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晨报小记者探索上海:一座仓库,一座丰碑,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经过电影《八佰》的热播,“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护战的往事已被大家所熟悉。然而当真正置身于当年战争的现场,目睹弹痕累累的墙壁,诵读字字含情的家书,耳闻声声不绝的炮火,内心的震动还是无比强烈。
刚刚过往的冷假,晨报学记团联合综衡教诲推出“探索上海”亲子研学活动,其中“四行仓库保护战”主题活动邀请小记者和家长一起走进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新闻晨报学生记者团是新闻晨报依托强大的媒体资源,打造的面向本市中小学生的课外教诲赋能平台。我们旨在通过丰盛的课程与活动,扶助中小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积存积极能量,在情境中学习,在经历中成长。
四行仓库觅访记
晨报小记者 王龄萱
(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 二年级)
1月26日,大年初五,我来到了晋元路上的四行仓库,参与学记团的觅访活动。
四行仓库全称“四行信托部上海分行仓库”,原是交通银行(大陆银行)与四大银行信托部于1931年共同建造的联合仓库,现在改建成为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以中外闻名的“四行仓库保护战”为基本陈设。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524团1营420余名官兵,奉命固守四行仓库,勇猛抗战,被称为“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护战。
一进进大厅,映进眼帘的是一封团长谢晋元写给夫人的家书。信中布满了对家人的不舍和忠心报国的果敢信心。来到二楼,看到一处以当时战斗场景做成的布景,其中一位就是谢晋元,他正带领着他的战士顽强反抗。
淞沪会战后期,大部队进行战术转移,仅剩下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孤军奋战,没有后援,每个人都做好了以身殉国的预备。他们坚守了4天4夜,击退敌人多次进攻。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一名童子军冒死送来一面旗帜,旗帜代表一个国家与民族,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倒下。支起旗帜后,更是迎来日军的疯狂打击,为了不让旗帜倒下,战士们只能用生命撑起旗帜,一个人倒下,另一个上往,誓与旗帜共存亡。
参看完四行仓库后,我站在满是弹孔的外墙前,心绪久久不能清静。出生成长在新世纪的我们,真的无法想象当时战士们奋战时的心绪。新时代来之不易,我期看自己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一个布满自信,对生活布满热爱的快乐女生!
记者点评:
二年级的小记者通过一次参看,就能够这么正确地复述出四行仓库保护战的基本事实,阐明听得很认真,并有做笔录的好习惯。文章结构完全,最大的亮点在于挠住了最打动自己的一个细节——战士们用生命树起旗帜,让读者也能深受触动。
展开全文
我的四行仓库之行
晨报小记者 林语菡
(上海市徐汇区爱菊小学 五年级)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苏州河北岸的仓库,它的南面就是旧时的英租界。在这里,曾发生过一场被无数人铭记的战斗——四行仓库保护战。今天,我跟随晨报学记团的老师和同学们来到这里,缅怀曾在这里用生命捍卫国家和人民的英雄们。
仓库外,一面坑坑洼洼的墙,因为被日军的炮火猛烈袭击,留下了无数弹孔,看着触目惊心。走进纪念馆内,我听着老师的解说,回到了1937年10月26日那一天。
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524团的团长谢晋元,率1营的400多名士兵奉命进驻四行仓库,反抗日军。接手四行仓库后,谢晋元立刻命令士兵们用物资和沙包把门窗全部封死,二楼以上的窗户则封了一半,以利于投弹、射击。27月早晨,天还刚灰蒙蒙时,战斗就打响了。当日军爬到四行仓库外,企图用炸药轰开一个突破口时,一名喊陈树生的敢死队员,身上绑满手榴弹,跳了下往,与日军同回于尽。远处的中国老百姓目睹这一幕,都泪流满面。
谢晋元和他的士兵们,挡住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他们的勇猛和无畏,给了民众力量。一名喊杨惠敏的女童子兵,冒死跳进苏州河,将一面旗帜交到谢晋元团长的手中。
纪念馆中,展出了一名97岁老人的日记。他写道:“1937年,我十四岁,中学生,我家住在新闸路口,隔苏州河就是四行仓库。我登高墙,用看远镜看看,亲眼目睹一位战士,全身挂满手榴弹,从空中跳下,炸死日军;我也看到仓库顶层,孤军战士为了保护旗帜,壮烈牺牲。这些惨烈的战斗场景,我终身难忘。”
“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一场战斗,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民族永远的记忆。山河重整,精神永存……”这段话被刻在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最后一面墙上。一个小伙伴朗读着,其他人静静地听着,我的心里有个声音在回响:我们要铭记历史,奋发图强,长大后为中国的强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点评:
通过这次参看,这位小记者收集到了很多素材,有故事,有场景,有画面。那么如何选取素材,把它们有条理地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需要再练习。老师对原文做了删减。另外意见写完文章后,自己读一遍,修改一些不通顺的句子。
四行仓库的墙
晨报小记者 田陆颖姿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初级中学 六年级)
我,是一堵“四行信托部上海分部仓库”的墙。你看我现在破破烂烂、千疮百孔,那是因为我见证了1937年那场震动中外的“四行仓库保护战”。
那天,我像平时一样眺看苏州河对岸的租界,突然看到来了很多军人,他们全副武装,个个表情庄重而镇静,眼里闪耀着果敢的目光。而走在最前面的军官犹为英武逼人。我听到有人喊他“谢团长”,原来他是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524团团长谢晋元。
我看着他们忙进忙出地布置工事,有些纳闷,于是便仔细听了听谢团长的“墙角”。哦,原来他们正在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作预备。
枪声打响了,我看见中国军队死了很多人,但后面的人没有退缩,陆续像潮水一样涌上前。随着战争慢慢进进白热化,我的身上也都是弹孔,我不免担心,再打下往我会不会倒塌?那些士兵难道真的不怕死吗?
当我想得出神的时候,枪声突然停了。又过了两天,大部队离开了,但是谢团长和他的400多名战士留了下来。我听到谢团长给战士们讲话鼓气,我看到他组织大家给家人写遗书,最后还找了一面旗帜插在仓库的楼顶。
在经过短暂的修整后,最惨烈的战争终于开始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10月28日拂晓前,日军偷偷接近四行仓库墙下,妄图用炸药炸毁铁门和我的身体。谢团长和战士们发现后立刻投手榴弹还击,狡诈的日军用钢板护住身体,陆续埋炸药。千钓一发之际,一名年轻的战士身捆数枚手榴弹,从楼上窗口纵身跃下,拉开导火索,与敌人同回于尽。
我最后见到谢团长的画面是,他们冒着枪林弹雨,退到了河对岸的租界。不久,我听说他们被关进了孤军营,更令我伤心的是,谢团长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判徒手里。
现在,虽然四行仓库重新翻新了,但是我却保存了下来,没有改变。每次看到那些过来献花的人,我就想起那场惨烈的战斗……
记者点评:
四行仓库这面弹痕累累的墙,给所有参看纪念馆,甚至只是路经此地的人,留下深深的震动。用这面墙来进行自述,是个不错的抉择。小记者的文笔很生动,事实部分也叙述得比较清楚,是一次不错的练笔。
这样的人让我钦佩
晨报小记者 于竑暄
(上海市梅陇中学 七年级)
在我看看电影《八佰》时,其中的战争场面和人物故事让我大为震动。今年冷假,我来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置身当年的战争现场,缅怀历史与先烈。
活动的聚集点,是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晋元纪念广场,我抬眼一看,被眼前的一面墙惊呆了:一大面墙上,大大小小布满了数不清的弹孔,有的还连成了一大片,还有几个大型的炮弹孔。原本完全的墙面斑驳不齐,被后人补上了石砖,上方的字也看不清了。这时,讲解的老师介绍说:“四行仓库保护战是真实存在的,这四百三十个弹孔向我们讲述了一段勇猛且悲壮的历史。”
进进展厅,每一处场景都令人肃然起敬。中国官兵为了反抗日军,坚守在四行仓库,不惜牺牲生命。他们用钢板抵御进攻的日军,有的抱着手榴弹一跃而下,与日军同回于尽。看着展厅内的此情此景,我不禁有些眼酸。
走上楼梯,来到二楼,两尊铜像映进眼帘。一个女孩手捧旗帜,交给了一位军人。讲解的老师阐明道,这位军人就是谢晋元团长,女孩是一位童子兵,她冒着生命危急游过苏州河,给“八百壮士”送来一面旗帜。当旗帜插上四行仓库的房顶,那是在告诉敌人,中国人不会退缩。谢晋元团长带领留守战士们,在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了四天四夜,击退敌人多次进攻,不得不说是一个用大无畏精神书写的奇迹。
展厅的尽头,有一面墙壁,上面列着四行仓库保护战中英雄的姓名。但墙上还有些空白砖,没有名字。是啊,这些誓死卫国的英雄们,没有在史册上留下他们的姓名,但他们会以“八百壮士”的名义,成为我们永久的记忆。
“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英雄永恒的丰碑;一场战斗,因为先辈的热血,成为名族永久的记忆,山河重整,精神永存……”我们作为祖国的接班人,一定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当下,奋发图强。
记者点评:
这是七年级的校内作文题,用四行仓库保护战这个素材来写,是很不错的抉择。但怎么写出这群人令你钦佩的精神品行呢,要学习用事实、用细节来说话,比如他们的书信,比如谢团长的战前动员等。要尽量避免用一些概括性的抒情句。这篇文章还有很大的修改空间。
四行仓库里的家书
晨报小记者 张洲禾
(上海市浦东新区明珠小学 五年级)
自从看了电影《八佰》,我就深深被这段历史震动,一直想亲眼看看四行仓库上斑驳的痕迹。新闻晨报的这次“‘探索上海’亲子研学·四行仓库”活动正中我心意,我终于来到四行仓库,深进了解这段可歌可抽泣的历史。
这是一个阴雨天,四行仓库更显庄重和肃静。仓库外墙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弹孔和塌陷的破洞,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战士静静地注视着前方。
走进一楼的展厅,首先映进眼帘的就是一块浩大的石碑。仔细一看,竟是一封信。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当时这场战争的指挥官谢晋元写给妻子的家书。信中写道:“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也。”在强大的日军面前,谢晋元只是嘱咐妻子照顾好家人,就抱着舍生忘死的决心,和战士们驻守在四行仓库,与日军进行顽强的反抗。
在这封浩大的“信纸”后面,是许多个信封,他们被雕刻在石墙上。那都是当时的战士们给家人们的“最后”一封信!
看到这一封封“家书”,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这些战士中有许多人直到牺牲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他们义无反顾地上了战场,用自己的宝贵生命保护了民族的尊严。
在展馆里还有很多展出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但都不如这第一幕来得震动。活动结束后,我又回到了四行仓库的外墙下,默默行了一个注目礼。我在心里说:英雄们,当年你们拼死保护过的国土现在已经高楼林立,灯光璀璨,但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付出,更要将这份伟大的事业永远继续下往!
记者点评:
这位小记者处理得最好的地方,是没有写一篇面面俱到的参看稿,而是挠住了一个重点——“八百壮士”的家书,敢于做减法,这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既然我们聚焦在家书上,那么文章的标题也就从《行走的课堂》改为了《四行仓库里的家书》。
四行仓库游记
晨报小记者 陈薪羽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普陀实验学校 二年级)
自从看了电影《八佰》后,我一直对四行仓库里的场景念念不忘。终于,这个冷假我可以往现场看看了。
我们首先来到西墙,只见墙上千疮百孔,仿佛回到了战争的场景。我数了数,一共有9个墙面碎了。老师问我:“上面有几个孔啊?”可是我怎么也数不清!
纪念馆里,展示了很多照片、布景、塑像等,再现了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壮士”奋勇抗战的场景。令我最难忘的是“八百壮士墙”,有小部分战士直到牺牲都没有名字,他们是无名英雄。
最后,我们来到了苏州河畔,老师对我们说:“之所以日本能侵略我们,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不够强大。”讲到这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保护祖国需要自身强大,只有从小读好书,才有力量守护国家。
记者点评:
这篇文章虽然很短,但是颇有细节,比如,第二段的数不清的弹孔,比如“八百壮士墙”上的无名英雄,寥寥数语,意味深长。对于二年级的小记者来说,足矣。
走进四行仓库
晨报小记者 李晶雅
(上海市徐汇区求知小学 三年级)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它——四行仓库,往了解它的故事。
四行仓库建于1921年,耸立在苏州河北岸,原来是几家银行信托部共同建造的联合仓库,结构牢固。
可是现在,你会发现它的墙上有八个大洞,430个密密麻麻的小洞。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在1937年,日本进侵中国,这里发生了一场猛烈的战斗。谢晋元团长带着“八百壮士”,奉命坚守四行仓库,打响了四行仓库保护战。中国官兵面对比自己多出数十倍的敌军,不畏牺牲,守住了最后的阵地,与敌军勇猛地反抗了四天四夜。
在这次战斗中,有“舍小家、顾大家”的谢晋元,有舍生取义的陈树生,有献旗的女童军杨惠敏,还有有着钢铁意志的400多位有名、无名的战士。
现在的四行仓库,是一座见证历史的丰碑。它身上的每一个洞,都把我们拉回到那个硝烟充满的战场。我们会永远铭记这段历史,铭记誓死卫国的英雄!
记者点评:
参看完后,抛开文字资料、老师的讲解,用自己的话把四行仓库的故事和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位小记者做到了!
参看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晨报小记者 李奕船
(上海民办宝华曜实验学校 三年级)
今天,我们往参看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还未进馆,我就被四行仓库的一面外墙所深深震动。那面墙上,千疮百孔,墙壁上有许多小孔洞和一些大孔洞,有一大块地方没有墙皮!读了介绍以后我才知道,小的孔洞是枪孔,大的是炮弹孔,墙皮是被炸掉的,足以显现这场战争打得多么猛烈!
进馆后,首先映进眼帘的是谢晋元团长写给妻子的家书。“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也……为国当不能顾家也……”信不长,但聊聊数语,倾尽家国情怀,嘱托家庭事宜。这封家书的背后,还有其他战士写给家人的家书,每一封家书都是最后的诀别。
八一三淞沪抗战,自1937年8月13日开始,历时3个多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第一场大规模战争。中国军队共投进海陆空兵力75万以上,伤亡30万左右。正是这些先烈们前赴后继,同仇敌忾,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留下勇猛悲壮的一幕。
我陆续往前走,看到一个士兵的雕塑,名字喊做“舍身取义”,讲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10月28日拂晓前,日军偷偷接近四行仓库墙下,妄图用炸药炸毁铁门和墙壁。四行守军发觉后立刻投掷手榴弹和追击炮弹,狡诈的日军用两块大钢板护住头顶和身体,陆续摆放炸药。千钧一发之际,年仅21岁的敢死队员陈树生身挂数枚手榴弹,从五楼纵身跃下,拉开导火索,与敌人同回于尽。
看完这些故事,我明白了战争的残暴和日军的残暴。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记者点评:
在记叙一场参看活动时,跟着自己的动线写,是基本的写作手法。那么如何略往一些场景交待的句子,而又让段落与段落之间不断裂呢,那就要写好承上启下的句子。老师给你做了些删改,请对比着体会下。
编辑点评:张智丽 王巍
RECOMMEND
推举阅读
点击图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