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美女作家波伏瓦:倡议女权,做萨特的情人,出版青春回忆录,影响深远

美女作家波伏瓦:倡议女权,做萨特的情人,出版青春回忆录,影响深远

misa2 03-26 3次浏览 0条评论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谈及一位女性作家时,说了这样一段颇有见地的评判:她是出人头地的作家群中的一员,是划时代的前锋。她的一生、她的作品和她的斗争导致法国及整个世界女性和男性的醒觉。

美国女权运动家凯特·米列特也为这位女性作家给予了高度评判:她在美国的声誉很高,远远超过萨特。她为全世界的妇女打开了一扇门。她的《第二性》改变了全世界人类亿万人的命运。

没错,这位获得高赞评的女性作家就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得主、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西蒙娜·德·波伏瓦(又译为西蒙娜·波伏娃)。

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1908年生于巴黎,1929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洛-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看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波伏瓦因为《第二性》中的女权主义看点而备受争议,甚至将她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一度被贴上“女权教母”的标签。保守主义者指责她敌视男性,无视男女差异,破坏传统家庭看,其结果势必造成离婚率和单亲家庭的增多,造成男女对立,社会矛盾增多;而自由主义者则认为她的看点有平均主义之嫌,不仅如此,她还受到了一些女权主义者的指责。但是,这一切不能阻止她将自身作为反传统、追求个体独立的典范,不加粉饰和修改地奉献出来。

展开全文

波伏瓦一生笔耕不辍,为人类文学宝库和思想宝库留下了煌煌巨著,为人类文学宝库增添了璀璨的女性主义色彩和光环。除了以理论巨著《第二性》享誉国际之外,波伏瓦还著有四卷近百万字的自传回忆录卷轶浩繁,尤为世人瞩目,足以让她问鼎法国伟大回忆录作家的宝座。

波伏瓦在50岁时,开始动笔创作他的人生自传体回忆录,书名为《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罗国林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搜狐有好书推举)是波伏瓦自传回忆录中的第一卷,该书于1958年问世。接下来的14年里,波伏瓦又连续创作了后三部自传体回忆录:分别是1960年出版的《年富力强》、1963年出版的《势所必然》和1972年出版的《回根结底》。

这四部自传体回忆录构成了波伏瓦波澜起伏的一生, 波伏瓦曾不无果敢地说:“我的自传并不是一部艺术作品,而是我激情、失看、激荡的生活。”这正是她的自传艺术的高明之处。她在宣称自传即生活的同时,将人们有关其叙事是真实还是虚构的问题提前化解了。

一则真实动人的人生故事是有能力表达人类感情的深度和传达人类存在的绝对矛盾性本质的,读者只需追求如何更好地往理解它和接近它。而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接近波伏瓦的自传,仍然需要更多的人往探索和发现,因为她的自传如同一座金字塔一样,虽然显而易见但仍然有许多未知的空间需要人们往探索和发现。

1908年,波伏瓦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充裕保守的中产阶级家庭里,度过了幸福清静的童年。早慧的她热爱阅读,很早就对自己的性别和身份的特殊性有了意识。九岁那年,波伏瓦碰到了对她人生影响深远的一个朋友伊丽莎白拉库万,波伏瓦称唤她为莎莎(也译作扎扎),与莎莎的友谊是波伏瓦少年时代的重大事件,她们成为彼此探索世界和人生的要害人物。

随着家道中落,波伏瓦必须工作赚钱,她以优异的成果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获得了通向独立的宝贵钥匙,从此一边教书一边陆续大学学业。正当波伏瓦获得自由,走向宽广世界时,好友莎莎却不幸病故,波伏瓦的青春也随之终结。

波伏瓦的青春回忆录: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

《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是波伏瓦回忆录的第一部,笔录了波伏瓦童年时代与少女时代的生活:叙述内容始于1908 年作者出生,终于1929 年波伏瓦完成高等教诲,获得教师资格考试,并与萨特结识,迈向独立的生活。从头至尾的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之久。

在回忆录《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中,波伏瓦讲述了自己在巴黎一个布尔乔亚家庭成长的早年经历:她如何在宗教、社会的种种道德律令下发展出特殊的自我意识,勇猛地走上一条自由独立的人生道路。这种大胆突破传统的自我意识,日后进一步发展为独树一帜的女性主义思想看念。

她在回忆录的序言中也写道:“这是我回忆录的第一卷,一直写到我二十一岁。书中讲了我在巴黎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身处的社会环境,我的热情,以及在我身上发生的道德、智识和宗教危机。”

想要记述自己的童年和少女时代是波伏瓦很久以来的一个计划,在回忆录第三卷中,波伏瓦这样写道:在我十五岁时,我远想让人们读我的传记,并且发现它感人、奇异;我想成为‘闻名作家’的全部雄心正是奔着这个目的来的。

作为个性史的起源,《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作为波伏瓦回忆录的第一卷,叙述了波伏瓦本人历史的第一幕。童年和少女时代在波伏瓦心目中的地位是极为特殊的,她这样说过:“我早就想写我一生中前二十年的生活,我也从未忘记让年幼的我,向那个吸取了我的灵与肉的老年西蒙,不断发出不要忘记已逝岁月的唤唤。”

按照书中描述,波伏瓦自我认定的人设是乖乖女形象,也就是家长眼中的循规蹈矩的少女。因为在大学毕业之前,她一直生活在父母家中,受到父母传统道德看念的牢牢束缚。自波伏瓦孩提时代起,母亲就带着她和妹妹天天真诚地做晨祷和晚祷,随同她们一起往学校听课。

在波伏娃青春期到来前,母亲严厉掌握女儿阅读的书籍,以免她从书中得到任何性与爱的暗示。甚至在波伏瓦大学期间,未经母亲许可,她从不能随便外出,即使外出也必须按时回家。

波伏瓦虽然在行为上服从于从学校到家庭的种种清规戒律,但在思想上,她日益养成了叛逆和反抗的意识。在生活取得独立以后,波伏娃特殊的自我意识即以惊世骇俗的行为展露无遗。

在回忆录的叙述中,波伏瓦从小就对大人们强加于她的种种规矩感到不平,大人们认为她稚嫩特别让她愤怒,她开始独自探索个体的自由。5岁进学时她反常开心,拥有自我生活的想法让她沉醉,她为走出家门、开始小学生涯感到庆幸。

随着年龄的增长,波伏瓦越来越意识到自我的特殊性,她确信自己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她具有超群的才能,将来一定能成为特殊的人物,做出一番特殊的事业,实现自我的价值。她不愿做自然界一棵平凡的小草,被沉没在草丛中,她要做高大的橡树,独自构成一道风景。

强烈的自我意识影响到波伏瓦对婚姻家庭的看法,昭示出其女性意识的觉醒。按照当时的传统价值看念,女性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把自己嫁出往,之后生儿育女,一辈子恪守家庭职责,做一个家庭主妇。但波伏瓦拒绝接受世俗教导她的这一套陈规旧俗。

因为波伏瓦无法容忍一个驾驭她的丈夫,也无法想象做一个被琐碎的日常事务裹挟的家庭主妇。在年少时对未来的想象中,波伏瓦就拒绝生育小孩儿,拒绝任何将对她的自我产生奴性的东西。

19岁时,波伏瓦发表了一篇个人的独立宣言,宣称“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她将果敢地追求自我的价值,即作为一名女性的独立价值。

伴随自我意识而来,波伏瓦很早就对死亡、对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产生了尖锐的感受。在她与父母妹妹一家四口的温馨生活中,她早就忧郁地预想:有一天,她生命中的这段时期将要结束,而她再也无法挽回。

更加困扰波伏瓦的是宇宙中生命的问题,她苦恼地熟悉到,在她出生以前,世上的一切都已发生过,而她还完全未曾存在。在出生前空无的黑暗和沉默中,她预感到未来死亡的寂静,那个浩大的深潭使她惊恐万分,让她布满了惧怕。

时间在沉闷且漫长中从指尖划过,不留下任何痕迹,而那是她生命中最好的年华,所以,波伏瓦认为,不能再这样挈下往了。无可名状的烦闷和压抑之情萦绕在她身边,她急迫地想要比别人更加炽烈地燃烧自己。正是出于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对死亡、生命的尖锐感受,波伏瓦在结识萨特后走向了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哲学在荒诞的世界中突出自我抉择,强调自我的自由和责任。对于波伏瓦来说,她年少时就为自我责任做出了抉择,那就是写作。生活只是在无止境地制造恼人的重复,而作家、艺术家则发明出一个光明的世界,那个世界的存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她下决心要在那个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出人头地。

对一个女性作家来说,写作也许是一条易于攀登的途径,一个成功的作家能赢得普及的声誉。她要往写一部作品,在作品中表达自己,任何情状都不能阻止她写作的决心。

作为一名具有突出女性意识的作家,波伏瓦在对青春期的回忆中写到了自身性意识的萌动和对爱情的期看。12岁时,她偷偷看了母亲禁止她看的小说,书中关于性与爱的描绘,使她对自己的身体布满困惑和兴致。

17岁高中毕业那年,波伏瓦对表兄雅克产生了无法克制的喜欢之情,每次与他见面回来,她都躺着不想动弹,把头靠在枕头上泪水涟涟,内心布满了狂喜。但雅克玩世不恭,对一切都无所谓的态度注定了这场爱恋不会有任何结果。

波伏瓦期看能遇上一个以他的聪明、文化涵养和权威来取悦她的异性,并能与她分享思想和学业的乐趣,值得她用理智和情感往强烈地爱他。终于,波伏瓦遇上了萨特,为预备全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波伏瓦往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听哲学讲座,并加进了萨特创办的学术交流小圈子,共同为考试做预备。

经过多年的自傲孤独之后,波伏瓦发现自己并不是完全独一无二的,在她生活的世界上,有个人和她一样优异,甚至更胜于她。

萨特称心了她对男性的所有妄想,萨特的气质完全符合波伏瓦15岁时对梦中的异性伴侣的想象,她一直期待一个思想激进且不受世俗眼光约束的异性朋友来引导自己,而萨特正是这样的同伴,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对很多问题具有共同的看法。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波伏瓦和萨特在一起,可以完全不受传统婚姻的束缚,她依然可以保持独立的自我。熟悉萨特可以说是波伏瓦生命的转折点,她说过:一生最大的成功,便是与萨特相识。

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结束后,萨特与波伏瓦的来往日益频繁起来。当她预备到乡下家中往度假时,两人开始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分别的痛苦。短短几天的时间,他们的关系便迅速升温,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从智识与精神层面的讨论转变为对实实在在的可触摸可拥抱的真实彼此的吸引。

波伏瓦后往返忆道:“那个夏季,我似乎被闪电所击,一见钟情那句成语突然有了特殊罗曼蒂克的意义。”她还说:“当我在八月初向他辞别时,我早已感觉到他再也无法离开我的一生了。”

在乡间的日子里,波伏瓦饱尝了思念的痛苦。一个清晨,她的表妹跑进来轻轻告诉她:有个青年男子在田野里等她,她往了之后发现果然是萨特。可是她的父母却无意邀请她的朋友共进午餐,靠着热心肠的表妹送食物,萨特在田野里独自度过了几个夜晚。

但是,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爱可以让人变得勇猛,爱可以让人义无反顾。在爱情的力量之下,波伏瓦不顾父母的反对,自己带着食物前往野地里与萨特相会。他们在一起度过了真正的一天。这一天,他们进行了身体和灵魂的水乳交融。

波伏瓦和萨特是在意并记得彼此的,他们在意与珍躲的是曾经跋山涉水往见彼此的人。有句话说得好“陪伴是最长情的改变”,波伏瓦和萨特的爱情正是这样。从此,她在这个世界上不再孤独,两人的一生再也不能分开。波伏瓦晚年回忆起他和萨特的关系时说道:他们一开始的恋情主要是字语的。波伏瓦在回忆录中用这样一段文字为这段关系做了注脚:“也许是我们关系如此持久的原因。”

1931年,波伏瓦到马赛教书,而萨特则到法国勒哈佛尔大学往任教。这期间,一个名喊奥尔嘉的女子走进了他们俩的生活。这段三角恋的关系虽然在二人的爱情旅途中占了很短暂的时间。这件事虽然是生活中的一个不太漂亮的插曲,但却给波伏瓦带来了足够的题材和灵感来完成她的处女作《不速之客》。

二战爆发后,萨特上了前线,在战火的间隙里萨特天天都给他“亲爱的迷人的河狸”写情书。“河狸”是西蒙娜·德·波伏瓦的昵称。

从他们相爱的1929年起,一直到萨特1980年逝世。他们一起共度了51个春秋。尽管他们一直没有履行法律上的结婚手续,甚至一直各自保留了自己的住房。

萨特往世后,为了纪念他,波伏瓦在第二年出版了她最后一部著作《永别的仪式》。这一是一本回忆录,书中描画的是萨特最后十年进进暮年,两人过着相濡以沫的生活。晚年的波伏瓦还将萨特给她的情书刊行于世,书名恰好就是《致河狸的书信》,这很有浪漫主义色彩,因为“河狸”不仅是波伏瓦自己的昵称,也是萨特对她的亲昵爱称。

波伏瓦与萨特的关系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他们曾就一些敏锐问题回答过记者的提问。谈到不生孩子的抉择,波伏瓦说:“对我而言,那是理所当然的。并不是我对培育小孩这件事本身感到厌恶。当我还很年轻,并向往着与表兄杰克缔结一个布尔乔亚式的家庭时,我也许想要有小孩。但我与萨特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知性而非婚姻或家庭的基础上,因此我从无生小孩的欲看。我并没有特殊的欲看往复制一个萨特。”

该书的书名是《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众所周知,回忆经常是零星的、散乱的,而波伏瓦在书中给我们显现的却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结构,这阐明自传不仅仅是一种内心回忆占绝对优势的叙事,它还意味着一种把这些回忆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一部作者个性历史的努力。

在《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一书的最后,波伏瓦写道:“我一直信赖,因为扎扎的死,我获得了自由。”事实上,依据波伏瓦当时的日记,在好友莎莎重病期间,西蒙娜正一门心思地在考虑刚刚建立的与萨特的关系,而对好朋友则有所漠视。所以,这样一种对莎莎的负罪感也使得波伏瓦想要叙述这段往事,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挽救自己的那段人生。

在一次摘访中,波伏瓦曾坦言说她早就想写这本书来挽救她的童年,因为成年以后,似乎从前的小姑娘和少女都被埋葬了,所以她就感觉有义务往重现这段时光,让过往的自己复活。她曾说:“从前的她已经消失,没有留下任何能提醒我她曾经存在过的蛛丝马迹。我怎么才能把她从被遗忘的深潭中召唤回来呢?”

而写自己的童年和少女时代,是“给她们以一种新的存在——这种新的存在体现在一页页纸上的字里行间中”。所以,几乎可以说,在回忆之外,自传追求的是生活的意义。当过往已经成为往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重塑过往,赋予自己的生活以连贯性。

波伏瓦在晚年谈及《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这本书的创作时曾说:“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遭到困难,时而品味快乐。我一气写了十八个月。我是在回忆,但又是在发明,因为它需要我既有回忆的能力,又要有想象和写照的能耐。”

这样,经过想象和写照的波伏瓦的童年和少女时代的生活也许并不像历史学家所要求得那样真实,但却完全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熟悉波伏瓦。

波伏瓦将自己的人生过往以回忆录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以自身经历告诉读者:一名女性只要具有足够的勇气,便能实现自我理想,哪怕这一理想并不符合传统的看念习俗。波伏瓦坦诚且严谨地对自我内心世界进行剖析,她信赖,一个人老实地展现自我时,他人会从与自身的联系中获得启发。

小结

波伏瓦在50岁时写作《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回忆自己人生的最初20年,这是存在主义者波伏瓦在吞噬自己的时间和虚无中挽救自我、自我救赎的一种努力。在这部自传中,最引人进胜的是少女心智成长的过程,还有她与萨特相识相知的经历。

波伏瓦用真诚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聪明少女的热情、 不屈的心灵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生动地复活了一位特殊女性在成长时期的体会和心理,显示了一个在中产阶级价值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少女对传统看念的反叛和挑战。

波伏瓦对成长岁月的回忆给读者以积极的人生启发:每一个像她一样的少女,以至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凭借才能与意志往抉择和开创一种属于自我的人生。这是波伏瓦自传在今天仍被广为阅读的现实意义。

使命召唤少女前线人形制造公式
中国史前英雄历险“单一神话”考古二例 继巴黎时装周之后,奥斯卡派对也刮起了一股“皇帝的新装”的歪风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