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农民日报 | 汉阴:培植特色产业 激发内生动力

农民日报 | 汉阴:培植特色产业 激发内生动力

misa2 03-26 4次浏览 0条评论

往陕西省汉阴县笔架村的路并不轻松。县里的“老司机”告诉记者,一旦山下下雨,山上就是雪花夹带冰粒,路一封,绕行六七个小时就难免了。

在地处秦巴腹地、县域面积1365平方公里的汉阴县,有不少村庄曾因地处深山而陷进贫困。县乡村振兴局干部邹宗堂说:“脱贫攻坚时期县里绘制的4大‘战区’77个贫困村、67818名贫困人口的‘攻坚地图’,至今仍时常在脑海浮现,十个乡镇五个都在秦岭深处,重度贫困村还被标上星星点点的红色记号。”

时间紧、任务重,几年间,专项帮扶、苏陕协作、社会帮扶、行业帮扶等多层次、高强度的帮扶机制在汉阴生根发芽,2019年底,汉阴县终于实现脱贫摘帽目的。笔架村的第一书记于天军,也见证了香菇、茶叶等产业活水浸进普通百姓家,村里的冷水鱼养殖、蔬菜种植方兴未艾,村集体净收进突破100万元。这些偏远山村的发展,正翻越秦巴山区的层峦叠嶂,成为汉阴县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样板。

汉阴县副县长杨伟说:“成果来之不易,更要好好珍惜,县里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三农工作挠手,就是要把产业就业帮扶进行到底,在内生发展动力和社会力量帮扶上继续加力,坚持固成果、守底线、挠衔接、促振兴的主线……”

日前,记者随中心媒体团脚步深进汉阴,看这个经历脱贫攻坚洗礼的山区县,又在讲述怎样的振兴故事。

社会帮扶有妙招

“三联三共”产业旺

二月末的笔架村仍被冷气笼罩,村民赵兴菊在香菇大棚里忙得热火朝天。“自从村里建了棚,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照顾家庭两不误。”只见菌棚内菇朵竞放、长势喜人,赵兴菊推着小车穿梭其中,忙着摘摘、装筐、移运。

于天军告诉记者,在陕煤集团帮扶下,村里陆续建起67个食用菌大棚,新建、改建茶园各500余亩,还整合扶贫资金430万元建设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茶叶加工厂。

在汉阴,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陕煤集团”)为代表的社会帮扶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在“过渡期”也扮演要害角色。2012年起,陕煤集团累计投进帮扶资金2.8亿余元,带动3231户10008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并在13个村长期选派第一书记开展定点帮扶。于天军所在的笔架村正是其中之一。

陕煤集团在汉阴挂职的副县长杨伟,如今已养成每个月到13个村走一遍的习惯。“2019年前后,各村转变很大,像笔架村,路面硬化拓宽了,年久失修的桥梁、河堤加固了,但产业项目多是种养类,和其他村大同小异,体量小很分散,市场销售是老大难,后续帮扶无从下手”。杨伟说。

如何将国企资源同零散分布的特色产业有机合成,发生“化学反应”,把帮扶主体主看能动性调动起来,就成了“输血”与“造血”并举、构建产业帮扶长效机制的要害。

2019年,陕煤集团先出资300万元扶助13个脱贫村成立汉阴鑫聚蔬菜种植联合社,在涧池镇紫云村流转100余亩土地,建成功能蔬菜示范园区,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冷躲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和富硒功能蔬菜全产业链。

“每村占股20万—30万元,这就是我们的‘三联三共’产业帮扶模式,以消费帮扶为切进点,通过‘联营联股联建”的产业共育、收益共享、效益共赢模式,让产业帮扶活起来。”杨伟说。

展开全文

为解决基地运营问题,联合社引进专业的七叶莲农业科技公司,实施公司化股份制改造,以“保证收益、逐年还本”的租赁方式市场化运行。13个村在统一技术指挥下,以春早、越夏、秋延、冬养的先进种植方式保质保量生产,并将产出的蔬菜高于市场价回收。

凤凰山脚下的中银村村民吴兆德告诉记者,自己就是最近两年在联合社技术员指挥下,才学会了大棚蔬菜种植和治理的技术。

“联合社帮我平整了11亩土地,建起16个大棚种辣椒,统一收购,每季平均亩产4000斤,除往成本和承包费后净赚2万元,同时带动8个村民每个月务工收进2000元。”吴兆德笑得合不拢嘴。目前联合社已累计为13个村的脱贫户分红6次共491万元,带动2898名脱贫户人均增收突破700元。

师徒帮带传薪火

“教学相长”见长效

目前,汉阴县仍有108名第一书记、188名工作队员驻村工作,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中坚力量。

“这些年轻干部本身都很优异,但到基层农村难免水土不服。”邹宗堂想起了驻村队员的一段趣事:2021年9月,外地研究生毕业的胡紫璇被选派到平梁镇清河村成为驻村队员,当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邂逅山里人的浓郁方言,难免尴尬。

“成亚红奶奶的孙子要上职高,我意见她申请‘雨露计划’,结果奶奶一直摇头:‘姑娘,普通话我听不懂,你说方言行吗?’”

除了日常谈天让胡紫璇听得云山雾罩,调和群众矛盾时更是“一知半解”,在一旁“无从下口”,满腔工作热情被消磨殆尽。

为此,汉阴县从2021年开始推行“师徒帮带制”,为全县296名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配一名有丰盛农村工作体会的“师傅”。胡紫璇成了第一批受益者——平梁镇人大主席易昌武成了她的“师傅”。

“莫着急,不如学学方言吧,说一样的话才是一家人。”师傅的金玉良言,让胡紫璇下定决心练习。一年多来,她的方言已是信手拈来。

“小胡,食饭了冒(没有),来坐下食饭。”“我食瓜了(食过了)。”

“小胡,今天干了些啥?”“进户,跟村民谝广子(拉家常)。”“不错不错,这方言学的不咋的了!”师傅易昌武乐开了花。

陕煤集团派驻干部苏普自2021年成为双乳镇江河村第一书记后,与村党支部书记李明余结为师徒,二人“教学相长”的故事成了县里的佳话。

李明余既是多年老支书,又是市级党代表,做党务工作是行家里手。苏普第一次预备主题党日活动时,师傅反复嘱咐:“在农村开展组织活动,一定要接地气,讲和他们生活相关的政策,不然大家听不进。”按这个构思,苏普组织的第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就上了县里新闻,标题是“基层党日活动还能这么搞”。

在产业发展上,苏普凭借陕煤工作多年的宽敞视野,给师傅提了不少好点子。两人共谋荷虾共养、黄桃种植、蚕桑养殖等农业产业项目,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200万元。

“2022年,村上有30余户40余人在小龙虾基地务工,上半年产量达到4000斤左右,收进约10万元,带动人均增收3000余元。”苏普说。

易地移迁日子好

生活就业两不误

漫步在汉阴县平梁镇兴隆佳苑社区内,只见幢幢新房排列整洁,香樟树、檬子树、垂丝海棠点缀其中,整个社区笼罩在浓浓春意里。孩子们在广场上玩耍、奔跑,老人们享受怡人景色和温存阳光。一旁社区工厂里,46岁的移迁群众张丽正和她的工友们忙着缝制足球,他们都在这个社区居住、工作,手中缝制的体育用品远销欧美十几个国家……

平梁镇副镇长欧波介绍,即使县里帮扶力度如此之大,但对不少山区群众而言,易地扶贫移迁仍是“一劳永逸”解决未来生活、就业问题的答案。以兴隆佳苑移迁安置社区为例,这里2019年建成,占地60.62亩,使用易地扶贫移迁专项资金4500万元,安置周边平梁、汉阳、铁佛寺、看音河等4镇26村的1756名群众,除了11栋住宅楼,还建设1500亩蚕桑产业示范园、20个准则化蚕室、1家社区工厂及其他设施。

“十三五”以来,汉阴县有5081户17940名群众通过移民移迁住进这样的新型社区。新的生活环境也涌现出新问题——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故土,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亟待改变。

于是,县里通过“138”模式,即:一个支部统领,社区管委会、社区工厂、农业园区三个载体支撑,便民综合服务中心、物业治理中心、平价购物中心、老年人日间照管中心、儿童校外辅导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民事矛盾调和中心、红白喜事服务中心等八个中心服务,实现产业、就业、服务三个层面的全覆盖。

兴隆佳苑的蚕桑协作社,就成为众多移迁社区中产业发展的亮点。穿过居民楼,一看无际的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就在“后山”。记者看到,桑树已吐露嫩芽,硬化的产业路直通每一处蚕室。据悉,该园区辐射兴隆、西岭、棉丰等6个村落,2022年养蚕5批次500张,制种3万张,共实现产值800万元。

“往年,社区蚕桑协作社共收益115万元,其中农户分红20万元,移迁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说起社区未来的发展,欧波布满信心。

来源 | 农民日报

编辑 | 卜贤月

审核 | 何叶

黄戈主持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市委组织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创文工作

安康先锋

权威 · 深度 · 温度

传播 · 交流 · 服务

投稿邮箱:dzcyy@126.com

艾萨拉雾菇
往了这座云南最仙小城,才知道什么喊适合发呆! 跟着诗联游福州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