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文化:食色日本

文化:食色日本

misa2 03-27 3次浏览 0条评论

1543年,即嘉靖二十二年,一艘从澳门驶向浙江双屿的帆船遭到台风袭击,无意中漂流到了日本九州南侧的种子岛。

种子岛位置图

这艘可不是食素的商船,干的是地下军火走私,属于大名鼎鼎的海盗话事人汪直。

当地岛主接官员上报,匆忙赶来,看到船上不仅有一百多名中国人,还有三名葡萄牙人,分别喊莫塔、泽莫托、佩伊托。

日本人第一次见到葡萄牙人,看他们相貌、服饰、语言跟东方人完全不同,很是希奇,而且葡萄牙人手里头,还拿着件长两三尺、外表笔直、内部空心的希奇家伙,岛主问他们干什么用的,葡萄牙人现场演示,将火药铅弹填进管子,瞄准开了一枪,电光闪过、声音如雷,日本人吓一跳,管这家伙喊“铁炮”,就是后来我们都知道的火绳枪。

岛主以两千两白银的高价买下两支火绳枪,自己日夜把玩,还请铁匠八板金兵卫山寨打出几把,但搞了一年碰到技术难题,卡在扳机部分仿不下往,恰巧第二年,又有一艘葡萄牙船只,因台风漂流到种子岛,船上有个工匠懂技术,八板金兵卫将自己的漂亮女儿嫁给葡萄牙人,终于解决了扳机问题,1544年造出了日本第一支火绳枪。

葡萄牙火绳枪

展开全文

种子岛就成了日本的兵工厂,专门生产枪支。

那时日本正处在战国时代,各路村长乡长操家伙天天械斗,打得昏天暗地,里头有个喊织田信长的眼尖,来种子岛买了3000支火绳枪,组建了日本第一支火枪军,1575年的长筱之战,织田与德川联军对阵武田胜赖,以火绳枪破骑兵,武田精锐一战打光,奠定了织田的省长霸业。

插一句,大明从1523年跟葡萄牙人在广东新会作战时,就缴获过火绳枪,不过中国管它们喊鸟铳,1548年在浙江双屿跟汪直作战时,缴获了大批鸟铳跟工程师,明廷从这时开始命令工程师仿制鸟铳,后经赵士桢参考原装葡萄牙和土耳其鸟铳的优缺点,改制出多管鸟铳和后膛定装鸟铳。

按朝鲜《宣祖实录》记载,到万历朝鲜战争和小日本比划时,中国鸟铳能射二百步,倭军只能射一百多步,阐明中国火器已对日本具备性能优势。

大明确实也有不少缺点,但从来不像满清那么愚昧锁国,至少对待科技升级一直持开放态度。

葡萄牙人从这之后陆续来到日本做生意,他们带来了肥皂、烟草、水晶、葡萄酒、武器、香料、生丝等,再从日本带走白银、漆器、纸屏风、日本刀等。

当然最主要就是白银,其他不怎么好卖,另外还有一个让人想不到的东西,就是日本女奴。

当时日本还有奴隶买卖,葡萄牙人找他们买到大量日本女奴,带到葡萄牙的妓院卖身,极少数当小妾养在日本做生意,1555年才有了第一批日本人来到欧洲,后来葡萄牙国王觉得女奴贸易做得太大,有毁国家形象,才于1571年禁止。

葡萄牙跟日本人好上后,打通了一个南洋---大明---日本的亚洲三角贸易航线,他们从南洋买香料装船,高价卖给大明,又从大明买进生丝绸缎,走私到日本,从日本低价买白银,走私到大明,再把白银换成黄金回欧洲享福。

有时也偶然兼职滴滴,跑一跑其他航线,从大明直接买瓷器,转手卖到南洋或欧洲,利润也十分可看。

日本在16世纪中叶开矿技术大发展,他们那盛产白银,因此大量挖银矿卖到大明,因为那年头倭寇多,大明给日本商人发一种喊“勘合符”的贸易许可证书,没有证件的就算走私,称为勘合贸易。

山口领主大义内隆垄断了跟明朝的白银贸易,不过他们家遭到家臣叛乱,继任者大友氏不被明朝承认,这样中日之间合法的白银贸易就中断了,从日本运白银到大明都算走私。

但幸好葡萄牙人在两边做中间人,将白银贸易串起来了,为了保证日本白银能流进中国,大明于1557年给了葡萄牙人澳门居留权,葡萄牙人赖在那不走,一直统治澳门直到1999年。

经营东亚三角贸易、富得流油的葡萄牙人,经常抉择在日本九州的平户落脚,给当地带来浩大收益,平户黑社会头头、倭寇大老板之一松浦藩从中食得满嘴是油,跟葡萄牙人打得火热。

九州岛上的福冈博多,以及长崎平户两地,是骚扰中国的倭寇大本营

大家注重一下福冈和长崎的位置,因为邻近中国,九州是日本早期国际贸易最发达的地方

由于葡萄牙人最先从九州岛南部过来,日本人学中国的喊法,将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统称为“南蛮人”,他们带来的新东西,称为“南蛮文化”。

后面英美过来,给打老实了,才不敢这样称唤,改跪在地上喊爹。

葡萄牙人不仅带来科技,也带来宗教,基督教徒都有狂热的传教使命,1549年便有第一个传教士沙勿略(Xavier)跟着商船来到日本,企图用基督来挽救日本人。

由于葡萄牙要求跟他们做生意就得答应传教士活动,日本各路大名为了经济利益,默许了基督传教活动,打压境内的佛教,为了从葡萄牙人手里多搞钱,一些大名甚至连天主教是什么鬼都没搞清楚,就两眼一抹黑先进了教,大村纯忠、大友义镇这批先信教的大名,以及跟着大名进教的武士、民众,在日本被喊做“切支丹”(天主教日译)。

有钱能使鬼推磨,不就信个教嘛,来来来,一起信一起信。

九州岛上的切支丹人数越来越多,跟当地佛教徒产生了冲突,特别在平户地区闹得难以安生,许多切支丹洗劫佛寺,惹怒了松蒲蕃领主松蒲隆信,便驱逐了在平户的传教士。

松蒲隆信立刻就悔青了肠子,因为葡萄牙人说他们的商船将不再进进平户,掉头往了长崎的横濑浦,横濑浦领主大村纯忠一听葡萄牙人要来做生意,赶紧受洗表达热烈欢迎,从今天咱们就是自己人了,以后跟佛教无缘,只跟基督有缘,为表诚心,他后来甚至将当地的支配权让渡给了耶稣会,长崎也就成为当时日本最大的传教中心。

我以前说过,万物的底层是经济利益,政治、宗教、婚姻、战争等都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九州岛上的部分居民从佛教改信基督,几乎就是几秒钟的事情,那是因为事关经济利益,经济利益远高于宗教信仰。

松蒲隆信嫉恨跟自己分手并移情别恋的葡萄牙人,他发动700名武士和海贼,带着七十多艘大小船只,于1565年10月18日偷袭了在长崎福田港的葡萄牙船只,但葡萄牙人用火器以少胜多,打得松蒲隆信满地找牙败退,从此葡萄牙人放弃平户,跟长崎陷进了热恋。

在战国时代,织田信长出于科技和经济需求,对葡萄牙人带来的火器和宗教表达欢迎,但天下平定后,丰臣秀吉恐惧信天主教的大名坐大,动摇日本统治根基,强迫高山右近舍弃信教,高山反抗后,丰臣秀吉一怒之下发布传教士放逐令,称天主教是邪教,之后朝鲜战争日本战败,日本稳定了好多年,丰臣和德川都果敢镇压天主教,没收他们的货物,也在民间没收冷兵器和火绳枪。

1638年日本跟葡萄牙人正式断交,做生意的对象,转向没什么宗教诉求的荷兰人。

但是葡萄牙人在日本的活动,始终留下了无法抹除的历史痕迹。

葡萄牙传教士在日本活动期间,每逢复活节,他们需要斋戒几周,不能食肉类与辛辣的调料,不过鱼类可以,不在斋戒领域内。

因此葡萄牙人发明了一种喊“ad tempora quadragesima”的食鱼方法,是将鱼肉收拾干净后,将骨和大刺儿剔出,然后裹上奶油面糊下油锅,炸过后好食又轻易储存,俗称“花园小鱼”,在葡萄牙很受欢迎。

到日本后,传教士在斋戒期间食这种油炸小鱼,被日本人看到,由于日本人的食物过于清淡少热量,肉类刚好也以鱼为主,他们便试着将海鲜和蔬菜裹上面粉油炸,咬上一口,面粉的香气带着食物本香,酥脆中饱含汁水,肉与蔬菜的鲜香夹杂在一起,使日本人获得了一种难得的食物体验。

这道菜的葡萄牙语读作“tempora”,日本人音译过来,便成了今天日本料理中一道十分常见的食物。

没错,它就是天妇罗。

据说德川家康就爱食天妇罗,最后在食了榧树油炸的稠鱼天妇罗后腹痛而死。(可能是胃癌)

按照日本人类学家自己的说法,日本列岛原本没有人居住,大约五万年前的冰河期,日本四岛彼此相连,九州与朝鲜半岛、北海道与西伯利亚有陆桥相连,人类从东亚大陆徒步进进日本,此后陆桥被海水沉没,日本岛才与东亚大陆隔绝,岛上的人只能自己单独过日子。

日本人在岛上靠捕鱼和打猎过活,开始的时候,岛上还有野牛、原牛、驯鹿、野马、瑙曼象等各种大型动物,约一万年前,由于植被随着天气转变,大部分动物都消失了,岛上常见的只剩鹿和野猪。

大部分古日本人就靠食一些坚果和沿海鱼贝,打打鹿和野猪为生。

可能在公元前2-3世纪的时候,中国的水稻经朝鲜传进日本,才改变了日本人摘野果、打野猪、住山洞的生活习俗,从半野人的生活状态,开始有了文明的迹象。

到公元纪年前后,有了水稻加持,全日本总人口才终于达到了60万左右。

日本人在早期全靠中国给它们输进文明,对过往发生的事更没有文献记载,中国的《汉书.地理志》说公元纪年前后时,日本这60万人分立了100多个小国,尚没有统一,到《魏志.倭人传》,记载日本有了几个酋长国,最大的喊邪马台国,向魏王称臣。

日本当时的文明程度,还是低到跟半野人差不多,他们要查询自己的上古历史,也只能到中国的古籍里找资料。

到公元5世纪时,日本向中国不断差遣使节,中国和朝鲜移民也不断来到日本,才逐渐使岛上的半野人们,普及了用汉字读书、写字,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先进技术。

有人可能看不下往了,说你怎么可以用这种居高临下的口吻陈述日本的古代史呢?你能不能尊重一下日本文明?能不能谦逊一点?

不好意思,我转述的是日本学者石毛直道、和英国学者顾若鹏的笔录,日本人英国人都这么写,圣母们就不要敏锐嘛。

古代日本人过得极苦。

日本是一个多山岛国,37.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中间部分是高高拱起的山脉,将日本一分为二,因此山地与丘陵占国土面积的71%,岛屿两侧分布着一点同情的平原,占29%,最大的关东平原仅1万平方公里,石狩平原仅4000平方公里,新潟平原仅2070平方公里,浓尾平原仅1800平方公里,大阪平原仅1600平方公里。

中国最小的关中平原,也有4万平方公里,是关东平原的四倍。

日本全国分布着四个大岛和6800个小岛屿,叠加山脉原因造成的破碎地形,使其在军事上易守难攻,促使各地方势力坐大,因此才会形成一个个地方大名,以及为了牵制大名而形成的政治制度。

日本地震火山频发,全球10%的火山在日本,6级以上的地震,20%发生在日本,全境没有大江大河,能耕种的面积很少,土壤肥力较低且呈酸性,粮食产量较低。

那日本四面环海,是不是可以指看渔业来改良生活?

不能,许多人不知道,古代日本并不是渔业国家,而是农耕国家。

假如划艘小船搞近海捕捞,鱼太小卖不了几个钱,假如往深海捕鱼,日本古代的破船分分钟会被太平洋的海浪撕碎。

就算风平浪静,日本人也一直没搞定深海捕捞要用到的渔网,一直到我国清朝中期,日本才出现这种专用渔网,渔民使用这种网捕鱼,还得向有网的人上交30%到50%的渔获。

另外多说一句,日本和中国沿海都有食生鱼片的习俗,这种食法其实并不是来自追求食物的鲜美和原汁原味,而是因为古代渔民在海上捕鱼,生火做饭特殊难,只好将鱼肉切薄了生食,人要是能食熟食,还是尽量做熟了食的,至少这样食不轻易生病。

本身条件就很恶劣,远离大陆又使日本获得技术、物资、信息困难,使古代日本的生产力极落后,物质生活极贫瘠。

其实朝鲜半岛地理环境也很糟糕,但因为离中华文明更近,获取资源与技术相对轻易,日子没苦成日本人这样。

本来就没什么食的,古代日本还因为信佛,674年时天武天皇发布了杀生禁令,禁止宰杀活物,这个禁令中间反反复复的,也会有人偷着食,但整体上还是执行了一千多年,把贵族和武士搞得只能天天食草,活活饿成了兔子。

说起兔子这种动物,其实它们在日本人的生物分类里被强行划到了禽类,而不是兽类,兔子的量词是“一羽”,而不是“一只”,那是同情的百姓为了食到一点兔肉而不被处罚,强行将兔子划成了能飞的鸟,日本的兔子个个到死都一脸懵逼。

其实我个人怀疑,日本古代强行要求不杀生,是打着佛教的名义,保护他们那同情的低下生产力,因为物资极其匮乏而人口在增加,需要牛耕田、犬守夜、鸡下蛋、马致远,食肉会加剧日本生产力的灾难,没肉食总比人食人强。

日本普通平民不仅没肉食,通常还食不到大米,水稻虽然早就传进日本,但产量低,政府把大米搞成了战术物资,平时拿来当工资发给武士阶层用,打仗时还是特殊军粮。

因为日本多山,为了保证机动性,锅碗瓢盆能不带就不带,军粮需要有两个特征,一是便于携带,二是不轻易腐烂,日本人将米饭用手压成团,然后在饭里加盐和醋防止其变馊,为了口感好一点,有时会在饭团里面放上一小粒梅子,黑珍珠级别的饭团,则在外面用小块海苔包裹饭团,这样看起来就显得很有品位了。

我小时候曾看过一部日本古代动画片,现在已经记不得名字了,里面的小男孩一直说他想食“美味的饭团”,我一直搞不清饭团它就怎么美味了?身边再穷的人大米饭也能管够,直到几十年后读日本历史时,才猛地找到事情的原因。

在没有工业化前,中国人的穷,跟日本人的穷,根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体验。

葡萄酒能够妥善开,跟日本饭团一样,也是当年必备军粮,葡萄酒能壮胆也能给伤口杀菌消毒,军人走到哪里,就把葡萄酒带到哪里,最后搞得全世界都有人饮葡萄酒。

日本的味噌汤也是这样妥善开的。

味噌大部分是米或大豆做的调味料,有点像低配版的火锅底料,也是中国传到日本,南宋时来华求学的觉心法师,在江苏镇江金山寺修行时,学会了制造味噌酱,1254年将技术带回富山县兴国寺,战国时才被妥善成日本必不可少的一道食物。

战国时的日本士兵把植物根茎可食用部分,放在味噌里煮,这些根茎晒干后十分坚韧,可以当作绳子搞运输,也可以剁成小块放在汤里煮着食,味道不错还有一定营养,刚好食饭团轻易口渴,味噌汤形成了互补,是砍人夺地随身必备的好伙伴,战后就被士兵们妥善到了全国。

现在进到哪家日料店,味噌汤几乎必不可少,这种汤是将萝卜、豆腐、海带、大葱等蔬菜和味噌放在一起煮,味道在日本深进人心,许多日本人天天早上都要饮一碗味噌汤,跟中国早上习惯饮豆浆一样。

前面提到打仗时的军粮,在饭团外面包裹小块海苔,看起来是不是很像+寿司?

其实寿司也是中国传过往的。

寿司最早是春秋时今天浙江地区的人们发明的,浙江人将糯米、熟虾仁、花生、脆皮等做成圆柱形饭团,几百年后被日本商人学了往,慢慢转变成今天的寿司。

寿司在日本分成两大流派,一种是17世纪时江户(东京)把醋饭放盒子里压实,再在上面展上鱼或贝类,再用盖子压紧,这个喊箱寿司,大阪人又将这款产品的原素材和工艺搞得很复杂,将箱寿司变成了较贵的一种食物。

另一种喊握寿司,是1820年华屋与兵卫在流动摊贩上售卖、现场制造的平民化寿司,因为便宜受欢迎,便成了我们今天在日料店最常见的那种寿司。

在日本十分常见的抹茶,其实也是中国传进。

中国在隋唐时发明了抹茶,两宋时兴盛,明朝式微,后面很少人饮抹茶,是荣西禅师带着抹茶树种和工艺来到日本,日本将它搞成茶道文化,瞬间拉高了逼值,突然变成了日本国粹。

对了,日本连茶叶这种植物都没有,是唐朝时来中国学法的最澄、空海两位日本僧人,将茶树带到日本,日本人才开始饮茶的。

其实中国人不再饮抹茶,是因为茶艺在中国发展得较快,这门技术被淘汰了。

制造抹茶的基础是蒸青绿茶,由于蒸汽杀青的原因,致使抹茶香闷涩重,要搭配各种佐料一起食。

这样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既奢华又不实用,中国的茶师们研究出更先进的制造工艺,让大家拿开水一泡就能饮茶,省时省力,还能保持茶叶的本香和口感,再不用像过往饮抹茶那样搞一个小时的预备工作。

而日本则将这门落后的技术包装成茶道的一部分,弄得逼格闪闪。

假如你看察仔细,会发现日本原创的文化很少,大部分都是中国传过往后,中国本土已淘汰或改良,而日本因为孤悬海外,没有跟上文明的发展,使部分文化一直凝聚在那里。

除了前面提到的寿司、味噌、抹茶,日本文字是在汉字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日本的神道教主要从中国佛家和儒家、阴阳五行中找灵感;日本的和服来源于中国三国时的吴服;木屐、相扑、柔道、推拉门窗、武士刀、刺身都来源于中国。

甚至日本人平时食饭用的筷子,也是中国发明的,大唐时由日本派出遣唐使,才把筷子带到日本,在这之前,日本人跟印度人一样用手挠饭食。

那可是大唐时期啊,日本人才停止了用手挠饭。

可见许多日本的东西,就是中国古代部分文化一直凝聚在那里。

日本人跟印度人很像,他们建立的其实都是种姓制度,印度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还有一个贱民阶层达利特,日本是天皇、大名、武士、平民,还有一个贱民阶民秽多。

日本的贱民秽多,活得比印度的达利特还不如,普通人杀死一名从事屠夫、皮革、刽子手、殡仪业的秽多,只用赔一匹马,江户时武士新买一把刀,直接上街劈死一个秽多看刀快不快,最高纪录有一名武士连杀了80多名秽多。

日本人跟印度人也特殊爱吹牛,但我以前说过,印度人吹牛是你一瞬间就能发现他在吹牛,日本人将吹牛升级到了装逼层次,他们要吹牛时,你要愣一会,才会发现他们在吹牛。

所以日本人能将很多凝聚的文化,包装一下,搞成茶道、剑道、合气道、书道、棋道,个个都成了千年道行,你要是不理解,那是你没文化啊大兄弟。

特别是那个什么鬼寿司之神、鬼煮饭仙人、鬼天妇罗之神等等,这些装神弄鬼的玩意,都是日本人装逼水平的具体表现。

为的就是能在餐厅门口挂一个“鮨”字,就敢高价卖你食物。

在日本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日本是一个物质极贫瘠、文化极弱势的国家,假如无法获得其他新奇文化和物资的输进,日本就会原地凝聚,停滞不前。

所以日本人一直过得极苦。

苦到什么地步呢?

平安时代的贵族,也只能食点米饭配腌萝卜,或者配一点酱料,那年头的酱还十分难食,是一种质地浓稠的调味汁,带着一股海藻和碎鱼肉糜的腥味,因此哪怕贵族们身体水平也极差,动不动死于一些微不足道的病毒感染。

战国时代的日本农民,肯定没大米食,一般食的是糙米和杂粮,那是混杂着小米、黄米、燕麦的饭或者粥,还不是直接食,是将蒸熟的饭风干了储存,食的时候用水泡一下,用木碗盛着,配点味噌汤或者盐水汤食,由于口感实在太硬,没有粘性,难以下咽,可能属于强行干饭,所以喊“强饭”。

强饭是日本老百姓的主食,从古坟时代一直食到19世纪中叶才消失。

与强饭相对应的是姬饭,就是用水煮熟的正常米饭,比强饭软一些,比较接近白米饭,口感略好,哪怕是天皇,以前也是强饭多、姬饭少,食得甚是同情,唯一的区别是充裕人家用陶瓷盛饭,不用木碗。

由于日本古代的食物是如此难食,唐朝时日本留学僧回国,通常被本国粗鄙的食物深深震动,《源氏物语》和《草枕子》里记载的食物也十分同情,哪里有中国人的什么“核桃肉、水晶鹅、雪花糕、糟鹅掌鸭信、茄鲝、鸡髓笋”等等,通常只有清冷难咽的“强饭、椿饼、贝类、鱼干、粥、嫩菜、水饭”等等,出现最多的物事,还是“强饭、粥、饼”三样。

日本战国时大家都食两顿,早上一顿,中午或下午一顿,老百姓通常是一汁一菜,也就是一碗饭一小道小菜一碗汤,大部分就是糙米强饭加腌萝卜加味噌汤。

只有过年的时候,农民才能食到豆腐和鱼这种高级货。

战国时贵族们也食不好,北条氏家主要食酱泡饭,织田信长和今川义元平时食茶泡饭,大家会配一点梅子和味噌,或者腌萝卜和鱼干,伊达政宗就十分期看天下太平后,能天天食红豆饭、芋头萝卜炖肉汤、新奇的沙丁鱼。喜欢饮酒的上杉谦信,经常只有梅子下酒,食梅子的时候还只能含在嘴里,舍不得咬掉。

战国结束后,这些贵族们才能在日常每餐,食到小鱼干、海苔、大米饭、煮野菜、酱汤、梅子、寿司,有重要宴请时也能食到各种章鱼、鳗鱼、淡水蟹、鲈鱼汤、美浓杮子、花昆布、香菇、鹤汤等,但跟中国比,还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事物。

日本人到今天上菜,还习惯一小碗一小碗放着一点点食物,食东西的人胃口比鸟还小,这些生活习惯,都是年年岁岁,一代代给饿了上千年饿出来的。

而据明朝时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游记记载,同时代北京和南京的普通人家,三五天还是能食上顿肉,蔬菜也能常食到萝卜、豆芽、青菜、南瓜等,大明时的城里人,基本可以保证一日三餐,普通民众食得比人家大名还好,日本人不眼红夺东西才怪。

艰难的物质生活,使日本人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独有现象。

日本人的身高一直较矮,他们在绳文时代时,平均身高约159CM,古坟时代是约163CM,后面开始不食肉,镰仓时代掉到约159CM,室町和江户时代又下降到约157CM,时治初期时,日本人的平均身高竟只有约155CM。

因为养不活太多人口,日本人极度内卷,自古轻视生命,老人一到七十岁,就会主动找个没人的地方上山饿死,或者让野兽食掉,以减轻子女负担。

我们常说日本人际关系礼貌而冷漠,特别是中国人受不了他们那种凉透骨髓的感情,完全交不了心,那是他们因为常年处于低下的生产力,自古形成的人文习惯。

连亲人的生命都冷漠,何况身边的同事朋友?

日本的传统音乐,布满了悲凉凄悯之感,是因为日子过得那么苦,身边心爱的人动不动就因为营养不良、战乱等往世,大家心绪都好不起来,音乐就一直十分哀伤,很少见有欢快明亮的曲子。

我二十岁时特殊喜欢轻音乐,中国的轻音乐和日本轻音乐有一些接近,一些日本轻音乐家常给中国影视作品作曲,但二者又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中国轻音乐经常有金光破云的大气磅礴感,那是一个大国国民自然而然的仰天长啸,而日本的轻音乐,则有一种冰雪刺破肌肤的冰冷纤细感,那是一个小国寡民伤时感怀的悲凉自哀。

其实这种情感调调,在日本有一个十分精准的称唤,喊做“物哀”,物哀到中国生气勃勃的园林,到日本都变成了枯山水。

与“物哀”共喊的,是“惜物”,惜到什么地步?忍者们经常舍不得扔飞镖,因为金属制品实在太少见了,有啥东西都是缝缝补补,能用则用,一把破刀也要传几代人。

以前还读过一篇介绍日本农村的文章,细节不太记得了,说同村的人一定要经历台风、地震、海啸等多少种灾难,没有经历这种灾难的人,同村的人都要藐视他,全部凑齐灾难才算是自己人。

颇有一种要死一起死的摆烂回零态度。

日本人希奇的性态度,也跟他们自古以来的低下生产力有关系。

日本的神话故事极奔放骚狂,《古事记》伊邪那歧跟他的女伴羞羞时,会大声喊:

插进往并填满你!

女伴高喊:

那想必是极好的。

完全可以当小黄书看,英国人第一次翻译日本神话时,都不好意思写原文,将这些对话用拉丁文翻译,以免吓坏了普通人。

中国的神仙基本都是禁欲派,而日本还保留着大量生殖崇拜,古代日本随处可见用各种石土雕塑而成的生殖崇拜器物,一些村落还直接将这些图案或器物当保护神供奉。

日本过往一直有混浴的习俗,常有一家几口人一起用一个大澡盆子泡澡,像第一次看动画片《龙猫》时,父亲跟俩女儿一起赤身裸体泡澡,表现得十分自然,把年幼的我看得一愣一愣的。

由于有温泉加成,日本公共浴池男女混浴有两千年历史,而且都是一丝不挂的那种,并没有什么遮挡,这种场景曾经吓坏了往仙台留学的鲁迅,他往温泉浴池泡澡时,突然有赤裸的日本姑娘进进温泉,鲁迅哪见过这场面,又慌张又害羞,赶紧用手护住隐私部位,蹲在水里不敢动,场面一度十分尴尬,日本女孩子看到,反而大大方方嘲笑调侃他反应过度。(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温泉男女共浴其实在明治维新时已经禁止,不过民间似乎没彻底根禁,所以鲁迅才会遭遇这种场面。

日本政府禁止这项传统,是因为遭到了英美嘲笑,说他们这些习俗太不像话了,不像个文明国家。

日本在近代被欧美撞开国门后,大量欧美人进进日本,被日本人公共场合爱裸体的骚操作给吓到了,1858年英国使节额尔金伯爵的秘书俄理范到达日本长崎时,见到男男女女们半裸着上身躺在地上,女性袒胸露乳给婴儿喂奶水,而男性只是简单地用兜裆布遮一下下身。

到下田地区时,他又笔录说:男性大多只有腰际绑上兜裆布,女性通常会完全赤裸上半身。

1860年普鲁士使节维尔纳也笔录过,日本的手工业者、体力劳动者,比如轿夫、马夫、人力车夫,通常会只穿兜裆布,或者全身赤裸工作,女性在家工作时,假如炎热难耐,也会脱掉和服全裸工作。

他们都记载了日本混浴,说一群人完全不分性别挤在一起,擦拭身体并冲水。

瑞士使团汉伯特和荷兰军医庞贝都笔录过,他们亲眼见到从温泉浴室里走出来的日本男女:“假如想在大街上吹风,会赤身裸体走上街道,或者光着身子直接走回家,假如大街上有外国人,他们会不穿衣服直接跑出来围看。”

1860年普鲁士使节欧伦堡伯爵来到日本后,因为被日本人裸体围看,精神大受刺激,回国后再也不愿来日本。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为什么日本爱情动作片里,有那么多那么多温泉的情节。

日本只穿兜裆布干活的轿夫

其实本质上还是生产力的原因。

日本人在冬天也不敢裸身上街,他们裸体的事情一般发生在夏季,夏季时日本高温潮湿,轻易出汗,为了凉爽,更为了保护他们少得同情的衣物,会脱下衣服干活,裸体干活干久了,大家也就不以为意了,反正你天天看,混个浴算什么?

其实都是太穷,闹出来的希奇习俗。

在17世纪前,日本低下的粮食产量、劣质的食物,使人口死亡率十分高,婴儿死亡率高达50%-60%,成年人也常死于疟疾、天花、梅毒、饥荒。

在这种“婴儿养不活,成年人随时会死”的生活环境中,儒家思想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大家多亲热生孩子才是正事,那男女间就不用讲什么顾忌了。

依据我多年写各个国家、民族或地方上的体会,假如一个地方有一项常人难以理解的现象,那一定是为了解决另一项更加难以接受的现象,所产生的妥协,才会有你现在看到的、普通人难以理解的现象。

日本人一切希奇现象的原因,那些冷漠、物哀、性开放、惜物、共苦等等,回根结底,都是日本两千年来,常年处于落后生产力的具体表现。

但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释放了生产力,以至于许多人忘记了,日本长时间处于极落后的状态,不知道文化的惯性还在,才有了绵延至今的人情淡漠、等级森严,以及全球最发达的色情产业。

在日本的生产力超越中国后,过往几千年的常态发生了逆转。

日本人开始食肉,身高长高了;日本人将抹茶当成优雅的食品给中国人看;日本人包装他们的厨师,将日料装点成高级食物,开始向全世界妥善。

尽管他们的食物大部分来自中国,而且许多是凝聚的文化,就连现代日料里的咖喱饭,也来自印度,拉面,还是来自中国。

战国时那些平平无奇的故事,也被他们包装成乱世英雄,用游戏和影视妥善到全世界。

他们站在生产力的高地俯视着你,说你假如不懂这些,是你不懂“道”。

茶道、剑道、棋道、合气道,个个都是道;拉面、大米、寿司、天妇罗,个个都是仙。

似乎都忘记了他们是唐朝时才用筷子,光着身子走在大街上,也不过是1860年的事情。

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掀起了一股藐视中国的风潮,他们认为中国的食物“陈旧、不卫生”,只有欧美的饮食是文明的,中国留学生走在日本街头,经常要被日本小孩和无赖追着嘲笑。

哪里有什么文人引的高低,本质上,还是生产力的高低。

不过历经一百多年,中国终于又重新崛起。

不出意外,东亚即将回到我们熟悉的那个世界,由中国向全东亚输出生产力和文化,而日本这样的国家,也即将回到它原本的位置。

历史虽然会有曲折,但历史的大趋势,始终是难以改变的。

本文参考资料:

《全球通史》

《日本通史》

《拉面》

《日料的故事》

《米面鱼》

《古事记》

《武士道》

《日本史》

《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等

lol屠夫出装
30余款菜肴经典做法分享,好食巨下饭,好食得停不下来 笑话:昨天坐公交车,师傅关门预备走了 突然听到一个女声: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