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寺庙里,上演的“无间道”
大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某一天,福建延平府永安县平民曾节的岳母生病,腹痛难忍,妻子甜氏娘家来人,请甜氏回家看看母亲。
三天后,到了曾节母亲的寿诞之日,曾节就写信给妻子甜氏,让她赶紧回家给母亲祝寿。
甜氏的母亲看过书信,就让儿子甜尚送女儿甜氏回家。
姐弟二人走到离曾家还有五里地的时候,甜家人骑马追赶上甜尚,说其母亲又犯病了,命甜尚赶紧回家。
甜氏觉得事情紧急,母亲的病不能耽搁,于是抚慰弟弟甜尚说:“我眼看就要到家了,也熟悉回家的路,你就不要送了,赶紧回往照顾母亲!”
甜尚只好返回,丢下姐姐一个人在路上行走。
甜氏走着走着,碰到了两个僧人,僧人搭话问她往哪里。
甜氏说回曾家,两僧顿生歹意,哄骗甜氏说,正要往曾家化缘,于是提议走近路,甜氏其实不太熟悉回家的路,只好随着两僧一起走。
半路上,甜氏看到有一座庙,心中生疑说:“我回娘家的时候没路过寺庙啊?难道走错了路?”
展开全文
一僧忽悠甜氏说:“这条路没错,你回娘家时可能没注重吧,这座庙景致美丽,何不进往欣赏一下?”
甜氏意识到不妙,拔腿要离往,两僧把她强行拉扯进了寺庙的僧房。
两个恶僧先后欺侮了甜氏,才将其释放。
甜氏羞愤不已,痛骂道:“贼秃可恶!等我回家告诉夫君,一定将你们千刀万剐!”
两恶僧恐惧曾家人来报复,干脆把甜氏拉回来,陆续囚禁在僧房。
一个月后,甜氏染病,两恶僧商量说:“寺中常有人来往,陆续留下她恐怕很难,不如缢死,以绝后患。”
两恶僧随后将甜氏缢杀,静静埋在了后园的梨树下,暗自庆幸没人发现。
话说曾节发现妻子没回家,第二天就往妻子娘家接甜氏回家,岳母说:“昨天让小儿甜尚送回往了!”
曾节大惊失色说:“没有回家啊!”
甜母惊恐万分,喊来甜尚,甜尚说:“昨天我送姐姐回家,半路上家人追来说母亲病重,姐姐说眼看就到家了,我就返回了。分明是回家了,是不是姐夫把姐姐给打死了,有意来赖我家啊?”
曾节听了小舅子的话,非常生气,两人争辩起来,谁也说不清道不明。
曾节就往县衙报了官,怀疑是甜尚害了姐姐。
甜尚随后也向官府进行陈述,认为是姐夫曾节和姐姐发生口角,姐姐被姐夫杀害了。
永安县的曹县令审讯曾节和甜尚,认为两人都有嫌疑,于是对二人动用大刑,两人都坚称不是凶手。
曹县令就把这个案子当成疑案,暂时搁置起来,曾节、甜尚被囚禁在监狱。
半年后,监察御史韩邦域巡视永安,曾节求见,大唤冤枉。
韩邦域问他:“你小舅子说送到了半路上,那里可有其他的路和民居?”
曾节回答说:“左侧有一条大官路,三里处有一座高仰寺。”
韩邦域又问:“寺中都有什么人?”
曾节说:“仿佛有两三个僧人,我也曾往问过他们,都说没遇见过有妇人路过。”
韩邦域认为僧人可疑,一定是甜氏走错了路,误进寺院,于是有意不处理此案。
韩邦域暗中派心腹——门子唐华往寺院做卧底,答应功成后提拔他。
韩邦域随便找个理由,“将唐华责十板,革出衙门不用。”
唐华装作愤怒的样子,径直往了高仰寺,剃度出家。
高仰寺住持真聪信以为真,就收唐华为弟子。
唐华人长得英俊标致,又“伶俐豁达”,行事小心谨慎,真聪极为宠信,两人“寝则同床,出则同伴”,把以前侍奉自己的小僧都赶走了。
真聪和唐华无话不说,某一次无意中说出了杀害甜氏的秘密。
唐华密报给韩邦域,韩邦域有意装作不知道,和县令往高仰寺游玩。
夜间,有蓬头垢面的女子前来告状,韩邦域就把寺庙当成县衙审案。
女子自称是甜氏,声称“冤遭凶僧真聪、真慧错指路程,哄至高仰寺,强扯进……经月染病,夜行缢死,埋尸后园枯梨树下……”
韩邦域生气地说:“高仰寺即此寺也,众僧有此淫恶乎?”
韩邦域把状子递给手下高分守、武分巡看看,二人发现竟是一张白纸。
而一阵风吹过,告状的女子突然不见了。
于是“鬼告状”的消息在寺院传开了,寺院僧人吓坏了。
韩邦域下令拘捕僧人真聪、真慧,同时到后园梨树下勘验,众人发现后园的梨树很多,不知往哪里觅觅甜氏的尸体。
此时,有人发现唐华站在一棵梨树下,众人果然在那棵树下挖出了甜氏的尸体,脖子上赫然有勒痕。
“真聪、真慧顿首服罪”。
韩邦域痛斥恶僧真聪、真慧“凶同罗刹,狠类夜叉”,将其二人诛杀,同时释放了曾节、甜尚。
唐华蓄发后得到了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