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游戏看察捕捉儿童“踪迹”
就游戏素材的结构性而言,有高结构素材和低结构素材之分。在称心不同年龄儿童的多层次需求、提供多样化素材的基础上,多提供低结构素材更能促进儿童与周遭世界的自由交互,从而促成“踪迹”的显现。
内在兴致是需要捕捉的重要“踪迹”
游戏中儿童的兴致,是他们在游戏中的兴致所向,也预示着游戏发展的可能方向。在杜威看来,兴致分两种:一种是外在兴致,是感官刺激所引发的短暂兴致;另一种是内在兴致,是儿童与活动亲昵关联的、与对象没有距离的、亲昵融为一体的状态。
通过“踪迹”发现“最近发展区”
游戏中的“踪迹”是展露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忠诚窗口,它是游戏意义的自然生发点。看察、理解游戏中的儿童,捕捉“踪迹”发现儿童“最近发展区”是开展教学的自然起点。
首先,教师要善于捕捉游戏主题、角色、素材使用、同伴交互等重要的“踪迹”。游戏主题与角色是儿童基于自身生活体会的意义世界的真实展现,素材抉择与使用则反映了儿童思维水平与想象力,伙伴间的交流互动则体现了儿童语言表达和问题协商的能力……这些是“游戏共同体”下儿童群体旨趣与发展潜能的集中表现。
依托“踪迹”实现游戏延伸与教学拓展
依托“踪迹”,尊重儿童的内在兴致,遵循由游戏展现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以此展开游戏故事、游戏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可以实现游戏向教学的自然延伸与拓展。
教师可以沿着“踪迹”引导儿童“述说”自己的游戏故事。如引导儿童画自己的游戏故事,并辅之以语言表达,进一步理解儿童对游戏的特殊感受,促使“踪迹”以儿童自己的方式显现出来。如在前述“玩水管”游戏后,教师引导儿童画出游戏故事,展现他们对“水滴如何产生”的不同理解。
依托“踪迹”而展开的游戏故事、游戏讨论使游戏继续“发酵”,聚焦于核心问题的深进探求与讨论,促使儿童在继续性的游戏中玩得更投进、更深进。儿童的游戏故事作品以及教师的游戏逸事、照片与视频等,可以张贴在教室的“游戏故事墙”上。游戏故事墙是孩子游戏探索的直看笔录,它随着游戏的开展不断更新儿童的游戏故事和发展假设。游戏故事作品、游戏逸事、照片等,最后可以放进游戏文件夹中保存下来,作为儿童发展评估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