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是个道教徒?执着于炼丹成仙,即使拉肚子也要哭着陆续
李白在梁宋畅游中,时常日夜觅欢作乐。开始杜甫很替他兴奋,以为他已抛却了心中的忧愁,忘记了身上的创伤痛苦,但后来才发现并不是这样。
杜甫常在夜里听到李白被梦魇缠住,不是大声喊喊,就是低声呻吟,有时甚至声音十分凄惨,使人听起来有些毛骨悚然。
一次,杜甫正在熟睡当中,忽听得“轰咚”一声响,睁眼一看,月光正照在对面李白床上,床上空空如也,人跑哪里往了呢?起身一找,才发现李白连人带被子一块滚到了床下。
杜甫赶忙问他怎么了?并往扶他起来,又替他盖好被子,擦干了头上的冷汗。只看到李白脸色苍白,双目闭得紧紧的,含模糊糊说了“追兵”二字。
杜甫让他好好休息,也不好再问,也觉得不需多问。他本来想对李白遁进方外一事加以劝阻,现在却期看他早日往受道篆。“也许这个方法能使他得到抚慰吧!”杜甫想着,直到闻声李白的鼾声,才放心睡往。
展开全文
李白、杜甫
天宝三年十月,济南郡道教寺院紫极宫里几日都传出洪亮的钟声,日夜不熄的香烟烛火烤熏得院中树上的白鹤都移了家。这里正在举行道教新教徒的进教仪式。
院中有一高约三尺的土坛,上面四边挂着神幡,神幡上面画着八卦。土坛四周拉着绳子,绳子上挂满纸钱。当中一个很大的神案,上面供着众多神祇的牌位。
他们特地从北海郡请来的高天师,正披发持剑,踏罡布斗。几十名信徒衣冠楚楚,神气肃静。每一个人的手都反剪在背后,就像押赴刑场的罪犯一般。他们一个紧接着一个,围绕着神坛不停地转动,口里念念有词,向神祇忏悔着什么。
他们此时已经过了七天七夜了,除了在凌晨稍微休息片刻,食一些素食,饮一点清水之外,基本上是日夜不停。他们当中已有好几个晕倒,给抬了出往,能坚持下来的人也都已衰弱不堪。
好不轻易熬到七天上头,高天师又重新登坛。眼看功德圆满,于是大家又咬牙坚持,走完最后一圈。然后齐集在坛前,接受高天师给他们授“道篆”。
李白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已处在半昏迷状态之中。当听到高天师喊到自己的名字时,已几乎不能迈步,幸亏有两个小道士搀着他站到坛前的台阶上。
李白
高天师训示的“真言”,他已听不清楚,只恍恍惚惚地听到几句:“凡道士者,大道为父,神明为母,虚无为师,自然为友……慎言语,节饮食,勤修炼,戒嗜欲,炼尔冰雪之容,延尔金石之寿……”
当他从高天师手里接过白绢朱文的“道篆”时,差一点昏倒在地,仍是由两个小道士搀扶着他,并帮他把“道篆”系在左肘上,这才算大功告成。
当李白从三天三夜的昏迷中醒来时,首先就是暗自庆幸自己终于挺过了七天七夜繁琐而又痛苦的仪式,正式成为道门弟子。
他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了却尘缘,忘却世事,超凡脱俗,独立于成败得失之外,也就永远地从忧愁痛苦中解脱出来了。以后,身为三十六帝之外臣,就可以再也不受人间帝王的管制,再不受朝廷权贵的迫害,从此悠闲安闲,安度余年了。
李白回到任城家中,首先就是用玄宗给他的钱建了一座酒楼。任城县令贺某恰好当时请他写一篇《任城县厅壁记》,李白就要求县令让他把酒楼建在南城。酒楼虽然不高,才过数丈,面积也不大,但由于踞城面野,居然能览尽一州之胜。站在酒楼之上,向前可以看到汶水与泗水的波光,向后可以看到泰山的丽影,向左可以看到龟山蒙山峰峦叠嶂,向右可以看见微山诸湖帆樯出没。
盘桓其间,不仅可以一骋游目,而且也可以畅叙幽思。于是李白便请来了裴旻叔侄和孔巢父等人三天两头到楼上来饮聚。更多的时候是他一个人夜以继日地沉醉楼头——李白想用这种方法来麻痹自己的心灵。
太白醉酒图
紧接着李白又造了一间丹房,打了一眼丹炉,还亲自带着人到山里往找矿石,然后升火烧炼。他日夜守在丹炉边,瞧着五颜六色的火焰,做起白日飞升的梦。
李白
到了七七四十九天,红黄的矿石就变成了灰白的粉末。他试服了三天,就开始拉肚子,但他仍然忙个不亦乐乎,又上山摘矿,又烧炼,又试服,又拉肚子——李白有意用这种方法消磨自己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