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食过都会爱上它!一泡一蒸就能成,口口香甜
今天做菜前,跟大家先玩个小游戏——认字[奸笑],你们都知道这个字读几声吗
甑
来来来,我看看有多少个朋友跟我一样读成“zēng”的,自动往留言板举手。
其实人家读zèng,第四声。
甑(zènɡ)
左右偏旁都熟悉,合一起就不会了,以后再也不好说自家孩子认字只认半边了[捂脸]。
好了好了,不做语文作业了,今天我们是要来做糕的;
虽然我念得不准,但是我一看到这个字,就想到了它:
展开全文
甑糕是陕西的特色小食,起源于周,历史悠久。
因为蒸煮时使用的锅具名为甑,故得名甑糕!
先秦时期的青铜甑
在西安的街头,还可以看到用三轮车拉着一个被棉被盖起来的深口大锅,这口大锅就是“甑”。
虽然外看与材质上与历史中已有了很大的区别,不过对于甑糕来说,“甑”依旧是不可替代的。
除了读甑糕,当地人也会读为甑(jing四声)糕,也有称为“劲糕”等。
喊法不一,但是糕还是那个糕。
小主17年往西安时,第一次在街边的小摊上熟悉了甑糕。
当时我还觅思着,这丑丑黏糊糊的能好食吗?
老板说,别看一锅糊,叠着7层,香着!
散发的枣米甜香味也确实过于诱人,买来一食,就被它的口感跟味道折服了。
没想到丑丑黏糊糊的外表下,居然躲着如此软糯热乎的甜蜜口感,着实很绝!
甑糕做法跟用料其实都不难,正宗的甑糕至少是7层。
为了避免有些朋友紊乱,小主画了张参考图,大家看着来会更清楚一点哦。
使用糯米、蜜枣、芸豆层层堆砌,因为红枣受热后会略微发苦,需要加进蜜枣中和。
今天小主做的甑糕,为了使甜味更浓,直接用了蜜枣。
芸豆换成了红腰豆,口感同样绵软,红腰豆含有的维生素要更为丰盛些。
不得不说,食材虽简单,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搭配,真真是适宜得不行!
一起来看看详尽的视频教程吧
长糯米350g 阿胶蜜枣120g 红腰豆45g 适量清水
一起来看看详尽的制造步骤吧
1.红腰豆和糯米分别浸泡一晚洗净备用
2.阿胶蜜枣切碎备用(碗底那层蜜枣可以一开二,这样做出来会比较漂亮)
3.预备一个比较深的碗,依次展上蜜枣-糯米-蜜枣-糯米-全部红腰豆-糯米-蜜枣,一共7层
4.把展好的甑糕放进电压力锅,倒进与蜜枣持平的清水
5. 按键煮1.5小时,等到没有压力再开盖取出(总时长可能2小时多点)
6.取出后将上面那层蜜枣抹平就可以享用啦~
食时可直接用勺挖,或倒扣摆盘。
糯米、红腰豆和蜜枣经过蒸煮后香味四溢。
甑糕的下层白饭渗进枣色,呈鲜润的绛红色泽,上面一层红腰豆,呈咖啡的褐色,再上层便是暗红色的蜜枣。
熟透的甑糕,米枣交融,色泽鲜润,近闻,枣米甜香扑鼻。
挖上一勺,黏软的口感,糯甜的滋味渗满口腔,枣香浓郁。
轻易让人一口一口,食得满嘴甜蜜,仍意犹未尽。
最近又拾起了手写日记的习惯,发现挺多字需要手机打一遍来看。
这种感觉着实有点微妙,跟许久不见的朋友,再见面又很熟络一样。
像读不准名字的甑糕,却知道它真好食;
忘记怎么写的字,却还是知道怎么念;
还有天天都在看小主做菜的你们,未谋面却似故人,真好~
小主提示:
1、如为了增加口感,可在蜜枣上撒层碧绿的葡萄干,卖相也更为诱人。
2、甑糕食的时候不撒糖,想食甜一点可以加些蜂蜜。
3、甑糕是糯米制品,所以一次性也不要食太多哦。
4、对于甜味不是很感兴致的朋友,可以把蜜枣换成普通红枣+蜜枣即可,比例依据自己喜好的甜度调整。