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院线退场前,为《阿凡达2》的“硬伤”做一次辩护
本周,《阿凡达2》全球票房累计达到19.28亿美元,超越《蜘蛛侠:英雄无回》成为影史全球票房第六
请答应为《阿凡达2》的剧作“硬伤”辩护一二
虽然《阿凡达:水之道》跟它的上一部,以及绝大多数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一样,是“放长线,钓大鱼”,而不像通常的粉丝电影那样,票房高峰只能保护在公映的前几周,不过对于这部续集在剧作上的问题,却一直争议不断。
之前,除了《终结者》之外,卡梅隆从未给自己编导的电影拍过续集,但第一部《终结者》的成本很低,所以续集与之相比,在各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升级换代,而这样的前后对比,在同样预算高昂的《阿凡达》系列中,则不轻易体现出来。
另一方面,《终结者2审判日》虽然特效惊人,但在剧作上卡梅隆并没有“放飞自己”,花费巨资往营造未来战争场景,而是延续前作“四两拨千斤”的传统,一场未来机器与人类的大战,依然只是在当代的场景中,由两个角色来完成的,唯一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从一人一机器,变成两大机器人之间的较量,当然“救世主”约翰·康纳也由胎儿成长为一个少年……
展开全文
接下来此系列的续作,卡梅隆都没有陆续执导,别的编导都把心思与预算放在显现未来战争,或者增加时间线上,这样做的结果,是都无法在口碑与票房上,达到前两部电影的高度。
而《阿凡达》,特殊是续集《水之道》,在设置上跟《终结者》是反其道而为之的,因为主场景不再发生在当代的人类社会,而是往了一个完全虚构的外星球,一个“异世界”,故事中对阵的也不再是两大角色,而是以家庭与部落为最小的单位,《水之道》不再像《审判日》那样是由一个如父般的前反派机器人,一个母亲,一个儿子,还有一个液态反派组成,而是有了更多的角色,而且以人类的眼光看起来,大家都长得差不多。
这样子做,当然很轻易被认为是特效为主,故事为辅……但问题是,故事为特效“开路”,保驾护航的做法,就一定是错的吗?
针对《水之道》的剧作问题,首当其冲被质疑的应该就是萨利一家是否应该离开原来的奥马蒂卡亚部落,往岛礁族那追求庇护,此举能否挽救原来的部落?还是只为了让导演显现海洋特效?
前作的最后,部落在神力的扶助下,是发明了奇迹,打败了“天空人”的进侵,而接下来后者又卷土重来,并很快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并开始在潘多拉星球上大搞各种现代化的“基建”,这一情节在画面上是被“一年后”的字幕一笔带过的,奥马蒂卡亚部落很快就“反主为客”,变成游击队那样,往破坏“天空人”的磁悬浮列车等补给线。
与此同时,“天空人”想彻底剿灭奥马蒂卡亚部落,却会在靠近哈利路亚山的基地时很快引起反抗,而无法得逞,于是前作中已经“阵亡”的夸里奇上校,此番脱胎换骨,也变成潘多拉星人的模样,这样的设置当然跟《审判日》里施瓦辛格角色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夸里奇最多是弥补了一些人性,而不是像T-800那样改邪回正。
也就是说,在过往的一年中,“天空人”其实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奥马蒂卡亚部落只能在杰克的领导下打游击,而夸里奇这回彻底“本土化”的卷土重来,更让局势变得严酷……
女将军和夸里奇的目的应该是一致的,就是除掉杰克,因为他就相当于“救世主”,没有他,部落剩下来的人就是一盘散沙,不足为惧,当然夸里奇这么做还掺杂个人私怨。我们可能太过习惯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维,认为杰克不管怎么样,都要坚持游击战,然后等待星球内外大形势的转变,再伺机反败为胜。
可这在接下来具体的情节发展上,是个死结,究竟奥马蒂卡亚部落不同于《黑豹》那样的设置,是个自我封闭,但实际上又完全现代化,甚至超越西方世界的地方,所以假如坚守阵地,陆续战斗下往,很难做出跟第一部《阿凡达》结尾不一样的战斗场景,而只能是无效的重复。
《终结者》前两部在剧作上不会引发什么争议,主要是因为“简单”,假如较真的话,机器人即使把“救世主”给杀了,难道不会出现第二个吗?而正方一家子为什么要到处逃呢?难道不应该停下脚步,在当代和当地,陆续尝试唤醒民众军方政府,联合起来对付液态机器人吗?而不是始终孤军作战,最后侥幸逆袭!
所以《水之道》在这样的设置下,不管是从逻辑,或者创意上来讲,寄期看于杰克领导部落,像前作结尾那样再创奇迹,打败“天空人”,是不太现实的,更是无趣,甚至有点自欺欺人,他没准只能是像一个现实中流亡的反对党政客那样,在别的地方追求庇护,既而在忍无可忍之下,再借助新的天时“海”利人和,发明“新”的奇迹!
接下来就是多角色,特殊是萨利大家庭的人设问题,这边先不管《水之道》尴尬的承前启后“地位”,很多角色还来不及展开,193分钟的电影就结束了,似乎它都不能被当成一部完全的电影来看待,但这样子对人设进行评论的话,是个死结,至少在第三部上映之前,是这样。
在我看来,假如在人设上也延续卡梅隆之前在《终结者》前两部里的精简风尚,萨利一家的孩儿们都可以只是配角,只需要着重描写蜘蛛这一个小孩角色就成。究竟他更像是一个“人猿泰山”式的角色,而且在成长过程中更直接面临善与恶的抉择,他可以是有两个“父亲”,一个是杰克,另一个是夸里奇,于是这部续集就在蜘蛛的两难抉择中,展现潘多拉星人与天空人的又一场大战……
信赖这么处理的话,对于卡梅隆来说,是小菜一碟,但他为什么不这么做?而是要食力不讨好的往“挈家带口”,设置那么大一个家庭,那么多的“蓝二代”呢?
卡梅隆之前对于漫威电影,一直持否定态度,认为只是不断的重复与堆砌。但实际上,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漫威确实是在不断的“拉帮结派”,却不是在“重复”,而是在走捷径。不难看出,虽然超级英雄的设定是比较雷同,换汤不换药的,但具体到每一个超级英雄自身,又是有着鲜明的特色在的,比如钢铁侠,绿巨人,美国队长,雷神,黑寡妇等这些“复仇者联盟”的元老们,就算是有再严重的脸盲,你都不会把TA们认错,更何况个人还有自己的独立电影在先。
而这一种把不同类型的角色凑成组合的做法,其实是有悠久的传统,我们这当然有《西游记》,师徒四人,包括白龙马都是形态各异,而西方的《指环王》,虽然魔戒远征队主要是由霍比特人,以及咕噜组成,但围绕在他们四周的,还有人类,精灵,矮人,树人这些绝不会被认错的不同群体,与反派进行着《指环王》和《霍比特人》各三部曲的“持久战”。
这种相对“漫画”式的组合风尚,比较讨巧,不但轻易制造无关痛痒,却又有趣味的内部纠纷,最后大决战时群雄汇聚时,也特殊轻易煽情,同时还能平衡真人表演,与特效角色之间的戏份。
但《水之道》不一样,萨利一家除了一些小区别之外,大家都长得一个模样,甚至于那些个岛礁族人,其实也长得差不多,虽然都是由动作捕捉,结合电脑特效来完成,但这样“雷同”的全虚拟角色,别说对脸盲症患者不友好,就是一般的看众都很难区分,而这种情状,可能也类似于现实中不同人种之间的相互识别,比如西方人看我们,或者我们看黑人,都不太轻易辨认出个体间的不同。
而卡梅隆有意这么做,显然是期看在全虚拟角色的塑造上,能更上一层楼,当然也意味着是技术在先,人设为辅。所以他一来没有把孩子的戏份,都放在蜘蛛这个讨巧的角色身上,二来也没有设置更多不同的潘多拉星人,让TA们都各有特色,一眼就能识别,从而组成阿凡达版的“复仇者联盟”,而是塑造了一个大家看上往都差不多的外星家庭,彼此差异不大,甚至矛盾冲突都极为传统,甚至是“老套”的。
虽然漫威和DC中的超级英雄主角们,也会有一些家庭戏份,但更多还是来自一个破碎家庭,或者干脆就是个“孤儿”,你很难想象超级英雄们的戏份集中在一个所谓的“原生家庭”,情节还主要围绕那种被演绎了无数遍的“成长的烦恼”。西方不管是在现实,或者电影中,都早就走出家庭,以及熟人社会,亲子关系更多的是距离感,而不是“相爱相杀”,而这些一直以来却都是东方社会中的“老大难”问题。
而科幻片经常会刻意引进一些东方角色,或情节,以营造一种“猎奇”式的怪诞未来感,《水之道》在这方面更是有点“变本加厉”。所以对于“原始部落”式家庭的描写,对于西方看众可能是有一定的新奇,或者复古感,而对于东方,包括我国看众而言,这种所谓的“爹味”反倒可能会对本就敏锐的神经,造成一种压迫,甚至是冒犯,从而间接加剧了对于《水之道》在剧作与人设,技术与叙事方面的质疑。
作者:李翼
《阿凡达2》最新概念图
妥善/协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