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出好茶的背后,是不是海拔越高,茶叶品行越好?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答应,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之前在介绍高山银针时,收到一条留言:
“福鼎的高山茶有什么好炫耀的,平均下来也就七八百米,我们当地海拔超过一千米的茶山比比皆是……”
讲真,看完留言的第一时间,只感觉很困惑。
盲目攀比产茶海拔高,其实是很稚嫩的想法。
高山茶的定义,本身就因地制宜。
福建、浙江多以丘陵为主。
平均海拔当然不能和云贵高原地区相比。
但衡量高山茶的品行好坏时,不能盲目攀比海拔高度。
展开全文
《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对产茶而言,山不在高,能产好茶就行。
究竟,假如单纯稚嫩化、极端化地攀比产地海拔高度。
那么,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应该能称心“喜高者”的要求。
但上面的高原天气过于严冷,别说茶树了,连普通植物都难以生存,何谈种茶产茶?
众所周知,山上的气温比平地冷。
海拔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自然下降0.6摄氏度。
适宜的海拔高度,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早晚温差,才能利于茶树生长。
要不然在高冷地带,空气稀薄,氧气有限。
这种极端环境,压根不适合天性喜温热潮湿的茶树生长。
即便往上面牵强种上茶,也产不出高质量的茶青。
《3》
高山出好茶的要害,不在于单一的海拔高度。而得看综合的产区生长环境。
比如,云雾滋养是否充足?
细密的云雾当中,裹挟着不少水汽。
白天放晴时,茶树被晒了小半天。
等到夕阳西下,太阳落山,阵阵温存的山雾吹来,能够为茶树芽、叶、茎均匀弥补水汽滋润。
充足的云雾水汽滋润,不仅能补水,还能提高茶树光协作用的运转效率,更利于高速积存充沛茶味物质。
比如,土壤是否疏松透气富含养分。
早在唐朝的时候,陆茶圣就已经得出体会总结:
“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砂壤,下者生黄土。”
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必然是疏松透气的(利于茶树根系扩大与唤吸),同时还要富含多种养分物质(利于根系吸取营养)。
要不然,种在山下黏腻的黄泥巴地里的茶树,即便能牵强种活,产出来的茶叶香气也不清爽!
又比如,综合生态环境是否优越?
空气洁净、 少有人烟打搅。
多高大树木提供林荫。
同时,树上掉落下来的枯枝落叶,以及吸引来的鸟类(粪便)等混合而成的腐殖质,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方方面面综合条件出色,才是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真正原因。
只有海拔足够高这个单一元素,不是产出优质白茶的成因!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回白茶大课堂菇凉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答应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