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脸是社会的底线,岳不群和任我行,谁的危害更大?
公元220年,魏明帝曹丕,下了一道,能把老爹曹操气的棺材板都盖不住的命令,解散青州兵。
青州兵,是当年曹操灭黄巾起义,收下的班底,曹操的底色,曹魏的政权的基础就是青州兵。
但曹丕为什么要把青州兵解散呢?
因为曹操是流氓,一身的匪气,只有这种流氓气质的人,才能管得住同样是底层流民组成的青州兵,曹丕不行,曹丕要脸,不像他爹那样,根本不要脸。
曹丕是公子哥儿出身,骨子里透着文雅,曹操是太监的孙子,骨子里带着狠劲与叛逆,父子俩最大的不同就是,曹操敢公然撕破脸,曹丕面子上还是很要脸的。
展开全文
曹操发不过往求贤令,直接说,只要你有才能,甭管是盗过嫂,还是偷过妾,一律都可以来这里。
这在当时可是重磅炸弹,第一次把不要脸摆在明面上的,曹操还是第一人,到了曹丕这里,他觉的父亲弄得实在是太露骨,选拔人才还是的文雅一点。
如何选拔人才,一直都是古代朝廷的一大难题,汉代实行察举制,到了汉末形成了豪强社会,曹操打破了传统,吸取了大量的冷门微末,进进精英阶层。
眼看传统豪强受到挑战,门阀士族们坐不住了,开始了反击,曹操死后,曹丕继位,从小就不知道什么喊底层,也掌握不住底层,曹丕就彻底倒向了士族。
提拔士族,但是又不能食相太难看,于是陈群搞了个历史上有名的,九品中正制。
这个制度,有点像点评人物,月旦评的超级扩展版,每个地方有个官员,负责把每个人都划分成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都非常明确的表明了,你进进官场的最低起点和可能达到的最高顶点。
等级的评定,基本上就是看家世,举个例子,颍川陈氏,大家族,一等一的氏族,他们的子弟,假如被评定为三品,那起点就比别人高很多。
品级低的,起点就低很多,这种制度一旦形成,在中国历史上,就形成了一个长达几百年的士族集团。
士族是什么?
士族就是做了强盗,还别爱装的一群人,明明是不劳而获打强盗,却热衷于把自己妆扮成,不在乎名利,喜欢淡泊生活,喜欢追求高雅的人。
要脸,这件事对于古代社会而言,显得特殊重要。
只要士族还要脸,社会就能保护一个基本的秩序,士族大食大饮的时候,巧取豪夺的时候,无情盘剥的时候,起码会顾及一下,底层人民的感受。
在大众看来,谢安是不愿做官的,刘伶是个爱饮酒的,王羲之是个对书法痴迷的,脸面保护着大家的心态不崩溃。
要脸,是保护社会最低运行的底线,岳不群和任我行谁的危害更大?
很多人都非常厌恶岳不群,认为他是个伪君子,但伪君子起码是有底线的,是要脸的,岳不群再坏,不会当街杀人。
不会肆无忌惮,彻底失往掌握,在他还有名誉声看的时候,他会做坏事,但前提是保护一个良好面子。
任我行不一样,他不要脸,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出来,杀人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蒙脸,你根本想象不出来,他能做出来什么没有底线的事情。
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讲,岳不群的危害性,要远远小于左冷禅,究竟岳不群处心积虑,要的还是一个名誉和地位,要的是有头有脸的五岳盟主。
而岳不群想不到的是,连他这样的坏人,都要点脸,而现在的某些机构,居然连脸都不要了,国有企业公然招聘,标出了某某领导子女。
还成功公关说,我们这是公开,我们要的是公开吗,我们要的是公平。
这是彻底的不要脸了,完全不需要掖着躲着了,士族做强盗,吸血鬼,起码还熬装一下,我多么清高,现在连装都不装一下了,国企变成了家族企业,公开吸血。
而一个不要脸的时代,是无比可怕的,大家都无所顾忌的时候,可怕的后果就会出现。
黄巢彻底发了疯,完全无所顾忌,所到之处杀光士族,中国绵延几百年的士族,就这样被黄巢杀往了一大半,剩下的也苟延残喘,无所作为。
做人,做事,哪怕是个坏人呢,还是要点脸吧,注重点食相,别太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