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与胡雪岩的商战,双方屡出阴招,赢家有多黑?输家有多惨?
晚清最闻名的两位红顶商人盛宣怀与胡雪岩,原本可以成为惺惺相惜的朋友,却因为分属不同的权力阵营,加上对金钱的极度期看,最终成为不共戴天的死对头。
在两人的暗战中,最先出招的是胡雪岩。
胡雪岩画像,神似陈建斌
胡雪岩与盛宣怀初次见面时,他48岁,盛宣怀才27岁。
盛宣怀生于官宦人家,老爹盛康在湖北当副省长,分管粮食、民政和教诲,都是油水很足的职位。按理说,盛宣怀的人生起点比别人高出一大截,稍微借点东风就能像大鹏鸟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偏偏他对于科举就是不开窍,牵强考中个秀才后就原地踏步,哪怕把眼睛熬成近视也考不上进士。
无奈之下,盛康在1870年托了关系,将26岁的盛宣怀送到大清第一重臣李鸿章的麾下。
展开全文
李鸿章
26岁的盛宣怀,在李鸿章的阵营里就是个不起眼的小幕僚,而穷小子出身的胡雪岩,此时已经是财大气粗的晚清首富,走到哪里都有一大帮子人前唤后拥。
假如盛宣怀陆续担任最底层的军营秘书,成天负责起草一些没用的文书,那么两人压根就不可能有碰面的机会。
1871年保定的一场大水,给了盛宣怀登台表演的机会。他天天骑着马奔走在救灾第一线,一天连4个小时的觉都睡不上,面对各种物资短缺的情状,盛宣怀主动请缨,替李鸿章往上海“劝捐”。
上海滩富豪云集,肯拿出钱来支援的却寥寥无几。没方法,那时候大家的看念都是这样:我拼命赚来的钱,凭什么白白拿出来便宜了别人?
况且盛宣怀只是一位初出茅庐连个像样官职都没有的青涩小子,那群势利眼们根本就瞧不起他。就在盛宣怀灰心失看之际,胡雪岩脚踏七彩祥云出现,他不光捐钱捐物解了盛宣怀的燃眉之急,还给盛宣怀送上了一份厚礼。
并不是胡雪岩有双慧眼,能够看出盛宣怀的前途无量。他可是彻头彻尾的商人,本质属性无利不起早,他选中盛宣怀,是想让其做个中间人,以便和李鸿章搭上线。
胡雪岩的背后大佬是赫赫有名的西征名帅左宗棠,本人极为清正廉洁,而打仗是件既烧脑又烧钱的事,左帅的脑子是够用的,但钱却无处可觅。
要害时刻,胡雪岩力挽狂澜,3天之内为其筹到10万担军粮,使得一向瞧不起商人的左宗棠对他刮目相看,胡雪岩也得以顺利进进左宗棠的阵营。
在左宗棠西征新疆时,胡雪岩替他向外国银行借了1870万两白银,尽管这笔钱要还高额的利息,但那是朝廷要发愁的事,左宗棠只需要花钱买装备打胜仗即可。他不知道的是,胡雪岩暗中与洋人勾结,赚取了高额的利息差,足足有288万两之多。
左宗棠虽然威名赫赫,却性格孤傲,在朝中势单力薄,和他同为曾国藩弟子的李鸿章则门生遍天下,还得到了朝廷信赖,大力发展洋务运动。胡雪岩看出其中有利可图,因此刻意亲近盛宣怀,期看他能帮自己带礼物给李鸿章,进而脚踏两只船。
左一左宗棠
李鸿章和左宗棠矛盾很深,其实这事主要原因在左宗棠身上。他看不惯李鸿章拉帮结派的做法,从心底里认为李鸿章只是哗众取宠,并无真才实学。
李鸿章则从心底里钦佩左宗棠,很想和他搞好关系,无奈热脸一次次朝人家冷屁股上面贴,次数多了之后也是厌倦,道不同不相为谋,那就对着干吧。
古代的士大夫们,多数都对商人抱有藐视的心理,李鸿章也不例外。加上胡雪岩是尽人皆知的左宗棠小弟,面对他的摇尾示好,李鸿章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胡雪岩不甜心就此出局,双眼紧紧盯着李鸿章的一举一动,处处想要插一脚。而盛宣怀自赈灾一事后得到李鸿章的信赖,成为洋务运动的急先锋,又是筹办轮船招商局又是主挠矿务,这自然引起了胡雪岩的忌恨。
胡雪岩迅速在头脑里勾勒出一个计划,先扳倒盛宣怀,进而打垮李鸿章,再说服左宗棠接手洋务运动,这样自己就可以狠赚一笔了。
胡雪岩画像
他预备先拿轮船招商局做文章,却没成想盛宣怀在工作中出现了重大失误,相当于主动给胡雪岩送上了人头。
盛宣怀给自己构想的职业生涯,是在轮船招商局发光发热。
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是由于李鸿章看不惯水运都被外国轮船公司把持,就连朝廷运粮食都得通过他们才行,因此一怒之下成立了这个公司,意图把运输业重新收回国有。
盛宣怀为了招商局的事忙前忙后,因为长期在官场上耳濡目染,他很清楚轮船招商局一旦由官方介进,凉凉是迟早的事,于是大胆提出官商合营的理念,打着官方的旗号,主要由商人操办具体事宜,这样面子里子都有了。
李鸿章对他的构想连连赞扬,谁知等到人事任命出来,盛宣怀找了半天才找到自己的位置:帮办,相当于现在的经理助理。
盛宣怀想不通啊,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有赖于自己的亲力亲为,结果别说一把手二把手了,咬着牙才牵强混上个四把手。看起来权力挺大,从决策到执行都能插上话,实际上有谁会听他的?
李鸿章也有自己的企图,盛宣怀太年轻,与商界的交往也不深,他那稚嫩的肩膀扛不起轮船招商局这面大旗。为了磨练盛宣怀,他将其派到湖北执行洋务运动的另外一大支柱产业——矿务。
盛宣怀
开矿是件既费体力又费脑力的活。当时国内压根没有专业的探矿人才,盛宣怀带着几个半吊子在湖北的大山里转来转往,总算挖出几块煤矿石和铁矿石,都是些没什么开摘价值的煤矿,老百姓还成天捣乱。
那时候大家都没啥科学知识,认为挖矿会令埋在地下的老祖宗灵魂不得安宁,动辄举着锄头来闹事。正所谓祸不单行,要害时刻盛宣怀又被一位外国技师哄骗,误以为这位只会挖井的英国人可以从地下掘出源源不断的宝躲来,谁知人力物力消耗了无数,迎接盛宣怀的只有漫山遍野的污水。
四处钻营的胡雪岩,早就在盛宣怀身边埋下了眼线,探知他负责的湖北广济煤厂亏损严重后,胡雪岩托人马不停蹄地跑到慈禧老太后面前告黑状。
眼见朝廷派人下来查账,就算是李鸿章也没法把账本捂在怀里不让看。这一查可不得了,广济煤厂总共亏损了15万8000两白银,这事闹大发了。
原本看李鸿章大兴洋务运动而眼红无比的那群王公贵族们,总算找到了攻讦他的托词,弹劾李鸿章和盛宣怀的奏折简直能把慈禧和光绪给埋了。
慈禧太后
为了不让老领导受牵连,盛宣怀咬着牙扛下了所有罪过,并拍着胸脯子保证,会自费将亏空补上。
将近16万两的银子上哪凑往?盛宣怀只能回家卖地卖店展,老爹直接被他气病,颤巍巍地指着他的鼻子大骂:“天下第一败家子。”
广济煤厂的漏洞总算被盛宣怀堵住了,但是存心整垮他的胡雪岩如同千手看音一般四处出招,令盛宣怀防不胜防。
胡雪岩拿轮船招商局做文章,说盛宣怀曾在吞并外国轮船公司时收受了5万两银子的贿赂,短缺职业道德;还说盛宣怀喜欢饮花酒,个人道德也相当败坏。
盛宣怀是能干事的人,这在晚清官场上难能可贵,但是他并不清廉,否则仅凭那点俸禄,如何积存起千万资产?他在后来主管全国铁路工作时,修路两千一百公里,靠食回扣就净赚四百四十万两。
晚年盛宣怀西式礼服照
李鸿章深知人无完人,洋务运动的推进还得靠盛宣怀在前头拉车,因此他动用了深厚的人脉关系,替盛宣怀把胡雪岩控告的这些事情摆平。
那些杀不死盛宣怀,终将使他更强大。假如说以前胡雪岩出招,盛宣怀只能被动迎战,那么自从盛宣怀接手电报局实力大增后,他的反击也随之开始。
胡雪岩没有意识到猛虎已经从背后向自己伸出了利爪,还在各种给盛宣怀使绊子。作为商人,他对金钱有着灵敏的嗅觉,本能意识到电报局是块流油的肥肉。恰巧左宗棠此时正担任两江总督,胡雪岩便忽悠他从中截胡。
盛宣怀原本计划好的架设长江电线的计划,在左宗棠的介进下被胡雪岩接手。假如换作9年前,初出茅庐的盛宣怀必定怒火中烧,然后跑到李鸿章面前诉苦。但现在,他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有了周密的计策。
前排左二盛宣怀
当时中国市场上只有两家外国电报公司,分别是丹麦大北公司和英国大东公司。盛宣怀找到他们,约定好只要不向胡雪岩提供扶助,愿以3倍的高价收购这两家的电线器材。
眼见胡雪岩苦苦纠缠这两家公司,盛宣怀来了个“借坡下驴”,花重金收买了大北公司的经理。大北公司装作被胡雪岩说服的样子,勉牵强强慢腾腾地给他运来了一批货,就在胡雪岩兴高摘烈地施工后才发现,这批电线全是劣质品,压根就没法用,只能暂时停工。
李鸿章不失时机地参了胡雪岩一本,左宗棠顶不住压力,胡雪岩只能灰头土脸地退出了电报竞争。
李鸿章
这是盛宣怀对胡雪岩的首次告捷,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静静地隐躲于丛林中等待机会。
胡雪岩经过多年努力,构建起了浩大的商业帝国,如同一艘巨轮,即便一个船舱进水,也无法影响他分毫。除非像泰坦尼克号一般被冰山拦腰截断,才会彻底沉没。
胡雪岩经过多次试水,发现自己撼动不了李鸿章,干脆将目光从洋务上离开,回回到传统的丝织行业。
他以前曾经靠着买卖生丝狠赚了一笔,但人心总是贪心的,即便已经成为帝国首富,胡雪岩依然想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暗下决心,要在生丝上玩把大的。
眼见胡雪岩拼命囤积生丝,盛宣怀曾企图和他在生丝市场上一较高下,谁知就在他收购生丝3个月后,一封电报经李鸿章转到他手上,盛宣怀看完后汗水瞬间如溪流般淌过脸颊。
电报是清朝驻英、法、俄三国公使曾纪泽发出的。此君长期在国外工作,头脑和眼界绝非固步自封的晚清大臣可比。他敏锐地察觉到西方强国因为战争的关系经济面临着危机,假如一旦出事必将波及国内,因此特意告知李鸿章减少投资,避免缺失。
曾纪泽
在与胡雪岩的争斗中,这封电报起了要害性作用。
盛宣怀服从曾纪泽的意见退出了竞争,临走还不忘给胡雪岩使个大绊子。他派人通知各地商人和洋行买办,告诫他们捂紧钱包,千万别买胡雪岩的生丝。
胡雪岩没有了竞争对手,生丝买得更加欢实,足足积存了15000包之多,只等国际市场生丝一涨价,他就可以大赚一笔。
1883年这个年度,看起来是胡雪岩的幸运年。清廷和法国在越南干架,左宗棠被派往越南率兵打仗。打仗就得花钱,清廷压根拿不出钱,只能向外国银行借款,这样一来,胡雪岩又可以从中赚取高额差价。更令他兴奋的是,西方国家据传生丝大幅减产。
所谓乐极生悲,不同于传闻,意大利生丝突然丰收,胡雪岩囤积的那些生丝瞬间没了市场,这还不算,中法战争导致生丝价格大幅下降,胡雪岩瞬间便亏损了100万两。
按理说,盛宣怀此时可以出手整治焦头烂额的胡雪岩了,但他毫无动作,因为他认定,此时并非整垮胡雪岩的最佳机会。
就在胡雪岩忙着处理债务时,汇丰银行的大买办又找上门催他还款。
这笔银子就是之前胡雪岩替左宗棠借的贷款,共计1050万两白银,每半年还80万。钱是以胡雪岩个人名字借的,实际还款则由上海道台府负责。汇丰银行也知道这一点,但他们犯怵跟官府打交道,只能缠着胡雪岩还钱。
胡雪岩坐着轿子赶往上海道台府要钱,谁知上海道台邵友濂却神异“失踪”了。万般无奈下,胡雪岩只能从自己的钱庄里先拿出80万两垫上。
邵友濂
邵友濂的失踪,正是盛宣怀的杰作。他以李鸿章的名义给邵友濂发电报,要求他暂缓20天支付借款。这一封电报,实际上断送了胡雪岩的前程。
邵友濂是李鸿章的门生,自然对老领导言听计从,况且缓发20天又不影响什么,所以很愉快地执行了命令。为了避免胡雪岩的纠缠,他干脆躲了出往。后来,邵友濂还与盛宣怀结成儿女亲家。
就在这短短的20天里,一场惨烈的围剿开始了。
各大洋行和大量的储户、官员、富商纷纷接到盛宣怀的通知,得知胡雪岩要破产的消息后瞬间乱成了一窝蜂。洋行的买办们催胡雪岩赶紧还贷款,在胡雪岩的钱庄存过钱的人们纷纷涌上门提款。
胡雪岩在生丝上总共花了480万两,共计亏损150万两,这个数目着实不小,但还不至于撼动他的根基。真正将胡雪岩挈进泥潭的,是后面的挤兑事件。
各大商户涌进钱庄提款,导致胡雪岩的现金流突然中断。由于所有的活动资金全被生丝占据,筹不出钱的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手下的钱庄、当展像滚雪球般破产。用30年时间成为首富,破产却仅需要20天。
墙倒众人推,清廷中各派眼红胡雪岩的势力纷纷痛打落水狗,偏偏他的保护伞左宗棠又在这一年病逝,胡雪岩的剩余资金和生丝,全被瓜分个干净。即便所有的产业都被变卖,账面上他还倒欠清廷20万两银子。
胡雪岩败得并不冤,他的生意兴起于官商结合,败于野心的膨胀和市场竞争。
他依靠左宗棠这棵大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生意顺风顺水。中国的商人,基于两千年来“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骨子里总有种抹不往的自卑感,一旦手里有了钱,便绞尽脑汁想要在官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惋惜现实很残暴,越是什么都想要,越是什么也得不到。世人津津乐道于胡雪岩“红顶商人”的身份,羡慕他手里既有权又有钱,殊不知,钱和权一旦碰到一起,就像面粉碰到明火,终究逃不开爆炸的命运。
被权力围剿是胡雪岩商业帝国垮塌的根本原因,其失败的直接原因则是野心太大。
左一李鸿章右一胡雪岩
胡雪岩想做的事情太多,开钱庄的时候想做生丝生意、做生丝生意又又同时开药店、接着是粮食、典当......等到金融危机降暂时,这些产业根本无法快速变现来应急。
在扩展商业版图的同时,他太过于依仗过往的体会,完全没看到机器缫丝的新技术必定会取代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自信地认为在生丝市场上可以单挑那些实力雄厚的外商资本。
白花花的银子成就了胡雪岩的富可敌国,却也像一只猛兽,在最后关头毫不留情地吞掉了他的生存妄想。
在临终前,看透世事的胡雪岩将子孙喊到跟前,嘱咐他们:“白老虎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