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弘光政权
大家好,欢迎来到《叶评文史》。上期我们讲了李自成在北京搜刮一通后撤出北京,吴三桂迎清兵进关,开启夺取全国政权的开始。但此时的明朝国土虽然北方一片紊乱,南方却未受到太大的冲击,我们之前就讲过,明朝摘用是两京制,除北京外,南京也保留了一整套中心机构,此时的南京中心机构就要发扬它的作用了。
1644年,李自成军攻占北京以后,在南方以马士英为首的军阀于5月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建立南明的第一个政权——弘光政权。
马士英
朱由崧是明神宗朱翊钧之孙,福忠王朱常洵庶长子,也就是崇祯皇帝的堂侄子,北京沦陷后他迅速南下。在另立新君方面,东林领导钱谦益、大学士史可法主张立潞王朱常淓为君。而朱由崧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镇总兵求助,随即,凤阳总督马士英便带领大军护送朱由崧来到南京,满心悔恨的史可法和东林党人也只好接受现实。
三镇军阀拥立对以后的弘光政权局势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他自己得偿心愿,顺利地登上了至尊的宝座。而间接影响则是江北诸镇以“天子恩人”自居,南京从皇帝到重臣再没有人可以掌握这支飞扬跋扈的军队。从此开了南明军阀势力尾大不掉局面。
展开全文
弘光皇帝
1644年5月15日,百官请其为监国,朱由崧赞同。朱由崧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武英殿,以次年为弘光元年。监国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因为当时崇祯死的时候太子下落不明,朱由崧意思是说,我暂时替太子治理一下朝政吧,等太子来了,我这个位置还是要还给他的。
南明军队分布图
明朝虽然灭亡,但明朝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军队,据说还有百万之众,但清军一进关,摧枯拉朽,到弘光时大约有50万应该不虚,当然这个数字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就是当时弘光朝廷拥有淮河以南辽阔的地盘。当时的明朝剩下的军队主要是江北四镇,因为拥立有功,弘光对其大肆封赏,马士英得到重用。
而原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进阁办事;马士英则加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衔。马士英遍历封疆,虽然不是什么奇才,但在明末士大夫们普及无能的情状下,还是有相当的手段。当时按照史可法等人的意向是尽量让“正人”占据要津,使朝廷建立之始就有一番新气象,但东林党人与江北的军阀们围绕帝位的勾心斗角并没有就此平息。
清军进关前,明朝廷每年要征调南方各地的粮食、银钱弥补北京宫廷,保护浩大的官僚体系。按理说,现在北方各地既已相继沦,分属农民军和清军,弘光朝廷在财政上应该是绰有余裕的,百姓的负担至少不应加重。但实际情状却并不是这样,统治集团的贪欲有增无减少,加之军队的开销,弘光朝廷的财政竟然进不敷出。
江北四镇分布图
在弘光续统的一年时间里,所得金钱却几乎从来没有用于周济灾民、兴修水利等实政。除了养军队以外,财政收进的几乎都耗于皇帝、宫廷和官僚,供他们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朱由崧一登大位就下令为修建宫殿,广选秀女,经营自己的安乐窝,他俨然以太平君主一样天天歌舞升平。由于长期的纵欲,朱由崧的身体还每况愈下,本身就胸无大志的他更是没有能力再往处理国事,而那些阿谀奉承的臣子们,甚至还往田野之间挠蛤蟆制造春药的荒唐事。
历史还记载,为了淫乐,弘光帝还用人参饲养羊,把羊宰了喂养狗,再把狗杀了,将狗肉切碎拌进草料中喂驴,在驴子交合时将其那那物割下来拿给皇帝食,不知道这方子是那个奇葩御医开的。这样一件件荒谬至极的事情大失人心,南明在朝的文官武将多数非降即逃。
弘光政权当时的对手有两个:大顺的农民军与进关的清军。由于弘光政权兵力有限,两线作战难度很大,必须联合其一剿灭另一方势力。从民族大义来说,当时满清是外族,南明本应联合民军来对付清军,但是弘光帝出于个人情感,摘取“联虏平寇”的政策, 并多次派使臣前往北京参见多尔衮,大约是情愿以黄河为界限划定国界,事实证实“联虏平寇”只是弘光朝廷一厢情愿的计策。
1645年6月均势图
当时的清军正在北方绞杀农民军,给了南明喘息的机会,此时的南明本应主动北上,但南明朝廷内部内讧不断不予重视,失往了宝贵的时机。弘光元年,也就是1645年正月,清军攻破潼关,击败大顺军之局已定,于是清廷便命多铎率部转兵分道南下,率2万骑兵侵犯南明,南明前线的军队一触即溃,纷纷看风而降,防线全被突破。
为抵御清军进一步南下,弘光朝廷部署兵力,以上江北四镇同武昌的左良玉部组成江淮防线,三月,驻武昌之宁南侯左良玉以“清君侧”之名,率所部顺长江东下欲争夺南明朝廷的掌握权。马士英被迫急调江北四镇迎击左军,致使面对清军的江淮防线陷进空虚。清军乘机向南挺进,整个防线告急,一月之中,清军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史可法在南京调兵又处处受阻,只好恨恨作罢跑往扬州督战,一场扬州保护战即将打响。
好,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关于扬州保护战以及弘光政权覆灭的内容,咱们下期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