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保护战主将若换成傅作义,能否比方先觉打得好?答案是肯定的
这个题目的深意在于,傅作义素有“守城名将”的称谓,曾经在北伐战争中的1927年9月,以一师之兵死守涿州长达三个多月,极大牵制了奉军的兵力(最多时50000余),为北伐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奉献。巧合的是,傅作义最后也是与对手张学良达成了停战协议,并且由于军阀势力之间错踪复杂的关系,张氏父子也没有难为他,先是设宴,后是软禁,终于不了了之,更神异的是,傅作义晋军第4师在停战出城时也剩下了7000人。
这个事简单科普一下,在1927年6月之前,惯于见风使舵的山西军阀阎锡山,跟掌握北洋政权的张作霖是一伙的,阎锡山还接受了奉系任命的“安国军副总司令”一职,也得算是北洋军阀的一部分。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广州方面的不断拉拢,阎锡山突然公布“反正”了,摇身一变成为国民革命军“北方军总司令”,率部跟奉张开打,于是傅作义偏师深进京畿四周的涿州,终于被困,但是也一战成名。
为了拔除眼皮底下的钉子,奉军出动了最精锐的5万部队,还动用了大批炮兵甚至装甲兵,自然也就被牵制了三个多月时间,极大减轻了南京方面、武汉方面的北伐压力,假如张作霖把这5万精锐投进到河南战场,足够张发奎部队饮一壶的。所以傅作义的涿州之战虽败犹荣,也确实为北伐做出了一定奉献,这也是他1935年第一批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的原因之一,老蒋个人对其很是欣赏。
那么假如1944年把傅作义和他的第35军调到湖南战场,负责保护衡阳城的话,会不会比第10军方先觉打得更好呢?结论是肯定的,因为傅作义并非黄埔嫡系,作战时拥有有极大的自主权,事关他基本部队第35军的生死存亡时,老蒋的命令作用不大,他必然相机突围,这样既可以给倭寇以严重杀伤,又可以保存部队的血脉,更不致落个“投降”的屈辱之名。
展开全文
从1931年6月第35军正式改番开始,傅作义就是该军首任军长,并且一直牢牢地掌握着它,所以第35军完全可以称为“傅家军”,其官兵水平和战斗力在抗日军队中也绝对位列一流,无非是杂牌而非中心军嫡系罢了。从1933年长城抗战、1936年绥远抗战到1937年的忻口会战,第35军都被证实战力非常强劲,是日本人在华北最头疼的对手之一。包括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军聂帅、贺帅的部队也食过35军的亏,力量不可小觑。
1939年冬季攻势中第35军取得五原大捷,在全国各大战区战绩乏善可陈的情状下,绥远地区的对日作战堪称一抹亮色。至豫湘桂会战期间的1944年,第35军已经下辖第101师、新编第31师和新编第32师,加直属部队全军总兵力已达20000余人,超过了方先觉部队的守城兵力数字。因为第10军只有预10师和第3师基本满员,第190师正在弥补仅余1000余人,衡阳会战打响时全军只有17000余人。
客看来说,在衡阳保护战的47天当中,方先觉所部在战斗意志、兵力使用、战术运用上都可圈可点,因此才给攻城日军以严重杀伤,但是唯一的重大失误,是没有“伺机突围”。要知道,但凡时间答应,世界上几乎没有攻不破的城池,况且第10军可战之兵越打越少、弹药储备越来越少,相反日军却不断得到支援,在这样的情状下,衡阳失守只是时间问题,不觅觅机会突围出往,最终的下场要么是全员牺牲、要么是放下武器。
老蒋最初给方先觉下达的命令,是坚守衡阳两周时间,以期东边的薛岳、西边的李玉堂、西北的王耀武各兵团汇聚衡阳城下进行“决战”,但是由于日军打援兵力足够(横山勇第11军此时加强到九个师团)以及各路援军动作迟钝,到1944年7月下旬,衡阳保护战打响一个月以后,援军仍然无看。换句话说,在衡阳城下与敌人会战的原计划已成泡影,此时,方先觉必须要考虑突围了。
方先觉在7月12日曾经致电老蒋,请求给一个正确的答复,中心意思是:我已经守了快20天了,三路援军目前看毫无解围的可能,第10军下面到底应该怎么办?在当时的战场态势下,老蒋和重庆军事委员会就应该依据形势的转变更改作战计划,答应方先觉在适宜的机会率部突围。阐明一下,老蒋关于死守两周的命令,是源于1943年常德保护战的体会,余程万虽然是守了12天,第14天头上援军确实到达了。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常德会战时横山勇手里只有10万鬼子,连攻城带阻援兵力甚感匮乏,现在拥兵20多万,战场主动权完全把握在日军手里。战至7月18日,第10军又守了一周以后,以周庆祥为首的三名师长一致请求突围,从纯军事角度来看,方先觉也认为这是突围的最佳机会,因为日军遭遇严重挫折,正在弥补兵力和夺运粮弹,第二次停止了对衡阳的大规模进攻。
日本人那边其实也是苦不堪言,由于衡阳久攻不下,从南京差遣军总司令部到东京大本营,天天急电催问,横山勇和主攻的第116师团长岩永汪都快被逼疯了。常德保护战中,岩永汪就曾经有意给余程万留下南门一个口子,期看第57师主动突围,这一次岩永汪故伎重演,于7月20日命令城西北、城西南的日军稍稍后撤,意思就是:方先觉你赶紧走吧,你走了我进城,大家都好交差。
假如读透衡阳保护战的战场形势演变,几乎可以肯定,方先觉和泰山军在7月20日到7月22日之间抉择突围的话,可能率会获得成功。方先觉在军部征求完参谋长、诸师长的意见后,确实有了突围之心,可就在这要害时刻,老蒋的回电到了:"第62军、第79军正清除万难,突破当面敌军,不日可达城郊,守军不作突围预备”!方先觉闭目想了两分钟,信了,决定舍弃突围企图,也舍弃了第10军唯一的生气。
明明知道援军进攻乏力,明明知道在衡阳城下的所谓决战已无可能,老蒋为什么不赞同方先觉突围呢?这不是军事原因,而是政治因素,由于豫湘桂战争河南战场、湖南战场的大溃败,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正在罗斯福的支持下,要求老蒋交出兵权,由美国人指挥中国军队作战。这是老蒋万万不能接受的,而坚守中的衡阳和第10军,是他为数不多可打的牌,一旦衡阳迅速沦陷,他的底气更加不足。
所以第10军最后是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方先觉作为黄埔三期的嫡系,也确实不敢公开抗命,否则余程万就是前车之鉴。可是傅作义不同,抗日可以,为了重庆的政治问题牺牲他的“傅家军”万无可能,坚守一个月以后,发现衡阳“决战”在军事上已无可能,第35军一定断然突围,既给日军以重创,也能保留35军的血脉,衡阳保护战的结局会完全不同,至少不会虎头蛇尾。
这是有太原保护战的成例的,忻口会战失利后的1937年11月4日起,太原守备司令傅作义以第35军为基干,奉命“死守”太原城,但是在日军猛烈的地空火力下,战至11月9日,当傅作义发现守城已然无看,又不可能有援军到来的情状下,断然下令部队于夜间突围。第35军迅速从太原大南门实施反突击冲出包围,经汾河桥撤至汾河西岸,虽然伤亡较大,但是骨血犹在,东山再起以后可以再战呐!
具体到战争指挥上,只要老蒋直接插手的情状出现,必败无疑,方先觉不敢出格,傅作义可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所以我们说,方先觉是抗日英雄,同时也是悲情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