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车过乌鞘岭
那年春节期间,我们一家三口从兰州乘车往金昌,领略了乌鞘岭的神异。
天色将晚,就在大伙闭目养神之际,女儿喊道:“快看,雪山!”睁开眼,只见漂亮的雪山映进眼帘,我们顿时来了精神,透过车窗欣赏瑰丽风景,再看四周,山脉与天空相连,空气清新极了,一派静寂,别有一番风味。
乌鞘岭,躲语称哈香聂阿,意为和尚岭,位于天祝躲族自治县中部,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主峰大山顶海拔3562米,素以山形峻拔、地势险要而闻名于世。自古以来,乌鞘岭为河西走廊的门户和咽喉,古丝绸之路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唐玄奘西天取经,都曾经过乌鞘岭。现在的兰新铁路、甜新公路也从这里穿山而过。
这里有山河如画的秀丽景色。登岭远看,只见乌鞘岭像一条巨龙,头西尾东,西高东低,披云裹雾,曲折曲折。南部的马牙雪山峻奇神异,玉质银齿,直插云天。岭南有滔滔不息的金强河与水草丰美的挠喜秀龙草原,清亮湍急的金强河像一条雪白的哈达,飘然而出于山根,滚滚西往,汇进黄河。北面的雷公山高耸人云,牛头山云雾缭绕,两山并肩而立,各展雄姿。向西看,古浪峡壁立千仞,关隘天成,悬岩危石,天开一线。
这里有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风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首次提到古西戎之地“畜牧为天下饶”。班固所著的《汉书》记载:“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天祝由于有着得天独厚的大草原,所以自古畜牧业就颇为发达。《五凉志》载:“番族依深山而居,不植五谷,唯事畜牧。”曾出现过“牛羊塞道”的繁华盛况。
展开全文
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东看陇东,西驱河西,汉、明长城在这里相会,曲折西往。西汉汉霍往病将军率军出陇西,击匈奴、收河西,把河西纳进西汉版图,修筑令居(今永登县西北)以西的长城,经庄浪河谷跨越乌鞘岭。汉长城在天祝境内可见的有三处,均为夯土板筑,经千年的风雨侵蚀,多已成土埂。立于古烽燧下,朔风猎猎,昭示着沧桑变迁。风起处细听,金戈铁马如在耳边。汉将军挥戈驱马踏破乌鞘岭关隘,直捣匈奴,乌鞘岭长城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它颇有八达岭长城的气势,虽然是夯土墙,而且已经风化、倒塌,但留下的残垣断壁,仍可见旧时的雄伟景象。这里的长城是万里长城中海拔最高的一段。由于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生产工具等条件,当年在乌鞘岭上修筑长城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乌鞘岭是青躲高原、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多砂石、少土,更少黄土。筑长城所需的黄土大多从外地运来。到了明代,汉长城已经倒塌。明朝廷再次修筑新长城。乌鞘岭上的明长城在马牙山的映衬下十分醒目,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有古代边塞的重镇。在乌鞘岭东西两边山脚下,分别有两座古城,岭北为安远,岭南为安门,历来是戍兵扼守、“两面相御”的营地。安门古城依岭边地形而建,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00米,城门向南,现存残墙已成为两米高的土埂,建于汉代。安门古城紧靠汉长城边,向西过河就是金强驿。汉代这一带长城之外为羌族居住,在这里设城是为守护长城的军队所设的住所。历史上东西往来的商旅征夫及游子使者,均需在这里交验文书,方可通过,是内地和河西地区的安全屏障。安远古城在乌鞘岭北现安远镇,据《秦边纪略》记载,安远堡亦称打班堡,为凉州与庄浪的分界,周边都是少数民族集居地,设立军堡,以长城为依托,通过烽火台与安门城相唤应,防止进侵,也为丝绸之路往来提供保障。安远古城现仅存一面残墙,高5米,宽3米,南北长180米,可见当时的规模。
这里有转变无常的气候。我们到的时候正处隆冬,冰封雪裹。听说6-8月冰雹频繁,虽为暑天,逢雨即飞雪,清代杨惟昶称之为“炎天飞雪”之奇景。 金庸 先生在他的闻名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第五回“乌鞘岭口拼鬼侠,赤套渡口扼官军”中这样写道:“这天要过乌鞘岭,那是甜凉道上有名的险峻所在,曹能命兵士饱餐了,鼓起精神上岭。走了半日,越来越冷,道路也越来越险,九月天时,竟自飘下雪花来。走到一处,一边高山,一边尽是峭壁,山谷深不见底,众兵士手拉手走,惟恐雪滑,一个失足跌进山谷,那就尸骨无存。”
以前的乌鞘岭是一道天堑,难以逾越。现如今,穿越乌鞘岭的铁路、高速公路隧道均已开通,使山高路远的地段变成坦途。我们乘汽车通过乌鞘岭,首先跃进眼帘的是一座银光闪闪的山峰-一雄伟壮丽的马牙雪山,她像—道天然的屏障,横贯在金强川的西面,一座座石峰,像一把把闪光的利剑,像一颗颗锋利的马牙,气势磅礴,蔚为壮看。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 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关联阅读
行吟丨从溪流奔向大海
年度丨2022中国旅游文学阅读排行榜
岁首丨朋友圈里的新年献词
行走丨小花白
行走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