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喜欢刺激性的声音?除了喜欢学驴喊还喜欢听什么声?
汉朝的风气,是质朴雄浑刚健的,这个时代零星出现了一些文人,往往也短缺文人的自觉,就跟着质朴雄浑刚健起来。一质朴,看待事物的准则就轻易比较简单,马比驴子跑得快,所以马就是比驴好。前面引用的贾谊那句话,就是把自己代进了马,而以为那些无能而窃居高位的人是驴。另外一些例子如:
骐骥不能与罢驴为驷。(《史记·日者列传》)
却骐骥以转运兮,腾驴骡以驰逐。(刘向 《九叹》)
意思都类似。总之,他们觉得自己是千里马,和驴之间就没什么共情。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文人多了起来。不过如前所述,当时还是时髦坐车的,拉车的话驴子不但不如马,比牛也没有优势。所以像阮籍那样骑驴是罕见的现象,名士文人和牛建立深厚感情的故事,要多得多。
喜欢驴的文人当然也不少,但主要不是把驴当作交通工具,而是爱听喊驴嗓子。号称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往世,魏文帝曹丕主持他的哀悼会。曹丕说:“他喜欢听驴喊,我们都喊一嗓子给他送行吧。”于是大家就都一起学驴喊。类似的事例,文献中还有一些,可见这虽然还算不上风气,但也是不少名士喜欢用来彰显个性的动作。
展开全文
/《高逸图》 (局部),唐,孙位
魏晋名士挺喜欢弄出一些刺激性的声音的,驴喊之外,还喜欢吹口哨,即所谓“啸”。若穿越回魏晋时代,别人不敢说,郭德纲老师想必还是稳稳当当可以做名士的。
唐朝和宋朝的情状,严厉说来很不同:唐朝疆域广大,有众多优良的马场,所以唐朝的马比宋朝多得多;但唐朝科举录取低,印刷术不普及,学习成本高,所以唐朝的文人却比宋朝少得多。
所以唐朝文人骑马的比例,肯定比宋朝高得多。《唐摭言》记载,唐懿宗咸通年间,朝廷突然想起一条老规矩,官阶七品以上应当乘马,官阶低于七品只能骑驴,那么来长安城赶考的考生骑马,当然就属于僭越,必须禁止。害得这些举子们只好纷纷找驴换马,其中有个喊郑昌图的,是个大块头,于是有人作诗嘲讽说:
今年敕下尽骑驴,短轴长鞦满九衢。
清瘦儿郎犹自可,就中愁杀郑昌图。
这不是嘲讽郑昌图一个人,也有对朝廷拍脑袋定政策的怨怼,和诉说众多文人不得不骑驴的委屈。
唐三彩驴
到了宋代情状就完全变了。产马区基本沦陷,穷书生数量激增,马成了稀缺资源,文人才真正和驴子打成一片。
当然,也是宋朝才真正奠定了文人内敛高雅的情致。看起来很丑,但其实很美;看起来很离谱,但其实真正把握住了精髓;看起来很卑贱,但其实包孕着极其崇高的境域;看起来很失败,但情怀的光芒,照射进远远的未来⋯⋯凡此种种态度,虽然古已有之,但是到宋朝人手里,才真正发展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驴子虽然廉价,却是托付这种情致的极好载体。
本文为大鱼号独家稿件,未经大鱼号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