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金庸不写汉朝的小说,你看在东汉,哪本武功秘籍轰动了江湖?
毫无疑问,金庸的小说成了武侠界的经典,就算过个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很难有人将其超越。
金庸的武侠著作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除了金庸擅长展设跌宕起伏的剧情、擅长刻画人物之外,他还巧妙地将武侠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合成在了一起。在这种亦假亦真的相互辉映之下,读者们往往能够乐在其中,读得津津有味。
的确,好比金庸的《射雕三部曲》是以南宋、元朝作为故事背景,讲述了郭靖、杨过、张无忌闯荡江湖以及驱除鞑虏的出色故事。
在读者们牢牢记住了射雕三主角的同时,书中涌现的那些历史人物也让我们记忆犹新,好比射雕时代的成吉思汗、王重阳、丘处机、完颜阿骨打;神雕时代的尹志平、蒙哥、忽必烈以及倚天时代的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等等。
随着《射雕三部曲》引起了浩大反响,金庸又趁热打铁,编撰了一部以北宋作为蓝图的《天龙八部》。
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更是完美地将武侠故事和历史事件融会贯通在了一起,金庸以韦小宝作为第一视角,讲述了康熙擒鳌拜、撤三藩、征云南等多个历史事件。
说来希奇,金庸为何不以汉朝作为故事蓝图,讲述大汉王朝的武侠故事?要知道的是,汉朝有许多猛将,韩信、卫青、霍往病、刘秀、吴汉、周亚夫、赵充国、班超、窦宪都可以被金庸所用,以此打造一个又一个波诡云谲的江湖故事。
然而金庸在1972年写完《鹿鼎记》就早早封笔,此时的金庸还不到50岁。
展开全文
笔者认为,金庸之所以不愿写汉朝的武侠小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金庸曾在《后记》里说过,他擅长以宋元明清作为故事背景,只因这4个朝代的史料相对丰盛和完全,能够为他虚构武侠故事提供素材。
而汉朝的年代过于久远,不仅短缺史书,就连那时候的古人如何说话、有什么生活习惯恐怕都是一知半解。
2、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多将“侠”和“家国大义”联系在一起,在这种写作习惯之下,金庸打造了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之称的郭靖,以及悲天悯人、自我毁灭的萧峰。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而汉朝素来有“强汉”之称,中原王朝凭借兵强马壮屡屡将边陲异族揍得鼻青脸肿,以这种历史背景作为素材,很难刻画扬善除恶、劫富济贫的大侠。
3、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各门各派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比如丐帮、明教、武当派、天地会等等。
金庸以这些真实的门派发扬天马行空的想象,从而有了尔虞我诈、冤冤相报的门派纷争。除此之外,金庸又为各门各派编撰出一本又一本的武功秘籍,好比丐帮的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明教的乾坤大移动、武当派的太极拳剑。这些武功秘籍和门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金庸架构的江湖世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反看汉朝,由于缺少史书的支持,又没有真实的门派作为支撑,这让金庸很难凭空想象。
不过,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金庸的著作里却出现了多个汉朝时期的人物。
在《笑傲江湖》里,金庸借着日月神教的某位教众如此说道:“关王爷是匹夫之勇,哪有圣教主的智谋?诸葛壳计策虽高,喊他提一把剑来,跟咱们圣教主比比剑法看?”
不可否认,这位教众为了拍任我行的马屁,不惜贬低关羽和诸葛亮。但假如金庸要写汉朝的武侠小说,就必须面对关羽和诸葛亮这两位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届时到了金庸的笔下,金庸该如何设定关羽、诸葛亮的武功?他们二人修炼的武功秘籍又是什么?
有意思的是,在《倚天屠龙记》里,金庸借着谢逊又提及了一位东汉时期的人物。原文写道,谢逊骂起武林人物来,自华佗创设五禽之戏起,少林派达摩老祖,岳武穆神拳散手,全给他骂得一文不值……只听他自唐而宋,逐步骂到了南宋末年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骂到了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猛地里骂到了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
不难看出,金庸将华佗和达摩祖师、岳飞、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以及张三丰放在一起,合称为“武林人物”。可见金庸的言下之意就是,东汉时期的华佗乃是一位武林高手,华佗所创的《五禽戏》则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武功秘籍了。
众所周知,华佗的《五禽戏》是真实存在的,是一门讲述如何养生、如何健身的宝书。不过到了金庸的笔下,《五禽戏》则成了一部流传千年的神功秘籍,以至于身处元朝末年的谢逊仍对其念念不忘。
然而,金庸为何要以华佗作为汉朝武林高手的代表?为何不让关羽取而代之?
答案很简单,关羽太深进人心,假如强行扭转为武林高手,恐怕会引来口诛笔伐。
其次,关羽没有留下任何兵书秘籍,金庸不敢凭空伪造,而华佗的《五禽戏》就理所当然成了东汉末年的神功秘籍,直到千年之后的倚天时代,《五禽戏》仍响彻江湖。
各位大侠,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