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追求绝对服从式的执行力,不过是“治理权”导致的心理扭曲
导读:追求《把信送给加西亚》式的执行力,是守株待兔的痴心妄图(详见上节),那绝对服从式的执行力总该有可行性吧?很悲伤,依然是不懂人性和组织治理的背道而驰。
目录:
1、中企领导者最大的悲伤:积极臆想,却绝不验证
2、错误原理:为什么员工在中企没有“执行力”?
3、原理使用的真实案例:如何培训员工擦桌子
4、深层分析:中企领导者凭什么要求下属绝对服从?
5、溯源:“治理权”导致的心理扭曲
Slogan:组织治理不是思想体系,而是专业的科学技术,定律和效应如同数理化的公式般清楚。
1、中企领导者最大的悲伤:积极臆想,却绝不验证
1.1、好的治理,源于“高水平”员工“绝对服从”式的执行力?
中企对执行力的追求,除了《把信送给加西亚》式的“只给目的、没有沟通、静等结果”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绝对服从式的“只要服从、不要头脑”。就是员工只需乖乖执行领导者的号令,而无需知道缘由、不必理会对错、更不许发表意见。
虽美其名曰军事化,其实是监狱化,因为军事化也是要求动脑的。并臆想外企之所以治理好,就是因为“高水平”的外国员工都具备如此的执行力。而中国员工“水平低”、“不听话”,所以中企治理不好都是员工的责任,与领导者无关。
典型代表就是凭空臆想的《擦六遍桌子》:同样要求天天擦六遍桌子,日本员工水平高,会像无脑的机器一样坚持始终;而中国员工水平低,头脑活,会逐渐涣散到不了了之。这套说辞成立吗?当然是荒谬至极!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按照中企普及的治理方法,员工必然心存抵触、消极怠工、敷衍了事,所以会逐渐涣散到不了了之;而同样的员工,按照现代组织治理的方法,就会积极热情,自然且主动地按照规范操作。这一切取决于领导者的治理方法,与员工水平无关。
展开全文
1.2、无脑的水平论,难道中国的外企里都是外国人吗?
之前章节里多次说到这个问题,国内有数万家外企,其中日企就有一万多家,难道雇佣的都是外国员工?往看看就知道,99%以上都是中国人,而且完全没有执行力的困扰。那中企与之相比,人员构成上有什么差异?只是领导者不同而已。
更有说服力的是,好多紊乱的中企被外企全资收购一年半载后,治理就彻底脱胎换骨了。期间更换了谁?员工还是领导者?不言自明。
所以说中企治理不好,不是员工水平太低导致的,而是领导者水平太低,完全不懂人性和组织治理,治理方法南辕北辙导致的。
1.3、禁不住验证的臆想
那外企里为什么没有执行力的困扰?是不是现代组织治理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员工变得乖乖听话呢?往看看就知道了,现实与中企的臆想完全背道而驰:杜绝乖乖服从的“执行力”,要求积极动脑。
也就是说,中企那些喜欢坐而论道、凭空臆想的领导者们,但凡起而行之、脚踏实地往身边的外企观察、验证一下,就会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
那么问题来了,像擦六遍桌子这样的工作,为什么同样的中国员工,在中企就会逐渐涣散,到了现代组织治理的环境中,就会坚持始终呢?
2、错误原理:为什么员工在中企没有“执行力”?
2.1、中企一般如何要求员工执行规定?
A、发布操作规范
规定天天擦六遍桌子,但具体如何操作大多很模糊。至于为什么要擦六遍,往往发布者自己也说不清。这种现象在中企可以说无处不在,大多的规章制度都禁不住问为什么。
因为有的是拍脑袋、凭感觉,有的是模拟别人,还有的是领导者明知没必要,只是借此整治员工、彰显权力、驯化服从性而已。所以,原因要么说不出来,要么说不出口。
B、制订奖惩条例
奖惩是大多中企领导者的唯一治理手段,只不过,虽然条例会写明发现漏擦、或擦不净如何处罚,但实时监管几乎不可能,只能随机挠倒霉,或者等到出事了才追究。
治理好一点的中企会进行简单培训,但也是牵强能做即止。此番操作,最多只能解决擦与不擦的问题,想做到认真执行几乎不可能。为什么呢?
2.2、了解点基本人性:不值得定律
心理学上有个不值得定律,就是假如人觉得一件事没有意义、不值得付出,就会敷衍了事不认真,自然很难做好,即便做好了也没有成就感。
像擦六遍桌子这种要求,假如没有阐明阐明必要性,在员工看来就是欺侮智商的脑残行为,连敷衍都觉得丢人,怎么可能认真执行?而奖惩更会让员工心存抵触,无异于雪上加霜。
不值得定律几乎人人必有,所以想要员工严厉遵守规定,特别是那些看似有悖常识的规定,首要的就是足够阐明必要性,最好再赋予使命感,以避免不值得定律。
这方面做得好的外企,会在培训中用图表详尽阐明每一个动作要领的成因,以及不按要领操作会产生哪些质量问题、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等等。这在丰田称为“理解活动”,就是为了让员工足够理解,觉得“值得”。
2.3、了解点治理学:参与定律
治理学上有个参与定律:每个人都会支持他参与发明的事物,并甜愿为之付出;反之,大多漠不关怀。而且,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都存在参与欲看,假如被强行抑制,不仅心灰意冷,还会激发负面的抵触情绪。
因此,像擦六遍桌子这种规定,假如让执行员工足够参与制订,实施后他会比任何人都认真执行,并尽量保护。反之,像很多中企领导者追求的那样“只要服从、不要头脑”,员工不仅消极冷漠,而且心存抵触,甚至蓄意破坏。
所以,要求员工动脑,不仅可以减少错漏,把当下的工作完成得更好,还能获得员工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支持,如此惠而不费的激励效果,不正是组织治理梦寐以求的吗?
2.4、了解点行为学:行为养成需要练习,奖惩也无法改变
当员工理解了必要性,也有热情把事做好,是不是就可以了呢?并不够。按照行为学常识,人和动物的行为养成都需要练习,耗时长短与操作的复杂性亲昵相关,奖惩也无法改变。
简单的例子,汽车驾驶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但想要娴熟操作、安全上路,天赋再好也要练习数周时间。而奖惩不仅不会缩短进程,还往往增加心理负担,适得其反。
按照理论数据,简单动作想要形成肌肉记忆通常需要三到四面,复杂操作耗时更久。所以,在大多制造业外企,操作工人的岗前培训往往三个月起步,办公室职员更是老带新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才可以独立操作。
反看中企,因为不懂,觉得完全没必要,徒增成本,所以简单培训几天、牵强能操作就上岗了。甚至有的中企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大量使用实习生,几个月一换,产品行量可想而知。
2.5、理论上就不可能,实践当然不会成功
综上,“只要服从,不要头脑”的执行力,不仅在心理上违犯了基本人性,把员工本来的热情变成了抵触,而且在生理上也超出了人体的正常能力领域,当然不可能成功。而对此的执着追求,只能阐明一点:对人性和组织治理的彻底无知。
中企其实并不缺“只服从、不动脑”的“听话”员工,但很难让领导者喜欢,因为只有冷漠、不负责的人,才能明知错误还陆续执行,任凭设备损坏、任凭事情办砸。这是想要的“执行力”吗?
3、原理使用的真实案例:如何培训员工擦桌子
3.1、制定规范
擦桌子虽然看似简单,但假如任凭每个员工自由发扬就会发现:方法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会有灵敏、简单又干净的,也会有啰嗦、复杂还擦不净的。
所以,要发动员工对方法进行提炼、总结,并不断改良。如此形成的规范,不仅水准远超任何个人发扬,而且通过员工的深度参与,足够激发了热情,也完全消除了不值得定律。参见《不用问责处罚用什么(四)集体的聪明≠集体开会,如何积存、传承 (toutiao.com)》。
3.2、另一种培训:在岗培训OJT(On Job Training)
假如是制造业的流水线作业,因为对节拍、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必须有足够时间的岗前培训,包括基本动作、仿真操作等,直至形成肌肉记忆,可以娴熟操作之后才能上岗。
但对于办公室员工,或者是客看条件完全不同的餐饮业,可以因地制宜摘用另外一种培训方式:在岗培训,也就是老带新、边干边练,在一些外企称为OJT(On Job Training)。
参照一个真实案例,一家很火的重庆火锅店,居然摘用了现代组织治理,看看他们怎么做:
当新员工按照规范擦桌子时,他的直接领导会站在一旁follow:监督和指挥。等到新员工形成下意识动作习惯后,才会独立操作。此时假如不按规范操作,员工反而会十分别扭。
顺便说一句:这家火锅店的服务态度非常好,员工的微笑明显不是通过咬筷子练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表露。一看就是没有问责处罚和绩效考核,才可能具备的状态。
4、深层分析:中企领导者凭什么要求下属绝对服从?
4.1、中企内的信息正确率极低,决策合理性极差
中企的劳资关系一直比较对立,在问责处罚、绩效考核机制下,掩盖问题、推责说谎都是下属的必备生存技能,所以职务越高,信息正确率越低得同情。
而中企的领导者们,就是依据这些错误信息做决策的。经常是高层领导者们开会研究半天,制订决策并付诸实施后才发现,事情压根不是那么回事。所以,荒谬频现也就不意外了。
而且,中企领导者随意决策也是普及现象,没计划、凭感觉、没道理、看心绪。并且经常转头就忘,还质问下属:这是哪个蠢货要求的?此类场景中企员工或多或少都经历过。
所以说,中企领导者哪来的底气,要求下属绝对服从呢?
4.2、互动“确认”,多听听前线的声音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共产国际派来的德国军事顾问李德,就要求前线战士无条件服从他的指令。他在指挥部里,连炮口方向都规定好了。结果前线战士眼睁睁看着敌人不能打,却要向没有敌人的方向开炮。最终他的自以为是导致了军事失败,缺失惨重。
这就是“绝对服从”式执行力的必然结果。想要杜绝其实非常简单:多听听前线的声音。
上一节讲到,丰田的领导者布置工作任务时,不仅要详尽讲解,而且要上下级足够互动“确认”。一方面是为了让员工足够理解工作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多听听“前线”的声音,让决策更完美。通过如此简单的方法,即便做不到完美,但至少不会荒谬,何乐而不为呢?
中企的信息正确率那么低,决策合理性那么差,为什么还没崩溃?就是因为下属们的“执行力”太差,没有机械执行领导者的指令,偷偷调整了炮口方向,替领导者纠正了错误,否则早就关门大吉了。这在中企几乎是常态,只不过大家为了保护领导者的面子,都不说破而已。
所以说,下属的绝对服从,只能是中企领导者的自嗨。
4.3、东方文化特有的形式主义:礼,但也仅止于礼
《擦六遍桌子》这种纯粹臆想的段子,之所以会与事实截然相反,源自大多国人对日企深深的误解:等级森严、唯上是从。因为看上往日企的下属对上级毕恭毕敬,似乎唯唯诺诺。其实那些都是表象,只是东方文化特有的“礼”而已,且仅止于礼,与工作毫不相干。
因为工作中,下属的表现更多是中企概念中的“犯上”:不仅凡事一定要问为什么,而且经常直接纠正领导者的错误。领导者不恼吗?当然不,因为就是他们要求下属如此的。反之,无脑“唯上”的绝对服从,才会被批的很惨,不仅没前途,还会被嘲讽为Yes man!
也就是说,假如再看到日企的下属唯唯诺诺地接受指责,很可能是领导在训他:为什么我说什么你就做什么?为什么我说错了你不纠正?为什么不能自己动动脑子?这样下往是没有发展的……
请问有几个中企领导者能接受这样的职场氛围?还对日企的“执行力”心驰神往吗?确定不是叶公好龙、不会出离愤怒?
所以说,绝对服从式的执行力,只能是臆想。
5、溯源:“治理权”导致的心理扭曲
当领导者被赋予“治理权”,是下属的“治理者”时,团队就会进进“斯坦福监狱模式”,触发“路西法效应”(参见本号开篇文章):领导者为了彰显权力、体现优越感,就会想方设法驯化下属的服从性,实施很多与工作无关的治理手段,成为心理扭曲的“魔鬼”。
在组织治理的原始和古典阶段,奉行的就是“斯坦福监狱模式”,所以“路西法效应”十分强烈,导致劳资关系尖锐敌对。而当下的中企,恰恰处于组织治理的原始阶段。
因此,中企的治理中大多会掺杂类似《擦六遍桌子》这种指令,对实际工作毫无意义,就是要通过刻意整治员工来驯化服从性。即便是正当的工作指令,也试图通过“只要服从、不要头脑”来彰显权力。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有效“治理”员工。
虽说这种思想行为带有严重的封建色彩,似乎不应该产生于现代社会,其实是正常的人性反应。因为任何人对他人拥有“治理权”时,极可能率会产生同样的心理扭曲,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当下中企的职场之所以普及像封建的朝堂,根源正是在此。
所以,现代组织治理中的领导者,不再是对员工拥有“治理权”的“治理者”,而是只有领导职能的“领导者”,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也没有资格要求下属绝对服从。
说到底,对绝对服从式的执行力抱有执念,追求“只要服从、不要头脑”,不过是对下属拥有“治理权”的领导者们,心理扭曲的表现。
撰稿:张宇华
校审:徐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