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笛: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全的教诲生活】
【守看新教诲 守看真善美】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宽广的海洋。”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翱翔!——《新教诲实验》
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
原创|王 笛
王笛,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文章选自王笛著《历史的微声》。
读到这里,或许有读者会问这样的问题:你哪里有这么多时间读书呢?这个问题算是问到点子上了。我们天天的时间是限定的,除了食饭、睡觉、做家务、工作、上下班,所剩时间就非常有限了。大家都有多读书的愿看,但是无奈时间不多啊!
过往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我也纠结这个问题。在教学和科研之外,很少有其他时间读与自己工作性质无直接关系的书,但是这个状态在我眼睛出了问题以后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014年3月,那时我还在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当教授,我在上海出差的时候,右眼突然发生视网膜脱落,这是长期使用眼睛,但是不懂得保护眼睛的恶果。在中国和美国前后做过两次手术,虽然视网膜修复了,但是右眼几乎丧失了阅读能力。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阅读和写作基本上就靠左眼了,我成了“独眼龙”,至少从阅读这个角度来讲。
在手术恢复期间,应该是尽量少用眼睛,但是那似乎又没有可能,一方面要给学生上课,另一方面要写作,可以说没有一件事情是没有眼睛可以办成的。因此,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展开全文
真是屋漏又遭连夜雨,正在这个时候,又收到了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审查一本书稿的邀请。虽然我可以以眼睛为托词谢绝,但是我还是进行过一番考虑。出版社找到一位适宜的评审人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特殊是顶级大学出版社对书稿的要求甚高,所以对评审人的条件要求也非常严厉,学识、资历、对这个课题的权威程度,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当然,过往在这个出版社出版过书的学者经常成为首先考虑的对象。我的两部英文专著都是这个出版社出版的,过往协作非常愉快,很感谢这家出版社。而且这样的顶级出版社的审稿请求,也是对一个学者学术和学识的认可。在学校和学术圈子里,这类工作也被视为专业服务的一项重要指标。加上我对那部书稿涉及历史的了解,也超过其他任何一位学者。所以考虑再三,还是赞同了审稿邀请。
这里也顺便提一下,在美国(欧洲也是同样)的学术出版,特殊是大学出版社,书稿都必须经过严厉的匿名评审。而在中国,这个非常有必要的制度却仍然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国内职称评定都是重论文而轻专著,因为论文已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审机制,而专著却没有。我在许多年前便在关于学术规范的文章中唤吁建立学术出版的评审制度,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实质的改变。
依据医生的说法,右眼视力不可能恢复,因此,我必须考虑,是为了保护好仅存的左眼,舍弃学术的追求,从此“躺平”,还是不舍弃,不认输,陆续做自己情愿做的事情?当然我的抉择是后者,因此在未来怎样最有效地使用眼睛,就是摆在我面前的当务之急。
在当时眼睛手术后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状下,我决定摘用听书稿的方法。哪知道,这个尝试,竟然让我的阅读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听书成了我阅读的主要形式。而且这个改变,使我的阅读量数倍于过往。也就是说,视网膜脱落没有影响到我的阅读,反而促进了我读更多的书。这正应了那句老话:“上帝为你关掉一扇门,就会为你开启一扇窗”。
我当时用的是三星手机,下载了一个喊@Voice的朗读软件,我便从头到尾听完了那本英文书稿,在听的过程中边做笔记。这样书听完,审读报告的草稿也就差不多形成了。我从这个初次实验中尝到了甜头,便开始听其他书。
需要阐明的是,其实有声书的存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那个时候有声读物都是真人朗读录音。而有声读物几乎都是那些大众读物或者畅销书,不能适应我的学术阅读的需要。那么,通过这个手机使用,我得以听许多word和pdf(扫描的pdf不行)文件格式的图书。后来改用苹果手机,苹果手机本身带有朗读功能,所以存在手机的“图书”使用的书都可以听。后来,我在手机中又下载了Kindle和MOBIreader,更多的文件形式都可以朗读了。
就这样,虽然我天天的科研、教学、写作、行政事务安顿得很满,还是能找到时间读书。最近六七年来,无论多么忙,我平均天天的读书时间应该不少于两个小时,手机成为我的读书利器,通过手机自带和下载的朗读软件,无论是什么文件格式,pdf、txt、word、epub、mobi,都可以朗读。这样,从起床穿衣整理床展,到洗漱早餐,走路到办公室,或者外出办事购物,在家打扫卫生、做饭洗碗,或是饭后散步,我都可以听书。假如有时候失眠睡不着觉,或者是醒太早但是又不想起床,就打开听书功能,时间一点都不浪费。而且现在蓝牙耳机的续航都可以几十个小时,非常方便,听书的时候也不会打搅旁人。
讲一个关于我听书的笑话:有一次我在听《邻人之妻》的时候睡着了,梦见在大庭广众之下,我的手机正在大声播放书里面的色情内容(这本书是写美国性解放的非虚构作品),四周的人都听得到,都藐视地看着我。我感觉他们都在对我进行道德的审判,想这个人看起来像知识分子,又一把年纪了,居然听这些色情的东西。我感到非常难堪,手忙脚乱地想调小音量、关掉音量都不行,着急死了。猛一下醒来,耳机还戴在耳朵上,手机还在播放《邻人之妻》。发现是南柯一梦,才放下心来。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每个人也因目的不同、习惯不同,而有不同方法。但是,我始终认为,无论是学者、学生还是一般读者,阅读领域一定要超出自己的专业。我是一个历史学家,但是我的阅读领域包括人类学、文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此外还大量阅读各种虚构和非虚构的作品。我可以自信地说,只要我发现感兴致的书,几乎都能找到并把它们读完。在我的iPad和iPhone上,装着各种专业和非专业的电子书,每次出差的旅途中,就是我阅读的好时机。一年算下来,这个阅读量是非常大的。最近些年,只要有朋友埋怨忙得没有时间读书,我就把这个方法热情地推举给他们。
回忆我自己的读书生涯,就是一个逐渐走向世界的过程。先是立足于中国历史,虽然对外部世界也感兴致,但主要还是关注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命运。在走出国门以后,眼界逐渐打开,但更多的是关怀欧美的学术和文化以及社会,因为从中国进进到美国那个西方世界,要花很多年的时间往理解。到了澳门以后,澳门处于中西方的交汇处,在历史上就是西方与中国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使我更关注全球化的问题。
在疫情暴发以后,让我更多地往探求人类的命运。到底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熟悉世界,熟悉人类,熟悉国与国的关系。我们经济发展了,但是为什么我们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严酷的境地?
其实有的问题,假如我们能够跳出国家和民族的思维模式,以世界和全球的眼光,对我们自己或许会有一个更清醒的熟悉。虽然世界在疫情的打击之下,国与国之间的纠纷加剧,但是我仍然信赖各国互相依靠,互相扶助,互相交流,才是走出疫情的根本出路。关起门来自娱自乐,那种所谓的一个是世界,一个是中国的想法是非常有害的,我们现在仍然需要拥抱世界。不仅仅是世界需要我们,我们也更需要世界。
来源|學人Scholar、守看新教诲。以上文章选自《历史的微声》,王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
杨绛:读书好比串门儿
王余光:为什么要读经典?
叔本华:比读书更重要的是什么?
朱永新:我为什么连续20年唤吁设立国家阅读节?——意见把9月28日孔子诞辰日设立为国家阅读节
【守看新教诲】,守看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看新教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清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情愿清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
《麦田里的守看者》有一个词语,守看。教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喊“守看”。守看新教诲,守看真善美。——陈东强
守看新教诲:
聆听大师的教诲聪明,分享高人的教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诲发明,助力有缘的教诲梦想。守看新教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看新教诲:扶助新教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全的教诲生活。
新教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植卓著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著课程、家校协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扶助新教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全的教诲生活为目的的教诲实验。
新教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楚,由贫乏走向丰盛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往续承,往发扬,往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