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打工新奇事儿丨世界再大,总有人等你回家……

打工新奇事儿丨世界再大,总有人等你回家……

misa2 03-27 4次浏览 0条评论

打工新奇事儿丨世界再大,总有人等你回家……

原标题:世界再大,总有人等你回家……

“今年回家过年吗?”

“回家过年”

这四个字一说出口,便感觉温热

无论你在哪,总有人在时刻思念

世界再大,总有人在等你回家

临近春节

他乡的游子们不约而同,不远千里

从这座城市奔赴另外一座城

盼着过年能回家团聚

“回来什么都不用带”

仅仅一句“我回来了”

就是最好的年

图源:新华网

回家,也许是为了那一抹绚烂的笑脸

那些漂泊的人们

扛着繁重的行李,局促地窝在车中

展开全文

跨越1200公里

但一声“妈妈”和脸上绽开的笑脸

就能慰藉在外打拼的心

图源:新华网

回家,也许是为了一个久违的拥抱

这一年背井离乡,漂泊在外

但紧紧抱在怀里时

逝往的岁月就似乎从未走远

最热的记忆还在那里

你也还是姥姥姥爷眼里永远的小孩

图源:新华网

回家,也许是为了一个奋力奔跑的身影

也许跌跌撞撞

也许步履蹒跚

也许急切的飞奔把鞋都摔掉

但每一步奔跑都在诉说着一整年的思念

回家,也许是为了不辜负那一份份期待

最牵挂你的人一直在那里等你

不管多晚都为你亮着那盏灯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扎根异乡,才懂得这世间最动听的话

你风尘仆仆,如期回来

便是最好的年

回家,是世间最美的旅行

这一生,无论你漂到哪里,穷困还是富贵

总有人在家里等着你,盼着你

当列车缓缓抵达故乡

当亲人的双手隔着漫长的人群向你挥舞

那一刻,你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吧

为什么要回家过年?

这一幕幕,便是全部的意义了

漫漫回乡路,殷殷思乡情

永恒的记忆,不变的情结

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

最为质朴的亲情表达

曾经以为,辞别,才能更好地出发;

后来发现,回来,才能更好地前进。

浓郁的年味儿开始充满

是时候卸下一年的疲惫和风尘

收拾心绪预备回家了

返乡路上的每个人也要做好疫情防护哦~

此时此刻

往见你想见的人

往拥抱你最爱的人吧!

“春运母亲”回家了

这一次,她决定留在孩子身边

2天3夜,1900余公里,彝族妇女巴木玉布木从深圳工厂回到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的家。春节后,她不企图再外出。1月17日,她和心爱的孩子们在家四周的新民镇赶集,买回年货欢度春节。

巴木玉布木是谁?她就是2010年引起轰动的“春运母亲”,当时新华社记者拍摄到巴木玉布木背着比人还高的浩大行囊,一手抱着襁褓中熟睡的孩子,眼神坚强果敢地看着前方……这一场景激动了很多人。

2010年1月30日,巴木玉布木背着大包、抱着孩子在南昌火车站匆忙赶车。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这位“春运母亲”,和十几名乡亲一起,最近从深圳回到了家乡。

“妈妈回来了,我好想妈妈呀!”二女儿王雪医牵着妈妈的手不情愿松开,懂事的小雪医在学校是班长。几兄妹互相激励,每人都从学校抱回了奖状。巴木玉布木摸着孩子们的脸庞,清瘦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巴木玉布木(右二)、丈夫巫其石且(右一)和孩子们在一起,大女儿不巧没在家。新华社记者 谢佼 摄

她不识字,虽然很早就外出务工,但普通话仍然说得不顺畅,见到陌生人就腼腆,基本上不说话。2022年5月底,她和亲戚、乡亲结伴出门,由熟人介绍,来到深圳一家电子厂务工。工厂包食住、计件发薪,她每个月能挣到近4000元。丈夫巫其石且在深圳的建筑工地务工,月收进也有4000元左右,月结,没有挈欠。夫妻俩尽量把钱攒下来。

往年10月,巫其石且先回家了。4名孩子都是由奶奶在带,老的老,小的小,夫妻俩不放心。巴木玉布木留在深圳,每隔几天,就和孩子们手机视频连线。

到年底,车票不好买,组织他们外出务工的老板联系深圳到四川凉山州首府西昌的长途包车,每人摊300多元钱路费。她只带着很少的行李,途中以泡面充饥。

到了西昌,换乘西昌到越西的大巴,再换乘农村客运“小黄车”。四川2020年以来推行“金通工程”,全车刷成黄色,统一司机服装,穿梭于各条村道,实现客运到村。

“我们要过两个年,先过彝族年,再过春节。”巫其石且是名壮实的汉子,他买了一头200斤的肥猪,宰杀后做成香肠腊肉,挂满了台架。

墙上贴着几年前的脱贫进度表,当时填写致贫原因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2020年脱贫后,巫其石且简直像换了一个人,布满干劲,在深圳时,他经常清晨5点就起床开工。

2022年,这个脱贫彝族家庭有了更可喜的转变。他们在原有的一层平房上,又加盖了一层,每层有三间卧室,一间约30平方米的大客厅。巫其石且自豪地说:“都是我们靠双手干出来的!”

巴木玉布木家新加盖了一层楼房。新华社记者 谢佼 摄

春节后巴木玉布木不企图再外出。家乡的转变让她有了新抉择。新成昆铁路缩短了越西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如今当地有了花椒、苹果、山泉水等产业,还有了千亩花椒州级示范基地、万亩烤烟省级示范基地。夫妻俩流转了20多亩土地,每亩特色种植可纯收进3000元,总体和外出务工差不多,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我就期看,地里能有好收成,老人和孩子都健健康康。”巴木玉布木说得很纯朴。和当年“春运母亲”照片相比,现在的她清瘦了,嘴角的微笑、眼里的光线,却包含着更多的确定和安心。

时隔11年,记者找到了她!

这是一次11年的觅觅。

2010年1月30日,当天全国进进春运的第一天。新华社记者周科在南昌火车站广场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

一位年轻的母亲,背上浩大的行囊压弯了她的身躯,手里的背包眼看挈地,但揽在右臂中的婴孩整洁而温热。抬头前行的年轻母亲面色红润,一双大眼睛果敢有力。

就是在那一天,这张名为《孩子,妈妈带你回家》的照片被新华社摄影部的编辑含泪编发,在当晚海量春运照片中直击人心,被数百家网站和报纸选用。

2011年,该照片获得年度中国新闻摄影金奖和第21届中国新闻奖。

“一张震动人心却又让人深思的照片!”

“肩上扛的是生活,怀里搂的是期看。”

“当妈之后就看不得这类图了,看了就忍不住眼泪。”

11年来,这张照片不断在网络和社交平台流传,不断被各大媒体引用、转发,并成为“春运表情”。每到春运,人们总会想到这位中国母亲;每逢母亲节,网友便会发布这张照片来颂扬母爱。

11年来,众多的询问和反馈,让记者开始懊悔当年“没有留下那位母亲的联系方式”。在众多网民和关注者不断发来的相关信息里,也让周科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觅觅。

随着信息一点点地拼凑,照片一张张地对比,不久前,当年那位母亲,轮廓越来越清楚:巴木玉布木,32岁,彝族人。

2021年春节前夕,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围坐在火塘旁,伴随着跳动的火苗,周科终于结束了觅觅,与11年前那名自己镜头里的年轻母亲相遇了。

“住上不漏雨的房子是我儿时的梦想”

见到巴木玉布木时,她笑得绚烂,看不出岁月的沧桑。

与11年前照片中一样,她盘起头发、背着孩子迎面走来,除了略显瘦削,依旧是那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

她的身后,是刚刚建好的新房,钢筋水泥结构,坚固的板材门窗。“住上这栋大雨漏不进往、冷风吹不进来的房子,小时候做梦都想。”

10年前,位于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桃园村,苦日子并非巴木玉布木一家。

“不外出打工,光靠几亩地能食饱就算不错了。”桃园村第一书记刘剑说,“村里土地贫瘠,不少还悬在半山腰上,播下一颗种子不见得能长出一粒粮食。要是遇上洪涝干旱,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2009年,二女儿出生,嗷嗷待哺中,巴木玉布木感觉看到了自己重复的童年,她恐惧孩子们会像自己一样永远走不出这座大山。

就这样,巴木玉布木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出往打工!

“打工比在家里种地强”

2010年1月30日,记者在南昌火车站拍摄的那位背负大包、怀抱婴孩匆忙赶车的年轻的母亲,正是巴木玉布木。她说,那是她结束在南昌5个月打工生涯,赶着返回大凉山老家的一幕 。

她记得很清楚,那天一早,自己扛着大包小包,带着女儿从住处赶到南昌火车站,再乘坐两天一夜的火车抵达成都。

在成都,她花了15元钱在一家小旅馆休息了一晚,又搭乘14个小时的火车抵达越西县,从县城回到大凉山的家里,已是深夜。

这趟行程,巴木玉布木花了三天两夜 。

如今,从南昌坐高铁到成都,最快只需要8个多小时,而从成都乘火车到越西,6个多小时就能抵达。

记者翻开那张曾震动人心的“春运表情”照时,巴木玉布木惊诧又感慨。

她告诉记者,当年自己背包中装满被子、衣物,手拎的双肩包里是一路需要的方便面、面包、尿不湿。她说,那一次,自己背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也引得不少好心人上前帮忙 。

在巴木玉布木的记忆里,那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凉山,第一份工作便是在南昌一家烧砖厂移砖。

“砖厂打工一个月能挣五六百块钱,不多,但比家里种地要强。”巴木玉布木说,白天上班,她就背着女儿一起移运石砖。女儿在肩头睡着了,就把她放在一旁,自己一边干活一边看着她 。

“那张照片,正是我带二女儿回家的时候。”巴木玉布木说。

不幸的是,二女儿回家后不到半年就因病往世。 自此,她再也没有外出打工。2011年,她的第三个孩子在出生后10天也不幸离世。

“那个年代,桃园村只有一条泥巴路通往外界,出行靠马车,医疗条件非常落后,不少孕妇都是在家里生产,小孩子生病很难得到及时救治。”巴木玉布木说。

“无论生活有多难都要勇猛向前”

正当巴木玉布木和丈夫企图重新外出打工的时候,村干部反复提及的“精准扶贫”让夫妻俩看到了期看 。

从几亩地试种,到大面积展开,桃园村一改往年习惯,开始种植烟叶、果树等经济作物。

巴木玉布木一打听,一亩烟叶能挣好几千块钱,这不比在外打工差。于是,她与丈夫把家里的6亩地全部改种了烟叶 。

第一年,因技术不好、体会不足,夫妻俩仅挣了五六千元,但他们看到了增收的期看。

第二年,扶贫干部上门摸底,送来一张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联系卡,巴木玉布木一家被列为扶贫对象。

随后,从县级联系领导到驻村农技员,再到具体帮扶责任人,大家为巴木玉布木搭建了脱贫平台。对口帮扶干部刘勇,隔三岔五往巴木玉布木家里跑,将烟叶苗送到田间地头、协调技术员手把手指挥……

通过学习,巴木玉布木夫妇种植的烟叶产量成倍增加,年收进从几千元增加到几万元,种植面积也从当初的6亩增加到15亩。

2020年,巴木玉布木家年收进达到10万元,其中工资性收进3万元、家庭生产经营性收进7万元,成功实现脱贫。

作为扶贫对象,巴木玉布木2018年获得国家4万元的建房补贴,她自筹7万元在宅基地旁盖起了一栋钢筋水泥结构的新房。三室一厅的房屋粉刷一新,干净明亮,还贴上了地板砖,电饭煲、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齐备。

依照国家政策,巴木玉布木还享受到医疗和教诲方面的资助。

2013年以来,她又生育了三个孩子,全部在县城医院免费出生。目前,大女儿巫其拉布木上初一,次女王雪医读小学一年级,儿子巫其布吉上幼儿园。

为了增加家庭收进,巴木玉布木夫妇还利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

如今,顿顿都有大米饭,有蔬菜也有肉食。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面孔,巴木玉布木说,“期看他们好好读书,平平安安。无论是生活的贫困,还是遭遇的不幸,我们都要勇猛向前!”

看着巴木玉布木甜美的笑脸,记者已然看到了11年前镜头里年轻母亲笃定的目光。

“春运母亲”为何击中人心

这张“经典”的春运照片,这位“春运母亲”的故事,折射了太多太多的内涵:交通巨变、春运演变、脱贫攻坚、个人命运的转变、国家地位的升腾……每个人都能从自己个性化的角度,感受到“春运母亲”给自己带来的心灵撞击。

11年前的那趟回程,“春运母亲”巴木玉布木用了三天两夜,如今只需十多个小时;住上大雨漏不进、冷风吹不进的房子,“小时候做梦都想”,如今,巴木玉布木的梦想实现了,三室一厅的钢筋水泥结构新房里家电齐备;以前,偶然买几斤大米与玉米粉混在一起,就算是给女儿“加餐”,如今,“顿顿都有大米饭,有蔬菜也有肉食”……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巴木玉布木一家境况的根本性改看,背后是国家“精准脱贫”战术的强力推进,滚石上山,攻城拔寨。与巴木玉布木一样,过往8年,我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不管我们生活多难,我们都要往前走。”谈到这11年来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这是巴木玉布木最想说的。这句话何尝不是这个时代千千万万的奋斗者的心声呢?

我们看到11年前那张照片时,我们会泪目;我们读到巴木玉布木的故事时,我们会激动;我们见到她久经生活的磨砺依然能够绽放幸福的笑脸时,我们也会由衷地替她兴奋,为她祝福。

联想到像“春运母亲”那样近亿贫困人口圆了千百年来难圆的温饱梦,联想起包括春运在内祖国方方面面翻天覆地的转变,我们为国家民族的进取、蒸蒸日上感到自豪。这便是此刻正处在各个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你、我、他与照片里那个坚强的母亲之间基于奋斗精神的最好共喊。

在这个布满期看机会的时代,每一位个体,只要“目光笃定”,乐于奋斗,努力打拼,定会跟国运一起升腾,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综合来源:新华社、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

工人日报客户端【打工新奇事儿】 第503期

霜纹布哪里刷最快
抖音直播间中的高客单抗衰生意 心有清欢,岁月安热:苏轼如何把别人的苟且,活成自己的潇洒人生?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