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被明宣宗朱瞻基以“瓦罐焖鸡”方式处死的朱高煦是什么样的人

被明宣宗朱瞻基以“瓦罐焖鸡”方式处死的朱高煦是什么样的人

misa2 03-26 3次浏览 0条评论

“瓦罐焖鸡”

是一道菜,工艺做法有很多,但最后一道工艺是相同的,

就是将鸡放在瓦罐内焖煮。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明宣宗朱瞻基是朱棣长子朱高炽的长子,即朱高煦是朱瞻基的亲二叔,结果,朱高煦被自己的亲侄子朱瞻基像

瓦罐焖鸡

一样杀死,死状甚惨。

《明史纪事本末》中有记载:

“庶人(朱高煦)出不意,伸一足勾上踣地。上大怒,亟命力士舁铜缸覆之。缸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顶负缸起。积炭缸上如山,燃炭,逾时火炽铜镕,庶人死。诸子皆死。”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46岁年纪,罪孽深重被贬为庶民并被囚禁的朱高煦,对九五之尊的万岁玩了一把调戏,将万岁爷一个脚跘摔倒在地,自讨被压在铜缸下活活烧死的结果。

一、朱高煦的遭遇

朱高煦在《明史》中的记载是“

长七尺余,轻趫善骑射,两腋若龙鳞者数片。

”此人和开创贞看之治的李世民有三点相似,

1、高大威猛;2、武艺高强又善骑射、3、龙种。

展开全文

因此,朱高煦本人也以李世民自居。

可是,与李世民的“

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敢

”不同,朱高煦是“

性凶悍,不肯学,言动轻佻。

朱高煦的“

不肯学和言动轻佻

”很被他的爷爷朱元璋看不起,史载

“为太祖所恶”。

但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朱高煦虽为爷爷朱元璋所恶,却为父亲朱棣所喜,因为朱高煦能打仗,战功赫赫,而且假如没有朱高煦,朱棣可能早就死了,朱棣没死而成了皇帝,朱高煦功不可没。

一次是在白沟河与政府军会战中,朱棣几乎被冲到跟前的政府军活捉,是朱高煦带领数千精骑,破阵斩将救了朱棣;

第二次是东昌之役,朱棣单骑被政府军追杀,朱高煦领兵杀退敌军,救了朱棣;

第三次是朱棣和他的大舅哥徐辉祖在燕子口大战,朱棣被徐辉祖打得精疲力竭,身边士兵所剩无几,已经失往作战的能力,结果朱高煦带兵杀到,又救了朱棣。

每在朱棣性命交关的最紧要关头,朱高煦都如及时雨一般的出现,史载“

成祖屡濒于危而转败为功者,高煦力为多。

”如此,朱棣曾抚着朱高煦的背说:“

勉之,世子多疾。”意思是老大朱高炽身体不好,老二朱高煦有大把的机会。

朱棣本是夺嫡的叛逆,心机深重,权谋老到,即使对自己的亲儿子也不例外,他的本意是给沙场拼命的朱高煦一个空头支票,可是朱高煦并没有当成空头支票。朱高煦随朱棣一路征战,屡立战功,而且三救朱棣,他认为以功勋计,自己已经盖过世子朱高炽。

《明史》上说很多人意见立朱高煦为太子,但是朱棣没有听,朱棣的理由有两点,第一是朱高炽的世子地位是太祖朱元璋钦点的,因此顺理成章也应该成为太子,第二是朱高煦过错太多,“

多过失

”;因此朱棣并没有立刻立太子,而是空着太子的位置。

朱棣在施展让子弹飞一会儿的缓兵之计,他的第一条理由,朱元璋定的世子不能更改,可是他敢武力夺夺朱元璋定的朱允文的皇帝位;第二条说朱高煦过错多,可是之前的朱高煦,除了比较高调和牛气之外,并没有太多的过错,反而为他的夺嫡立下赫赫战功。

朱棣缓兵之计的根本,在他还没有平衡好朱高炽和朱高煦两人的关系,因为这两人后面各有一帮支持者,朱棣要弄明白两人后面有哪些人。

这样一直挈到第二年,朱棣正式公布朱高炽为太子,据说是因为朱棣和解缙的一个密谈,解缙说:“

皇长子仁孝,天下回心。

”朱棣不理,解缙又说:“

好圣孙

。”这三个字打开了朱棣的心结,他对孙子朱瞻基的印象很好,朱瞻基出生在建文帝朱允文登基那一年,出生前朱棣梦见朱元璋送给了他一个大圭,这是一种帝王典礼的礼器,朱元璋对他说:“

传之子孙,永世其昌。

”朱瞻基满月的时候,朱棣见小孩“

英气溢面,符吾梦矣。

”现在解缙说孙子好,朱棣就定了朱高炽为太子。

其实,朱棣是个有主张的人,在立太子这样的大事上,他不可能完全听解缙的话,解缙在他心中也没有那么高的地位。解缙的特长是文学,政治方面并非所长,稍有政治头脑的大臣们都对皇家立储之事避之唯恐不及,解缙却主动送上门,后果就是最后被朱棣砍了头,全家被流放。

朱棣的话是明确公布朱高煦没有机会了,而后又封他为汉王,封国为偏远蛮荒,瘴气遍地的的云南,让他远离京城,以他的特长镇守边关。

对朱高煦来说,之前朱棣的暗示和现在的实际区别太大,他很生气,反问:“为什么要把我贬到万里之外,我犯了什么罪?”朱高煦并没有道理,他在赌气,而一贯凶残好杀、六亲不认的朱棣却表现得很温存,他没有坚持让朱高煦往云南,而是让朱高煦跟着自己。

朱棣这么做,一方面是理亏,另一方面他还要用朱高煦,因为朱高煦打仗是把好手。朱棣要北征残余的蒙元势力,正好用得上朱高煦,让他往云南本是要发扬他打仗的能力,既然朱高煦不情愿往云南,朱棣就让他跟在自己身边,让他随着北征,因此对朱高煦的要求也尽量称心。朱高煦崇拜李世民,而李世民曾有天策上将的封号,朱高煦就请朱棣将京师卫队中的天策卫给自己,朱棣居然也赞同,朱高煦很兴奋:“

唐太宗天策上将,我得之岂偶然。

朱棣登基之后共进行了五次北征,每次征伐的规模都相当浩大,调动兵力三十万至五十万,后勤数十万军民,这样典型的大兵团作战,是对从军将领从后勤,运输,临战的调配等各方面的全方位磨练,作战对象又是曾经横行欧亚的蒙古骑兵,朱高煦得到了学习战争艺术的最好机会,他本就是靖难之役的猛将,经历朱棣的北征,更成为当朝战争方面的专家级人物。

朱棣的本意并不是要培植朱高煦,他北征时带着朱高煦,没事时还是设法让朱高煦离开北平,永乐十三年,朱棣把青州给了朱高煦做封国,青州离北平不远,而且比云南小很多,但还算是个大州,南到今天的日照,北到寿光,东到安丘,西到蒙阴,可是朱高煦还是不往,他就要待在北平。

朱棣一改往日的纵容,企图将朱高煦关起来并废为庶人,这时候亏了太子朱高炽求情,朱棣给朱高煦改封了乐安洲的封地,乐安洲是个小州,州府在今天的山东惠民县,这个地方人口不多,物产也不丰盛,更背靠大海,没有战术缓冲,距离北平也近,稍有风吹草动,北平方面立刻就知道。因此朱棣将朱高煦安顿在乐安州,是给他一个养老的死地。

到了乐安州的朱高煦变得老实了,之后的时间里,他除了跟随朱棣打仗,再也没有新闻出现。

朱高煦从跟随朱棣的靖难前锋,到云南王,到青州王,再沦落到偏居乐安洲的地主,越混越惨。

《明史》中记载:“

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

”朱棣亲口告诉朱高煦事成之后为太子,可是后来却说:“

居守功高于扈从。

朱棣言而无信,可是朱高煦却一直当真,朱高炽已经是太子了,朱棣还在给朱高煦做李世民的妄想,但朱棣不是李渊,他不断给朱高煦妄想,又不断打破朱高煦的妄想。

这就是朱高煦的遭遇和悲剧。

二、朱高煦谋反了吗

朱高煦乐安州封国后又过了七年,朱棣死了,朱高炽当了皇帝,也就是明仁宗,几个月后朱高炽也死了,他的太子朱瞻基登基当了皇帝,也就是明宣宗。

宣德元年,朱瞻基刚登基做皇帝的第一年,朱高煦造反了。

朱瞻基立刻御驾亲征,他的10余万大军一路上没有碰到任何反抗,直接到了乐安州城下,很顺利的将乐安州围了个水泄不通,先以神机营的铳和弓箭轰城,再以各类书信展开宣扬攻势,结果久经沙场的造反派朱高煦一枪不发就投降了,朱瞻基将他废为庶人并带回北平,关在西安门内专门修筑的一间小房子里。

那么朱高煦到底有没有谋反?

1.

朱高煦是否有谋反的条件

明代藩王与汉、晋不同,虽有封国,可是并不负责封国内的行政,即对封国的百姓和官吏没有管辖权,也就无法组织军队,藩王要造反,就必须首先夺取封国内官吏的行政和军事权,还要进行军队的征召,可是在乐安州内并没有发生这些事,朱高煦身边可以调度的人马就只有他身边不足几千人的护卫,而这几千护卫的军饷和粮草也并不把握在朱高煦手中。朱瞻基要出征前,英国公张辅说:“

愿假臣兵二万,擒献阙下。

”张辅也是靖难之役的功臣,后平定了南方的安南(今越南),又随同朱棣北征,和朱高煦有几乎同样的带兵打仗经历,他说只带2万兵就可以活捉朱高煦,也阐明了朱高煦根本没有谋反的实力。

战争是后勤,装备,钱粮,人员等的系统化运作,朱高煦是员战将,也跟着朱棣知识过大兵团作战的打法,他跟着朱棣打的仗,人马少则三十万,多则五十万,对战争法则了然于胸,可是他既没有对周边城镇的攻城略地,也没有对周边城镇的合纵连横,只蜷缩乐安这样的小城喊着要造反,如此违犯战争法则的朱高煦,似乎与那个数次挽救朱棣于危机边缘,数战有功的朱高煦判若两人。

更滑稽的是,铁了心要造反的朱高煦,居然一枪不发就投降了,《明史.朱高煦传》对朱高煦的投降有如下记载:

“高煦将出城,王斌等力止曰:‘宁一战死,无为人擒。’高煦绐斌等复进宫,遂潜从间道出见帝。群臣请正典刑。不允。以劾章示之,高煦顿首言:‘臣罪万万死,惟陛下命。’”

朱高煦并不是怕死之人,也不是见不得尸山血海的人,可是铁了心要谋反又已经预备良久的他,居然一枪不放就投降,他是在玩游戏吗?

2.

朱高煦是否想谋反

朱高煦的想法,分为两个阶段,乐安州前和乐安州后。

朱高煦被朱棣贬到乐安州前,确实有想做李世民的想法,这个时候他在京城私募武士,养了私家兵三千余人,而且“

僭用乘舆器物

”。这些都是他想做李世民的铁定证据。

朱高煦被贬到乐安州后,他彻底断了做皇帝的想法,不仅没有谋反的证据和行为,而且在朱瞻基登基后,他还积极建言献策,“

陈利国安民四事

”,朱瞻基命令相关机关办理,还对朱高煦表达感谢,他对群臣说:“

如今所言,果出于诚,则是旧心已革,可不顺从

凡有求请,皆曲徇其意。

朱高煦已经没有了谋反的意图。

朱高煦之所以前后区别那么大,主要还是因为朱棣的态度,之前他还以为自己有期看,可是被贬到乐安州后就彻底断了期看。

3.

为什么说朱高煦谋反

说朱高煦谋反的是明宣帝朱瞻基。

朱瞻基和他的父亲朱高炽以及爷爷朱棣不同,朱棣和朱高炽两人都可以驾驭朱高煦,

朱棣对朱高煦是“利用”,朱高炽对朱高煦是“防备”,

而朱瞻基对驾驭朱高煦却没有把握,

因此对朱高煦是“铲除”。

这是保证自己帝位最稳妥的做法。

朱高煦和朱棣在很多方面类似,都是“

性凶悍

”,也都是战场悍将,因此朱棣认为他很像自己,

“成祖以为类己”

,这让朱高煦在成祖朱棣面前得宠,在宣帝朱瞻基面前却非好事。朱瞻基清楚朱棣获得皇位的过程,和朱棣很像的朱高煦是否会再来一次靖难之役?铲除朱高煦是最直接又省心的方法。

而且朱瞻基对朱高煦一直印象不佳。

而心胸不宽敞的朱瞻基还从父亲朱高炽处得到亲口教诲:“

叔有异志,宜备之

这样一来,当上皇帝的朱瞻基卧榻之上哪里还容他人鼾睡?因此对朱高煦只能铲除而后快,而铲除朱高煦的最直接方法,就是给朱高煦加上谋反罪名。

三、朱高煦被做成“瓦罐焖鸡”是自找吗

朱高煦投降后,被囚禁在京城西安门内的逍远城,这时候的朱高煦很憋屈,因为他总上“

言而无信

”的当,之前他上朱棣“

言而无信

”的当,之后又上朱瞻基“

言而无信

”的当。

朱瞻基在捉拿朱高煦的途中给朱高煦写了一封信,上写:“

今联师已压境,王能悔祸,擒所倡谋者来献,朕与王削除前过,恩礼始终,王不失为宗藩而子孙永保国。

”意思是只要朱高煦投降,一切照旧。

朱高煦不仅没有反抗,而且亲自出城请罪,并交出自己的儿子和所有的亲信。

结果,朱瞻基“

废高煦父子为庶人,筑室西安门内锢之。

”朱高煦的亲信“

王斌等皆伏诛

事觉相继诛,凡六百四十余人,其故纵与躲匿坐死戍边者一千五百余人,编边氓者七百二十人。

”朱瞻基在朱高煦出城请罪后,将和朱高煦有关系的人彻底除根。

《纪事本末》记载:

“汉庶人高煦锁絷之内逍远城,一日,帝往,熟视久之。”

朱瞻基这个26岁的小伙子盯着46岁的朱高煦看,假如只是为了叔侄之情应个景,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也就算了,可是朱瞻基是“

熟视久之

”,他双眼一直盯着朱高煦,而且长时间的盯着不说话,脸上是一种明显的挑衅。朱高煦也从这张年轻而牛哄哄的脸上读出了一种轻视:

我知道你没有谋反,但是我就要搞你,而且不费吹灰之力,毫发无损就搞掉你了,你能拿我怎么地

?也许当时的朱高煦想给这张脸一巴掌,又想一巴掌不解气,干脆出其不意的一个脚跘将朱瞻基跘倒,看着九五之尊的朱瞻基被自己搞得四脚朝天摔倒在地,朱高煦心里好畅快。

朱高煦究竟只是个武人,他的轻佻和不喜读书终于让他得到一个极其惨烈的下场,被炽热的铜缸活活烧死,几个儿子也一同被杀。

天策装备
李渊自白:假如你是我,你会如何? 虎牢关大战后,李渊为何抉择处死窦建德,却放过了王世充?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