摩擦力较小,风力强劲,故形成狂风恶浪。
(3)由素材图可知,海豹在浮冰上作窝产仔,而北部湖区,纬度更高,气温更低,冰层更厚,冰封期长,不易熔化,利于作窝产仔;由素材图可知湖水透明的深达40.5m,湖水透明度高,阳光可以透过冰层,将热传递到湖水,且湖冰具有保热作用,冰下湖水较热,利于鱼类和海豹越冬,海豹在冰层下获取丰盛的食物丰盛,为繁育幼崽提供丰盛营养物质;由素材中的海豹的天敌为黑熊,可推断海豹在湖泊冰封的环境中可躲避天敌,其爪子可以击破冰层,打开冰层进行透气;南部湖区,纬度低,冰层薄,冰封期短,融冰时间较早,海豹产仔时,冰层熔化,不利于作窝产仔;融冰时大量吸热,导致气和煦水温下降,不利于产仔,不利于幼仔成活。
23.阅读图文素材,回答下列问题。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平均深度744米,最深点1637米。贝加尔湖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一33℃-26℃。贝加尔湖蕴躲着丰盛的生物资源,是俄罗斯的主要渔场之一。湖中有2000多种特有的淡水湖动物,尽管海水不咸,但生活着大量的海豹、鲨鱼、龙虾、海绵、海螺等海洋动物。湖中有约50种鱼类。下图为贝加尔湖流域局部示意图。
(1)分析贝加尔湖的成因和贝加尔湖地区一月气温低的原因。
(2)分析贝加尔湖成为俄罗斯重要渔场的原因。
(3)蒙古国曾提出一个“北水南调”计划,并追求与中国协作,欲从贝加尔湖买水调水经蒙古引至北京,以缓解我国北方的缺水问题。有关专家认为该“北水南调”计划基本上没有可行性。结合素材和所学知识,为专家的论断提供依据。
【答案】(1)断裂下陷积水形成构造湖。贝加尔湖地区纬度高,冬季太阳辐射弱;海拔较高;深居内陆,冬季降温快。
(2)贝加尔湖水量大,鱼类的栖息地宽广;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生长繁育;河流注进,饵料丰盛,鱼类食物来源丰盛。
(3)地形复杂,线路长且沿途没有可利用的现成河道,投资浩大;北段地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成本高;沿途气候干旱,蒸发渗漏多;纬度高,冬季冷冷,结冰期长,不利于调水;跨越三国调水,各方协调难度大等。
【解析】(1)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由于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洼地,而后积水形成湖泊。贝加尔湖位于北半球,纬度较高,1月为冬季,太阳高度角较低,太阳辐射弱;由图可知贝加尔湖所处地区海拔较高,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从而导致其储热能力也比较差,导致其温度也比较低;且贝加尔湖深居内陆,受陆地影响大,比热容小,冬季降温快。
(2)贝加尔湖面积大,湖水深,鱼类的生存环境大;湖泊比热容更大,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生长繁育;四周有诸多河流注进,大量地表营养物质随着河流进进湖泊,鱼类食物来源丰盛。
(3)贝加尔湖经蒙古至北京沿线,地形复杂,不利于输水线路的建设;距离相隔较远,且沿线没有现有的输水路线可用,建设成本高;且地势部分路段需要逐级提水,运营成本高;沿途经过地区气候干旱,下渗量多,沿途水分损耗量大;且经过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结冰期较长;调水路线经过三个国家,协调难度大等。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加尔湖所在区域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活动性大陆裂谷。该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图为贝加尔湖流域水系与等高线分布。
(1)贝加尔湖为断层湖,依据图文信息说出推断依据。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厚达8千米。简述湖底沉积物巨厚的原因,并推断其厚度的转变趋势。
(3)贝加尔湖湖水最深处约1637米,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据此阐明目前湖区内力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答案】(1)亚欧大陆最大的活动性大陆裂谷;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四周河流汇进。由此推断为断层湖。
(2)原因:该湖为断层湖,深度大;河流众多,源源不断输进泥沙;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了巨厚的沉积物。转变趋势:沉积物厚度增加
(3)断裂陷落的速度大于流水沉积的速度。
【解析】(1)图文中的信息“贝加尔湖所在区域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活动性大陆裂谷。该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以及图上信息四周大量径流汇进展示的,贝加尔湖是断裂陷落,形成深深的湖底,四周大量河流带进泥沙沉积,但湖水仍然很深,阐明湖底一直在陷落下沉。阐明贝加尔湖为断层湖。
(2)结合图文信息可知,贝加尔湖为断层湖,深度大,利于巨厚沉积物的堆积;注进湖泊的河流众多,挟带泥沙进湖;本区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所以必须经历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巨厚沉积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状下,随泥沙的不断沉积,堆积物厚度增加。
(3)由素材“贝加尔湖所在区域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活动性大陆裂谷。该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知,贝加尔湖是断裂陷落积水成湖,又由“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厚达8千米”可知,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形成湖底巨厚的沉积物。再结合湖水深度还在加大,可以阐明,断裂陷落的速度大于流水沉积的速度。
25.阅读图文素材,回答下列问题。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于断层湖,温泉广布,平均深度744米,最深点1637米。贝加尔湖每年1月开始结冰,冰层大致厚70~115厘米。贝加尔湖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33℃-26℃,而冰层下的水温则保持在3.5℃~4.5℃之间。下图为贝加尔湖流域局部示意图。
(1)贝加尔湖周边河湖一般10月开始结冰,而贝加尔湖每年1月才开始结冰,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2)冬季贝加尔湖冰层以下水温高于湖泊表面气温。就此作出合理阐明。
(3)蒙古国曾提出一个“北水南调”计划,并追求与中国协作,欲从贝加尔湖买水调水经蒙古引至北京,以缓解我国北方的缺水问题。有关专家认为该“北水南调”计划基本上没有可行性。结合素材和所学知识,为专家的论断提供依据。
【答案】(1)贝加尔湖周边地区纬度和海拔较高,受高纬度冷气团影响大(冷空气活动影响大),秋季降温快,河湖一般10月开始结冰;贝加尔湖水体深、面积大,热容量大,水体降温慢,因此结冰迟;属断层湖,温泉广布,水温下降慢,因此结冰迟。
(2)湖泊水体比热容较大,透光率高,夏半年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储存热量多;冬季厚厚的冰层让太阳光透过进进湖泊,却阻止热量散失,对冰层以下的水体起到保温作用;湖区深居内陆,纬度高,冬季降温快,气温低,导致冰层下的水温高于冰层以上的气温。
(3)①地形复杂,线路长且沿途没有可利用的现成河道,投资浩大;②北段地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成本高;③沿途气候干旱,蒸发渗漏多;④纬度高,冬季冷冷,结冰期长,不利于调水;⑤跨越三国调水,各方协调难度大等
【分析】
(1)贝加尔湖周边地区纬度较高,海拔高,受冷空气影响大,降温快,河湖结冰早。贝加尔湖结冰的时间晚,阐明其降温速度慢或有其他热源补给。由素材“贝加尔湖属于断层湖,温泉广布”可知,有温热的地下水补给,湖水的温度高,降温慢,结冰时间晚。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水量大,湖水本身的比热容较大,加之湖水体量大,降温速度慢,结冰较慢。
(2)贝加尔湖水体容量大,夏季对太阳辐射吸取较多,储量较大,深层湖水热量交换难度大,温度高。湖面结冰使得冰以下的空间密闭性强,热量不易散失。而冰层以上部分,陆地面积大,冬季降温快,气温低。冰层以上的部分较为开阔,热量交换频繁,温度较低,所以冰层以上部分的气温地域冰层以下的温度。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贝加尔湖属于断层湖,两侧还有1000-2000米的悬崖峭,而且主要位于东西伯利亚的南部山地地区,从贝加尔湖引水到蒙古和中国北方,中途所经地形复杂,而且线路长,且沿途没有可利用的现成河道,投资浩大;沿途所经的俄罗斯和蒙古主要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和下渗多,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北部所在区域纬度较高,冬季冷冷,河道结冰,不利于全年调水;工程的北段地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成本高;该线路所经国家有三个,各方协调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