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省泉州市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素材一: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回到某类某科里往,注重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全神贯注地欣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势。
从此可知道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相随看者的性格和情趣而转变,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普通的知觉都是带有几分发明性,极客看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看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往看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假如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往看它。
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
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护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们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躲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体会。小孩子初出世,第一次遇见火就伸手往捉,他烧痛了,以后他再遇见火,便熟悉它是什么东西,便明了它是烧痛手指的,火对于他于是有了意义。
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看的、理论的。所谓客看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往探求真理。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科学家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探求。科学家要在这个紊乱的世界中觅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的态度中,我们的注重力偏在事物对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重力偏在事物间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探求;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重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觉。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贵的祈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食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往作诗、画画、奏乐呢?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情愿往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体会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展开全文
(摘编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素材二:
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看念中,存在着与朱光潜所说的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实用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宇宙。
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或许“看”还轻易引起与外在的看察混杂,称为一个“活”的“显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适宜。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看中发明一个特殊的生命境域。这个世界,中国美学将其称为“境”。第四种态度并不是为了获得美的知识,而是为了安置心灵。
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假如我们把它当作“山水诗”,或者“写景诗”,其描写是如此简单,内容是如此单调,单调到只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山间有一些芙蓉花开了,又落了。而谢灵运的山水诗,如“澹潋结冷姿,团栾润霜质”等,写景显然更加细腻丰盛。
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其实,王维的这类诗歌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山水诗”“写景诗”,它的主旨不是描写外在的景物。“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山中芙蓉,是安闲兴现,这里没有被看之景,也没有对景之心。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进深林,复照青苔上”也将人清除,关怀起深林苔痕,表面看起来是不关怀人,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片天地写人的心境、人的感受。诗人不是对风景感兴致,而是对自我生命的感受感兴致,描写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显现自己回到世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觅觅一个安置的地方。对生命的熟悉、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心。艺术家并不在意青苔和深林,而是其背后的高古和幽深。
(摘编自朱良志《生命的态度——关于中国美学中的第四种态度的问题》)
1 .下列对素材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木商、植物学家、画家感知的古松不同,反应态度也不一致,这阐明古松的形相随看者的性格和情趣而转变。
B .实用的态度关注事物对人的利害,人在环境中积存体会,获得实用的知觉,产生趋就或者躲避的意志和活动。
C .科学的态度需要借助抽象的探求探觅事物的关系和条理,它排挤个人情感,具有理论性,完全没有实用的目的。
D .与其他三种态度不同,生命的态度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发明出没有审美主体、客体的特殊生命境域。
2 .依据素材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木商和植物学家不能感知古松的美感,这是因为他们原有的心习无法改变,不能以美感的态度看古松。
B .在美感的世界中,人可以摆脱环境的制约,主宰自己的心灵,事物在孤立绝缘的情状下依然具有意义。
C .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加细腻丰盛,但其传诵度却比不上王维诗歌,这阐明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
D .写景时清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传达自我生命的感受,写出对生命的熟悉、理解和慰藉。
3 .结合素材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
A .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往。”
B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C .卢梅坡《雪梅·其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 .吴历《题画》:“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澹无人。”
4 .素材一的论证深进浅出,请简要分析。
5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中,林黛玉代贾宝玉写的《杏帘在看》被元妃大为赞赏。请结合素材论述的四种态度中的两种简要分析这首诗。
杏帘在看
林黛玉
杏帘招客饮,在看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翱翔的故事(三)
李浩[注]
她没有父亲,她的父亲早早地在战争中死往。在她四岁那年她的母亲也殒命于狼群。这个年幼的孩子,竟然提着一根折断的树枝追打一只受伤的老狼,“打死它!打死它!”当她满身血污、气息奄奄地被炎帝从地上抱起的时候,手还在努力地伸着,眼睛里满是愤怒。
她成为了部族之王炎的女儿,住进王庭,同时获得了一个新名字,精卫。
多年以后的一天早晨,用过餐后,精卫决定往海边。饮鱼羹汤的时候她记起梦里的情景:巨浪和波涛翻滚着向她压下来,雪白的浪花骤然地变成了狼牙。“我倒要看看,海浪里面是不是真的躲着可恨的狼!”女仆试图阻拦,究竟,到海边要走三天,而且炎帝曾反复嘱咐过他们一定要看护好精卫,别让她磕着碰着……精卫拉下脸:“我又不是笼子里的鸟!你们谁也不用告诉!我们现在上路,立刻!”
精卫的脾气不好,想想吧,从那么小就经历那么多的变故……没有谁敢忤逆她,她要是发起火来……
……一阵叮叮当当的忙乱之后,他们出发了。
他们来到了海上。海风吹拂,海浪汹涌,白色的海鸥在海面上翻涌,如同被打成了碎片的布。“走,我们靠近些!”女仆阻拦:小公主啊,可不能啊,你看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浪……
“让开!”精卫脱下靴子,径直朝海边走往,海风突然变小,海浪也清静了许多。精卫踩在沙子上。翻滚的乌云在她头上聚集。精卫朝着远处的一大团海浪跑过往。“小公主,别,不要!”女仆在岸边唤喊。“你们不用管!”
希奇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变小变得清静,只有海鸥和海燕的喊声尖锐,它们跳着希奇的舞蹈。“小公主,不要再往里面走啦!太危急啦!”侍卫长冲着精卫的背影大喊。“不用你们管!”
海浪又一次退后,远处,它们汹涌翻滚,几乎要和压低的乌云粘在一起了。海鸥们、海燕们像离弦的箭,它们插进到云层然后急速地坠落,即使离得那么远,女仆和侍卫们也能听得见这些水鸟骨头碎裂的声音。“求求你啦,小公主,千万不要向里面再走啦!海龙王已经退了三次,他绝不可能再退啦!”
“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样!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娇惯最纵容的女儿!哼,在梦里,我看到在海浪的里面竟然躲着狼牙!你们说,他是不是觉得我柔弱可欺?难道,他不知道我最最痛恨的就是狼吗?”
精卫昂着头,一步一步,朝着迎面的巨浪走过往。
……得到消息的炎帝急忙赶往海边。他见到的是女儿精卫的靴子、漂浮在水面上的尸体,以及冲至沙滩上的狼牙项链。傍晚时分。炎帝命人向龙王献祭。深夜,炎帝的营帐里多了一个赤发赤须的人,那个人自称是龙王,此处的海神。
他告诉炎帝,他可以回还炎帝这个女儿。他说,当海水沉没了精卫,他赶在死神到来之前取了她的魂魄留在了水中,保护了她。“但我怕把她还给你之后她依然不依不饶,那样我的龙宫就会永无宁日。”炎帝向龙王致歉,说自己平日里实在繁忙而很少关怀和关注这个孩子,让她有些娇惯任性,不合群。无论她做了什么做错了多少,他这个名义上的父亲都应当有更多的承担。“您放心,我来劝她不许与您为敌。”“好吧”,龙王点头,“假如你能劝得住她,我会在明天把她完全地还给你。假如你劝不住,我只能……”龙王没有再说下往,而是朝着炎帝挥了挥手。
“父亲!”红着眼珠的精卫出现在炎帝面前,“立刻往调您的兵马!龙王实在欺人,我们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
“孩子,你不能这样……”
“父亲,难道连你也不肯帮我吗?就任凭他这样欺压你的女儿?”“孩子,不是,你先听我说……”
“父亲!假如你不肯帮我,我为什么要听?难道,你宁可信赖他也不肯体贴我?我知道,我不是你的亲生女儿……”
炎帝和精卫不断地争执,越争执,炎帝就越感到愧疚。“孩子啊,这些年,我收养了你却没把你带在身边,没能好好地教你,我……”“父亲,我感恩你,一直都是。假如你真的想多为我做点什么的话,那就发兵,我一定要报仇,要掀掉他的龙鳞!你知道,这些天他把我关在了什么地方!”
“孩子,他这样做其实是为了保护你……”
“我不需要这样的保护!”精卫的眼睛变得赤红,“我不会放过水里面的任何一种活着的生物!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舍弃复仇,哪怕,哪怕……”精卫突然扭过头往,“哪怕我重新成为孤儿!”
——你都看见了吧。赤发赤须的那个人重新出现在营帐里。我想,我们都没有方法让她改变秉性,她的固执远比石头更为坚硬。
第二日早晨,炎帝从悠长悲伤的梦中醒来,他发现,营帐的烛台上多了一颗亮晶晶的、樱桃大小的珠子。它有些软,拿在手上不得不小心翼翼。炎帝喊来侍卫,把他带到存放精卫尸体的营帐中。精卫的脸上依然是那副怒容,只是比平日里苍白得多。炎帝按照昨夜梦见的那样,掰开精卫紧紧闭着的嘴、生硬咬着的牙,将那枚珠子放进她口中。
只见,刚才还在的精卫不见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它一从里面钻出来,就尖喊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往……
(选自李浩《翱翔的故事集》,有删改)
[注]李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在传统故事和技法之外常以想象力赋予生命的更大空间,在奇诡的转折中,诠释了超越固有印象的写作可能性。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精卫从小无父无母,特殊是四岁时母亲葬身狼群,这一悲剧使她对狼布满仇恨,从而引发了这个复仇的故事。
B .炎帝十分爱护精卫这个养女,平时极尽呵护,即便精卫不听劝阻,他也自责内疚,认为自己对女儿照顾不周。
C .文中多用对比,如精卫的弱小与对老狼的愤怒、精卫的进逼和海浪的退让、精卫的坚持己见和炎帝的耐烦劝导。
D .“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舍弃复仇,哪怕,哪怕……”“哪怕我重新成为孤儿!”从这里可见精卫的义无反顾。
7 .关于文中精卫逼退海浪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海浪一再后退,乌云、海鸥与海燕的反复出现暗示潜在危急在不断地积聚增大。
B .面对女仆、侍卫们的唤喊,精卫说“我不是笼中的鸟”,张扬了本文追求自由的主题。
C .精卫三次逼退海浪,实际是海龙王在一再退让,这为后文海龙王保护精卫埋下了伏笔。
D .“海浪里的狼牙”这个意象在文中一再出现,既串联了文章,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8 .小说以精卫化鸟作为结尾,删除了《山海经》中精卫鸟衔石填海部分。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9 .闻名作家博尔赫斯说“强大的虚构产生真实”。本文是如何处理虚构和真实的关系的?试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加以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秦下甲而攻赵。司马空说赵王曰:“文信侯相秦,臣事之,为尚书,习秦事。今大王使守小官,习赵事。请为大王设秦、赵之战,而亲看其孰胜。赵孰与秦大?”曰:“不如。”“民孰与之众?”曰:“不如。”司空马曰:“然则大王之国,百举而无及秦者,大王之国亡。”赵王曰:“卿不远赵,而悉教以国事,愿于因计。”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大王约从。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赵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将。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
司空马往赵,渡平原。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马曰:“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武安君死五月,赵亡。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B .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C .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D .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司空马之赵”与“民孰与之众”两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 .“而亲看其孰胜”与“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孰”字含义相同。
C .“而悉教以国事”与“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两句中的“悉”字含义不相同。
D .约从,邀约合纵,战国时齐楚等国联合抗秦称合纵,后引申为缔结盟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空马逃往赵国后,赵王让他代理相国,正值秦国调动兵马进攻赵国,于是司空马前往劝导赵王,想让赵王舍弃反抗。
B .司空马曾担任秦国的相国,熟悉秦国的情状,也知道赵国无法战胜秦国,于是提出了用一半国土贿赂秦国的应计策略。
C .在赵王表达反对贿赂秦国之后,司空马提出让自己带领赵国的军队往抗击秦国,却遭到了赵王的拒绝,司空马于是离开了赵国。
D .司空马经过平原津时,郭遗向他打听战事,司空马认为赵国很快就要灭亡,果然在武安君死后五个月,赵国就灭亡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
(2 )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
14 .请简要陈述司空马想实行赂秦之策的理由。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千年调①
辛弃疾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②前导,喊开阊阖③。周游上下,径进寥天一④。览玄圃⑤,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⑥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注】①千年调:词牌名。词前有序曰: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看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②丰隆:雷神。③闾阖:天门。④寥天一:天界。⑤玄圃:传说神仙居住的山。⑥燕:通“宴”。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起始两句很有气势,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天马行空、纵横驰骋的神异壮丽景象中。
B .上阕主要写神游天界,层次很分明:先喊开天门,上下游览一番,最后游赏了神境仙界。
C .下阕最后三个短句借马和仆人因思念家乡而悲伤,反衬出辛弃疾对天界美好生活的留恋。
D .序中交代开山路时得到一块石壁和词中描述石壁为天帝所赐并不矛盾,特殊写法使然。
16 .这首词是如何体现浪漫主义色彩的?请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 )《登泰山记》中姚鼐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艰难跋涉之后,见到青山之上白雪皑皑,雪光烛照南面天空的雄奇景象。
(2 )在《劝学》中,荀子阐述学习要专注致志的道理时用“蚓”和“蟹”作对比,蟹虽有“六跪而二螯”,却“_______________”,原因就在于“_____________”。
(3 )以雪为喻描摹汹涌澎湃的波涛,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假如说孙权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那是夸大其词了。他不玩单挑,他抉择组团打虎,稳当!队友出了多大力,史官估量没敢着墨吧。不过就此说他打虎① ,对他也不公平,究竟直面猛虎,担得起“勇猛”二字。总的来说,他只能算半个“打虎英雄”吧,偶像的形象不够充足。苏轼用“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样② 的词句描述他,显得很突兀,可能另有深意。
“孙郎射虎”,乍听上往“气吞万里如虎”,真正的孙权绝非如此。曹魏面前他畏首畏尾,蜷缩得鹌鹑一样;蜀汉跟前他称兄弟,姿态需要多低摆多低,身段要多灵巧有多灵巧。总的来说,孙郎二分项羽,三分刘邦,五分勾践,是一个了不起的领导,但没有③ 的偶像形象。几个合肥战争的回合中,不但他留下了“孙十万”的“佳话”,面对年少的魏明帝,还留下临阵退缩的“美誉”。所以我认为他的形象跟苏轼词里描写的气势不太合。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进妥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正确顺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素材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七、抉择简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代造纸技术承袭隋唐,但因南北封建割据,社会动荡,各地技术发展很不平衡。敦煌石窟所出西北地区制造的麻纸多不精良,书法亦不工。传世的南方书法家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用纸亦不精美,这毋宁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不景气的现状。但当时统治者御用的“澄心堂纸”,① 。澄心堂是南唐烈祖李昇在金陵(今南京)宴居、读书及批阅奏章的殿室,其中躲有图书、琴瑟及文房用具。至南唐后主李煜时,设官局监造名纸供宫中御用,因号澄心堂纸。苏易简在《文房四谱》卷四中写道:“南唐有澄心堂纸,细薄光润,为一时之甲。”南唐灭亡后,储躲在宫中的这些纸无人知晓,竟长达半个世纪。直至传进北宋一些闻名文人之手后,② 。史学家刘敞从南唐宫中得到一百张澄心堂纸,后赠欧阳修十张。欧阳修又转赠梅尧臣两张,于是他们之间专为此纸互相吟诗唱和。③ ,澄心堂纸是以楮皮为料,用敲冰水举帘荡纸精制而成。这种纸坚滑如玉,雪白如雪,纤维细密如蚕丝,而且质地较为厚重。
21 .下列句子中的“经济”和文中画横线处的“经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宋史》中说,王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
B .常人记述此事,累千言而不办:使高手为之,三百字足矣,何等经济!
C .郭绍虞先生题书,同一册书买三本,方便剪贴,也因其经济较为宽裕。
D .制造业供需回升,表明在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后,经济水平有明显改良。
22 .请在文中横线外补写妥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全连贯,内容贴切,逻辑周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八、素材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素材,依据要求写作。
“有意思”指有趣味、有情趣,不单调、不枯燥。“有意义”指有思想、有道理、有价值。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二者的比较或争论。
妈妈对看动画片的儿子说,别看《熊出没》了,有什么意义?儿子说,有意思呀。
谈到今后的职业,有人说,今后要搞科研,因为“有意义”,有人却说“没意思”。
有人说,“有意思”关注的是过程,“有意义”关注的是结果。
有人说,“有意思”讲究外在的形式,“有意义”更注重实际的内涵。
以上素材对我们颇具启迪意义,请结合素材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探求。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
1 .C2.B 3.D 4.①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阐明中国美学的三种态度,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②语言通俗易懂,语气平易亲切,如“食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往作诗、画画、奏乐呢?” 5.①实用的态度:《杏帘在看》是以宝玉的身份应元妃之命而作,“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赞颂太平盛世,具有实用价值。②美感的态度:诗歌所写景物动静相间,色彩鲜明,富有美感。③生命的态度:菱荇、桑榆、春韭、稻花与鹅儿、燕子共同构成一个生气盎然的世界,显现出心境的美好、愉悦。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 与实用的态度相反”错误,文中说“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的态度和实用的态度相反。
故选C 。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看点态度的能力。
A.“ 他们原有的心习无法改变”错误。原文为“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可知不是无法改变,是脱离不了。
C.“ 阐明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于文无据。原文为“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作者举王维和谢灵运诗歌的例子是为了阐明还有第四种态度即“生命的态度”,并没有说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
D.“ 写景时清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也将人清除,关怀起深林苔痕,表面看起来是不关怀人,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片天地写人的心境、人的感受。诗人不是对风景感兴致,而是对自我生命的感受感兴致,描写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显现自己回到世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觅觅一个安置的地方。对生命的熟悉、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心”,可知“清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不是必要条件。
故选B 。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结合原文“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看中发明一个特殊的生命境域”,“花”和“草”是作者抒情的载体,没有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清除AB。
结合原文“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宇宙”可知C中作者是审美主体,“梅”“雪”是作者的审美对象,有明显的主客体之别,清除C。
D.“ 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澹无人”,无人即是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心如如安闲,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最能体现“生命的态度”。
故选D 。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第一段“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第四段“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第五段“先说实用的态度”,第六段“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看的、理论的”,第七段“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可知,作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阐明中国美学的三种态度,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
由“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回到某类某科里往,注重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全神贯注地欣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势”“食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往作诗、画画、奏乐呢”等可知作者的语言通俗易懂,语气平易亲切。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这是林黛玉代贾宝玉作的一首五律,诗中所描绘的是大看园“浣葛山庄”迷人的景致。诗题是由元妃指定的。“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句意为: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馁,又何必为耕织整日里匆匆忙忙!以“颂圣”结束全诗,正所谓“曲终奏雅”。在颂圣中,诗人表露出对没有饥荒、没有冻馁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也难怪被元妃大为赞赏,体现了实用的态度,具有实用价值。
“杏帘招客饮,在看有山庄”句,一方面既传达出春风中杏红柳绿,酒旗飘扬这一派生气勃勃的气象;另一方面,又是对诗题中“杏帘”两字的巧妙绾合。“在看”句,写远远看往隐约可辨的田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式的农庄生活一片神往之情。中间四句从写景的角度看,诗人的笔法是相当细腻的:既注重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又兼顾到点面的结合,特别是“菱荇”两句,全由名词组成。这种特殊句法的运用,假如没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技艺,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体现了美感的态度。
“菱荇”以下四句,写客人眼中所见的山庄景色:这里,鹅儿在长满菱叶、飘着荇菜的清亮水面上自由安闲地嬉戏玩耍,燕子更匆匆忙忙地从桑榆林中衔泥而往,到屋梁间构筑它们温热的窝巢;而在弥看无际的田野上,一畦畦韭菜于春风中长得翠绿欲滴,一片片稻田飘溢着阵阵花粉的清香,好象在预告一个丰收的年成。在这片理想的“乐土”上,一切都生活得幸福而静谧。菱荇、桑榆、春韭、稻花与鹅儿、燕子共同构成一个生气盎然的世界,显现出心境的美好、愉悦。这是生命的态度。
6 .D7.B 8.①主题更加集中。精卫化鸟的细节突出了精卫娇纵任性、野蛮偏执的个性,给人成长的探求,而“衔石填海”部分表现了精卫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执着精神。
②形象更加鲜明。结尾展现“鲜血一样颜色”,“尖喊着”“急速地飞了出往”等细节,突出了她的一心复仇的执拗心理,更增加其悲剧性色彩。
③增强艺术感染力。从艺术效果上来说,故事定格在精卫化鸟急速飞出的画面,用省略号替代确定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丰盛的想象空间。9.①这篇小说改编自神话,情节超越现实生活,如炎帝和龙王的形象,退海、化鸟等情节布满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虚构的特征。
②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展现有艺术真实性。小说细节真实,情节合理;精卫自我膨胀的成长悲剧,也是溺爱、迁就的教诲悲剧,悲剧具有必然性。
③现实生活中有精卫这样的年轻人,也存在养成他们的品性弱点的社会土壤。小说对神话故事的“再虚构”隐射了现代社会青年教诲成长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解析】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D.“ 从这里可见精卫的义无反顾”错误,这句话表现了精卫不通情理、自以为是、野蛮固执的性格。
故选D 。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B.“ 张扬了本文追求自由的主题”错误,精卫说的“我不是笼中的鸟”表现了她的个性,但这句话不能展现文章的主题。
故选B 。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结尾段作用的能力。
分析小说结尾段的作用需要从主旨、人物、读者效果等方面考虑。
由前文和“只见,刚才还在的精卫不见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它一从里面钻出来,就尖喊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往……”可知,炎帝劝告精卫不要再往找龙王麻烦,龙王也想化干戈为玉帛,但是精卫“固执远比石头更为坚硬”,结尾段描写精卫尖喊着冲出往,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性格,给人成长的探求,可见小说结尾更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人物形象上,前文写“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样!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娇惯最纵容的女儿”“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等可以看出精卫的任性野蛮,结尾段写死后变为精卫鸟的精卫依然如此,突出了她的一心复仇的执拗心理,更增加其悲剧性色彩。
读者效果上,“它一从里面钻出来,就尖喊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往……”用省略号替代确定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丰盛的想象空间,让读者想象精卫鸟将往做什么,结果如何。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判小说特色的能力。
题干的要害词是“如何处理虚构和真实的关系”,需要分析小说哪里是虚构,哪里是真实,然后再分析文本是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的。
虚构,由小说内容可知,小说改编自《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这一神话传说,小说中炎帝、龙王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小说中“精卫脱下靴子,径直朝海边走往,海风突然变小,海浪也清静了许多”“希奇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变小变得清静,只有海鸥和海燕的喊声尖锐,它们跳着希奇的舞蹈”“海浪又一次退后,远处,它们汹涌翻滚,几乎要和压低的乌云粘在一起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等情节同样超越了现实生活,布满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虚构的特征。
真实,就细节而言,小说记叙描写精卫因为受到炎帝的心疼而娇纵任性、野蛮偏执,以至于想要让海浪后退,固执复仇,这些情节和细节与现实生活中的溺爱教诲相吻合,体现了情节和主旨的真实。
结合生活分析,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父母溺爱孩子,导致孩子无法无天,刁蛮固执。由此可见小说来源于真是的现实生活,又通过虚构的情节、故事、人物等映射现实生活,指出现实社会存在的教诲成长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10 .A11.C 12.B 13.(1)赵国曾以河间十二县贿赂秦国,国土被削减,兵力被削弱,最终不能消除秦国的祸患。
(2 )赵王若能以武安君李牧为将,赵国一年以后灭亡;假如妄杀武安君李牧,赵国则不出半年就会灭亡。14.①秦得到土地,欲看得到一时的称心,便会退兵。②其他诸侯国必然十分恐慌,从而出兵救赵。
【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赵王大臣中有一个喊韩仓的,凭借曲意逢迎符合赵王心意,他们的关系很亲昵。这个人嫉恨贤才忌恨功臣。如今赵国处境危急,赵王必定服从他的话,武安君必死无疑。
“以曲合于赵王”中“于赵王”是句子的状语,这是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应该是“以曲于赵王合”,所以中间不可断,清除BD。
“其言”作为一个整体,作“用”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清除CD。
故选A 。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言知识的能力。
C.“ 而悉教以国事”与“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悉”前后者意思相同,意思为全、都。句意:而对于国事能够对我不吝赐教/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
故选C 。
1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回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
B.“ 司空马曾担任秦国的相国”说法错误,从原文“文信侯相秦,臣事之,为尚书”可知司空马“做过尚书一类的事情”。
故选B 。
13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 )“赂”,贿赂;“赵赂以河间十二县”,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应该是“赵以河间十二县赂”;“地削兵弱”,被动句;“卒”,最终。
(2 )“将”,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将;“期年”,满一年;“若”,假如。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回纳文中信息的能力。
司空马想实行赂秦之策的原因,在他劝导司空马所说的话中。因此,对原因的分析,可以从“臣请大王约从”的结论前筛选分析。
“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是对秦国的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假如大王赂秦以半数国土,秦国兵不血刃便获此厚利,必大喜过看。秦一来担心赵兵作鱼死网破之争,二来深恐诸侯率兵来救,秦王必定迫不急待收受献地。秦得到土地,欲看得到一时的称心,便会退兵回国暂作休整,赵国虽然仅剩半壁河山,还足以自存,由此可回纳出:秦得到土地,欲看得到一时的称心,便会退兵。
“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是对其他诸侯国的分析,意思是秦国收到贿赂日益骄横,山东诸侯必然十分恐慌;假如赵国灭亡就会危及他们自已,他们一定会惊恐不安,从而出兵救赵。在形势的推动下,合纵阵线顷刻间就能形成,由此可回纳出:其他诸侯国必然十分恐慌,从而出兵救赵。
参考译文:
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让他代理相国。秦国于是出兵进攻赵国。司空马劝赵王说:“文信侯担任秦相时,臣是他的下属,做过尚书一类的事情,因此熟悉秦国的情状。如今大王让臣做代理小官,我也要了解赵国的情状,臣愿为大王假设秦、赵两国战事的比较,来亲自看看谁的胜算大。大王您看,赵与秦哪一个国家更强大?”赵王答道:“赵国当然没秦国强大。”司空马又问:“以人口而言,哪一国更多?”答道:“比不上秦国。”于是司空马说:“既然大王您的赵国诸事都不如秦国,那么面临的就只有灭亡了。”赵王乞求说:“期看先生不要嫌弃赵国,而能对于寡人的国事不吝赐教,寡人情愿服从先生的谋划。”司空马献策说:“假如大王赂秦以半数国土,秦国兵不血刃而得到赵国的半壁江山,秦国必大喜过看。秦在内担心赵兵作鱼死网破之争,在外深恐诸侯率兵来救,秦王必定退兵。秦王收受献地而退兵。赵国虽然仅剩半壁河山,还足以自存。秦国收到贿赂日益骄横,山东诸侯必然十分恐慌;假如赵国灭亡就会危及他们自已,他们一定会惊恐不安,从而出兵救赵。在形势的推动下,合纵阵线就能形成。臣请求为大王约合各路诸侯。假如合纵联盟成功,那么,大王名义上虽然失往了半个赵国,实际上却组成了崤山以东诸侯各国共同抗秦的合纵联盟,秦国也就不难被灭亡了。” 赵王说:“前些时候,秦国出兵进攻赵国,我们割让了河间十二县,虽然土地减少了,兵力削弱了,可终究还是免不了遭到秦国的战祸。现在又要割让半个赵国往增强秦国,我实在无力自保,眼看就要灭亡了。期看您重新考虑。”司空马说:“我年轻的时候,在秦国做过办理文书的小吏,年长以后任过小官,可从来也没有率兵打过仗,我请求带领赵国的全军往抗击秦国。”赵王不任命司空马为将。司空马说:“我奉献计策,大王却不摘纳,这样,我也就没有什么可以为大王效劳的了,请求大王答应我离开赵国。”
于是司空马离开赵国后,经过平原津,平原津守令郭遗来慰劳他,问他:“秦国出兵进攻赵国,贵客从赵国来,赵国的情状怎么样呢?”司空马说到他给赵王献计,赵王却不摘纳,赵国必然灭亡的看法。平原守令问:“依据贵客的预料,赵国何时会灭亡呢?”司空马说:“假如赵国以武安君李牧为将,一年就会灭亡;假如杀了武安君,不过半年就会灭亡。赵国大臣中有一个喊韩仓的,他善于阿谀奉承,迎合赵王,赵王和他关系很亲昵。这个人嫉恨贤能,忌恨功臣。现在赵国正处于危急之时,赵王必然会服从韩仓的话,武安君必死无疑。”
韩仓果真诽谤武安君,赵王也另派人代替武安君。武安君被调回后,赵王让韩仓往责怪武安君,韩仓说:“将军打了胜仗,大王给你敬酒。将军给大王祝酒时,却暗躲匕首,依法当判死罪。”武安君便向北拜了两拜,感恩“赐死”之恩。武安君死后才五个月,赵国就灭亡了。
15 .C16.①想象:词人通过想象,描述自己到达天界,周游上下,发明出神异瑰丽的神仙世界。②夸饰:词人将“青霓”“明月”视为手中可持之物,泉涌万斛,石高千丈,意境奇绝,气势恢宏。③与天帝神仙交游对话(拟人亦可):词人见到天帝,受到天帝的热情款待,天帝还兴奋地说:“我要将苍壁赐给你!”
【解析】15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摘用了客看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略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探求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反衬出辛弃疾对天界美好生活的留恋”说法有误。辛弃疾借马和仆人因思念家乡而悲伤来表达自己深情地眷恋着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是正衬。
故选C 。
16 .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创作手法的能力。本题涉及的是浪漫主义手法。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并理解全词的内容;然后依据题目要求,从对比、夸饰和想象的手法的使用,用词(倾向于华贵)等角度进手,分析是怎样体现浪漫主义色彩的;最后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本词大意是:左手拿住青霓,右手挟住明月,我让雷神丰隆在前面做向导,喊开天宫之门。我周游太空,径直走进天之最高处。游历了神异迷离的仙山悬圃,欣赏了水源滔滔的涌泉和竖立千丈的仙石。天帝用钧天广乐并设瑶池宴来款待我。天帝请我饮酒,并赐苍壁一块。苍壁重叠高耸,正在瓢泉丘壑山水之间。我的马不肯前行,驾车人因思家而悲伤,从天上返回人间我觉得恍惚惆怅。(1 )从整体上看,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征就是五彩缤纷的联想和光怪陆离的幻觉。词人通过想象,发明出神异瑰丽的形象和理想的神仙世界。他在那里得到无限宽广的自由天地,受到礼遇和赏赐。上阕写登天与周游。词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乘着神马飞进太空。作者化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描绘进进天宫的情景。“周游上下,径进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描写游历天宇的情景。词人在天国里上下周游,直到太虚之境,在那里饱览了天上的奇景珍物,游历了神异迷离的仙山悬圃,欣赏了水源滔滔的涌泉和竖立千丈的仙石。下阕写受赐与怀乡。“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这四句写天帝对词人的恩赐。这里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的典故。辛弃疾把这个典故借用过来,描写自己想象中受天帝款待、赏赐的情景。(2)“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作者运用夸饰手法,起句便很有气势,把读者带进了天马行空、纵横驰骋的神异壮丽景象之中。(3)“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写天帝以郑重的仪式迎接他,在瑶池设下宴席,众多乐工奏起仙乐,天帝亲自斟酒,还兴奋地说:“我要将苍壁赐予你。”这是至高无上的恩遇。与天帝神仙交游对话,运用拟人手法,足够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征。结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17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非蛇鳝之穴无可托付者专心躁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重字形,如“滑”“磴”“鳝”“躁”。
18 .①徒有虚名②气势恢宏③气吞山河19.合肥战争的几个回合中,他不但留下了“孙十万”的“美誉”,面对年少的魏明帝,还留下临阵退缩的“佳话”。20.①“曹魏面前他畏首畏尾,蜷缩得鹌鹑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孙权”,喻体“鹌鹑”。②鹌鹑胆小、柔弱,说人像鹌鹑即是说人无胆识,碰到事情临阵退缩,这里比喻孙权面临曹魏政权大敌压境时,畏首畏尾的状态。③比喻句形象生动地阐明号称打虎英雄的孙权在大敌压境时是很惊慌的。
【解析】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孙权是“组团”打虎,因此免不了有人说他打虎光有名号,没有实际作用,可填“徒有虚名”。徒有虚名:空有名誉,名与实不相符合。
第二空,苏轼用“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描写孙权“打虎”,写得阵势很大,可填“气势恢宏”。气势恢宏:意思是气势磅礴,场面大气。
第三空,结合“畏首畏尾,蜷缩得鹌鹑一样”“姿态需要多低摆多低”可知,孙权不是一个有气势的偶像形象,可填“气吞山河”。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表意不明,语序不当,“几个合肥战争的回合中”中“几个”是修饰“合肥”还是“回合”不清楚,应将“几个”放到“回合”前面往;
语序不当,两个句子的主语都是“他”,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到“他”后面。
搭配不当,“孙十万”应对应“美誉”,“临阵退缩”应对应“佳话”。
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曹魏面前他畏首畏尾,蜷缩得鹌鹑一样”,运用比喻手法,把孙权比作“鹌鹑”;
鹌鹑胆子小,易受惊;野生鹌鹑胆小怕事,一般早晚出来觅食,白天躲在草丛中,一有响动,会迅速逃离。笼养鹌鹑受惊会乱飞乱撞。此句把孙权比作鹌鹑,是说孙权没有胆识,碰到事情躲避退缩;结合“曹魏面前他畏首畏尾”和“蜷缩”可知,这个比喻生动地写出孙权面临曹魏政权大敌压境时,畏首畏尾的状态。
再结合“‘孙郎射虎’,乍听上往‘气吞万里如虎’,真正的孙权绝非如此”可知,比喻句形象生动地阐明号称打虎英雄的孙权在大敌压境时是很惊慌的。
21 .D22.①它的制造较为精良②此纸才被诗人知晓③澄心堂纸制造精美
【解析】2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原句中“经济”的含义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
A. 动词,治理。
B. 含义用较少的花费获得较大的成果;效益高。
C. 指生活费用。
D. 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
故选D 。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此空与上文应构成转折,上文“敦煌石窟所出西北地区制造的麻纸多不精良,书法亦不工。传世的南方书法家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用纸亦不精美”可知其它纸张制造不精良,由此可填:它的制造较为精良。
第二空,“南唐灭亡后,储躲在宫中的这些纸无人知晓,竟长达半个世纪”可知澄心堂纸无人知晓,后文“史学家刘敞从南唐宫中得到一百张澄心堂纸,后赠欧阳修十张。欧阳修又转赠梅尧臣两张,于是他们之间专为此纸互相吟诗唱和”,可知自北宋以后为文人所知,据此可填写:此纸才被诗人知晓。
第三空,本空是总括,后文是对其的阐明,横线后“澄心堂纸是以楮皮为料,用敲冰水举帘荡纸精制而成”,是在说制造澄心堂纸过程的精美,据此可以填写澄心堂纸制造精美。
23 .例文:
生活既要有“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是要有意思,还是要有意义?这是个问题。然而有意思和有意义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共存的。我们的生活既要有“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有意思比有意义更有意义。
何谓“有意思”?就是有趣味、有情趣,不单调、不枯燥。有时候我们需要敢于做自己,活出自我。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过得有趣有意思,是值得一生研究的课题。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经被赋予了过量的“意义”。看动画片被认为稚嫩、浪费时间;读名著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乐器是为了考级;学英语是为了读研、出国;上各种补习班是为了提高成果考上理想大学,读好大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找好工作是为了挣大钱……我们被“有意义”的生活一路裹挟,从幼儿园,不,从出生开始到生命终止,被功利的“有意义”胁迫不停地奔走。到了生命终止那一天,回想这一生,除了繁忙,还剩下什么?
作家村上春树天天坚持跑步,他在书中写道:“跑步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根支柱。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乐。在我诸多习惯里,跑步是最有益的一个。”是啊,跑步,除往健康的功利意义外,还可以让人“快乐”,这不就是“有意思”吗?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兴致爱好,不为了得到什么,只是喜欢,这才喊生活。做自己最情愿做的事,追觅自己的梦想,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有意思”。
有意思是浅表感受,有意义是深度幸福。
何谓“有意义”?就是有思想、有道理、有价值。人生是需要不断探求大问题的,诸如自我存在的意义,对他人、社会的意义。纵使找不到终极答案,也能在反思中洗涤灵魂的尘垢。人,不只是属于自己,他还属于这个社会,那么你有义务、有责任为社会建设出一份力。在故宫修文物的工匠们,能够甜于寂寞、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靠的不是“有意思”,而是“有意义”;黄旭华等科学家们隐姓埋名,不能为父母尽孝,不能担起丈夫、父亲的职责,不是因为这份工作多么“有意思”,而是因为它“有意义”;塞罕坝几代人坚持植树造林,在远离繁华城市的地方扎根,也不是因为这件事“有意思”,而是因为“有意义”……“有意思”或许让你尝到浅表的快乐,“有意义”才能让你不怕艰苦,甚至不惧牺牲,体会到人生深度的幸福。
生活既要有“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有意思和有意义并非非黑即白、互相排挤,而是可以协调并存的。一辈子做到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才是完全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给自己定一个人生的目的,不能仅仅为了自己生活,而应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关注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也不能只盯着目的而漠视了人生的乐趣,“有意义”之外还应适当追求“有意思”。
每个人的生活千姿百态,但无论是哪一种生活,只要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我,进而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作出自己的小小奉献,并从中体会到幸福和快乐,就是“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人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素材作文题。
通过阅读素材不难发现,素材有“有意思”“有意义”两个要害词。“意思”一词,是有“情趣、趣味”的含义;“意义”一词,是有“价值、作用”的含义。本题包含有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称为二元关系型素材作文。对于关系型的题目,审题的任务就是审出其中的两元关系。其中题干中“它们真的是非黑即白、互相排挤的吗?”一句给了我们探求提示。
比如我们可以建立如下关系:(1 )我们的生活不需要有意思,需要有意义,或我们的生活不需要有意义,需要有意思。(抉择关系)(2)我们的生活既要有意思,又要有意义。(并列关系)(3)我们的生活不仅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递进关系)(4)无论我们的生活有无意思,但一定要有意义。(条件关系)然后依据作文体现“正能量”的原则,抉择其中合情合理的关系立意。
比如可以将文章的主体部分设计成三个层次,第一层,生活不能仅仅关注“有意义”,还应该关注“有意思”;第二层,生活不能仅仅停留在“有意思”,更要注重“以意义”;第三层,让生活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立意:
1.“ 有意义”之外还应“有意思”。
2. 生活的本质还应是“有意义”。
3.“ 有意思”与“有意义”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