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大的谜案: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死了,还是逃出皇宫了?
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军攻破南京。在混战中,皇宫起火,建文帝朱允炆不见踪迹。自此,建文帝的下落成了明朝最大的谜案。
按照明朝正史给出的答案,建文帝是自焚而死。在《明太祖实录》中描述,朱棣攻破南京时,朱允炆想要出迎,但是左右的人都逃散了,只剩下几个内侍。朱允炆感叹一句“我何面目相见耶!”说毕,遂阖宫自焚。
《明太宗实录》中亦有描述,建文帝是自焚而死。当时朱棣看见皇宫中起火,连忙派人救火,只是赶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最终只从火中挖出一具烧焦的尸体。朱棣看见后大哭“果然是痴呆耶,我只是来辅佐你做一个好皇帝的,何以至此啊”。
从这些记载来看,朱允炆就是自焚而死的。不过,《明太祖实录》已经被朱棣给重修过了,建文帝之死的真相已经沉没了。
但是,朱允炆之死没有那么简单,“自焚而死”恐怕不是真相。
城破之时出逃
在民间一直流传有朱棣攻破皇宫时,朱允炆已经逃遁而往了。
展开全文
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多有一些关于朱允炆出逃的野史记载和传说。
在《致身录》中,详尽说了朱允炆逃脱的细节。在燕军攻破金川门后,朱允炆自知没有好下场,就想要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拦住了朱允炆,劝他不如逃亡出往。又有少监出来提醒朱允炆说朱元璋曾经留下一个宝匣,让大难时可以打开。朱允炆连忙取出宝匣,里面是袈裟、鞋帽、剃刀、白金十锭,还有三张度牒,上面分别写有应文、应能、应贤,并且写明应文从鬼门出,其余人从水关御道出,薄暮时在神乐看西房回合。
别看朱允炆即将成为亡国之君,忠臣却是有着一大堆。当时在场之人,都情愿追随朱允炆流亡,但朱允炆担心人多不方便,只选了九人跟随自己从鬼门而走,另有十三人从白水沟而走。等到在神乐看回合之后,君臣一行开始了流亡生涯。
这个究竟是野史描述,太过传奇了,朱元璋竟然早已提前洞悉了一切。朱元璋确实是很厉害的一个皇帝,但要说想到后世之事,还留下度牒,取好名字,就太神异了。
不过,这也并非是空穴来风。朱元璋安顿度牒之类的不太可能,但留下紧急逃生方案以备不测还是有可能的,从鬼门出就是指从皇宫暗道逃出。另外这个直通明皇宫的地道并非子虚乌有,确实有直通外面的地道。
对于这个描述,民间也是极为信赖的。到了明朝中后期时,这个话题已经广为流传了,明神宗少年时都好奇地问过张居正,建文君是否真的出逃了。张居正回答说,这件事正史没有记载,只是故老相传他化装成僧人逃出皇宫云游四方了。
到后世清朝时,修建出了《明史》。其中也从来不认同朱允炆自焚了,而是记载为“宫中火起,帝不知所踪”,更是多有提及“帝由地道出亡”,或是说“帝乃为僧出亡”、“变僧服遁往”。可见朱允炆从皇宫逃脱的事实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民间进行了夸饰。
现在的史学家基本也是认为建文帝没死,就是出亡了。因为直到现在,并没有一个过硬的史料证实建文帝是死在了宫中。要说建文帝自焚而死的史料,除了朱棣修改的那些史料,也没有任何证据证实建文帝自焚了,倒是流亡的史料有着各种各样。
朱允炆究竟往了哪?
朱允炆逃出了皇宫,那么他往了哪里?最关怀这个问题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朱棣。
朱棣修改了国史,明面上公布了朱允炆自焚而死。实际上,在朱棣心中也是信赖朱允炆根本没有死于那场大火,而是逃出了皇宫。
朱允炆到底往了哪里?这始终是朱棣心中的一根刺,他一直暗中派人追查。
有人曾告发皇宫的主录僧溥洽和尚,说是他为朱允炆剃度的,知道朱允炆的下落。朱棣就找了个托词,囚禁了溥洽十六年。直到姚广孝病重时,才请朱棣放了溥洽。
溥洽之事只是朱棣在位期间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朱棣还曾多番派人暗中追查朱允炆的下落。
一方面是海面上的搜觅,也就是郑和下西洋。在《明史·郑和传》中有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也就是说郑和下西洋是有着目的的,是为了追查朱允炆的下落。这一看点在明清时期有着大量的人认同,流传很广。在这个看点中,认为建文帝跑到了海外,并且很可能拉起了一支不小的势力,所以郑和船队有着大量的军士,就是为了打击朱允炆势力。
郑和下西洋是海路,陆路上朱棣则派出了心腹大臣胡濙。
从永乐五年开始,胡濙就奉朱棣之命遍觅天下州郡乡邑,觅觅张邋遢张三丰。实际上,胡濙追觅张三丰是明面的幌子,暗中追查的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在此期间,胡濙母亲往世,朱棣也不许他回家守丧,可见这并不是简单的追觅张三丰。
这一查就是十几年,胡濙走遍了天下。常年的搜觅之下,胡濙也得到了不少有关建文帝的传闻,间或向朱棣报告一些有用的消息。
到永乐二十一年,胡濙回到朝中。当时朱棣往了宣府,胡濙又骑快马飞驰到了宣府。
等胡濙到宣府时,朱棣已经就寝,但是胡濙还是连夜往见了朱棣。朱棣听闻胡濙前来,也是连忙起来召见,又屏退了左右,只留胡濙一人谈话。
直到四更天时,胡濙方才出来。这一夜胡濙究竟向朱棣密奏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也没有记载。《明史》中只是记载为“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往,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其实,胡濙连夜密奏的内容也很明显,自然是有关建文帝的下落。这里基本可以确定的是,胡濙已经追查到了建文帝的真正行踪,否则他也不用飞驰宣府深夜拜见朱棣了。
再从朱棣打消心中疑虑来看,建文帝的下落无非就是两种:
一是建文帝已经死了,朱棣彻底放下心了。
第二就是建文帝已经出家,彻底无心复位了,对朱棣皇位没有了威逼。
对于这两种说法,大多数人基本是更倾向于第二种。
民间多有传闻,朱允炆常年流亡在外,已经成了闲云野鹤的应文和尚。其实在流亡之初,朱允炆还是有复位之心的,他经常以晋公子重耳的故事鞭策自己,期看东山再起。后来朱允炆也发现朱棣能力确实比自己要强得多,就慢慢地打消了复位的念头,还写下对联:“有梦难圆,尘世着魔迷木性;无风易醒,洞泉悟道静凡心。”
皇权富贵,都是过眼云烟,朱允炆的心早已清静了。
那么,朱允炆往了哪里?朱允炆留下《金竺长官司罗永庵题壁》、《逊国后赋诗》两首诗,《逊国后赋诗》中有言: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华发已盈头。
也就是建文帝是到西南地区出家了,史书中也有相关描述为“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 到现在西南地区也是多有着建文帝出家的传说和遗迹,但真假难定。
总之,建文帝朱允炆没被烧死基本已经形成了定论,出家为僧也是为人所接受,但具体行踪还是个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