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故事㊿| “英雄车”104项质量攻关背后的故事
东风头条
,赞 3
口述 | 郭元正(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分配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从事车型设计工作。1967年调到二汽,先后参与并主持了EQ240、EQ245、EQ153、EQ2102等多款车型设计。)
1970年“十一”期间,武汉街头,一场氛围热烈的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一周年纪念游行活动举行。湖北各民族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人头攒动间,20辆东风EQ240卡车缓缓穿行而过,一度成为现场瞩目的焦点。
这20辆东风EQ240是二汽建厂初期,在并不具备正常生产条件的情状下,二汽人团结一心,以“没有条件发明条件也要干”“牙啃手扣也要出车”的奋斗精神,为了国庆纪念游行特殊需要制造的“政治车”。因为没有条件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设计生产,当时车子的问题也特殊多。
这是特殊时代下的“不得已”之举,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二汽白手起家之艰难,二汽人百折不挠之精神。
直到1971年7月,二汽第一条汽车总装配线调试完成并试车成功,从此结束了我们干打垒里手工制造汽车的历史。在具备了基础的生产条件后,二汽也开始了对产品行量的自省与改良。
1972年5月,国务院下发第37号文件《关于整顿国防工业产品行量和加强配套问题的指示》,给我们的质量改良工作提供了指挥方向和具体意见。有一天,二汽总厂召开会议,传达了来自党中心的相关指示,我听完感到非常震动。
为什么我会感到震动呢?因为在当时,质量问题不会把它摆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上往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会认为这是个修正主义,你这个情状就是只顾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但有了上级这个指示以后,我们就可以义正词严来做质量方面的改良了。
但是我们要面对的挑战还是非常大的,当时的车是什么情状呢?有人喊它“远看摇头摆尾,近看龇牙咧嘴,停下来漏油漏水”,漏油、漏水、漏气、噪音大、半路熄火甚至驾驶室开裂等问题经常出现。我当时虽然只是二汽产品处的一名技术员,也深感肩上的责任很重、压力很大。
从这之后,二汽就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进进了质量攻关阶段。我接到的任务是画一张汽车EQ240车型的整车校对图。这张图在当时非常重要,因为它关乎这款车的一些技术改良、质量改良的基础。在我画图的同时,车辆的相关试验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在我绘制这张整车校对图的过程中,就发现我做的这个工作对产品改良是非常有必要的。经常会在试制中发现一些具体的问题,需要我这张图来配合解决。比如说,汽车在凹凸不平的山地行驶的时候,车轮发生跳动,那么车轴倾斜后会碰到内部什么零件?再比如,车桥一旦发生颠簸,发动机和发动机油底壳等部位会不会发生碰撞?等等情状,都需要在图上看清楚,就可以发现骚乱、干涉等问题,找到责任部门,很快得到改良、解决。
最初我们产品处的办公地点还在总装配厂的一条沟里,等我的图画完后,我们的办公室也移到了张湾这里的木板房里来。当时的办公条件依然还很差,所谓的办公室就是个工棚,夏天顶着晒,冬天冷风灌,我们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火热地开展技术研究,仿佛有用不完的热情和干劲。
在张湾这间简单的办公室里,我和同事祝季榕又接到了新的工作任务,王汝湜处长对我们说,产品行量攻关在进行中,但有个很基础的工作需要我们做,就是把存在的所有问题整理、回类出来。我们当时先把二汽内部统计出来的情状报了上往,一共有64项,领导们看后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梳理出二汽内部的质量问题,还要梳理出我们的配套厂家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每个问题都得到落实,不缺项、不漏项。
哎呀!这可把我急坏了。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在当时没有电脑统计、厂区分散、交通通讯都十分不便的情状下,不仅是个“技术活”,还是个“体力活”。
但是,困难再大,方法总比困难多。我和祝季榕一商量,我们先把我们自己加工的、配套厂家提供的橡胶件、塑料件、电器部件、非金属件一一列出来,再逐一往相关专业厂了解情状。单是这一项工作,在当时就花了我俩3个月时间,算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把我们的车辆部件摸了个透。在对问题进行仔细梳理、回整以后,一共是104项,涉及近千个零件的改良。产品处把这个情状及时向总厂汇报,开始了产品行量攻关工作。
不仅如此,年轻的我们也是凭着一股子冲劲儿,腿脚勤快,天天往各大专业厂跑,往了解真实的装配情状。当时交通极为不便,我们只能步行或骑自行车,一路颠簸。但是在这个过程里,各专业厂也都在非常认真地集中力量解决这些问题,看到我们往了更是非常欢迎,热情招待,没有谁说我们是过往“找茬”的。这是当时非常好的一种风气,所有专业厂、所有人朝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在努力。
我们下厂服务,一方面了解了许多问题,另一方面也给专业厂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有一次,专业厂的师傅们问我,“车子走到路上显得一边重一边轻,是不是设计的问题呢?”我一听,现场摆开纸张开始计算,确认是不是我们设计不均衡。可能是货物偏载或者是左右板弹簧刚度不均匀,这需要在工艺上注重改良。
在这种改良的过程里,我们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提问”,大家实事求是地问、实事求是地查、实事求是地改,有时候甚至会展开一些争论,但大家都不回避问题,目的就是把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到,更好往解决,人心很齐。当时全厂这股干劲,非常让我这个技术人员鼓舞,虽然天天大多靠“脚力”走到各专业厂,很少能搭乘一下专车,我也不觉得很累,天天都觉得看得到进取,看得到成果。
在这104项攻关收尾阶段,二汽又召开了一次大会,饶斌同志亲自主持了这次会议,全厂管技术的领导、技术人员都参与了这次会议。当时饶斌同志的一番讲话,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又有了新的熟悉。他说,我们的图纸,最初是长春一汽的同志扶助设计的,大家觉得有问题要找一汽扶助解决。通过这次质量攻关,我们对之前的产品图纸进行了修改,这些就是我们二汽的财富,我们这些技术人员就是治理这些财富的主人,不能再有依靠心理。他说,你们有权利治理它,但是你们没有权利拒绝解决问题。
饶斌同志的这一番真挚的讲话,让我们这些技术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都是从104项攻关中艰难走过来的,我们都知道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如何珍惜。
后来,我们的东风EQ240开赴前线,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接受了最为严酷的检验,在最艰苦的战争前线大放异彩,被战士们亲切地称唤为“功臣车”“英雄车”,这是对我们质量攻关成果最好的验证和证实。
文 字 | 高 雅
推 · 荐 · 阅 · 读
☆ 二汽厂区运输“大动脉” ☆ 支德瑜的科技人生 ☆ 前瞻布局!二 汽建成技术中心 ☆ 开着八平柴 财源滚滚来 ☆ “一个流”掘金山 ☆ 从“提篮小卖”到“驻地经销” ☆ 国家“六五”技改项目花落二汽 ☆ 东风的海外事业从这里开始 ☆ 档案治理背后的故事 ☆ “大树底下不乘凉” ☆ 建设亚洲一流汽车试验场 ☆ 看“沉睡”8年的8000吨锻压机如何“新生”
☆ 全国汽车行业首家“售后服务站”建在哪?
☆ 两次“进山”,从学徒到副总师
☆ 康明斯B系列发动机国产化落地
☆ 建设一流柴油发动机工厂
☆ 绘制二汽首套整车教学挂图
☆ 二汽出山,建设襄阳基地
☆ 雅古都!开到西躲的东风“高原车”
☆ 重大创举:二汽与汽车产业“大联合”
☆ 我国唯一以汽车命名的全日制本科高校
☆ 被列进“停缓建”,二汽如何“死而后生”?
☆ 从运输到造车的华贵转身
☆ 饶斌点将郝文涛进山
☆手绘二汽首套整车校对图
☆我的童年在二汽
☆二汽第一条总装线是怎么来的?
☆除了设计“双飞燕”,我还设计了这些东风车
☆只有“铛铛铛铛铛”?还有“啊啊啊啊啊”!
☆我与“英雄车”共同穿过枪林弹雨
☆半吨黄金换回“国宝线”
☆这里承载着几代东风人的欢笑与泪水…
☆“逆天改命”,引来黄龙水
☆“我们牙啃手扣也要出车!”
☆饶斌蹲点发动机厂
☆“铁姑娘”能顶二汽建设“半边天”
☆二汽第一炉铁水铸造毛主席像
☆她为电影放映机“落户口”
☆能行!75天造车不是梦
☆二汽建厂初期怎么画图纸?
☆五十多年前,在二汽当司机是什么体验?
☆一个搞汽车的厂,怎么造起了酱油?
☆那一年,他踏上了为二汽创业而战的第一现场
☆当时,全国最先进的发动机试验室在二汽!
☆为了搭好芦席棚,他竟然还经历了这些……
☆我们想给二汽拍部电影!
☆代号5744!这里的第一口井你知道吗?
☆一百多人分西瓜,这个难题难不住他
☆吕家沟用上了丹江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