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现四百年》首次引进出版,反思人类社会的宽容性与不平等
记者 曲鹏
近日,考古学家、世界史领域研究权威威布赖恩·M.费根的专著《大发现四百年:一部文化冲突的历史》由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大发现时代的历史做了一次跨学科的全面梳理,其英文版从1984年首次发行至今已历经将近40年的时间考验,可谓经典之作。
《大发现四百年:一部文化冲突的历史》
[美]布赖恩·M.费根 著
乔苏婷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大发现四百年》一书主要讲述了1488年—1900年包括好看角的科伊科伊人、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南太平洋的塔希提人、新西兰的毛利人等在内的九种非西方社会,在与欧洲人接触的短期影响和两种文化冲突导致的长期转变所经历的文化变迁和社会、经济变革。在欧洲,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为大发现时代,但对世界其他地方来说,这通常意味着奴隶制、时髦病、文化与种族灭绝,以及大规模的社会和经济变革。从高贵的野蛮人,到低劣的食人族,从热情的传教士,到无畏的探险者,甚至贪心的商人……这是一个西方文明通过武力或其他手段在多种非西方社会建立统治,并期看这种支配能够永久保留的故事。作者费根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脱离“欧洲中心论”或“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对欧洲殖民史的实质进行了客看描述与深刻反思。本书的引进,有助于学术界和中文读者更深进地熟悉到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之时,全球征服积存原始资本的非人道现实,也能更深刻地阐明全球化时代文明互鉴的必要性。
当欧洲第一次与世界其他地区接触时发生了什么?在全书开篇,费根便向我们显现了一个鲜活的案例,探险家马里恩·迪弗伦带领水手们在塔斯马尼亚南部的沙滩登陆,纯朴的原住民迎接了千百年来第一个进进他们视界的外来者,从此拉开了悲剧的帷幕,这些原住民被早期的欧洲到访者认定为地球上最原始的族群,他们的后代在西方文明中只幸存了不到一个世纪。外来的欧洲疾病,殖民者的猎杀行为,在大发现时代这布满冒险的几个世纪中,屡见不鲜,非西方社会承担着惨痛的社会、文化、经济变迁,甚至是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的破坏。从闻名的詹姆斯·库克船长,到艾伦·加德纳船长、塞缪尔·沃利斯船长、尼古拉·博丹船长,再到“贝格尔号”的罗伯特·菲茨罗伊船长,大航海时代留下了诸多传奇冒险家的名字,却鲜少记下被征服的他者的姓名。但费根却以海量细节构筑了历史的另一面,站在他者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九种非西方社会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全面征服中,或做出了调适,或做出了妥协,或彻底沦陷,由此产生的不同命运。
因探险与殖民所盛行的成见与习见不断被固化,在“经济发展”或“现代化”的伪装下,灾难性的改变被强加于人,继续影响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国家都总是想象着部落社会最终会被更强大的政体完全整合同化,无论人类将付出何种代价。时至今日,不同文化与种族之间的冲突仍在世界各地上演。《大发现四百年》一书在欧美自1984年出版至今,仍是学界一部用以学习和探索现代社会背景的理想教材。费根在书中从西方内部发出质疑西方中心主义的声音,进行了指责与自我审阅,警觉文明冲突论与文化成见论,唤吁构建一个更平等与多元化、往西方中心的世界。通过九首非西方文明的哀歌,费根勾勒出一幅大发现时代的全景图,将其背后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因素由幕后推至台前。书中记载了通往各地的详尽航海路线、发现的地理位置、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欧洲各国社会的影响,都对我们了解近代以来世界秩序的形成、殖民与帝国主义、世界贸易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书中对地理大发现以来各个非西方社会的宗教活动、人口演变、风俗习惯、文化与秩序所进行的细致且全面的研究,也为国内学者和读者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