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鏖战岂止在沙场-浅析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与周亚夫父子(最终版)

鏖战岂止在沙场-浅析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与周亚夫父子(最终版)

misa2 03-26 5次浏览 4条评论

原创 康有鹏

周波

在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建立大汉王朝的千秋伟业中,真可谓谋臣猛将如云,他们的功勋和英名早已载进史册。然而,这些声名显要的从龙文武,在西汉立国后先后淡出政坛。而“为人木疆敦厚”,论谋略不如张良,比将兵不及韩信的绛侯周勃,却以其坚韧忠厚、质朴沉稳的性格,最终成为西汉王朝的柱国之臣。高帝临终前告诉吕后和太子:“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特别在吕后往世后,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联合,一举剪灭诸吕,迎立代王刘恒登上皇位,为大汉王朝延续立下了不朽功勋。周勃与周亚夫父子,曾先后担任将军、太尉,封侯拜相,威震朝野。然将军决战,岂止在沙场…

“木彊敦厚”属大事——周勃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材官(秦汉预备兵)引强(拉強弓)。”(《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史记以极简笔触概述,绛侯祖先为河南原阳人,后迁徙于沛县。早年的周勃靠编织养蚕器具谋生,还常为人置办丧事吹奏挽歌,亦是能拉硬弓的后备兵。世人慨叹:“英雄莫问出处”,由此可见一斑!

一、追随高帝 屡立战功

刘邦在沛县举起反秦大旗后,周勃就以近侍身份追随沛公,攻城掠地,出生进死,经常最先登上城池,冲锋陷阵搏杀。先后与秦闻名将领章邯、李由、王离、赵贲等均有交战,屡获功勋,被封五大夫爵,任虎贲令等职。公元前205年,周勃随沛公攻进秦都咸阳,推翻了秦二世王朝。刘邦被项羽分封汉王后,他又跟随进驻汉中,被赐威武侯,拜将军。

在还定三秦、楚汉争霸时期,周勃紧跟汉王刘邦,先后打败了秦将章邯、西楚霸王项羽两大势力,多次荣获上等战功。特别在垓下之战消亡楚军后,周勃独自带兵攻略楚地泗水、东海郡等。是时,又逢燕王臧荼造反,周勃再次跟随刘邦北征,在河北易水打败燕军。史载:周勃“以将军从高帝击反者燕王臧荼,破之易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绛(今山西侯马)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在高帝分封的二十四位开国功臣中,周勃名列第四,仅在萧何、曹参、张敖之后。

西汉王朝建立后,摘取郡国并行体制,既有中心管辖的郡县,又有楚汉相争中逐渐形成,并被刘邦分封的八个异姓诸侯王国。这些王国多者连城数十,少者也有三四县,所占区域比汉辖郡县还多。诸侯王手握重兵,独霸一方,名义上为汉藩臣,实则独立王国,对大汉统一构成严重威逼。高帝以欲图谋反罪,首先削夺了楚王韩信的封国,降其为淮阴侯。随后,逐步铲除了谋反的异姓诸侯王,仅剩地盘狭小且善于示弱的长沙王吴芮。同时,实行分封刘姓子弟及宗室为王的国策,试图以此稳固大汉江山。

展开全文

在征讨谋反的异姓王中,周勃紧随高帝一马当先,屡立功勋。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十月,高帝得知韩王信(与“军神”韩信同名)叛汉投降匈奴,亲率32万大军反击,虽击败韩军,但遭遇“白登之围”,被匈奴40万铁骑围得水泄不通,所幸以陈平之计脱身。是时,周勃以将军身份随帝平叛,远程奔袭,既大败韩军,又多次击败剽悍的匈奴骑兵,收复了太原郡和马邑城(今山西朔县),因战功被提拔为太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秋天,代相阳夏侯陈豨拥有天下精兵,驻防代赵边陲,肩负提防匈奴的重任,因故叛汉自封代王,引起朝野震动。高帝举全国之兵御驾亲征,帝率大军攻打东垣(今河北石家庄东);太尉周勃率部经太原进代,屠城马邑,击败陈豨,俘虏雁门、云中郡守、丞相等人,平定雁门郡十七县、云中郡十二县、代郡九县,后斩陈豨于灵丘(山西大同)。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二月,作为高帝发小、同窗和最受信赖的燕王卢馆,因受陈豨和匈奴蛊惑叛汉。身患重病的高帝盛怒之下,秘令周勃以相国身份取代樊哙率军平叛,大军攻下蓟县(今天津蓟州区),屠灭浑都县(今山西大同辖),击败燕军并追赶叛军到达长城。史载:周勃“定上谷十二县,右北平十六县,辽西、辽东二十九县,渔阳二十二县;最(凡)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别(另外)破军二(二支军队),下城三,定郡五,县七十九,得丞相、大将各一人。”(《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太史公详尽记述周勃的战功,足见绛侯深得高帝信赖,亦展示其为巩固西汉王朝立下的不朽功勋。

二、韬光养晦 诛吕安刘

周勃平定了燕地之乱,班师回朝。是时,高帝已经病世。于是,他以列侯身份辅佐孝惠帝。史载:“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向坐而责之:`趣(快)为我语!'其椎(纯朴)少文如此。”(《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可见,绛侯虽然为人木纳、缺少文化,高帝临终前却对吕后交待:“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史纪•高祖本纪》)在孝惠帝六年(前189年),朝廷设立了太尉一职,周勃被任命为太尉。

吕太后临朝称制后,企图立诸吕为王。先问右丞相王陵,回答说:“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 吕后很不兴奋。便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回答:“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史记•吕太后世家》)太后大喜。朝议结束后,王陵责怪陈平、周勃:“`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後,君亦不如臣。'”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陵无言以对。一气之下,他便以生病为由请辞,闭门不出。太后趁机拜王陵为惠帝太傅,实为贬谪。七年后往世。陈平被提拔为右丞相,辟阳侯审食其任左丞相,而专管宫中事务,因其受宠于吕后,朝臣奏请大事,都要通过他来决断。

在吕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摘取欲封诸吕亲贵,而先封高帝功臣或刘姓宗室,并通过刘吕联姻等策略,形成了浩大的吕氏集团。丞相陈平、绛侯周勃等功臣,或曲意逢迎,或缄默不语。

吕后病重时,赵王吕禄被任命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王吕产统领南军。太后告诫他们说:“封立吕氏为王,大臣多有不服。我往世后不要送葬,你们务必留营统率禁军,以免被人所制!” 并留下遗言:大赦天下,命吕产为相国,以吕禄女儿为皇后,左丞相审食其为少帝太傅。史载:“(周)勃为太尉,不得进军门;陈平为丞相,不得任事。”(《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诸吕欲作乱,因惧怕朝臣和刘氏宗亲,未敢贸然行事。是时,身居京城的朱虚侯刘章,因娶吕禄女为妻而闻其谋,便秘商兄长齐王刘襄联络诸侯,举兵攻吕试图自立为帝。吕产闻讯,即派颍阴侯灌婴统兵征讨。灌婴率军行至荥阳,与部下计议:派人告知齐王和诸侯,约定相互联合,等待吕氏作乱而共诛之。当吕禄、吕产内惧朝中绛侯周勃、朱虚侯刘章等人,外怕齐、楚宗室诸王重兵,又恐率军在外的灌婴回兵反击,正在举棋未定之时,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设计,派人劫持年迈有病的曲周侯郦商,让其子郦寄以哄骗手段告诉吕禄:“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已布告诸侯,皆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籓,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回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回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史记•吕太后本纪》)吕禄听了密友郦寄所献“计策”,想把军队交给太尉周勃统率,便派人告知吕产及吕氏长辈,赞同与反对者犹豫未决。此时,吕禄约郦寄结伴外出游猎,途中前往拜见其姑母吕媭(吕后妹、樊哙妻),吕媭愤然大怒:“你身为上将军,怎能轻易离营狩猎,吕氏将无容身之地啦!” 便把家中珠玉、宝器全拿出来,抛散到堂下,说:“不要为别人守着这些东西了!” 可见,吕媭自知积怨甚多,已成惊弓之鸟。

周勃想进进北军营垒,但被阻止不得进内。襄平侯纪通掌管皇帝符节,周勃命他持节伪称奉帝之命,答应太尉进进北军;又命郦寄和典客刘揭先往劝导吕禄:“皇帝委任太尉代行北军指挥职务,要您前往封国。立刻交出将印,告辞赴国!否则,将有祸事发生!”吕禄深信郦寄不会骗己,解下将军印绶交给典客,而把北军交予太尉指挥。当周勃进进北军时,吕禄已经离往。周勃即刻下令:“拥护吕氏者袒露右臂,拥护刘氏者袒露左臂!”军中将士全都袒露左臂。周勃就这样取得了北军指挥权。但是,尚有南军未被掌握。陈平召来朱虚侯刘章辅佐太尉。周勃令朱虚侯刘章监守军门,又令平阳侯曹窋(曹参子)告诉统率宫门禁卫军卫尉说:“不许相国吕产进进殿门!” 吕产不知吕禄已经离开北军,便进进未央宫,预备作乱。吕产来到殿门无法进内,正在殿外犹豫,平阳侯恐难以禁止吕产进宫,策马告知太尉。周勃亦怕难以战胜诸吕,未敢公开宣称铲除吕氏,便对朱虚侯说:“立刻进宫保护皇帝!”朱虚侯请求派兵同往,太尉拨给他一千多名士兵。朱虚侯进进未央宫门,见到吕产正在廷中。时近傍晚,朱虚侯迅速率兵向吕产冲击,吕产仓皇遁逃。突然,天空狂风大作,吕产所带党羽慌乱,都不敢接战搏斗;朱虚侯等人追逐吕产,在郎中府厕中将其杀死。少帝刘弘见此情景,便派谒者持节前来慰劳朱虚侯。朱虚侯欲夺帝节而谒者不肯,便与之共乘一车,凭借皇帝符节驱车奔驰,斩杀了长乐卫尉吕更始(吕后族人)。尔后返驰北军报知太尉,周勃起身向朱虚侯拜贺道:“最令人担忧的吕产终于被杀,天下已定矣!”于是,太尉派人分头逮捕所有吕氏男女,不论老小一律处斩。辛酉(十一日),捕斩吕禄,用鞭杖打死吕嬃,又派人杀死燕王吕通,破除鲁王张偃(吕后外生)。一场惊心动魄的铲除诸吕之乱,终于落下帷幕。

三、迎立文帝 如履薄冰

诸吕被灭族后,便派朱虚侯刘章向齐王刘襄通报情状,让其收兵返回齐地。颍阴侯灌婴亦率军离开荥阳,回到了京师。此时,朝臣秘商说:“少帝刘弘以及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注:因年幼均居住京城未往封地),都不是孝惠帝真正的儿子。吕后以欺诈手段,把别人儿子抱来,杀掉其母而养于后宫,让惠帝认做儿子,立为继续人,或封为诸侯王,以加强吕氏势力。如今诸吕已灭,若留所立之人,他们长大掌权后,我辈必遭灭门之灾。现应挑选一位贤明的诸侯王,拥立为帝。” 有人提议:“齐悼惠王刘肥是高帝长子,现齐王刘襄是其嫡长孙,可立为皇帝。” 众臣反对说:“吕氏凭借外戚专权作恶,几乎毁掉刘氏天下,残害功臣贤良。现齐王母舅驷钧乃恶人,不能重蹈覆辙。” 若立淮南王刘长(高帝幼子),又觉得他太年轻,外祖母家也很凶狠。最后一致认为:“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於天下,便。” (《史记•吕太后本纪》) 于是,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人,就暗中派使者往召代王刘恒进京。

代国臣僚对京城事变颇为震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郎中令张武等人意见,大王佯称有病,不往京城以看事态转变;而中尉宋昌分析天下大势,则认为消亡吕氏宗族,迎立大王为帝,乃人心所向,意见代王不必疑虑。后经占卜大吉,代王便差遣舅父薄昭,前往京城会见绛侯。在得知迎立代王意图后,薄昭返回禀告:“情状真实,没有怀疑之处。” 于是,代王刘恒在宋昌、张武等随同下,带着随从人员乘坐六辆驿车前往京城。当到达高陵时停息下来,再派宋昌驱车先往长安看察局势。宋昌到了渭桥,丞相以下官员前来迎接。返回报告后,代王才驱车来到渭桥,大臣们都来拜见,自称为臣。是时,代王下车答拜。太尉周勃进见说:“期看单独给大王禀报。” 宋昌回复:“太尉所言若为公事,就公开讲。所言若属私事,为王之人不受私情。” 太尉随即跪下,奉上天子印玺和符节。代王辞谢说:“到代国官邸往商量。” 众大臣在代邸拜伏于地,把天子玉玺正重奉上,请求代王继续皇位。代王反复推辞,尔后面朝西谦让三次,再面朝南谦让两次,最后才答应即天子位。当天晚上,东牟侯刘兴居(齐王三弟)与太仆夏侯婴,彻底清理完宫室,即赶走了少帝刘弘。然而,当御辇迎接刘恒进驻未央宫时,却有十名谒者在端门持戟呵问:“天子还在,你们是什么人要进往!?” 代王让太尉周勃前往查看,谒者这才放下兵器离往。为加强宫中宿卫,“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史记•孝文本纪》)亦在这天夜里,主管官吏到少帝刘弘和梁王、淮阳王、常山王处,分别把他们斩杀了。

汉文帝即位后,对诛吕安刘居功至伟的太尉周勃,奖赏最多:赐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是时,陈平以绛侯功高于己为由辞相而让,后文帝便任命周勃为右丞相,改任陈平为左丞相,颍阴侯灌婴为太尉。其余有功人员分别予以赏赐,并大赦天下。

据史记载:“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送之。盎⽈:`丞相如有骄主⾊,陛下谦让,⾂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朝堂上周勃志自得满,而文帝谦恭送之的情景,被中郎袁盎看在眼里,以为君臣均失礼仪,建言文帝不必谦让。随后上朝皇上更加庄重,而周勃逾加恐惧。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劝周勃:“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周勃听后,十分恐惧,亦感到自危。

过了不久,文帝对国家大事已颇为熟悉,询问右丞相周勃:“`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进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史记•陈丞相世家》)皇上便问左丞相,陈平回复:“有主管人。” 帝问:“谁啊?!“ 陈平说:“刑狱有廷尉、钱粮有治粟内史。”皇上神情严厉地问:`那么你管什么呢?!' ” 陈平清静地说:“宰相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育万物,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司其职。” 文帝听后连连赞扬。周勃自惭形秽,深知才能不及陈平,不久便称病辞职了。皇上亦批准了他的请求。

又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往世,皇上再次让周勃出任丞相一职。过了大约十几个月,皇上说:“前些日子我下令让列侯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往,可是有的人还没走,丞相您是我非常器重的人,期看您能带头就国。”于是,周勃再次被免往相位,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河东郡绛县。

周勃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郡守及郡尉巡视各县,他都会担心自己被杀,因此经常披挂甲胄,亦让家人手持兵器会见郡守、郡尉。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图谋造反,皇上将此事交给廷尉处理。廷尉又交给长安城的刑狱官负责,刑狱官对周勃逮捕审讯。周勃十分惧怕,不知如何答辩。狱吏慢慢地欺压他,周勃便拿出千金相送,狱吏就在木简背面写字提示:“让公主为你作证”。公主乃孝文帝女儿,周勃长子周胜之妻子,狱吏故教之。周勃曾把加封所得赏赐,都送给了太后的弟弟薄昭。在这件案子到了紧要关头,薄昭便向太后求情,薄太后亦认为周勃不会谋反。有一天,文帝进见太后,薄太后挠起头巾便扔向皇上,并斥责道:“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帝已看过周勃供词,即跪谢说:“狱吏刚把此事查清,就要放他出狱了。”于是,帝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了绛侯,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及食邑。周勃曾感慨地说:“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一代名将、三朝元勋、大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终于在冤狱平反后,重新回到了封地。他度过七八年漫长而孤寂的晚年岁月,默默的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周勃与世长辞,谥号为武侯。

细柳铁营“真将军”——周亚夫

周亚夫 李风杉画

一代名将绛侯周勃往世后,长子周胜之继续了侯位。胜之迎娶汉文帝公主,后来夫妻感情不和,又因犯罪杀人,而侯爵封地被除。一年后,文帝为使绛侯爵续,便封其子河内郡守周亚夫为条侯。然而,从未想到封侯的周亚夫,不仅由此开创了“细柳营”严明治军的范例,而且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扶危定倾,名扬天下;进而荣升太尉,由将进相。这位如日中天的风云人物,岂料后来竟“饿死”狱中,到底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让我们穿越时空,以窥斑见豹…

一、神女相士 预卜吉凶

据史记载:周亚夫封侯前曾为河内郡守,亦然默默无闻。闲暇,他请了位女相士看相,相士说:“`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宝贵矣,于人臣无两。其后九岁而君饿死。'亚夫笑曰:`臣之兄已代父侯矣,有如卒,子当代,亚夫何说侯乎?然既已贵如(许)负言,又何说饿死?指示我。'”(《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女相士指着周亚夫的嘴巴,便说:“您的脸上有条纵纹进进口中,这就是饿死的面相。” 似可想象,此刻郡守的心境怎能不起波澜。

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周胜之因杀人犯罪,侯爵封国被除。文帝念绛侯乃国之元勋,想在他的儿子中挑选一位贤者,大家推举了周亚夫。于是,文帝便封其为条侯(今河北景县),让他承续绛侯爵位。然而,历史的轮回果若女相士所言。这就是正史所载,而闻名后世的神推测之一。作为严谨史学家的司马迁,详尽记述了这段神异的相学传奇。那么,这位女相士究竟何许人也?

相传许负的父亲名喊许看,乃秦朝河内郡温城县令,颇受秦始皇器重。许负出生时,手掌纹印似握玉玦,隐现八卦图案。帝闻之以为吉兆,赐金二百两,看厚养其女。许看为了感谢秦皇隆恩,给女儿取名“莫负”。女生百日能言,且有特异功能:襁褓中若见不同之人,或大哭亦或大笑,凡见之哭者必遇厄运,而见之笑者则时来运转。在她逐渐长大成人后,却执意将自已的名字“莫负”改为“负”。秦朝灭亡后,其父方有所悟,时人莫之能辩。为使女儿出人头地,其父遍觅饱学之士。由于女儿天赋异禀,幼童时尚能识字数千,所请先生若略经点拨,瞬间便可融会贯通。后欲拜颍川隐士黄石公为师,许看多次觅访,却神龙见首不见尾,无缘相遇。黄石公被其诚心激动,便将自撰《心器秘旨》一书相赠。许负得书,如获至宝,深钻细研,相术突飞猛进,很快便名闻遐迩。

据说刘邦微时与萧何等人赴秦都咸阳,顺道往河内郡拜谒了许看。而许负见到刘邦后便惊若天人,认定他必为未来“真龙天子”,再遍看随行萧何等人,均有大贵之相,遂劝父亲追随刘邦。刘邦知之,笑而不语。大汉王朝建立后,高帝兑现了誓言。据《楚汉春秋》载,高帝封许负为“喊雌亭侯”,世称“史上第一女神相”。由此可知,早在汉代不仅有女相士,而且亦有妇人封邑。许负除推测条侯周亚夫的人生沉浮,她的另一神推测更是石破天惊:“及诸侯畔(叛)秦,魏豹立为魏王,而魏媪内其女於魏宫。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史记·外戚世家》)早在薄姬为魏王豹夫人时,她的母亲便请人看相,预言薄姬定会生下天子。而魏王豹据此多次反叛,以为自已乃真龙天子。后来魏王被高帝所灭,薄姬便成了汉王的小妾,生下了儿子刘恒,后来果然成了大汉天子。

二、治军细柳 平乱七国

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匈奴军臣单于拒绝和亲之约,对汉发动战争,数万铁骑大举进攻高奴、云中郡,烧杀夺掠人蓄,汉朝边陲陷进危机。朝廷除固守北方边地,差遣大军奋力反击外,为了加强京师防御,分别在长安城东、西北和西南方向,任命三位将军,驻扎重兵把守。有一次,文帝亲自到驻地慰劳军队,当到达霸上和棘门军营时,氛围祥和热烈,賓士径直而进,军营从将军到士兵皆骑马迎送。不久后,皇上又来到细柳大营,官兵披挂甲胄,兵器冷光锋利,弩机待发,弦满弓张,营区戒备森严,氛围庄重肃静。天子先行官抵达营门,却不得而进。“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进。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进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营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可见,即使皇帝进营劳军,亦需遵守严厉的门禁制度。

当皇上一行即将进进营区,保护营门的小吏对车马随从说:“将军立过规矩,军营内不许驱马驰骋。” 史载:“于是天子乃按辔(马缰绳)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轼(车前横木)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大意为:听到卫兵的交待,天子亦拉紧马缰缓慢前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持兵器拱手行礼说:“披挂甲胄的将士不便跪拜,请答应我以军礼拜见陛下。” 天子被将军此举激动,神情立刻变得庄重起来,并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将士们致礼。便派人向周亚夫致谢道:“皇帝很恭敬地来慰劳将军。” 完成了劳军礼仪,一行人紧随皇帝而往。史载:“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接着皇上感慨地说:“在霸上和棘门看到的情景,如同儿戏一般,那些将军怎能不遭受袭击和被敌所俘。至于周亚夫,敌人怎么可能往侵犯他呢!” 文帝对周亚夫赞扬了许久。后任命他为中尉。

汉文帝临终之际,告诫太子:“假如日后出现危急情状,周亚夫便是真正能够担当起领兵重任的人选。” 文帝往世后,景帝便任命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七国之乱”,对西汉王朝统一提出了严酷挑战。刘濞是汉高祖的侄子,性情极为剽悍勇猛。二十岁时,以骑将随高帝平定淮南王黥布叛乱有功,被封为吴王。据史记载:“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镇)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 在封王授印后,高帝相面看侄子有“反相”,内心亦有悔意,便拊其背告诫:“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 刘濞即刻叩拜说:“侄儿绝对不敢!”(《史记•吴王濞列传》)文帝时代,奉行黄老无为之治,刘姓诸王势力日益壮大,骄纵自为。有一次,吴王太子到长安朝贡,因下棋被皇太子刘启打死,从此结下怨仇,吴王亦称病不朝。为了平息事态,文帝御赐手杖于刘濞,以其年迈免于进京朝见。而吴王便以豫漳、会稽之利铸钱、煮盐,富甲天下。刘濞为笼络人心,免除百姓税赋,士兵服役发放代役金,并用重金收拢郡国贤才,留容天下亡命之徒,不断扩大割据势力,图谋篡夺帝位。

汉景帝即位后,为了加强中心集权,摘纳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策》,先后治罪下诏削夺了楚、赵等诸侯国封地。这时,吴王刘濞以破釜沉船之势,不顾62岁高龄,集四十余年蓄养之力,以自己和小儿子年龄为限,征集郡国14岁至62岁年龄段兵员,并联合楚国等七位刘姓宗室诸侯王,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悍然发动叛乱。气势汹汹,朝野震动。景帝为了防止时局继续恶化,服从大臣袁盎计策,违心的在东市斩杀了身穿朝服的晁错,但叛军并未善罢甜休。在汉王朝岌岌可危之际,周亚夫由中尉被提拔为太尉,临危受命。史载:“七国反书闻天子,天子乃遗太尉条侯周亚夫将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史记•吴王濞列传》)当太尉周亚夫行至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郊),碰到士人赵涉献策:即为防止叛军半道袭击,意见绕道走蓝田、出武关,迅速抵达雒阳,尔后赴荥阳前线,再聚集各路大军,避实就虚,待机反击。周亚夫依其计并依据敌我态势,上报皇帝破敌之策:“`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国)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是时,吴、楚三十余万大军正在进击梁国,攻城掠地,斩杀数万民众,局势万分危急。梁国请求太尉救援,然周亚夫却率军向叛军侧翼、东北方向直奔袭取昌邑城(今山东巨野),深挖城池,坚守不出。梁国天天差遣使者求救,太尉认为坚守对汉军有利,不肯前往救援。史载:无奈“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吴军因短缺粮食,士兵非常饥饿,屡次拼死向汉军挑战,太尉周亚夫始终坚守不出。一天深夜,汉营中突发械斗事件,兵士相互进攻扰乱,声势浩大,甚至吵闹到了太尉帐下。可是,周亚夫始终静卧不起。过了一会儿,军营便恢复了稳定。

几天过后,吴国叛军向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命令将士注重防备西北方向。不久,吴国精锐部队果然奔袭到西北角,但一直未能攻进。吴兵已经人困马乏,于是纷纷回撤。这时,太尉派精兵奋力追击,吴军一败涂地。吴王刘濞落荒而逃,数千名精骑紧随其后,逃到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市辖),暂且坚守自保。于是,汉军乘胜追击,将全部叛军俘获,并迫使他们投降,然后悬赏千金购吴王头颅。过了一个多月,有越人砍下吴王刘濞的头前来报告。双方军队攻守历时三个月,吴、楚之乱就被平定了。这时,众将领终于熟悉到太尉周亚夫的谋略是非常正确的。可是,梁孝王(窦太后爱子、汉景帝胞弟)却因此与太尉结下了仇怨。

三、将军决战 岂止沙场

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载誉凯旋,受到极高礼遇和郑重欢迎。皇帝重新设置了太尉官。汉景帝五年(前152年),周亚夫荣升丞相,皇上十分器重。然而,决胜疆场的无敌将军,能否在新的战场所向无敌一展宏志,静待历史告诉世人…

据史记载:“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看来,皇上想废掉栗太子刘荣,丞相周亚夫虽极力劝阻,仍未能奏效,但从此还招致了景帝的疏远。而梁孝王每次进京朝见天子,总是向窦太后打“小报告”,数说条侯的短处。

窦太后曾向皇上说:“可以封王皇后(刘彻母亲)的哥哥王信为侯了。” 景帝推辞说:“当初南皮侯窦彭祖(窦太后侄子)、章武侯窦广国(窦太后弟)都没有被先帝封侯,直到我即位以后才封他们。现在封王信为侯还不是时候啊。” 窦太后说:“做君主的都是依据各自当时的具体情状行事。窦长君(窦太后兄)活着的时候一直未能封侯,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窦彭祖反而封侯了。这令我万分悔恨。皇上快点封王信为侯吧!” 景帝说:“这件事我还得与丞相商量一下。” 景帝就与丞相商量此事,周亚夫说:“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景帝听了以后,默然无语。这件事只好作罢。

后来,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回降汉朝,景帝企图封他们为侯,以此来鼓励后来的人。史载:“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以背主封侯怎能责怪短缺操守的臣子为由提岀置疑,又被景帝予以否定。于是,便将唯徐卢等人全部封为列侯。周亚夫因此事称病退居家中。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周亚夫因病被免往丞相职位。

有一次,景帝在宫中设宴招待宾客,已免除相位的周亚夫亦被邀请。几案上只放了一大块肉,既没有切碎,也没有筷子。条侯心中不满,转过头来向负责宴席的官员让拿筷子来!景帝远远看到他的行为,便笑着说:“难道还称心不了您的需要吗?” 条侯顿觉失礼,即摘下帽子谢罪。宴会散后,皇上刚起身,条侯亦趁机快步退了出往。景帝看着他的身影,若有所思地说:“像这种遇事就表露出不满情绪的人,怎么能做少主的臣下啊…”

不久以后,条侯的儿子从制造宫廷用品的官署,为父亲买了五百套用于殉葬的盔甲盾牌。移运这些器物的雇工很辛劳,可是条侯的儿子不付工钱。雇工知道他偷偷购买的是天子所用器物,一怒之下,就上告周亚夫的儿子试图谋反,这件事自然牵扯到了条侯。上告文书被呈报到皇上那里,景帝把此事交给手下的官吏查办。官吏依照文书内容责问条侯,条侯拒不作答。史载:这一情状报告皇上后,“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廷尉。”(《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景帝责骂不再任用条侯,并下令将周亚夫交廷尉处置。廷尉责问周亚夫:“您真的想造反吗?”周亚夫说:“`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狱吏逼迫得越来越紧。起初,狱吏前来逮捕条侯的时候,周亚夫企图自杀,可是夫人阻止了他,紧接着就被关进了监狱。于是,周亚夫一连五天不食饭,最后吐血而亡。正如女相士许负所言,条侯果然是被“饿死”的。一代名将就这样倒下了,景帝便将王信封为盖侯,而条侯的封地也被撤除。

为了延续绛侯周勃的祭奠,一年之后,景帝改封周勃的三子周坚为平曲侯,十九年后往世,谥号为共侯。汉武帝又封其子周建德继续侯位,十三年后,建德当上了太子太傅。由于进献的助祭黄金品行不佳,于元鼎五年(前112年)被判有罪,封地被除。

从绛侯周勃父子看“名将”与“良相”

纵看绛侯周勃父子人生际遇和宦海浮沉,留给后人无尽的悠思和慨叹。他们之间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着明显的差异。父子俩都以军功名世,由将军荣升太尉,出将进相,位及人臣,权倾朝野。但后来二人均被免相,并以“谋反”罪被投进大牢。然而,最终结局迥异:绛侯周勃冤狱被平反,回到了封地,默默的度过余生;而条侯周亚夫却负气“绝食”,饿死于狱中,爵位封国被除。读后不得不令人唏嘘不已…

在司马迁笔下,出身贫冷、弓马娴熟、为人质朴忠厚的周勃,适逢秦末乱世,追随刘邦破秦、灭楚、平息叛乱,虽屡历险境、出生进死,却在沙场上大显身手,名列汉初“四大功臣”,从而拜将封侯,成就了一番伟业。此时,也是他深受高帝信赖、心境最佳的时光。进进汉惠帝和吕太后时代,深知吕后秉性为人的周勃,抉择了顺从逢迎、名蛰保身的策略,隐忍长达十五年之久。吕后往世,诸吕欲作乱,他挺身而出,与丞相陈平等联合,一举铲除吕氏集团,迎立代王刘恒继续大统,其功业声看已达人生巅峰。然而,文帝即位后,颇具“拥立之功”、升任右相并获丰厚赏赐的周勃,“光环殊荣”迅即昙花一现,进而出现了一系列麻烦。若用物极必反喻之,似乎既显浮浅,又落俗套。

剖析绛侯周勃的荣辱得失,我以为投身时代洪流、良禽择木而栖,以及吕后称制亦识时务,是他前期成功的客看因素。而文帝即位后,不懂得功成身退,短缺政治聪明,是他处处被动的主看成因。比如,面对陈平辞让丞相,周勃心安理得受之;在朝堂上志自得满,遭到中郎袁盎非议;特别在应对文帝朝问中,一无所知,从而“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后来朝会,“上益庄,丞相益畏。” 可以说,这时周勃的心理优势已跌进低谷。若追溯到文武百官“渭桥”迎接代王,太尉欲单独“禀报”,却遭拒绝的情景,可见其政治聪明比陈平相差甚远,更与深躲不露的代王无法比拟。但对此“礼遇”,周勃似乎并未简单退让:比如,有论者认为,太尉“渭桥受拒”后,刘恒夜乘御辇进宫,便被“谒者”阻呵,隐含周勃亦给新皇帝以“下马威”。又比如,文帝想重用改革派年轻官员贾谊,周勃、灌婴等军功老臣,当朝斥责贾谊“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使文帝不得不将贾谊以外放“退让”。然而,在封建帝制时代,相权究竟受制于皇权。紧接着,周勃只好因病辞相。而陈平往世后,文帝虽再次起用周勃为相。但一年后,却以丞相乃天子近臣,应带头赴封地就国教民为由,使绛侯永远离开了权力中心--长安。从此,周勃更大的厄运却不期而至,在封地他常恐皇帝捉拿自已,便身披铠甲、家人持兵器招待巡视官员。后被告“谋反”羁押在京城大牢,他因受辱以重金“贿赂”狱吏,获得“以公主为证”的指点;由于平时他以赏赐结交薄昭,要害时刻得到薄太后责问皇帝,加之公主儿媳缘故;连同被他视为“政敌”的贾谊、袁盎,在无大臣敢言的状况下,亦挺身而出或为其辩诬,或上书文帝善待大臣等,周勃的冤狱终于得以昭雪。绛侯出狱后曾感慨地说,“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乎!” 似可想象,曾经功勋盖世的一代名将,身处逆境时的这种悲凉、伤心和无奈的心境是无以名状的…

若从时代背景分析,在秦末乱世,刘邦带领草根、联络群雄破秦灭楚,建立了西汉封建王朝。为吸取秦亡教训并兑现共享天下的承诺,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高帝在位七年间,主要倚重功臣削夺谋反的异姓王,而加封刘氏宗亲为同姓王,并留下“非刘氏而王,天下共诛之”的盟誓,以确保汉家江山稳固和天下一统。惠帝即位后,紧紧依靠开国功臣,防止二世而亡,着力保证政权的平稳过度。吕后临朝称制,重点忙于分封诸吕为王,以平衡刘吕政权与军功集团的关系。而陈平、周勃在吕后往世后,联合齐王刘襄等铲除诸吕,以非正常权力更替手段,拥立代王刘恒登上皇位,名义上保证了刘姓天下得以延续,但使汉廷的潜在矛盾更为复杂。作为躲而不露的一代守成之君,文帝深知皇位的取得亦存争议、更感到军功重臣的浩大威逼。比如,他从代地进京、渭桥拒见、代邸辞让,直到当夜进主未央宫,便任命亲信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南北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掌管大内。可以看出,每项举措既缜密谨慎、滴水不漏,又在心理上如履薄冰、如临深潭。此后,文帝逐步摘取一系列措施,既稳定国内大局,又分散削弱军功集团的权力。可见,这样的大背景,才是周勃面临猜忌和悲剧人生的深层根源。

周亚夫作为绛侯周勃次子,位居河东郡守时亦未闻名。从他请女相士看相和后来的际遇看,若非出身侯门、未逢兄长犯罪国除和幸遇文帝恩赐封侯,也许此生鲜有大的作为。然而,从周亚夫的时运剖析,匈奴大举进侵、加强京师防御和被皇上任命为将军,特别驻扎细柳营,他以“严明治军”给识贤任能的汉文帝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亦为其施展人生抱负而通往成功之路,发明了无形的条件。在文帝末年,随着列侯之国及其相继往世,而同姓诸侯王尾大不掉的隐患,对汉政权亦构成严重威逼。景帝即位第三年爆发的吴楚“七国之乱”,正是这些潜在矛盾的大暴露,更是郡国体制带来的必然结果,亦给周亚夫提供了展示军事才能的宽广天地。他临危受命,由中尉升任太尉,皇上命其亲率三十六位将军,仅用三个月时间,便平息了叛乱,为保护大汉王朝统一和中心集权,立下了不朽功勋。由此,条侯周亚夫亦荣升丞相,深得汉景帝信赖。

然而,耐人觅味的是周亚夫与其父一样,在荣升丞相后也碰到了一系列麻烦。姑且不论吴楚之乱期间他以平叛全局为重,无视梁国多次求救甚至置皇上援梁诏书于不顾,依据敌我态势排兵布阵,虽大获全胜却与梁王刘武结下怨仇。仅在他担任丞相期间,屡屡与皇上和名高位重的窦太后政见不合,亦是他处处被动的主因:景帝想要破除栗太子,周亚夫持强烈的反对态度,皇上不仅没有摘纳他的意见,而且由此开始疏远了他;窦太后向景帝为王皇后兄长封侯说情,皇上提出要与丞相商量,而周亚夫却以“不合祖训”为由尚未赞同,“景帝默然而止”;为了瓦解匈奴上层,景帝欲封降汉的匈奴王唯徐卢等人为列侯,周亚夫又以如此会鼓励不守“臣节”者效仿而反对,皇上亦然没有摘纳他的意见。条侯因而称病隐退,后被免往丞相职务。若将周勃父子与前贤相比,且不论治国理政,仅以性格而言,他们既无萧何的克己隐忍,又短缺陈平的善辩机智。可见,“一代名将”未必能成为“一代良相”!

若从周亚夫的个性分析,他虽怀赤诚耿介之心,却刚愎自用、宁折不弯;而与其父的出身、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也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秉性和处事风尚。周勃早年贫冷,青年时期以芦苇编织养蚕用具为生,或为人婚丧嫁娶充当乐手。在社会底层打拼的日子里,周勃必然遭受过难以言表的屈辱,特别吕太后称制十余年和文帝即位后,他切身体会到了官场险恶和世态炎凉。而周亚夫却是名副其实的富贵二代,骨子里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自尊心,他不仅短缺残暴的官场历练,而且性格中那种坚持自我、任性而为、决不退让的基因,是必然导致其身败名裂的悲剧根源。比如,他被免相后曾受皇上之邀进宫赴宴,因餐桌上未放置筷子,便向主管人大声索要。此举,不仅引起景帝的讥笑和反感,而且意味深长地说:“像这种遇事易怒不满的人,怎能做少主的臣下啊!” 又如,周亚夫因其子私购皇家陪葬用品,被人告发“谋反”下狱,他自知无罪却拒绝审讯,而一言不发,由此亦激怒景帝。面对欲加之罪,最后他竟绝食呕血而死!有论者假设,假如周亚夫能像他的父亲那样,在含冤进狱时,审时度势,委曲求全,懂人情,知退让,洗清嫌疑,得以善终亦非无此可能。惋惜历史岂能假设!假如那样,周亚夫就不是名留后世的“真将军”了…

司马迁对周勃父子的评判有所区别。他站在保护封建正统的角度,给周勃以极高的评赞:“绛侯周勃始为布衣时,鄙朴人也,才能不过凡庸。及从高祖定天下,在将相位,诸吕欲作乱,勃匡国家难,复之乎正。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太史公认为周勃的功绩,即使商朝名臣尹伊、周朝的周公旦也没法超过,因为在特殊时期,他去除了国家的危难,匡扶了汉家天下。而对条侯的评判显然低了很多,且以惋惜的口吻予以指责:“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史迁认为,周亚夫用兵即使春秋时齐国名将司马穰苴,又哪里能超过他呢!惋惜的是,他易于自满而不虚心学习,能持守节操却不知恭顺,最终死于穷途窘境,实在令人感到悲伤!宋人徐钧用功高主疑作诗以记之:“削平吴楚大功成,一旦生疑触怒霆。自是君王多任刻,非关许负相书灵。” 明史学家王世贞用比较的笔触写道:“汉将能持重决胜,无如条侯周亚夫;其为相,侃侃识大体,贤于申屠嘉远矣,父勃亦不如也。” 清代名臣曾国藩则赞扬道:“周亚夫刚正之气,已开后世言气节者之风。看其细柳劳军,天子改容,已凛然不可犯。厥后将兵,不救梁王之急,不肯侯王信,不肯王匈奴六人,皆秉刚气而持正论,无所瞻顾,无所屈挠。” 云卜先生对周亚夫严明治军和赤胆忠心,亦给予高度赞许:“军以法而生威力,将依法而雄师。大军作战,执法当严。号令一出,如铁如山。以其约束天子,兵卒官佐,岂敢不遵?此等执法者,必忠肝义胆之贤臣良将,国有危难,当重任之。”(《云卜论兵》•南远景)古往今来的这些点评,亦会给今天的人们以深深的探求和启发!

从历史作用的角度看,周勃父子两代人已不是单纯的军人,而是整个西汉功臣集团的代表人物。在西汉前期的皇帝、诸侯王、外戚和军功重臣的角逐中,周家父子的悲剧性人生,也预示了一个时代的终结。这可能是太史公将其父子列为汉初功臣终结性传记篇章的深意和良苦专心吧!

2022年5月25日初稿 北京王渊潭南路

(全文完)

富甲天下攻略
鏖战岂止在沙场-浅析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与周亚夫父子(完全版) 战绩堪比岳飞的李定国为什么声名不显?他与孙可看的恩怨对错!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
匿名用户
富甲天下攻略深度指导,让你轻松走向财富巅峰的必备宝典!
匿名用户2024-08-20 00:15:02回复
匿名用户
富甲天下攻略是一本实用且富有深度的财富管理指南,帮助读者洞察市场趋势、规划理财策略。
匿名用户2024-08-20 00:15:30回复
匿名用户
富甲天下攻略实用且深入。
匿名用户2024-08-20 00:16:02回复
匿名用户
理财策略尽在此书中。
匿名用户2024-08-20 00:17: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