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藻将成为代替塑料的新路径 塑料的危害到底在哪
马尾藻纤维素基结构素材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传来一个好消息,他们团队研发出一种由食品级马尾藻纤维素纳米纤维(SCNF)制成的高性能结构素材,相关的研究成果已发布在国际期刊《先进素材》上。
这种结构素材具有较高的硬度,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食品安全性,可以做成不同外形的餐具。通过聚乳酸和姜黄素进行改性,还可以获得更好的防水性以及抗菌性能。这种素材也为进一步代替塑料找到了一条新路径。
塑料的危害
塑料这种东西,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农业、工业、建筑、包装、医疗器械、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塑料都参与其中。可以说自20世纪初塑料被发明以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塑料了。
塑料材质轻,化学性稳定不生锈,具有较好的绝缘性,部分塑料还可以耐高温,用途非常广泛。而且塑料加工轻易,可以大量生产,价格非常便宜,这也让塑料这种材质与人们的生活亲昵绑定。
不过塑料具有多好的使用性,就有着多大的危害。塑料自然降解时间非常长,可能需要100-200年。塑料不易降解性会导致废弃的塑料长期存在下往,长期以来塑料形成的白色污染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逼。
展开全文
由于无法自然降解,废塑料制品的不断累积对生态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误食废塑料的动物因为塑料长期滞留在胃中难以消化,很多都会被活活饿死,这样的例子在农村、牧区、动物园以及海洋里都是屡见不鲜。
塑料的无法自然降解以及不合理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因长期得不到恢复对土地本身也有着极大的危害,改变土地的酸碱度,影响农作物吸取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业减产。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难以堆肥,而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为无法保证质量,并且经济上也不划算,导致很难回收利用。
而且塑料大多数都是可燃物,碰到明火极轻易燃烧,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除了燃烧,高温环境也会导致塑料分解有毒物质,产生微塑料。
微塑料
像是磨砂洗面奶、沐浴露、牙膏等物品中很多都会加进微塑料,并且诸多因素会导致塑料产生次生微塑料,这些微塑料最早是在海洋中发现的,又被称之为“海洋中的PM2.5”。
微塑料颗粒小、数量多。分布广,很轻易被海洋生物摄取,除了少量的能通过消化代谢出体外,大部分微塑料都会在生物体内堆积,对生物体威逼。
研究表明,微塑料不仅沉积在海洋和土壤中,空气中也存在大量微塑料,像是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体内都普及存在微塑料,通过食物链不断向上传递,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微塑料的摄进和蓄积体。微塑料难以被人体代谢吸取,会一直在体内累积。
目前科学家已经在人类的血液、肺部、母乳甚至是胎盘中检测到了微塑料。微塑料的堆积超过一定量时就有可能造成消化道和细胞不同程度的受损,这将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逼。
塑料代替品
像是玻璃、陶瓷等材质虽然可以代替塑料餐具,但便利性远不如塑料本身,例如纸质吸管虽然环保,但使用上也会带来很多麻烦,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很可能让大家的生活和经济成本以及便利性等方面受到影响。
目前全世界塑料产量超过了3.68亿吨,其中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占比约为40%。这些一次性制品面临着总消耗量大、浪费严重、难以回收等问题,在日常使用和降解中还会释放微塑料,因此开发新的高性能结构素材也是大势所趋。
白色污染的问题人类迟早都要面对,假如能研制出可以减少污染,便利、经济的代替品,不管是对于环境还是人类本身都是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