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老人说:5事要做好,子孙无灾扰,具体指啥?传统莫忘
清明是春季里的倒数第2个节气,也是进进暮春时节的标志,它的到来告诉人们,欣赏春光要挠紧时间了,再过不久,春光将近,夏天就要到了。在我国传统看念里,清明不仅仅是春天里的一个节气,更是民间的一个传统大节。我国自古重视农耕,崇尚祖先,清明节正是起源于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并且将这两大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人们顺应天地时宜,与自然协调共处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作为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届时民间时髦着非常多的传统习俗,既有祭祖扫墓,想念祖先的肃静,也有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的轻松,在这些习俗的背后,也传达出了人们对于家人的美好祝福,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清明节就要到了,在你的家乡还时髦着哪些习俗呢?老人说:五件大事要做好,寓意子孙兴盛无灾扰,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具体有哪些讲究吧,传统别丢了~
第一件事:上坟祭祖
我国自古以来重孝,尊敬长辈,奉养老人是对身边的人尽孝。而对于逝往的先人尽孝,最主要的形式便是上坟祭祖。清明祭祖的习俗,据说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由于南北地域的文化差异,祭祖的时间有所不同,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历经各朝各代的演变,一直到今天,民间都有时髦着在清明前后祭祖的习俗。
展开全文
清明祭祖是饮水思源,追忆先祖的主要形式,届时,人们会提前预备好酒撰鲜花果品等,穿着素净,早早地到祖辈的坟前,分享家中的近况以及大小事宜,表达对于先人的想念,同时也期看祖辈可以保佑子孙平安,家业兴盛,当然这其中更多是人们的一种心灵托付,让人们的漂泊孤独内心得以慰藉。
第二件事:插柳,戴柳
柳树是我国的优良树种,其生命力旺盛,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围绕着柳树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化习俗,柳树的“柳”象征着挽留之意,过往人们经常以此来赠别友人,表达不舍之情。同时柳树很轻易成活,代表了坚韧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赠柳也表达了对于友人的祝福之意。
清明插柳的习俗早在唐朝时期已经开始时髦,人们上坟,扫墓都要戴柳,家门口都要插柳,人们认为在郊外,河边等处祭奠的时候戴柳,可以避免被毒虫侵害,而且在人们的看念中,柳树代表了驱灾避难。当然这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心理作用在里边。插柳,戴柳的习俗,传达出了人们期看身体平安康健,无灾无疾的美好愿看。
第三件事:画蛋,雕蛋
俗话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盘古生其中”。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就是在鸡蛋一样的混沌中孕育而来的。所以在古代人眼里,鸡蛋象征着新生与期看。在清明节的时候,人们将各种蛋类煮熟,然后在表面画上五颜六色的图案,接着在河流的上游抛下,而下游的人们则纷纷夺食,寓意谁食到了,便可以怀孕生子。因此画蛋的习俗,其实是人们在进行祈子求子,表达了人们期看人丁兴盛的美好愿看。在过往,人多就意味着生产力多,那么也就更有可能食饱穿热。
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也有的地方,会拿着鸡蛋在墓碑上碰出裂痕,接着将蛋壳剥掉,此决定意为“脱壳”,象征着生命的更新,寓意子孙后代可以出人头地。
第四件事:放风筝
清明节的另一主要内容便是踏青游玩,而放风筝则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风筝古来有之,过往称为“纸鸢”,而放风筝也是一种特定季节的活动,只有春天的风适合。在过往,人们对于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非常重视,不仅白天放,还要在晚上也放。晚上的时候,会在风筝的尾巴上或是风筝线上系上成串的小灯笼,在夜空中,宛如一闪一闪的星星,人们称之为“神灯”。
而放风筝不仅仅是一种愉悦身心的活动,更重要的内容是祈福,待风筝飞高之后,人们会将线剪断,心中默默祈福祷愿,期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驱除灾祸和疾病,从而带来好的运气。
第五件事:食艾
俗话说“清明食艾,无难无灾”,老辈人认为艾叶有驱毒避难的作用。所以自古以来,民间便时髦着清明食艾的习俗。艾草是一种食药同源的植物,清明前后最嫩,清明食艾也表现了不时不食的聪明。人们会将艾草制造成青团,艾叶粑,艾叶饺等食物来食。既是在品味春天的味道,也是在为家人祈福。
推举食谱:艾叶饺
1、提前来艾叶饺的馅料,红小豆洗掉浮尘杂质之后,放到电锅中,同时加一点五倍的饮用水煮熟。
2、将煮熟的红豆放到不粘锅里,放进适量的糖,然后小火来炒,边炒边用铲子按压,炒成豆沙馅。
3、取鲜嫩的艾草洗干净,放到开水中,煮三分钟左右,然后关火捞出。
4、将艾草捞出,打成艾草泥,然后滤出汁。接着用艾草汁来和糯米面团,要软硬适中。
5、先整理出小的面剂,接着擀薄,娴熟的话可以直接在手中捏出小碗状,放进豆沙馅料,然后包成饺子的外形,放到蒸锅当中,大火蒸十五分钟左右即可。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移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躲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