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外:为北伐筹集物资疯狂剥削云贵,起义此起彼伏
今天笔者要和大家聊一聊“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外被漠视的历史事实。
一提起“诸葛亮七擒孟获”,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句闻名的谚语“攻心为上”,而小说《三国演义》里又为诸葛亮平定南中地区涂抹上了一层童话色彩,给人们的感觉似乎是刘备死后,南中地区发生叛乱,诸葛亮摘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擒七纵孟获,终于收服了孟获,从此南中地区再也没有发生过叛乱。
然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史书上关于诸葛亮南中平叛的一部分,认真梳理史料,我们就能发现,诸葛亮的平叛行动可比《三国演义》里血腥和残暴的多。
诸葛亮之所以对孟获摘取“攻心为上”的策略,恰恰是因为孟获并不是这场叛乱的发起者以及主力,而对南中叛乱真正的发起者诸葛亮摘取的可不是什么“攻心为上”,而是“斩尽杀绝”的方法。
接下来,笔者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诸葛亮平定南中的真实情状。
诸葛亮七擒孟获图
01、
南中,在东汉末年指的是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地区。
展开全文
虽然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就派都尉唐蒙率军深进西南地区,并且先后设立了牂柯郡、越嶲郡、益州郡、永昌郡,但是在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之前,广袤的南中地区一直实行羁縻统治,汉王朝仅仅能掌握交通线上的几个据点。
南中地区在东汉末年甚至已经完全被当地豪族以及少数民族头人所掌握了,刘焉、刘璋父子连对南中地区收税都做不到。
若干年后,面对即将兵临成都的魏军,蜀汉后主刘禅原本想逃到南中地区陆续反抗,但是蜀人谯周表达反对,其中就谈到了南中地区在刘焉、刘璋父子时期根本不纳税:
南方远夷之地,普通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逼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三国志·蜀书·谯周传》
那么,南中地区是什么时候开始“纳税”的呢?
恰好就是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而诸葛亮对南中地区征税的后果就是南中地区对蜀汉布满了仇恨——“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
而当时的南中地区,上层势力分别是豪族与土司头人,所谓的豪族,就是指从汉武帝时代就因为各种原因来到南中地区定居的汉族豪强。
依据《华阳国志》记载,南中地区一共有焦、雍、娄、爨、孟、量、毛、李等八个汉族豪强。
《三国演义》插画
之所以说他们是汉族豪强,是因为诸葛亮后来把南中平叛过程中俘虏了身体羸弱的“夷人”俘虏都分配给了这八家豪族,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夷人…渐服属于汉”。
从这一段记载来看,焦、雍、娄、爨、孟、量、毛、李八家豪族肯定是汉族豪强无疑。
孟获就出自“八大豪族”里的孟家。
诸葛亮对待以孟获为首的当地汉族豪强是很客气的,但是对待当地土司头人可是一点儿也不客气。
《三国演义》插画
02、
公元223年六月,刘备病逝不到两个月,南中地区的汉族豪强雍闓就联合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的土司头人高定掀起了叛乱。
而在越嶲郡,当地土司高定更是杀死了郡将焦璜,焦璜出身于“八大豪族”中的焦家。
越嶲郡,辖境相当今天云南丽江及绥江两县间金沙江以东,以西的祥云大姚以北和四川木里、石棉、甜洛、雷波以南地区。
诸葛亮一直到公元225年才完成了整军经武的工作,开始率军南下平乱。
其中诸葛亮自己带领西路军是主力,可能有1.5万人。
之所以诸葛亮要亲自领军,是因为在南中叛乱者里属土司高定的实力最强,而且对蜀汉最为仇视。
诸葛亮在征讨高定过程中可一点儿也没有后来“七擒七纵孟获”的宽容。
高定第一次与诸葛亮军作战,不仅惨败,而且自己妻子与孩子也落在了蜀汉军手里,而高定不但不因此服软投降,反而纠结残部2000多人预备与诸葛亮死战。结果,诸葛亮遂带领大军斩杀了高定。
诸葛亮塑像
诸葛亮自己在南征表里也大骂高定“邈蛮心异”:
初谓高定失其窟穴,获其妻子,道穷计尽,当回首以取生也。而邈蛮心异,乃更杀人为盟,纠合其类二千余人,求欲死战。
而整场南中平乱战中,南中叛乱者的反抗应该是相当猛烈的,而且很可能当地土著对蜀汉军的反抗比南中汉人更为猛烈,诸葛亮也说过平叛之后的南中地区出现一家男丁都死光的情状:
夷新伤破,父兄死丧。
那么,南中平定之后,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呢?
南中地区地图
03、
《汉晋春秋》记载说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后重用南中当地人,并且没有在南中驻军,这样蜀汉反而赢得了南中当地人的支持:
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信赖,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然而虽然诸葛亮是这么说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诸葛亮可并没有这么做。
首先,依据历史学家统计,蜀汉时期,南中地区的最高长官喊“庲降都督”,先后有六任庲降都督。
除了第一任庲降都督李恢是南中当地人,因向刘备毛遂自荐,被刘备任命为庲降都督之外,其余五任庲降都督没有一任是南中本地人。
全是“外地人”,比如最后一任庲降都督阎宇甚至连广义的“蜀人”都不是,他是湖北人。
而南中下辖的七个郡自公元225年之后的历任郡守,除了两个人是南中本地人,其他全是“外地人”。
《三国演义》插画
而南中本地人吕凯是作为南中地区支持蜀汉代表人物,某种意义上在南中反蜀势力看来也是“外人”,所以诸葛亮大军才离开南中,云南郡太守吕凯就被当地反蜀汉势力所杀。
以凯为云南太守,封阳迁亭侯,会为叛夷所害。
其次,诸葛亮在南中地区留下了一支非常精锐的部队,这支部队人数不多,但是一定是非常精锐。
因为《三国志·蜀书·李恢传》就披露过,诸葛亮走后,南中地区再次掀起叛乱,还杀死了“守将”,有“守将”自然是有“守军”的:
南夷复叛,杀害守将。
另外,蜀汉末年,南中都督霍弋手中是有一支精锐武装的,所以刘禅才想要往南中投奔霍弋。
罗宪以重兵据白帝,霍弋以强卒镇夜郎。
而在此之前,霍弋就已经率军平定了永昌地区的反叛:
乃以(霍)弋领永昌郡守,率偏军讨之。
由此可见,诸葛亮所谓的“不留兵”,纯属嘴上说说而已。
武侯祠
04、
诸葛亮治理蜀汉期间,最大的梦想和目的自然是“北伐中原”,因此,南中地区也要被诸葛亮纳进这一雄伟的大计划。
所以诸葛亮在平定南中之后,不但重新划分了南中的行政区划,让南中更方便被蜀汉掌握,同时,也开始让南中地区出人出兵为北伐奉献力量。
自丞相亮南征,兵势逼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三国志·蜀书·谯周传》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立刻就让南中地区出人出钱了:
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
这是出钱。
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
这是出人。
而蜀汉在南中也大肆征发民力:
嶷以郡郛宇颓坏,更筑小坞。在官三年,徙还故郡,缮治城郭,夷种男女莫不致力。
那么,南中地区对于诸葛亮让他们出钱出人支持北伐是什么态度呢?
自然是非常反感的。
云南少数民族美女
史书上记载,南中地区民众看到蜀汉军队,都是非常仇视的态度:
郡夷刚很,皆鸱视。
鸱视,形容凶狠贪戾的眼光。
自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南中经常叛乱或者说起义,而蜀汉将领对叛乱/起义者的态度则是“大残杀”。
如李恢“锄尽恶类”、霍弋“斩其豪帅,破坏邑落”、 张嶷 “无得妄动,动即殄矣”……而这种残暴的平叛行为,诸葛亮本人是赞赏的:
丞相亮闻而善之。
可是,正是因为蜀汉这种动不动就“动即殄矣”,“ 亮闻而善之”的军事行为,才导致了南中地区长期处于乱、平、乱循环中的重要原因。
而究其原因,还是诸葛亮要集中蜀汉的一切力量北伐中原,但是南中地区民众显然并不情愿,不仅不情愿,还非常敌视蜀汉。
所以,谯周才不敢意见刘禅逃亡南中。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