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历史与文学里的昆仑奴
最近热播了一部豆瓣高分电视剧《长安十二个时辰》,这部电视剧如同美剧一般节奏紧凑,剧情绝不挈泥带水,作者马伯庸更是网络作家里少有的有极高的历史素养的爱好者,那么这部剧里又有哪些优异的历史元素呢?今天开始,不定期带大家了解一下这部剧里的大唐历史元素。
电视剧的第六集出现了一个特殊的人物:葛老。这个葛老作为一个昆仑奴,凶狠恶毒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在大唐历史上昆仑奴又是怎么样的存在呢?
昆仑奴来自何方?
首先,我们从“昆仑奴”这个词进手,昆仑在唐代代指之物非常多,比如物品或者人肤色比较黑,都可以用昆仑一词。如《旧唐书·南蛮传》卷197记载道:“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朝野佥载》记载:“留仇中……人形短小,似昆仑。”由此可见,昆仑奴中至少有一部分是身材短小的黑人,那么他们来自哪里呢?
唐代僧人慧林《一切经音义》:“昆仑语,上音昆,下音论,时俗语使亦作骨论,南海州岛中夷人也。”由此可见,昆仑奴很多都居住在东南亚诸国,而《一切经音义》后面还写着这些昆仑奴,肤色很黑,常年赤身裸体,能够驯服猛兽等内容,这似乎和东南亚各国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相应证。而《太平广记》里写过几个故事,故事里昆仑奴都是擅长游泳的角色。
比如有一个故事里,李德裕被贬官潮州,坐船经过鳄鱼滩,船坏了,自己的宝贵物品沉进水中,李德裕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昆仑奴往捞回来东西,只是鳄鱼太多昆仑奴也不敢。另一则故事里,河南尹则带着皇帝赦令,派昆仑奴往鼋窟里,扑杀了数十头鼋。鼋就是鳖,水生动物。昆仑奴擅长游泳和东南亚的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大唐的昆仑奴都是东南亚的黑人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至少还有部分阿拉伯人那里进口的黑奴。还是刚才的《一切经音义》:“(昆仑奴)种类数般,即有僧祗、突弥、骨堂、㯚蔑等。”这里提到的僧祗就是比较特殊的黑奴了,僧祗是波斯语和阿曼方言里Zangi的音译,黑奴之意。阿拉伯帝国当时用的黑奴是来自东非,而不是南海诸国。
展开全文
昆仑奴地域分布与职业
昆仑奴在大唐主要集中在一些贸易发达的大城市,比如广州、长安、扬州等城市。长安不用说了,大唐的都城,唐传奇的《昆仑奴》故事就发生于长安。扬州是当时贸易发达的地区,《玄怪录》曾经写过一个故事,就曾谈到这里有昆仑奴。而广州是唐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地区,因此昆仑奴比较多也是实属正常。
历史上有一件昆仑奴引发的血案,广州都督元睿智被杀案,这件事《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皆有记载。这里我们摘用《资治通鉴》的说法:“有商舶至,僚属侵渔不已。商胡诉于元睿,元睿枷锁,欲杀治之。群胡怒,有昆仑袖剑直登厅事,杀元睿及左右十余人而往,无敢近者。登船进海,追之不及。”
从这里能看出在大唐进行海上贸易实属不易,经常有各种盘剥,这个故事也从一个侧面阐明了昆仑奴在广州数量一定是不少的。
昆仑奴除了在大唐当奴隶以外,他们还有的就是在大唐当乐师。元稹在他的《琵琶歌——寄管儿,兼诲铁山。此后并新题乐府》:“自后流传指拨衰,昆仑善才徒尔为。”《太平御览》卷583记载了一件事,有一个喊康昆仑的人,喊这个名字因为他是昆仑奴。他是唐德宗时期的乐师,弹奏的琵琶天下第一长安大旱期间,朝廷祈雨的时候,请他来弹奏了一曲《新翻羽调录要》。
即使到了宋代,依旧有昆仑奴熟知音律的记载,宋人陈旸在《乐书》所写:“三佛齐,盖南蛮之别种,与占城为邻。国中文字用梵书,以其王指环为印,其乐有小琴、小鼓。昆仑奴,踏曲为乐,其歌可知矣。”
文学中的昆仑奴
既然昆仑奴有如此多的记载,那么文人墨客又是如何用文学演绎昆仑奴的呢?唐传奇里有一篇故事就喊“昆仑奴”,昆仑奴角色身怀特技,更像是武林侠客果敢骁勇、见义勇为的侠客。这篇唐传奇讲的是崔生和大户人家的家妓红绡的爱情故事,两个人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昆仑奴磨勒为他出谋划策,并且利用精湛武艺扶助两个人私奔。
这里昆仑奴磨勒大略做了几件事给人印象深刻,第一件事为崔生破解了红绡的哑谜,第二件事是射杀猛犬,扶助男女主人公相见,第三件事,在五十多身穿盔甲的武士包围下,全身而退。特别是第三件事,其中写到“磨勒遂持匕首飞出高垣,瞥若翅翎,疾若鹰隼,攒矢如雨,莫能中之。顷刻之间,不知所踪。”
小说描述的这种飞檐走壁,穿梭在高墙之上的能力,非常像后世武侠小说里轻功行走江湖的侠客。唐传奇里的昆仑奴形象也是启发了后世的武侠小说。
最后,我们用唐代大诗人张籍的诗歌作为我们的结尾:
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
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洲。
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
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
参考文献:
蔡鸿生:《岭外昆仑奴遗迹事》
程国赋:《唐代昆仑奴现象考述》
彭蕙:《明清时期黑人问题研究》
作者小盒子,文史爱好者,主攻思想史、文化史。最爱西方历史学家贝克尔的名言“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