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大禹治水,治理的是哪里的水?中科院教授:是治理的尼罗河

大禹治水,治理的是哪里的水?中科院教授:是治理的尼罗河

misa2 03-27 3次浏览 0条评论

引言: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依据《山海经》记载,在尧当王的时期,发生了一次极大的水灾,百姓的房屋都被水沉没了,连万顷良田里的庄稼也没能幸免。无奈之下,百姓们只好纷纷移家居住在高处,只是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伤人的毒蛇、猛兽等等,一时之间民不聊生,惨象横生。此时,尧就召集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开了一次会议来商讨怎么办,在首领的推举下最终决定鯀往治水,不过办事不利的他费劲心力治水九年之后水灾更凶猛了。在舜继任之后,命令鯀的儿子大禹接替他处理治水事宜。

大禹改变了父亲用的治水方法,以疏通河道、开渠排水为主把陆地上的洪水引流到大海里。就这样过往了十三年,陆地上的水终于才被排净,百姓们又能种庄稼了,重新回到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个在上古时期的故事流传到今天,人们都耳熟能详,甚至小学生都了解其中“三过家门而不进”的情节。只是这个传说来自记载世界上的奇闻异兽、山川河流的上古奇书《山海经》,可信度本就有待商榷,又经过了一些民间传说的弥补,更是添了几分神异的色彩。其中很多问题都无法阐明,比如大禹治水,治理的是哪里的水?中科院教授表达:治理的是尼罗河。原因何在?

展开全文

一、大禹治水的种种疑云

《山海经》为人所熟知的是其中对奇闻异兽的记载,不过其中更多的是对地貌的描写,比如山川河流等等。而且它记载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地理,还有当时对世界上的地理认知,暂且可以把它看成华夏上古时期的一本地理杂志。依据这本书里的描述,当时的河流即使再泛滥,百姓们完全可以迁徙,举家到另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往生存,不一定非要坚持治理十余年,再加上先前大禹的父亲治水九年未果,其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远古时期的民众来说是难以负担的。

此外,在《山海经》里对我国河流的描述,放眼中国的地形版图几乎找不到一条与其吻合的河流。因为从文献记载来看,大禹治水的河流走向应该是由南向北的,这样才符合书中引流泄洪的治水策略。只是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地形在我国是很少的,我国众多河流明显的是以西部高原为起点,往东方海洋奔腾而往。因此这样的地理特征在我国找不到与之对应的,那就不得不放眼世界往觅觅了。

二、“脑洞大开”的专家

提出上述看点的专家是来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主任,并且身兼地理杂志副主编,是同位素地球化学的领军人物的孙卫东教授。他先是对商代的青铜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中有地中海一带的同位素特征,这让他对那里的地理地貌兴致大增。在翻阅古籍的时候,他发现《山海经》里对大禹治水的描述,假如是以尼罗河来看的话,那上述疑点就都迎刃而解了。

首先,从世界的河流文明起源地来看,无论是两河流域,还是印度的恒河流域,又或者是身处美洲的亚马孙河地区、我国的长江黄河地域都是具备重新迁徙发展文明的条件的,唯一不符合的就是四面不是大海就是沙漠的尼罗河流域,这恰巧阐明了第一个疑点。并且华夏文明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有许多地方体现出了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人种头发的颜色都是黑色,皮肤都为黄色,此外还有墓葬、祭奠的习俗以及同为楔形文字等等,这都让人不得不心生迷惘。

其次,大禹治水的那条南高北低的河流正好与尼罗河的中下游走向相吻合,并且多年的水患冲击下,必定会形成一片大面积的冲积平原。我国境内没有符合由南向北向北的河流冲击而成的大面积平原,而尼罗河三角洲又符合了这一特征。并且多年的水患也是需要在一定的气候、地理条件的,我国显然不符合这一情状,而尼罗河地域和这一条件几乎完全符合。

笔者感想

当然,以上种种还是教授及其他学者的推测,很多方面的因素还没有被证实。倘若大禹治水真的在尼罗河流域,那中国人祖先的要经过远远的迁移显然是很难阐明的,并且黄河流域几千年来经过了多次改变才形成如今的现状,这点也是需要考究的。况且对于现今世界的全貌人们还有许多未知的地区和未解之谜,更别说远古时期的大禹治水了。

参考文献: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山海经》

lol河流之王出装
(新春见闻)探访岭南“千年花乡”:出货超九成 桔农备货忙 【水文文化】中国水文志·远古时期(二)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