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岁抗战女兵离家70年,终圆梦回故乡,在孙中山照片前敬了个军礼
曾经就有过这样一个女兵,她念过黄埔军校打跑了日本侵略者。在她身上究竟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为何离开家七十年都未曾回往过?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名最后的黄埔女兵的故事。
高门女落魄投亲,有志向进学“黄埔”
1919年1月16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却诞生了一个不同普通的女孩。
这个女孩喊做周玉云,出生在湖南长沙。
湖南长沙
她所出生的周家可了不得,从祖辈开始就以诗书传家。
虽然到了周玉云这一代,整个家族已经不复从前那么门第显要,但在当地也是家境殷实。
周玉云是周家最小的一个孩子,因此生下来就备受宠爱。
可是不幸降临在她7岁的那年,母亲因病而往世,临终弥留之际,她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幺儿周玉云。
展开全文
好在周玉云还有几个姐姐,又有父母遗产做经济支撑,周玉云仍然安稳地生活了18年。
她学习成果优异,高中毕业之后便考上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这个学校可了不得,在百年之后的今天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
可是这一年恰好是1938年,日本肆无忌惮地侵略着中国,长沙也到处充满着血腥之气。
11月13日的清晨,古老的长沙城被烈火吞噬。
就这样战火阻断了周玉云的求学路,周玉云只能无奈地逃往外地,往投靠祖父的弟弟她的叔爷。
她的叔爷是一名国民党军官,一路带着部队打仗到了江西。
周玉云无处可往,只能跟着这位叔爷东奔西走,最后辗转到了衡阳。
国民党士兵
此时的周玉云是落寞的,她是接受新思想的女性,不情愿就此无所事事下往。
就在此时她看到了黄埔军校的招生简章,一句话燃起了她心中的期看:“情愿参与抗日的爱国热血青年,男女不限,都可报考。”
周玉云本身就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她又目睹了自己的家乡长沙,被日军践踏之后的血腥。
身上的血沸腾了起来,无法求学但她可以从军报国。
于是她成为了黄埔军校江西雩都山分校的一名女兵,成为了800名女学员中的一个。
从此以后她不再是那个闺阁少女,如今穿上军装之后的她就是一名战士。
黄埔军校女兵
毕业后参与抗战,战场上夺救伤员
军校的练习生活非常的苦,这是周玉云这18年来都没有经历过的。
由于战事紧迫战场上急需支援,军校把所有的课程都进行压缩,因此每一天的练习都排得很满。
而且在军校里根本没有男女之分,周玉云和男兵一样接受同样的练习。
天不亮就要出操练习,除了下午的文化课之外,几乎天天都要操练到很晚。
练习的时候每人只发一双草鞋,一天下来磨得脚上全是泡。
起初周玉云天天都累得偷偷的哭,可是慢慢的他习惯了这样紧张的练习,此时的她已经成为了合格的战士。
经过了一年的学习时间,周玉云被分到了上饶第三战区110兵站医院工作。
在这里天天都有从前线运过来的伤兵,这些伤病让周玉云感受到了爱国思想。
这些伤兵伤还没有养好就想着上战场,天天周玉云都要为他们做大量的思想教诲工作。
此时的她已经忙得感觉不到累,天天要负责安置护理伤兵,甚至还要帮忙抬担架。
除此之外还要日夜担心着,是否由日军的飞机来轰炸,他们必须保证每一名伤兵的安全。
军姿准则的周玉云老人
天天周瑜几乎都包不离身,里面装着急救包和几块压缩饼干和水。
就连晚上睡觉的时候,他都不曾把这个背包拿下来。
就是为了一旦有危急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反应,能够安全的转移这些伤员。
甚至很多次在面临危急时,周玉云都毫不犹豫的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躺在床上的伤兵,只为了他们不会受到二次侵害。
在战场上伤亡情状可能只是一个数字,可是在医院里周玉云天天都直接面对死亡。
周玉云(右一)和抗战老兵
在战火的残害之下,很多战士鲜血淋淋的被送到战地医院,甚至有的人已经被炸的血肉模糊。
这些战士经常疼得痛苦呻吟,可是作为医护人员的周玉云,却没有方法减轻他们身体上的痛苦。
为了转移这些伤兵的注重力,能够让他们坚强的挺过手术期,周玉云想到了一个好方法,那就是在做手术的时候为这些战士唱歌。
当她含着眼泪唱完一首歌的时候,表情痛苦的战士慢慢的清静了下来。
周玉云老人的日常生活
随着部队的转移周玉云东奔西走,可是此时的她却不再觉得孤寂。
因为她熟悉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这个名喊贺锁庆的年轻人,同样是黄埔军校毕业生。
虽然两个人简单的办了婚礼,但是由于工作原因经常是聚少离多,甚至因为战争的原因,夫妻二人一度失往了联系。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周玉云才联系到在独立榴弹炮营担任政治指挥员的丈夫。
此时已经是1946年了,他前往徐州和自己的丈夫团聚,这期间他们有了第2个孩子。
周玉云老人的奖章
不愿内战辞部队,离乡埋名70年
原以为抗日战争结束,国内的局势会趋于稳定,可随着内战的爆发战场上枪声依旧。
周玉云已经把所有的生活重心,全部放在了自己的家庭上。
她不想再打仗了,更不想天天看见有人死在自己面前。
于是他回到了丈夫的老家江苏金坛市,成为了当地一所小学的教师。
江苏金坛市
由于这所小学的校长是丈夫的同学,所以周玉云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两年的教师生涯周玉云过得并不轻松,因为她不但要在本校任课,还经常被借到另外一所学校代课。
可是周玉云却一点不觉得苦,多年的当兵生涯已经让她练就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周玉云老人手拿丈夫遗像
1948年她的丈夫回家探看她,借着这次团聚的机会她劝丈夫说:“不要往打仗了,回家吧!自己打自己人有什么意思?”
其实她的丈夫也早有退意,当初参与抗战是为了打击侵略者,如今所有的枪口都对准了自己人,这让何所庆同样觉得无法接受。
最终贺锁庆认同了妻子的说法,两个人老老实实地回家当了一个农民。他们原本想过的是安稳的生活,可没想到等来的依旧是生活中的困难重重。
周玉云老人讲抗战故事
由于长年跟着部队东奔西走,贺锁庆的身体早就筋疲力尽,根本无法胜任繁忙的农田劳作。
家庭的全部重担都压在了周玉云身上。可是以他们夫妻二人曾经在国民党当兵的经历,让他们一家人食了很多苦,甚至还遭受过一些人的殴打。
最令夫妻二人感到痛苦的是,原本寄养在长沙姐姐家的大儿子,在避难的途中掉进河中淹死了,这件事情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夫妻二人才知道。
周玉云老人回故乡
由于受到他们夫妻二人的连累,他生下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最终都没有完成学业。特殊是她的儿子贺子欣,在上小学的时候学习成果非常地好。
可是最终他却没能陆续升学,当时他才只有12岁而已,就开始为了家庭生活四处奔走。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十年,直到80年代末他们家的日子才好过起来。
没有人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了,他们终于不用再担惊受怕地过日子了。
周玉云老人见老兵
虽然经历了这段艰难的岁月,可是对于当年迈进黄埔军校这件事情,周玉云从来都没有懊悔过。
她觉得处在当时那个年代,自己就应该肩负起保护国家的使命。她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英雄,只觉得自己只是做了,每个人在当时都会做的事情而已。
甚至她从来没有恨过那些侵害过她的人,虽然如今的她已经白发苍苍,但她仍然是那个善良而坚强的“黄埔军校女兵”。
周玉云老人
几十年来,他们夫妻二人都住在金坛建昌镇排圩埂村,虽然两个人的房子已经变成了2层小楼,可是和其他村民的家比起来,这个房子依旧非常地破旧。
村民们都对这两个老人的印象非常好,几年来他们都低调地规矩地生活着,举手投足都是一副文化人的样子。
非常惋惜的是他的丈夫贺锁庆,早在2003年就因病过世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全部都托付在一张合影当中。
周玉云老人接受荣誉
2013年的周玉云已经94岁高龄,她的身体依旧非常硬朗,不但耳聪目明还思维灵敏。
这位老人天天的作息时间非常法则,还坚持着天天散步的习惯。每次散步都要走上四五里路,这一点甚至很多年轻人都坚持不了。
食过午饭之后,周玉云会约上几个相识的老人,组织起一个麻将局,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们常说这么做会磨练人的思维能力,人虽老了可是心绝对不能老。
这么多年来,除了每个月政府给的补助之外,她的小儿子每个月会额外给她500元钱。老人生活得非常俭省,为了省钱甚至不用任何家用电器。
可是面对需要的人她却非常慷慨,每次在碰到乞丐的时候,都会往他们的手里面塞钱。有时候是5块钱有时候是10块钱。哪怕别人告诉她这些人都是骗子,她也坚持着这样的习惯。
白发苍苍百岁兵,巾帼英雄齐相聚
2014年的周玉云已经95岁了。
4月29日这一天,是周玉云人生中最兴奋的日子,同时长沙县金井镇迎来了两个特殊的客人。
这一天的早上周玉云早早就起床装扮着自己,她穿着一件躲青色的上衣,衣角已经被她整理过很多次,没有一丝褶皱。
今天是另外一名黄埔女兵郑惠庄的生日,周玉云要带着一束百合花,给郑惠庄一个惊喜。
11:30周玉云在人们的随同之下,来到了聚会的地点。
她一眼就认出不远处那个坐在轮椅中的人,就是自己几十年没有见面的战友。
周玉云手捧鲜花慢慢的走到她面前,紧接着挺立着上身,郑重的向那个人敬了一个军礼。
此时的周玉云再也忍不住眼里的泪水,她一边拥抱着郑惠庄一边哽咽着说:“75年了,我们已经从黄埔军校毕业75年了。真的没有想到在我们活着的时候,还能再见一面。”
周玉云老人见战友
99岁圆梦回故乡,泪流满面回长沙
见到了和自己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周玉云老人了却了心中的遗憾。
可是在她的梦里一直有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不断地召唤着她一定要回往。
这个地方就是她的家乡长沙,那个他离开了70年的地方。
2018年周玉云老人已经99岁了,她始终觉得落叶就要回根,但是等来的只有一次次的失看。
当有志愿者知道了她的这个愿看,并且明确表达可以扶助她实现的时候,周瑜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笑意盈盈地眼中闪着泪花。
周玉云老人回故乡
在志愿者的随同之下,周玉云老人终于回到了长沙故里。
几十年来长沙的转变很大,可是周玉云仍然觉得一切都非常熟悉。
她一路走一路看,慢慢回忆着儿时的点点滴滴,甚至她还可以很清楚地指出,几十年前的长沙的某个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事情,就是作为不可移动的文物的“九如里”被完全地保存了下来,周玉云的二姐就曾经住在这四周。
看着几十年后仍然耸立在那里的熟悉建筑物,周玉云忍不住仔细地用手抚摩,为了这一天她已经等了太久了。
周玉云老人回故乡
离开了“九如里”,一行人又往了“中山亭”,那里已经新建起一座抗战博物馆。
到了这里的周玉云又开始激动了起来,她仿佛回到了70年前。
那个时候她还在南华中学念书,在中山亭参与抗日集会。
此时的她又变回了几十年前的热血青年,可以滔滔不绝地向路人宣扬着抗日看念。
周玉云老人回故乡
在孙中山先生的照片前面,在“天下为公”的匾额下面。
周玉云站得笔直坚挺,再一次庄重地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做完这一切周玉云已满脸泪水,没有人知道她是强忍着身体的无力,走完了所有的路程。能够再次回到自己的家乡,周玉云觉得死而无憾。
周玉云老人在抗战历史纪念馆
他们都是我们必须记住的最可爱的人,国家有难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奔赴前线,把个人生死完全置之度外。
革命胜利之后,他们又纷纷解甲回田,毫无所求地回回平凡的生活。黄埔女兵是一个时代特殊的记忆,虽然她们已经成为了笔录在书中一段历史,可是她们的精神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