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1860年6000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曾国藩有12万湘军,为何却不救援?

1860年6000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曾国藩有12万湘军,为何却不救援?

misa2 03-26 3次浏览 0条评论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860年10月,安徽祁门大雪纷飞,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总部就设在这里。

一天深夜,从北京来的一封八百里加急信件,把曾国藩从睡梦中唤醒。

信件是咸丰皇帝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信中说英法联军打败了僧格林沁带领的清廷精锐部队,他自己已经逃出紫禁城了,要曾国藩发兵北京,与英法联军一决高下。

战事紧急,曾国藩立刻着手组织人马北上勤王。

但是,当曾国藩的部队正要浩浩荡荡开往北京城时,他突然想到咸丰皇帝信件中的两个字。

一想到这两个字,曾国藩突然变卦了:他的军队不往北京城救援了。

要知道,曾国藩一直被认为是忠君爱国的清廷重臣,他怎么说不往就不往了呢,而且,违抗圣旨是死罪一条。

曾国藩彼时帐下有10万精兵强将,打败区区英法联军6000人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曾国藩应该夺着往争这个头功才对啊。

展开全文

有人认为曾国藩之所以不派兵勤王,是他可能起了异心,其实不是这样。

曾国藩一直是忠君爱国的,这可以从他早年的一件事看出来。

曾国藩

在英法联军攻打北京之前,他的弟弟曾国荃在给他的家书中,说咸丰皇帝沦落到如今的地步,完全是咎由自取。

虽然曾国荃说的是大实话,但是曾国藩不仅把这封信烧了,还把曾国荃臭骂了一顿。

忠君爱国一直是曾国藩自己的底线,他也要求曾家不可逾越这个底线。

但是曾国藩现在不北上勤王,怎么看都不像是忠君爱国的行为,这其中必然有另外的原因。

于公来说,有两个原因,但是曾国藩也有三方面的私心,无论哪种原因,前提是曾国藩自己得有这个敢不往的实力。

而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怎么把咸丰皇帝给糊弄过往,否则曾国藩小命不保。

曾国藩其实想到了方法,他却一时半会儿不敢往实施。

咸丰皇帝画像

正好李鸿章也收到了咸丰皇帝勤王的急信,他也有同曾国藩一样的考虑。

这一天,李鸿章来到曾国藩的军事驻地,两个人一见面就心照不宣地交换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两个人在讨论怎么糊弄咸丰皇帝时,李鸿章拉过曾国藩的手,在他手心写了一个“挈”字。

曾国藩一看,哈哈大笑起来:

“英雄所见略同!”

两个人心知肚明,咸丰皇帝的信送到他们那里,耗时半个月。

李鸿章

他们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一下,一来二往就一个月了过往了,京城的战事早已经平息了。

大约过了一周左右,曾国藩开始给咸丰皇帝写信,内容不仅天衣无缝,而且十分感人。

咸丰皇帝原来是让曾国藩差遣鲍超带领3000人马进京勤王,曾国藩说经过他同左宗棠、李鸿章和胡林翼商量,认为让鲍超勤王不妥。

鲍超不识路,假如让他带兵进京会延误战机,而且鲍超不善于指挥作战,即使到了京城也发扬不了什么作用。

鲍超

勤王一事十分重大,恳请皇上恩准自己或者胡林翼领兵进京抗击英法联军。

咸丰皇帝看了这封忠贞可鉴的信,估量得气个半死,但是又跳不出任何毛病。

事实上,曾国藩后面还有更离谱的神操作,他竟然还同英法联军协作。

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当时不派兵往勤王,其实是一种十分理性的作法,于国家来讲,这种作法也是十分正确的。

英法联军攻打北京,他们并不是要夺取清朝的政权,他们自知没有那个实力打垮清朝。

他们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资源和钱而来,担心清朝不赞同,就先那枪炮恐吓恐吓。

只要清廷赔偿一些白银,再签订一些有利于他们的条约,他们才没有心绪同清廷打来打往的呢。

事实证实曾国藩彼时的推断是十分正确的,没过多久,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后,英法联军就休战了,清廷也通知曾国藩不用进京了。

而彼时曾国藩镇压得太平天国起义就不一样了,洪秀全就是冲着推翻清廷而来的,而且彼时正是进进镇压的要害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

战事十分猛烈,曾国藩甚至在中军帐中悬挂了一把宝剑,声称假如太平天国攻进中军帐,他就拔剑自刎。

彼时安庆城内的起义军本来已经弹尽粮绝了,攻下安庆只是时间问题。

哪里料到,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急中生智,来了个围魏救赵,向西杀了个回马枪。

而且一路过关斩将,直抵徽州,杀得曾国藩措手不及,因此才有悬剑一事。

一个是只要钱,一个是要政权,孰轻孰重,曾国藩自然掂量得一清二楚。

而真正让曾国藩决定不派兵勤王的,是咸丰皇帝信中的两个字:胜保。

胜保这两个字不是必须保证胜利的意思,而是一个人名,这是清廷的常败将军。

他逢战必败却又十分忌恨,而且贪心不足,以前总是同曾国藩的湘军无事生非。

咸丰皇帝让鲍超带领3000兵马进京,却要让胜保来指挥这个军队,曾国藩心中不踏实。

鲍超进京后,假如胜保私吞了自己这3000精兵强将,那就亏大了,曾国藩不敢冒这个险。

胜保将军

胜保屡战屡败而能够屹立不倒,一方面因为他是旗人,另一方面也是咸丰的刻意安顿。

咸丰皇帝期看通过胜保来制约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等汉族大臣,以及他们手下的军队。

清廷的正规军只有绿营军和八旗军,但是已经被太平天国起义军打了个七零八落。

像曾国藩他们手下的军队,实际上是地方武装组织,彼时称为团练。

自己的人马被胜保这个政敌私吞,曾国藩是肯定不许可的,他能够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离不开他的湘军勇猛善战做后盾。

剧照

曾国藩意识到这是自己屹立不倒的本钱后,他就更不情愿派兵勤王了。

曾国藩对英法联军和僧格林沁蒙古马队的战况进行分析后,认为鲍超带领3000兵马进京,几乎就是白白送死。

英法联军出动总人数为20000万,实际作战人数仅有6000左右,其他是后勤保障人员。

清廷派出34000名战士,以六打一,结果呢,死了3000多人,而英法联军仅仅5死46伤。

是清廷的战士不够勇猛吗?不是,僧格林沁领导的这次骑兵部队曾经在天津把太平天国起义军打得丢盔弃甲。

是对方发动的突然袭击吗?也不是,咸丰和僧格林沁彼时可谓是知己知彼。

两个人分析了清廷部队和联军部队各自的优势,制定了斜抄横击的作战方案,这个方案看似没有任何问题。

有人看到这样一定会说,是武器啊,人家都使用洋枪洋炮了,清朝还在使用刀箭。

这只说对了一部分,先看看当时的战斗情状,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僧格林沁带领34000名将士,在黄瓜园摆出了一个10里大阵严阵以待。

随后,6000联军进攻过来,僧格林沁按照既定方案,正面用火枪手诱敌,骑兵向联军两翼进攻。

联军摘用的是如上图所示的空心方阵,这种方阵这是专门为消亡骑兵而设计的。

一面或者外层的阵列假如被打散了,里面的步兵会立刻弥补上来,方阵始终不会乱。

当一面的步兵在进行战斗时,另外三面就成了战斗这一面的后卫和照应。

不得不说蒙古骑兵十分勇猛,他们奋不顾身地就拍马冲向了联军,但是,他们中计了。

空心方阵还有一个妙用,假如对方一股骑兵闯进,方阵会开一个口子,把骑兵让进方阵内,然后切断骑兵。

这时候,方阵外面的步兵对付切断在外的骑兵,方阵内的步兵绞杀切断在内的骑兵。

里面的骑兵被四面绞杀,外面的骑兵又要面对类似车轮战的步兵,还会随时被切断。

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旗下的蒙古骑兵就这样被不断蚕食和消耗,没过多久就阵脚大乱。

正面的火枪手面对的是更为先进的霰弹,一发霰弹发射出来后有很多发子弹,一旦被打中,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僧格林沁部队已经方寸大乱的时候,英法联军才开始放大招。

僧格林沁究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带来蒙古骑兵想打乱空心方阵,但是根本找不到机会。

突然,英法联军中杀出了一队锡克骑兵,锡克骑兵是联军从印度征召过来的。

锡克骑兵骁勇善战在世界上都十分有名,马快、矛长、人凶悍是其三大特征。

面对如此剽悍的锡克骑兵,蒙古骑兵根本就不是对手,纷纷被挑落马下。

曾国藩分析了战况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区区3000湘军,贸然前往,也不过是给锡克骑兵打牙祭而已。

与其把3000精兵强将拿往白白送死,还不如留在祁门打太平天国起义军。

当然,曾国藩不情愿派兵勤王,还有第三个私自原因就是湘军不乐意往。

湘军等地方武装,一直不受清廷待见,不仅在军饷、抚恤还和犒赏方面要低得多,而且总是被藐视。

比如穿着的号服,地方武装上面清一色的“勇”,而清廷的正规军全部是“兵”字。

因此,清廷的正规军有难,简直就是一方有难八方点赞,还想让地方军来救你,他们兴奋还来不及呢。

特别令地方军愤愤不平的是,攻坚战就让地方军上,食苦卖命的是地方军。

最后要胜利了,清廷正规军就出场了,如此一来,论功行赏的时候,地方军往往连汤都没得饮。

曾国藩

假如某场战斗可能无法取胜,清廷正规军就像乌龟一样躲了起来。

战事失利咸丰皇帝就拿地方军将领出气,而出工不出力的正规军却依然能够食香的饮辣的。

这种情状,在咸丰皇帝成立江南和江北大营时,特别突出。

为了能够快速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咸丰皇帝组建了这么两个大营。

不过他们不是来打仗的,是来夺功的,打仗的事情都让地方军干。

剧照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前4个月,李秀成偷袭两大营成功,江南、江北大营双双全军覆没。

眼看友军完蛋了,湘军在一边幸灾乐祸,就差设宴庆贺了。

因此,这一次僧格林沁的部队大败,湘军正偷着乐,你曾国藩还让他们往扶助正规军,这就十分不得军心了。

加上平时曾国藩自己,也因为咸丰皇帝经常夸奖正规军,而把湘军贬得一文不值。现在让僧格林沁出洋相,也算是为自己和为湘军出一口恶气。

剧照

当然,曾国藩敢于抗命不尊,这还得要有资本。

清廷的绿营军和八旗军被打得作鸟兽散之后,正是太平天国起义军势如长虹的时候。

要镇压这些起义军,只得依靠地方武装,因此,咸丰皇帝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有关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事情就交给他一手操办。

江南、江北大营两大营溃败之后,湘军发展十分迅速,成为了清廷事实上的主力部队。

曾国藩自身也十分有军事才能,他负责镇压起义军后,就对安庆死缠烂打,安庆一破,起义军基本上就分崩离析了。

安庆也确实是一块硬骨头,在英法联军进犯北京时,城内军民已经只能依靠食草根啃树皮度日了。

但是还是反抗到了第二年秋天才被攻破,曾国藩一气之下,把城内剩下的10000多军民杀了个精光。

眼看太平天国已经大势已往,不过,各地的起义军却春风吹又生,曾国藩有些无奈。

他决定同英法联军协作,英法联军只要好处给到位了,什么事情都好说。

曾国藩同英法联军联合成立了洋枪队,由曾国藩出人,联军出武器,对太平天国起义军进行惨无人道的绞杀。

不得不说曾国藩这个操作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之前不派兵攻打也就算了,如今还“认贼作父”。

后来清廷没有追究曾国藩的责任,当时需要他的湘军来拿下太平天国。

后来湘军打垮起义军后,又忌惮他手中的湘军,只好不了了之。

正是因为地方军日益壮大,清廷的军事也就一天天地方化,这也是清朝走向灭亡的一个根本原因。

对此,各位读者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阴阳师提灯小僧哪里多
大唐书生竟然娶到上古大神?却被认为是妖怪,被武则天派仙人镇压 千年舍利之谜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